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内新闻|大道如虹!南昌迈入立体交通新时代!
交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翻开厚重的历史篇章,“粤户闽庭,吴头楚尾”“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南方昌盛之地的轮廓清晰可见。
如今,这是唯一与长三角、珠三角和海西经济区相毗邻的省会城市,是京九、浙赣铁路的交会点,是“一带一路”倡议节点城市……一张张崭新的地理名片让南昌大放异彩。
区位优势明显,一直是南昌的骄傲。
如何将区位优势转化为交通优势、发展优势?南昌给出的答案是:坚定不移实施强省会战略,推进“一枢纽四中心”建设,持续织密干线路网,有序推动城市“东进、南延、西拓、北融、中兴”,打造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让区位优势赋能高质量发展,推动南昌成为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支点。
打开交通格局
南昌“公铁水空地”齐发展
路,蕴含着新机遇;路,昭示着大发展。
2016年6月,南昌第一条高架快速路——九洲高架快速路通车;2017年6月,南昌龙头岗码头开展内贸业务;2017年12月,昌北国际机场晋升“千万级枢纽机场”;2019年12月,昌赣高铁通车;2021年12月,地铁4号线开通;2022年5月,桃新大道快速路通车;2022年6月,南外环高速公路全线通车……摊开南昌市交通图,一张气势恢宏的综合交通网络正在豫章大地加速编织。
近年来,南昌坚持规划先行,致力于完善“快捷交通”骨干。结合城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契机,南昌及时启动城市干线路网规划修编工作,在上版“十纵十横”基础上,优化提出了“十横十纵十联”的骨干路网体系,总里程达730公里,较上一轮增加近200公里。
“随着‘十横十纵十联’干线路网逐步推进,未来南昌交通将达到‘103060’的目标。”南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政科副科长王应华表示,“10”是指10分钟内上骨干道路,“30”是指30分钟内上高速路,“60”是指60分钟都市圈可达。
2022年6月,《南昌市“十四五”交通运输专项规划》发布,提出以建设人民满意交通为目标,着力建设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引领大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城市、绿色便捷的现代化公交都市、高质量交通运输服务典范城市。到2025年,初步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高水平、高标准规划,指引高起点、高质量建设。目前,我市一大批重大重点工程项目推进如火如荼,北二环快速路、西二环高速、洪腾高架快速路、枫生快速化改造三期、洪州大桥、复兴大桥、隆兴大桥等城市干线道路启动建设,G320国道改线、昌南大桥等重大路网工程也已启动前期工作,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迎来新一轮高潮。
如今,属于南昌的立体交通网络,已将触角延伸到城市的每个角落,勾勒出一幅“人便其行,货畅其流”的崭新画卷。
赣江两岸共辉
三座跨江大桥建设正酣
塔吊林立、机器轰鸣,洪州大桥、复兴大桥、隆兴大桥建设正酣,赣江之上从未如此繁忙热闹。
作为我市第九座跨江大桥,洪州大桥连通洪州大道、小蓝大道,向东可连接东外环,向西可直达西外环和昌栗高速,并连通杭长高速、大广高速、320国道,对优化城市交通布局、打造“一江两岸”快速交通体系有着重要作用。
在洪州大桥建设现场,施工队伍从两岸同步推进,正进行承台、墩柱、水上桩基施工。“为了实现今年底完成全线桩基施工的目标,国庆期间我们也没停工停产,”南昌市政公用集团洪州大桥项目总工程师邱衍坚说,“争取2024年9月能竣工通车。”
国庆假期同样选择坚守一线的,还有复兴大桥工程现场的350余名建设者们。
作为南昌市“十横十纵十联”干线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复兴大桥西起三清山大道,跨越赣江,东至抚生西路,连接九龙湖和莲塘组团。
目前工程建设已进入上部结构施工阶段,桩基施工完成898根、已完成86.4%,承台完成131个,系梁完成27个,墩柱完成191个,盖梁完成41个,预制箱梁完成204片。
今年9月进场,隆兴大桥(南昌扬子洲赣江公铁大桥公铁合建段)建设力量正加速集结。施工团队调运物资设备、平整施工场地,为大桥全面加快推进做足准备。
作为昌九高铁和南昌市北二环跨赣江的共用通道,隆兴大桥是集高速铁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道为一体的大跨度公铁合建桥梁。项目全长4.957公里,上层搭载8车道城市快速路、下层搭载双线高速铁路和4车道城市主干道,建成后将推动城市北二环加快成型,畅通南昌跨江交通,形成高速铁路新连线,助力大南昌都市圈发展。
伴随一座座大桥跨越赣江、一条条过江通道次第开通,南昌从“滨江时代”迈向“跨江时代”的步伐不断加快,不仅拉近了新旧城区的时空距离,也让两岸共辉相得益彰。
织密“大交通”线网
从“走得通”变成“走得快”
完善的道路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的基石,也是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的幸福感。
2020年,南昌市在全国率先打响取消限号“第一枪”。
