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用车发展迎四大利好因素,但仍须警惕“劣币驱逐良币”
近日,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的首届中国商用车论坛在湖北省十堰市举办。今年商用车行业发展有哪些有利因素?商用车行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就上述问题,中国一汽总经理助理、一汽解放董事长、党委书记胡汉杰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邵华接受了记者专访。
2023年我国商用车销量有望达到380万辆左右
2022年,在经济下行、需求萎缩、疫情反复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国内商用车市场持续在低位徘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数据显示,2022 年,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18.5万辆和330万辆,同比下降31.9%和31.2%。
那么,今年我国商用车行业发展前景如何?
胡汉杰认为,2023年我国商用车行业发展有四大有利因素。
第一,中国经济企稳向好,为商用车注入了强大动力。商用车属于生产资料,与国家的经济规模、增速息息相关。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这个目标与去年相比增幅很大,这意味着会有更大的物流需求,将为商用车带来很好的助力。
第二,我国商用车市场规模虽然下降了,但仍是世界上第一大市场。胡汉杰预测,今年我国中重型商用车销量在85万辆左右,甚至可能达到90万辆。
第三,我国商用车出口结构占比快速增长。2022年,欧洲市场供不应求,给中国商用车出口带来的很大的空间。去年,我国商用车出口58.2万辆,同比增长44.9%。
第四,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商用车经销商库存基本被消耗完了,为商用车重新上量创造了条件。
“我相信去年商用车市场已经实现触底。”李邵华补充道,今年疫情防控平稳转段,不再会出现前几年对供应链、人流、物流等各方面的约束。今年商用车市场一定会逐步地回升。中汽协预测,2023年我国商用车销量有望达到380万辆左右。
李邵华表示,随着全球走出疫情影响的阴霾,国外商用车的生产能力恢复,有可能会挤压我们出口市场。过去海外受疫情影响,欧美商用车生产供给跟不上,而我国的供给比较充分,为我国商用车出口带来了利好。不过,他仍认为,今年我国商用车出口依旧能保持非常好的态势。
商用车技术创新须避免“劣币驱逐良币”
在中国商用车论坛上,胡汉杰代表一汽解放发出倡议,共同打造商用车产业生态圈,开展产业之间和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加强产业链协同及共性核心技术突破。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商用车的生产资料属性决定了它永远追求的是可靠、安全和经济,如果一味地降价,品质和质量将无法得到保障。有些友商通过偷工减料来降价促销,这条路是走不长远的。”
胡汉杰认为,只有维持一个科学、合理的价格体系行业才能真正实现健康良性的循环。
对此,李邵华补充道:“商用车行业能不能技术创新,不仅在于产业自身的能力和坚持,也在于我们的用户市场、运输市场能不能与行业同步成长。”如果市场永远是低端的,只认可短期价值,则行业无法供给出来好的产品,因为好的产品是没有任何竞争力的。
近年来,随着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等主管部门开展“大吨小标”、非法改装等整治行动、发布“蓝牌轻卡”新规等措施,商用车行业迎来了政策支持红利期。
李邵华认为,随着我们治超治限监管越来越科学、越来越规范,让违法的成本增加,用市场解决了“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用户就会逐渐认识到好产品的重要性,放弃差的产品。
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出现,李邵华认为,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等趋势影响下,选择何种技术路线方面,商用车比乘用车更难,投入更大。所以,商用车更需要健康的环境,让企业有稳定的现金流,放心加大研发力度。
此外,在会上,胡汉杰还提出,产业链协同方面,与汽车同行一道,在上游产业链优化,下游大数据应用等领域,建立充分的产业协同和共享机制,打造卓越的中国商用车供应链体系、互融互通的数据安全和服务体系,赋能商用车行业发展;共性核心技术方面,同优秀伙伴一起,共同投入资源,建立起围绕芯片和新能源等核心技术的科技生态。同时,加强行业统筹,秉持开放、合作的理念,主动接轨国际标准,共同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答案”,真正实现汽车强国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