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空置集卡没活可干 这是什么情况?
最近这一两个月,关于“港口空集装箱堆积如山”、“集卡司机没活儿可干”的消息被传得满天飞,一时间“外贸订单蒸发”“企业停工倒闭”等“震惊言论”,被别有用心的人“洒”向网络。
“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真实的情况到底如何呢?我们先看官方通告。
海关密切关注空箱问题
海关总署署长俞建华3月20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们一直在持续关注空箱问题。这里面有一个时期新集装箱投放量过大、国内堆存成本较低、国外疫情缓解后空箱短期大量回流的原因,也有季节性规律作用。从海关最新数据看,2月下旬以来,出口用箱量在持续增长。”
俞建华署长对于“为何会出现大量空置集装箱”的回答十分简练,也许行内人一看就能懂,但是对于我这种门外汉,理解起来并不容易,于是我询问了一家外贸公司的员工,了解了事情的发展经过。
空置是真的 但这是市场“正常反馈”
“首先,国内各个港口出现大量堆积的空集装箱,这个事儿是真的,但是跟网上好多人吹的‘外贸订单锐减’没有直接关系,它就是因为前两年外贸火爆、集装箱需求量大、价格高,造多了,今年又有海外大量集装箱回流,堆一块儿了,就这么简单”,他先这样说,随后阐述了具体过程。
2020、2021这两年,新冠在全球爆发,西方国家没有哪个能置身事外。在疫情的冲击下,制造业是最先倒下的,因为工人都病倒了。但是众所周知,如果当时中国敢说自己的防疫工作是全球第二,就没人敢说自己是第一,基于此,当时也只有中国有大规模的生产能力,几乎所有国家都在给中国下各种外贸订单。
而对于外贸、海运而言,不是说“满载的集装箱送到海外港口,等卸完货了,再装上船拉回来”这么简单,为了运输和交易的效率,都是满载的集装箱先卸到港口,货船就装上其它货就走了。
这些满载集装箱需要等待港口调度卸货、货物转运,也就是它变成空集装箱要有一个周期,短了几天,长了几周,卸完货的空集装箱要先积压,等待下一次成批量了再运回,这样才更具效率。
问题就在于此,不知道大家还记着当时“美国几倍高薪招聘港口工人”的新闻吗?
中国外贸订单暴增,咱们效率很高,集装箱装上货很快到美国了,但是美国的港口因为疫情没有工人上班,箱子卸下去了没人管、没人卸货,商品物资和集装箱就积压在国外港口仓库了。
集装箱回不来,外贸订单还在暴增,怎么办?当然是加班加点的生产集装箱,装上货马上出口到海外。
“市场供不应求,最高的时候一个40英尺的海运集装箱价格比平时翻了10倍不止,就我知道的,有的集装箱生产商,当时生产厂区都扩大了一倍不止,咱们中国人向来是闷声发大财,外行一般了解不到”。
但是市场的变化是且难以预料的,2022年随着国外大规模复工复产,港口“人手短缺”“货物、集装箱积压”的情况很快得到缓解,数以万计的满载集装箱卸货后,堆放在仓库可是一笔大费用,所以就急需周转回国内。
市场快速变化,国内原来一股脑扩建的集装箱生产厂区和扩充的工人岗位,就变成了“过剩产能”,所以也就有了缩编和裁员的情况。而且今年很多西方发达国家持续高通胀,全球消费疲软,也加剧了这种情况。
所以说,现在“港口堆积有大量空置集装箱”的情况,是因为前两年疫情扩产和海外积压集装箱回流,这是疫情过后市场进入冷静期的正常反馈,跟外贸订单没有直接关系。
实际情况如何? 央视记者探访
今年3月份,央视记者探访了宁波舟山港最大的集装箱装卸码头。宁波北仑第三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营运操作部副经理吴光继表示:“目前来说我们的港口一共11个泊位,这一段时间几乎每天全都是靠满的,我们的工人仍旧是按照全负荷在正常运转,我们每天的作业处理,集装箱的作业量大概也维持在3万标准箱以上。”
港口生产数据显示,3月以来,宁波北仑第三集装箱码头日均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16万标准箱,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4.5%。
在实地调查时,记者也发现港口确实存在很多空箱,码头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四层以上的集装箱叠在一起的,基本就都是空箱。相关负责人说,目前,港口里存放的空箱数大约是14万标准箱,按照正常的生产水平来说,是正常可接受的一个范围值。
所以说,根据产业内部人员的消息和央视记者的探访,我们能发现“大量集装箱空置”和“外贸订单减少”没有直接意义上的关系,网络上把这两者结合起来鼓吹“外贸危机”的,基本可以认定为“不懂乱吹”或者“别有用心”。
那关于“港口集卡司机没活儿可干”的消息,又是如何呢?
