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信息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冷链 > 正文

交通智库之声|畅通全链条冷藏集装箱运输服务

来源:中国水运报 作者:刘占山 邢虎松 胡笳 邓延洁 李继春 时间:2023-04-10
导读:交通运输新型智库联盟成立以来,推动了各方对交通强国建设等重大战略实施积极建言献策,发挥了推动科学决策、提升决策水平的“智囊团”作用。本期“交通智库之声”继续精选专家观点,敬请读者关注。本栏目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

编者按:

交通运输新型智库联盟成立以来,推动了各方对交通强国建设等重大战略实施积极建言献策,发挥了推动科学决策、提升决策水平的“智囊团”作用。本期“交通智库之声”继续精选专家观点,敬请读者关注。本栏目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

近年来,冷藏集装箱海运完成的冷链食品进口量约占全国主要冷链食品进口量的80%以上,成为我国冷链食品进出口的最主要运输方式。冷藏集装箱港航服务是冷链物流链的关键环节之一,面对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扩大高品质市场供给、满足人民幸福生活、确保食品流通安全的需求,冷藏集装箱港航服务还存在着设施设备数量不足、制冷机组卡脖子、规范标准不一、全链条监管水平效率亟待提升、水陆联运服务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需要系统谋划,进一步提升港口处置能力,健全港航服务标准,完善监管机制,畅通全链条冷藏集装箱运输服务。

连云港港

冷箱已成我国冷链核心组成部分

“十四五”期,我国高度重视冷链物流的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提升冷藏集装箱港航服务品质,推进冷链物流运输高质量发展,交通运输部开展冷藏集装箱港航服务提升行动。我国冷链物流发展态势良好,需求不断扩大,冷藏集装箱港航服务已成为我国进出口冷链的核心组成部分。

我国冷藏集装箱海运发展迅速。2019—2021年,上海港、青岛港、天津港、宁波舟山港、厦门港、大连港、深圳港、广州港、营口港9个港口冷藏集装箱吞吐总量由310.8万TEU增长到378.3万TEU,年均增长10.3%。其中,进口冷藏集装箱量由160.3万TEU增长到180.6万TEU,年均增长8.1%。2021年,以上港口进口冷链食品量约占全国主要冷链食品(肉类、水产品、乳品、干鲜瓜果及坚果、蔬菜及食用菌)进口量的80%以上。

港口冷链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我国沿海主要港口加快冷藏集装箱堆场、插座等等配套设施设备建设,今年以来新增冷藏集装箱插座9000个以上,插座总数超过8万个。上海港、天津港等主要港口冷藏插座配置数量较为充足,可满足冷藏集装箱的实际需求。港口冷链物流基地加速布局建设,形成一批集查验监管、保税仓储、冷库储存、加工配送、出口集拼等功能于一体的冷链服务基地,冷链物流枢纽功能不断提升。

冷藏集装箱港航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我国冷藏集装箱港航服务网络不断扩展,航线遍布全球。航运企业不断创新运输服务模式,可提供“生鲜直航+智能冷藏集装箱”等特色航线服务,满足个性化、高频次的市场需求。运输组织模式不断优化,积极开辟“海上巴士”航线,发展“海运直达快线+内支线”模式,上海港、厦门港、北部湾港等主要港口,重点构建冷藏集装箱道路水路联运服务体系,提升了冷藏集装箱港航服务效率。

物联网终端及区块链电子放货进一步深入。2022年,中远海运、新海丰等国内航运企业已新增冷藏集装箱物联网设备2万台以上,设备安装率大幅提升。其中,中远海运设备安装率达40%以上,初步实现冷藏集装箱服务温度可控、过程可视。上海港、北部湾港等港口企业,中远海运等航运企业应用基于区块链的冷藏集装箱电子放货平台,单证办理时间显著缩短,中远海运区块链无纸化冷藏集装箱放货比例持续在95%以上,逐步实现全天无间断、全程无接触、信息一站式查询。

标准规范逐步完善,行业监管机制不断优化。目前,在冷藏集装箱技术、制冷机组技术、堆场技术、远程状态监控技术、多式联运以及冷链货物作业管理等领域形成了一些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在智能冷藏集装箱终端设备技术等领域形成行业指南,例如《智能冷藏集装箱终端设备技术指南》,对推进冷藏集装箱港航服务标准化、规范化起到了积极作用。部门间协同监管逐步深入,冷链食品追溯管理、进口冷链食品物流新冠病毒防控和消毒等措施不断优化,为保障冷藏集装箱运输奠定了良好基础。

“硬件”“软件”待升级

目前,冷藏集装箱港航服务还存在一些问题:

冷藏集装箱港口配套设施设备有待升级。部分港口码头冷库库容不足、设施设备老旧、堆场供电能力不足、口岸查验设施不完善,部分查验冷库、查验位仍为露天作业,造成货物脱冷、断链等问题时有发生。部分港口多温层、自动化、智能化、超低温冷库等冷库设施建设不足,尚不能充分满足日益增长的高品质、精细化、多样化的冷链货物仓储需求。

冷藏集装箱制冷机组卡脖子现象严重。我国冷机和冷机配套装备严重依赖国外,被美国开利、冷王,日本大金,丹麦马士基MCI垄断。我国格力等制冷设备企业虽具备生产制冷机组的能力,但产品质量不稳定,市场不认可,导致冷机数据交换与控制协议由国外控制,对用户不开放或需要购买服务,造成用箱企业和监管部门数据获取困难,严重制约我国全程可视、可追溯冷链物流体系的建立。