随后,沿江中北大道快速路、昌南大道快速路、桃新大道高架快速路、南外环高速路等陆续通车,与长达128.6公路的4条地铁线组成大运量骨干网络,串联起南昌各个角落——
两年后的2022年第二季度,南昌市交通健康指数为69.27%,在全国50个主要城市中排名第四,在全国36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二,在中部六省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一。对比2019年限号期,全市交通拥堵指数由1.32降为1.27,平均车速由每小时31.9公里提升至每小时38公里。
全国首个取消限号后道路更通畅的城市,成为南昌又一张万众瞩目的交通新名片。
随着南昌城市快速路实现从无到有、从线到网、从稀到密,从城市常速普通平面路网到现代城市多层级立体快速道路网络,综合立体交通网也实现了从“连线成片”到“基本成网”的转变,人们出行从“走得了”变成“走得好”。
“目前,南昌市已建和在建干线路网里程达311公里,占总里程的57%,干线路网骨架已初步形成,有效缓解了中心城区的交通压力,为‘南昌不限号、交通更畅通’提供了有力的道路交通网支持。”南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陈明远说。
在稳步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南昌“海陆空”重大交通项目建设的“进度条”不断刷新。
南昌绕城高速西二环项目(厚田至乐化段)是大南昌都市圈重要公路交通线,全长86.58公里,计划2022年10月底完成主线桩基施工,2023年底全线桥梁贯通,2024年10月项目全线完工。项目建成后,对推动南昌“东进、南延、西拓、北融、中兴”发展、完善城市对内对外交通网络、增强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未来,南昌市还将完成昌景黄高铁(南昌段)、昌九客专(南昌段)的建设,加快形成以南昌为中心的“米”字型高铁网;完成昌樟高速二期枫生段扩建、南昌绕城西二环高速的建设,争取南昌北二环高速、南昌至鄱阳至景德镇高速、南昌至修水高速开工建设,加快形成以南昌为中心的“一环十二射”高速公路网;推动三清山大道南延对接丰厚公路、G320国道向塘至石埠、S218省道安义互通至石鼻镇、S426省道袁渡至梁西等公路的建设,加快形成“一环十三射”城际干线公路网。
“‘十四五’期间,南昌市将构建多层次综合交通网络。争取到2025年初步形成‘三个圈’,基本建成‘三张网’和‘三大港’。同时,加快提升南昌机场航线网络辐射能力,力争到2025年实现国内通航城市突破80个、国际及地区通航城市突破10个。”南昌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俞剑平说。
构筑外联通道
打造走向世界的“桥头堡”
修一条路可带动沿途经济,铺一张交通网可拉动整个市域经济。
万里长江,奔腾不息;千里赣江,孕育沃土。这是享誉千年的“黄金水道”——从宋代名窑林立,到铅山万里茶路第一镇,再到“江右商帮”踏上海上丝绸之路……作为通衢要地,源远流长的赣鄱水系孕育了江西璀璨的文明,造就了江西水运大省的辉煌。
在龙头岗码头之后,位于南昌县的南昌姚湾综合码头一期的部分工程于今年交付使用。姚湾综合码头是目前南昌港在建规模最大的综合码头项目,一期设计建设18个泊位。“自开港到今年8月,码头吊装吨位已突破100万吨。”南昌市水投集团港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俊说。
今天南昌,与世界的联系正日益紧密。一个个重大重点项目的建成,让南昌国家交通枢纽城市地位不断强化。
南昌南,南北走向的公路上,一座雄伟的红色大门巍然伫立——这里是南昌县向塘国际陆港新城,也是南昌中欧班列的起点。
一路向西,开拓无限精彩。中欧班列的常态化运行,为全省优质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提供了一条便捷的大通道,同时也为南昌构建起纵贯欧亚大陆的陆海空国际物流体系。而昔日不起眼的乡镇,眼下已是楼高路宽,热闹非凡,成为集公铁联运的交通枢纽和综合性多功能口岸。
“十四五”期间,南昌将全力建设南昌向塘国际陆港、南昌国际智慧空港,打造“南北呼应”的国际性口岸开放门户,同时加快多式联运枢纽建设,完善港口、空港、陆港等枢纽港站集疏运系统,构筑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审视一座城市的能级,看的往往就是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几大要素集聚趋势,因此,越是枢纽城市,越具有带动力和连通性。
“实施强省会战略,畅行外联综合通道,积极构建以南昌为中心的高铁网络等这些具体措施,是助力南昌与沿海城市群、内陆中心城市的互联互通,融入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必由之路。”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工程师席阳峰表示,近年来,南昌市吸引力逐步增强,人口占全省比重由2010年11.3%提升到14.25%,其中,流入南昌的人口约78%来自省内其他城市。实施强省会战略,将进一步吸引人口、产业向南昌集聚,通过提供更快捷、更多样化的交通服务,促进城市首位度。
无论是道路建设,还是产业发展,归根结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透过一条条大路、一幅幅流动的画卷,看到的,都是南昌人一路延伸的幸福。
大道如虹筑坦途。车轮飞驰,不觉经年。南昌这片土地,还有无穷的潜力亟待激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