手机站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信息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宏观 > 正文

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对策及思考

来源:大连市物流发展管理中心 作者:张大超 时间:2020-12-30
导读:改革开放使得中国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初步形成了大中小城市合理布局的城镇体系,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都市圈。

摘 要]澳大利亚城市规划家戴维・英格维特说:“城市是人类为实现最大交换量和最小交通的创造物。”自从有了城市,城市交通作为城市发展重要功能而为城市管理者重视。现代工业文明带来的产业集聚、人员汇集加剧了对交通需求,从而也促进了交通发展,而城市与交通发展的不均衡直接导致了城市交通拥堵。这似乎成为一条发展定律,古今中外在城市发展工程中都经历了交通拥堵这一顽疾。本文影响交通拥堵经济因素及只要问题,回顾其他国家的“治堵”经验,从城市规划、管理模式、技术应用等方面提出“治堵”建议。

改革开放使得中国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初步形成了大中小城市合理布局的城镇体系,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都市圈。但是也形成了以特大城市为先导,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迅速跟进交通拥堵现象,城市交通拥堵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

一、影响交通拥堵的经济因素

1)交通供给需求在时间和空间不平衡

2018年底,中国城镇每百户家用汽车量41辆,摩托车19.5辆,电动助力车55辆,其中,2018年家用汽车保用量比2013年的家用汽车保有量22.3辆增长近一倍。以私家车为代表的机动车辆在城市的快速增长,城市人口大量流入城市增加交通负担。同时,经济快速发展也带来城市对物流的大量需求,2017至2019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以6%左右增长,加重了对交通供给的需求。与之相比,尽管国家与地方对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有大量投入,城市路网容量、路网结构仍跟不上城市快速发展,造成一定时间和空间上交通供需不平衡的现状仍未得到有效改善。

2)突发事件频发增加了交通拥堵隐患

交通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自然灾害、恶劣天气、恐怖袭击、交通事故以及道路施工等偶然因素均会导致交通拥堵。基于水波原理,突发事件交通影响是以突发事件发生地为中心向四周辐射,辐射的范围和速度与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随时间和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减小。

3) 人口数量及结构影响了交通状况

人口密度高的城市,交通需求量也会相应较高,当人口数量增加时,交通需求量就会相应的增加。从年龄上分析,人口结构为成长型城市的交通需求要大于人口结构衰老型城市。

4)居民消费水平、习惯改变运输需求分布

市民出行时间、出行目的地、出行方式、出行路径各不相同,从而造成了交通需求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分布的不均衡性。消费水平的差异也会产生交通需求的差异。

5)管理体制和经济政策的影响。

城市交通管理包括规划、建设、养护、运行,本是一体化的系统被分为多部门管理,管理职权分散导致协调困难总体效率低下。公交的补贴政策则会使市民的出行费用大大降低,这就会加大市民出行时对公交方式的选择,从而直接导致使公共交通运输需求的增加。

6)交通系统自身的影响。

交通结构的改善,将提高出行的机动性,有效改善出行的条件、缩短出行时间,提高出行的舒适性,增加了社会对客运的需求,这必将引起在交通系统中客运总量的增加。

7)路网规模与服务水平。

交通运输设备是实现客运需求的基础,路网的布局影响交通系统的运输能力及效率,如匝道的间距、快速路通道车道数、城市快速路匝道相连辅路的交通状况;路网规模的扩大与完善,也会提高交通运输的服务水平,刺激社会客运总需求的增加,从而促进了客运量的增加。

二、城市交通拥堵带来的主要问题

1)交通拥堵,增加了城市人流、物流出行成本

出行成本的增加导致生产性劳动的时间减少,劳动者和企业的机会成本增加,减少了居民可支配时间,据资料反映,全国百万人以上50座主要城市的居民平均单行上班时间要花39分钟,大大降低了居民的生活质量;物流的配送时间延迟,社会物流成本增加。阻碍了城市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2)交通拥堵,城市交通安全隐患增加

城市机动车辆带来的交通流量迅猛增加,城市交通网络

承受超负荷的交通流量,许多交通基础设施翻修频繁,高架路和出口不断变化,大量新司机涌向公路,人流和车流混行,带来严重的交通事故隐患,而频频发生的交通事故又进 步加重了交通拥堵。

3)交通拥堵,城市生存环境恶化

机动车辆的迅猛增加,机动车尾气低空排放加剧了城市的空气污染。在北京和广州等大城市,大气中80%以上的一氧化碳、40%以上的氮氧化物来自于汽车尾气排放。汽车尾气排放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导致地表温度升高,形成了众所周知的温室效应;交通噪声污染有形级高,污染面广,突发性强等特点,对人们的干扰尤为严重。根据《上海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调查,交通噪声污染占据 41.3%,高居所有噪声源的首位。

三、国外在治理交通拥堵方面的成功经验

1)美国

人口密度较低,城市化水平高的美国是汽车发展模式的典型。历史上美国一直采用改扩建交通基础设施的方法缓解交通紧张。但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以供养需”的方法不能彻底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交通需求管理逐步成为美国交通工程研究的重点内容。《面向21世纪的运输平衡法案》明确规定用于公共交通的投入资金不能少于总投入资金的17.3%。大力推行载客数多的车辆并设置专用车道,鼓励合乘减轻道路拥堵;弹性工作制,错峰出行。实施停车收费和拥堵收费旨在通过经济杠杆作用,减少道路交通拥堵状况。电子道路收费系统,减少机动车停留时间。