集卡业务量确实下滑得很厉害
我在3月份联系了山东的一家物流公司的负责人,他们主要是从青岛的港口背空箱装货后,运输到黄岛。他说,今年开年以来行情较差,往年的正常情况是一辆车一天跑一趟,到现在2-3天甚至3-5天跑一趟,业务量下降的很严重。
近期,根据央视新闻报道,宁波一家物流企业负责人称,目前自己公司有20辆集装箱卡车,去年旺季的时候订单接连不断,但今年却出现了减少,公司的很多车都进入了“休眠期”。为了争取更多的订单,一过完年他就开始到处联络寻找货源。
而一位司机则称,长途单和大单有所减少,短途单和小单有所增加。
据悉,为了争取更多的客源,卡车运输行业甚至开启了“价格战”。
同时卡车之家还采访了上海的集卡司机,“没有单子接,大家都在休息”“以前是基本一天一趟活,现在有时候几天才能等待一趟”,这是大家的普遍反映。
其中一位常年在上海港跑集卡的散户司机陈师傅表示:“上海港这样的国际港,受外贸的影响比较大,外贸订单减少,对于物流车队来说还好,对于我们散户是比较致命的打击。”
结合央视报道和卡家探访,从青岛、宁波、上海各港口的情况来看,集卡的业务量确实下滑的比较严重。正如卡友所说,港口集装箱的吞吐量与外贸订单的变化紧密相关,不可否认的是,在全球经济放缓、全球外贸交易量减少的大环境下,没有哪个国家能置身事外。
从世界经济变化 看中国外贸变化
今年年初,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发表讲话,奠定了今年美元的基调仍然是加息。要知道,2022年上半年美国的核心CPI(消费者物价指数)曾一度飙升至了8%以上,如今美国继续提升货币基准利率,就是要抑制自身的高通胀水平,不让本国的物价再飞涨。但是美元持续加息,也导致了全球资本加速向美国回流,这会造成其他国家的产业更困难,还有他国货币相对贬值,让进出口进一步下降,经济更加困难。
美元加息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就是抬高了金融价格,增加了世界各国的债务风险,越是债务高杠杆高的国家,风险就越大。
2022年上半年日本出口额下滑16%,汽车出口下滑31%;2022年11月韩国出口下降14%,越南出口下降4%,贸易收缩的趋势早就开始显现。
看待中国外贸的变化不仅要看中国国内市场的变化,更应该结合全球经济的变化。最近这几年美联储“先放水再加息”,牵动着世界经济的神经,全球经济步伐放缓、世界各国消费乏力深刻影响了全球贸易。
如今,中国又处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口上。
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以廉价的劳动力和巨大的市场需求,吸引了全球无数资本的青睐,无数的产品放到中国来生产,再销往全世界创造大量的利润,这轮经济红利一分就是接近20年,可是如今这轮红利已经过去了。
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口下,许多像手机制造、家电制造、纺织品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在逐步转移到人力成本更低、环保成本更低的越南、印度等国家;不过好在我国像锂电、光伏、风电等更有科技含量的产业正在蓬勃发展,能为经济增长持续提供推力。
当下外贸走势如何?数据说话
外贸促稳提质面临一些挑战——
海关总署署长俞建华在新闻发布会上也说道,“外贸确实面临不少挑战,外需减弱最受大家关注。全球通胀高企,主要经济体增长乏力,对全球贸易构成了持续冲击。世贸组织近期预测,今年一季度全球货物贸易疲软,预计全年仅增长1%。除此之外,一些国家强推‘脱钩断链’,地缘政治风险,最近西方一些国家金融市场的波动等对全球贸易环境产生冲击,也是我国外贸促稳提质的外部挑战。”
外贸止跌回暖——
根据海关总署3月18日更新的数据,以美元计,中国2月进出口额超过4112亿美元,同比增长1.3%,中国2月进口达1970亿美元,同比增长4.2%,均终止了连续4个月同比增速下跌的势头。虽然2月出口同比下滑1.3%,至2140亿美元,增速仍然处于负值,但较过去3个月的降幅已有明显收窄,其中1月的降幅为10.5%。
从趋势上看,2月以来我国外贸进出口明显回稳,2月最后一周比前一周环比增长超过15%。从周边国家情况看,与周边已经公布数据的经济体相比,我国的外贸表现是好的。而且我国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成为了当下外贸的新动能,1、2月合计出口增长六成。
我们从“大量集装箱堆积港口”的现象切入,了解港口集卡的现状,分析了世界经济的变化以及它对中国外贸的影响,最后回顾了今年1-2月份的外贸数据。
可以感受到,在世界外贸收缩的大环境下,中国产业转型的关口下,我们的外贸确实正面临一些挑战,不过现阶段整体的走势已明显回稳。同时这些变化也深刻影响了货运行业,其中港口集卡受到的冲击最显著,订单数量的下滑让许多人不得已再次打起了价格战。
虽然价格战在短期内可能为个别司机带来一定的订单优势,但从长远来看,这样的竞争方式很可能会对整个行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首先,价格战会导致行业利润率下滑,使得卡车司机们的收入水平受到影响,从而降低行业的吸引力。长此以往,可能导致人才流失,对行业的稳定发展造成威胁。
其次,价格战很容易引发恶性竞争,企业和司机过于关注降低成本,而忽视了提高服务质量、卡车性能和安全性等方面的投入。
此外,恶性价格竞争容易导致资源浪费和市场失衡。在价格战中,一些优质的服务和产品可能被边缘化,而低质低价的服务则可能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这对消费者、企业和整个社会来说,都是一个不利的局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