冷藏集装箱港航服务全链条监管水平有待提升,全流程、可追溯冷藏集装箱港航监管体系有待完善。我国虽然针对进口冷链食品建立了追溯平台,但不同地区冷链追溯系统间仍处于“割裂”状态,造成信息孤岛,影响追溯效果。由于冷藏集装箱物联网设备安装成本高、回收率低、市场需求各异等原因,且冷藏集装箱物联网设备种类繁多,目前物联网设备安装的积极性与普及率仍有待提高。目前区块链电子放货平台应用主要集中在主要港口和大型航运企业,区块链电子放货范围有待进一步扩大,冷藏集装箱港航服务各环节运营主体信息上链和业务协同有待提升。

冷藏集装箱港航服务标准体系有待完善。现行冷藏集装箱标准更多集中在陆路运输领域,缺乏针对港航领域的具体标准,冷藏集装箱港口堆场标准存在局限性,缺乏智能冷藏集装箱港口作业标准。冷藏集装箱物联网智能终端设备领域标准空白,缺乏设备性能要求、安装技术要求、数据接口等标准,造成市场上设备存在数据对接缺乏统一接口、传感器安装不规范、云平台共享困难等问题。冷藏集装箱监控数据编码、采集、传输、第三方监控平台架构等标准规范的滞后,导致目前各环节互通共享不畅。

冷藏集装箱水陆联运体系有待完善。冷藏集装箱在铁路运输只能选择铁路“1+8”车板运输,不便于组织货源。公路运输因作业不规范、设备不完善等造成冷链货物“断链”等现象普遍存在。具备冷藏集装箱配套仓储、供电设施设备的铁路场站严重短缺,集约化、规模化的公路冷链场站建设不足,陆路运输节点网络有待健全。联运各环节主体尚未全面实现监控设备推广应用和数据交互共享,造成冷藏集装箱数据采集、信息交互难以实现。

天津港集装箱堆场

多方发力促发展

根据国家、行业对构建畅通高效、智慧便捷、安全规范、经济绿色的高品质冷藏集装箱港航服务体系的要求,结合存在的问题,笔者建议:

坚持系统观念加强统筹谋划。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从冷藏集装箱供应链发展出发,聚焦港航服务环节,从设施设备、作业流程、标准规范等各个环节总体谋划推动冷藏集装箱运输服务发展。从高效经济的视角出发,加强交通运输与市场监管、海关、商务、工信、财政、国家标准委等部门的协同联动,统筹冷藏集装箱快速通关监管等相关支持政策的制定出台。加强冷藏集装箱港航服务与生产、流通等相关环节的全链条一体化深度融合,为扩大高品质市场供给、保障食品流通安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提升港口冷藏集装箱作业能力。根据实际推进对港口冷藏集装箱周转场地、插座、集中查验冷库等配套设施的新建和改扩建。对标国际先进技术标准,建设多温层、大容量和超低温的港口公共冷库及相关配套设施。以广州港、上海港、北部湾港、大连港等主要港口为重点,鼓励港航冷链向供应链上下游拓展,开展保税仓储、查验中心、加工分拣、电子商务等多样化增值服务,打造综合性冷链物流基地。

推进冷藏集装箱冷机机组国产化进程。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中远海运、中集等发挥央企的社会责任以及带头作用,联合国内主要冷机设备制造企业、航运企业、集装箱制造厂,以及科研单位共同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冷藏集装箱制冷机组。研究制定冷机数据开放支持政策与技术标准规范,以中远海运等主要航运企业为国产冷机应用推广试点单位,共同完善冷机技术性能,构建冷机组服务网络,逐步在行业内进行推广应用。

运用新技术提升全程监管能力。引导主要航运企业加强标准化、可重复利用的冷藏集装箱智能物联网终端设备的应用,进一步提高设备覆盖率。支持港航企业进一步应用和完善区块链电子放货平台,进一步压缩单证办理时间,提高货物放行效率。依托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建设公共冷链港航物流服务信息平台,对接全国进口冷链食品追溯管理平台,逐步实现海运冷藏集装箱港航服务全程实现可视可控、可溯源、可追查。

健全冷藏集装箱港航服务标准规范。对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系统分析,从装备设施、作业流程、信息追溯等各环节建立覆盖冷藏集装箱水运、兼顾水陆联运的服务标准规范。开展冷藏普通货物的智能终端设备技术、港口作业、信息交互技术要求等空白、滞后领域的标准制定工作。借鉴和引进国际国外先进标准,积极提出国际标准新工作提案,推进将我国技术纳入国际标准,提升我国在冷藏集装箱港航服务国际标准方面的话语权。

畅通海运冷藏集装箱水陆联运体系。支持大型港航企业优化冷藏集装箱运输内陆港站布局,推进港口与内陆港站的协同管理,补齐冷藏集装箱内陆港站设施设备不足的短板。鼓励港航运企业基于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协同道路运输、货代、仓储物流等运输主体,共同推动冷藏集装箱物流信息上链,强化水路与陆路冷藏集装箱运输数据交换共享,逐步实现全程可视、可控、可溯源。

责任编辑:李思远
全媒体热线 : 4000-5656-98
信息公开中物汇成帮助中心广告服务网站地图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775637 │ 24小时新闻热线:010-83775637
Copyright © 2005-2020 现代物流产业网 版权所有 客服热线:4000-5656-98
《现代物流报》社有限公司授权 北京中物汇成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为现代物流报官网 管理方
www.xd56b.com和www.z56c.com两个英文域名同时使用一个主体网站
英文域名:www.xd56b.com   京ICP备19057590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039号
英文域名:www.z56c.com   冀ICP备2020027852号-2
技术支持:现代物流报社技术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