2)新加坡

新加坡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综合土地利用和交通规划实施一体化的交通政策,居住区、工业区发展上的适当融合,采用高科技交通信息,建设方便的交通枢纽换乘设施。扩展轨道交通,改善公共汽车服务,提倡公交优先。对车辆实行许可证制度,控制车辆保有量,同时征收车辆税务和附加注册费,征收燃油税。高峰时段普通车辆区域限制行。一体化的票务系统,惠民的票价和高质量的出租汽车,满足不同交通需求。; 。         

3)日本

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以控制交通总量,减少出行产生数量来减少城市拥堵和尾气排放,调控交通高峰货车运行时间。成立由商业、运输、企业、警察等社会团体构成的城市交通对策执行委员会,协调道路交通问题。鼓励公交购物,发放购物巴士券来引导人流,公交运行管理系统(ITS实证实验系统),及时提供全面的公共交通运行信息及换乘信息。能够实行零距离换成的地铁、电车及新干线的轨道交通系统。

4)欧洲

拥有伦敦、巴黎、柏林等世界级的城市的欧洲在采取惩罚性措施阻止和减少小汽车交通量的同时,改进公共运输系统、提供个性化出行服务,推行“绿色通勤计划”。如伦敦的拥挤收费政策,法国的完善轨道交通系统等措施大大缓解了交通拥堵。

四、 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对策及思考

1)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科学统筹城市交通规划

统筹规划城市用地性质与功能,确保规划前瞻性、严肃性、强制性和公开性,改变单中心集中紧凑型布局,减轻中心圈交通负荷。主干道与支线建设路网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建立自行车、电动车、机动车分流道路,提高道路网密度,将国际7.1 公里/平方公里上限标准作为最终目标。交通辅助设施配备充足,停车场、交通信号灯、标线布置合理。处理好机动车与交通设施之间的供需矛盾。

建立交通运输规划系统逻辑思维,弱化对数学驱动的规划模型多度依赖。融入更多人流与物流流动规律,才能作出合理的交通规划。

2)提高政治站位,创新城市交通管理新模式

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精神,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将通畅安全绿色交通作为各级党委政府民生工作的着力点。正视城市交通管理中政府职能部门责权交叉、多头管理、效率不高的问题,创新城市交通管理模式。构建交通规划、交通工程、停车管理、公共运输以及交通控制、交通信息控制服务为一体的综合管理体制,实行城市交通管理的一体化。

3)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网络,正确理解“公交优先”

在消费升级的大环境下,人们的公共交通消费理念由简单单一交通出行向快捷、舒适、安全出行需求转变,公共交通的投入上应在保证供需数量的同时,向舒适、安全、准时等满足不同需求转变。建设以轨道交通和大容量快速公交为骨干,地面公交为主体,快线、普线、支线相协调的多元化零距离换乘公共交通网络。

4)创新静态交通管理措施,提高交通运行效率

有效开发利用用停车资源,严禁以牺牲通行条件为代价占用道路资源停放,建立建、管、用为一体的停车体系。新建高层建筑必需按比例建设公共地下停车场,将地上、地下、立体停车为建设必须纳入城市建设的整体规划。鼓励民营企业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停车场(库)的开发、建设和经营,形成多元化投资渠道,逐步实现停车产业化。城市停车收费应当实行差别化策略,按不同区域、地点和时间实行停车收费差别化策略。在公交汽车枢纽及地铁和轻轨枢纽开辟大型自行车停车区,鼓励绿色出行。制定规范实施交通标准,开发人流零距离换乘,物流无缝链接的交通物流设施设备,使综合运输与现代物流效率同向提高。

5)用大数据、互联网科技技术管理城市交通

加强对交通基础数据的长期收集、整理和研究,分析找出交通流量的发展规律,探寻交通出行规律。分析GPS GIS 的数据,依据城市配送车辆运行轨迹研究,预测货物流量,建设物流配送节点。高速公路ETC全国联网收费系统与城市停车收费系统并行联网,使大数据融合。利用网上订票或手机订票系统数据对交通拥堵进行事前防控

6)推广道路交通状态指数研究与应用

国外已经对交通状态指数进行了多年研究,国内的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也开始这方面研究。通过建立适合城市发展的交通状态指标体系,分析交通与城市发展的相关规律,对制定交通政策,引导城市发展都起到积极作用。

 随着城市发展而带来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在处理经济发展与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上,应以系统思维、发展思维正确地面对出现的矛盾,正确解决化解出现的问题。

参考资料

何承、朱扬勇主编,城市道路交通状态指数研究,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谢红梅编著,环境污染与控制对策,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上海市市政工程研究所阳台降噪初探:一种交通噪声污染的治理方法,上海市市政工程研究所

胡晓健著,交通出行选择行为分析与交通需求管理,东南大学出版社

吴昊灵   国外交通规划发展回顾与我国交通规划现状分析

谢雨蓉   国外交通运输增长阶段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责任编辑:崔哲源
全媒体热线 : 4000-5656-98
信息公开中物汇成帮助中心广告服务网站地图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775637 │ 24小时新闻热线:010-83775637
Copyright © 2005-2020 现代物流产业网 版权所有 客服热线:4000-5656-98
《现代物流报》社有限公司授权 北京中物汇成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为现代物流报官网 管理方
www.xd56b.com和www.z56c.com两个英文域名同时使用一个主体网站
英文域名:www.xd56b.com   京ICP备19057590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039号
英文域名:www.z56c.com   冀ICP备2020027852号-2
技术支持:现代物流报社技术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