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伟:商用车减排要强监管促减排、创场景促转型、立标准促协同
3月29日举行的首届中国商用车论坛上,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副司长张大伟提出,当前,我国空气质量改善成效还不稳固,移动源特别是商用车行业减排空间比较大,在商用车领域重点聚焦强监管促减排、创场景促转型和立标准促协同。
据张大伟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治理大气污染,统筹推进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等领域结构优化调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2013年相比,在GDP增长69%的同时中国的PM2.5浓度下降了57%,重污染天数减少92%,特别是在机动车污染防治领域,在机动车保有量增加1.3倍的同时,移动源的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均显著下降。随着在排放控制水平、结构调整力度、监控监管水平和车队清洁化程度等调整举措的逐步提升,实现了行业高质量发展和环境质量改善的“双赢”局面。
“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当前,我国的空气质量改善成效还不稳固。”他指出,移动源特别是商用车行业减排空间比较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排放贡献占比较大。商用车使用强度大、生产活动范围广、污染排放水平高。据测算,我国商用车氮氧化物排放量占整个汽车排放总量80%以上;
二是合法合规差距较大。新车方面,生产一致性合格率较乘用车更低,在用车方面,超标排放普遍存在;国六重型燃气车非法拆除后处理装置仍时有发生;
三是零排放的潜力较大。2022年零排放商用车市场渗透率只有10%左右,远远低于乘用车,零排放重卡渗透率更是不足4%。
为此,张大伟建议,在新一轮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中,商用车领域应重点聚焦三方面,一是强监管促减排,例如进一步加强对车用油品全链条的监管力度等;二是创场景促转型,如通过创新创造零排放商用车应用场景,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清洁运输,稳步提升新能源重卡的市场渗透率;三是立标准促协同,例如积极探索移动源碳排放标准和管理体系建设,从机动车全生命周期的角度统筹考虑协同控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