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信息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宏观 > 正文

《国际经贸规则观察报告(2024)》发布——

多边贸易体制仍具强生命力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杨啸林 时间:2024-05-29
导读:5月28日,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主办的全球治理与国际公共政策论坛暨《国际经贸规则观察报告(2024)》发布会在京举行。

  5月28日,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主办的全球治理与国际公共政策论坛暨《国际经贸规则观察报告(2024)》发布会在京举行。论坛发布的报告对2023年全球经贸发展动态进行了总结,认为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呈现出“集团化”“碎片化”等特征,世界贸易组织(WTO)改革势在必行。当前,中国积极对接和融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为不断完善全球经贸治理体系贡献出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023年,WTO谈判取得一定进展,但改革仍步履维艰。从积极方面看,2023年7月份,《投资便利化协定》文本谈判成功结束。根据谈判成果安排,将为有需求的发展中成员提供相应技术援助,帮助其提升履行协定能力,尽管最终未纳入多边体系,但对于推进投资便利化仍具有重要意义。从面临的挑战看,尽管WTO电子商务联合声明倡议成员就若干电子商务规则在一定范围内达成共识,但仍然有一些议题悬而未决,需要在下一届部长级会议上解决。由于某些国家单边主义行径,WTO的谈判功能在缺乏总体共识的情况下难以有效运转,上诉机构的“瘫痪”也使WTO争端解决机制的部分重要职能名存实亡。

  报告认为,当前全球经济治理体系面临着权力结构失衡、利益诉求迥异以及制度功能缺失的困境,体系中不同利益主体无法在多边层面达成共识,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国家间合作的自然替代选择。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等为代表的区域性自由贸易协定,逐步成为重塑全球经贸规则的重要机制。

  《国际经贸规则观察报告(2024)》主编刘斌表示,WTO领导力缺失成为区域贸易协定兴起的重要原因之一,某些国家不再愿意在多边领域提供“公共产品”,而通过转向区域协定以最大化实现自身利益。当前以“印太经济框架”等为代表的非传统性区域安排形成了“对内开放,对外保护”的集团化经贸规则,对于非集团成员设置贸易壁垒,大幅增加了全球贸易的复杂性和成本。但从长期来看,多边贸易体制仍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多边贸易体制的正常运行符合全球和中国的利益。

  “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回应了各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普遍诉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红天讲席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原所长裴长洪表示,在这一理念引导下的对外政策措施,寻求的是全球各国共同发展和最大利益公约数,不搞排他性合作,有利于弥补全球治理中开放性、包容性、普惠性等的缺失问题。当前,中国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正进一步重视运用先进理念、科学态度、专业方法、精细标准提升全球治理效能,将为改革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贡献出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责任编辑:权浩宇
全媒体热线 : 4000-5656-98
信息公开中物汇成帮助中心广告服务网站地图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775637 │ 24小时新闻热线:010-83775637
Copyright © 2005-2020 现代物流产业网 版权所有 客服热线:4000-5656-98
《现代物流报》社有限公司授权 北京中物汇成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为现代物流报官网 管理方
www.xd56b.com和www.z56c.com两个英文域名同时使用一个主体网站
英文域名:www.xd56b.com   京ICP备19057590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039号
英文域名:www.z56c.com   冀ICP备2020027852号-2
技术支持:现代物流报社技术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