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 | 全国人大代表成卫东:“好建议要在一线汲取方向灵感”
“好建议要在一线汲取方向灵感。”3月3日,全国人大代表、天津港第一港埠有限公司拖头队副队长成卫东接受采访时说。过去一年,他在全国各地开展50多场宣讲,深入一线产业工人征集意见和建议,以“匠心”精心打磨每一份建议,切实担当起人大代表的光荣使命和责任。
成卫东(左)与同事讨论技术问题。
把码头当课堂、以难题作课题,是成卫东履职的鲜明特色。自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他坚持每周五下午设立“代表开放日”,热情接待来提意见建议的人。他还走进科研院所、大中小学、口岸部门等单位,将基层创新的“金点子”转化为高质量建议,全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最让成卫东感到高兴的是,去年全国人大会议期间,他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京津冀组合港建设》的建议,得到了交通运输部的积极推进。
走进近500平方米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新能源设备资料与智能控制书籍占据显要位置。电脑桌上层层叠叠的图纸,记录着这位“老码头”向人工智能训练师的蜕变。作为港口技术创新的带头人,成卫东带领劳模创新工作室团队在2024年完成15项技术创新,有效提升了港口机械设备使用效能,优化了现场操作工艺流程,助力码头公司生产任务突破历史纪录。这次参会,成卫东带来了一件港口装备模型,全球首艘具备自主伴航功能的“津港轮36”。“我们不断加速智慧港口建设,尤其在港口新质生产力方面,前沿科技正在从陆上拓展到海上,我们加速攻关智能设备升级,实现了在拖轮驾驶技术当中的无人自动驾驶。”
在智驾系统算法驱动下,能穿越渤海湾畔的晨雾,迎接巨型货轮缓缓驶入港口。在条件满足情况下,驾驶员输入“口诀”,驾驶模式就由人工切换至自主,拖轮灵敏感知周围环境,精准控向、控距、控速,缓缓靠近货船,完成调头、伴航等跟随动作,稳稳协助货轮安全进入港口,按照设定好的安全距离连接着拖轮与大船彼此,既能降低拖轮驾驶员劳动强度,又能规避一些航行风险。
“随着以具备自主伴航功能智慧拖轮为代表的智慧港口装备推广应用,我们继续不断挖掘出更多创新点,为世界一流智慧绿色枢纽港口升级版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开创更加辉煌的业绩!”
“数字化转型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近日,成卫东参与见证了天津港集团DeepSeek大模型的本地化部署。通过积极探索大模型加编程、个人数据助理、客服助理、办公助理等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天津港正加速港口行业大模型PortGPT的研发,推动人工智能与港口行业深度融合。
成卫东(中)与同事探讨技术问题。
今年全国两会,成卫东带来了发展港口新质生产力、建设世界一流绿色港口的建议。“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产业工人的现代化,我们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港口的主力军。”成卫东说,一定勇做改革发展的“先锋队”、技艺精湛的“特种兵”、扎根基层的“主力军”,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努力打造智慧绿色枢纽港口“升级版”,深入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港口力量。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