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信息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冷链 > 正文

突破国际壁垒 江苏农业科学家发明“冷链保鲜全家桶”

来源:新华日报·交汇点 作者:张宣 时间:2025-05-14
导读:买菜时最怕遇到叶子发黄、蔫巴巴的蔬菜?

买菜时最怕遇到叶子发黄、蔫巴巴的蔬菜?现在,江苏省科学家研发的保鲜“神器”有望改变这一现状。近日,江苏省农科院农业设施与装备研究所农产品保鲜与装备创新团队成功将一套“冷链保鲜全家桶”技术推向国际,登上全球农产品保鲜领域最权威的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平台,这意味着我国在生鲜农产品采后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打破欧美长期主导的技术格局。

“‘冷链保鲜全家桶’指的是‘装备+包装+管理’多维度整合形成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团队负责人李鹏霞研究员介绍说,此次合作源于双方长期互动,2023年江苏农科院与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共建研究中心并邀请对方专家交流,2024年团队启动专项工作,经科研攻关、文本撰写及多轮审核优化,最终成果聚焦十字花科代表蔬菜品种,并于今年5月正式上线。

田间预冷是蔬菜采后关键的第一步。李鹏霞介绍,团队研发的雾喷真空预冷一体化系统,集成预冷、抑菌、补水功能,预冷效率提升50%,水分流失降低70%,能耗削减15%。杀菌环节采用微酸性电解水技术,以食盐为原料生成杀菌溶液,使蔬菜表面微生物总量降低超40%,实现绿色杀菌。同时,团队构建的功能包装矩阵体系,针对叶菜特性精准调控包装内微环境,配合冷链物流,让叶菜货架期延长两倍以上。

在销售终端,团队推出的智能光控保鲜单元,依据光谱生物学原理和人工智能算法,为不同蔬菜定制光谱参数,不仅延长货架期两倍,还提升叶菜色泽保持度。此外,融合5G与物联网技术搭建的冷链物流信息交互平台,能实时采集分析冷链核心数据,实现精准管理。

我国生鲜农产品流通损耗率高达25%—30%,远高于欧美国家(<5%)。该团队技术集成显著降低损耗、提升商品化率。李鹏霞表示,该成果推动中国农产品采后处理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为国家“十四五”冷链物流规划“减损增效”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责任编辑:尹艺洁
全媒体热线 : 4000-5656-98
上一篇:宁夏开通首条铁海联运冷链专线
下一篇:没有了
信息公开中物汇成帮助中心广告服务网站地图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775637 │ 24小时新闻热线:010-83775637
Copyright © 2005-2020 现代物流产业网 版权所有 客服热线:4000-5656-98
《现代物流报》社有限公司授权 北京中物汇成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为现代物流报官网 管理方
www.xd56b.com和www.z56c.com两个英文域名同时使用一个主体网站
英文域名:www.xd56b.com   京ICP备19057590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039号
英文域名:www.z56c.com   冀ICP备2020027852号-2
技术支持:现代物流报社技术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