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 | 全国政协委员李连柱: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给制造企业极大发展信心
听了政府工作报告很受鼓舞、信心大增。
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经济政策的着力点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以消费提振畅通经济循环,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记者获悉,全国政协委员、尚品宅配董事长李连柱在3月5日下午的小组讨论发言中表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听了让人受到很大鼓舞。尤其是谈到2025年政府的工作任务时,把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放在了首位。强调要加快补上内需特别是消费短板,使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
“今年继续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来大力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作为来自制造业的我们听了以后信心大增。”李连柱称。
全国政协委员、尚品宅配董事长李连柱
放宽生产制造大省以旧换新区域限制
李连柱今年提交的其中一份提案,是建议放宽生产制造大省以旧换新区域限制。他指出,当前国家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规定“补贴产品仅限本省销售”,导致市场分割化、供需错配化问题突出,制约了生产制造大省(如广东、江苏、浙江)的产业辐射能力,抑制了全国消费潜力释放,与“全国统一大市场”战略目标形成矛盾。“可以看出我们的心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为此我非常欣慰。”
消费品以旧换新是促消费、扩内需的主要方式。李连柱称,去年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实施不仅给广大的消费者带来非常大的补贴实惠,最重要的是给了相关行业的制造企业极大的发展信心,使大家看到了继续发展的机会和希望。
在产业发展需求方面,家电、家装、3C行业已进入存量竞争阶段,亟需通过全国性市场扩容推动技术升级。
李连柱建议,要以“全国一盘棋”思维重构以旧换新政策,推动生产制造大省与全国市场深度联动。
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建立“全国性以旧换新补贴互通平台”,破除区域壁垒;第二,要创新“生产-消费地税收共享”机制,平衡地方利益;第三,统一绿色标准与监管规则,降低制度性成本;第四,支持生产制造大省建设“全国集散中心”,强化供应链优势;第五,可以采取试点先行与动态调整,选择广东、江苏、浙江三地开展政策试点,2025年内完成平台搭建和规则测试。
李连柱在提案中还列出了预期效果:在消费端会释放全国消费潜力,预计带动家电、家装、3C行业年销售额增长15%~20%;在生产端,能提升制造大省产能利用率10%~15%,推动中小企业技术改造投入增长10%;在国家战略方面,能加速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双碳”目标贡献减排效益。
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
针对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实施,李连柱提交的另一份提案,是挖掘和扩大银发红利,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
我国正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民政部去年9月发布的《2023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97亿,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1.1%。
李连柱表示,这其中超90%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当前老年人家庭中家电、家具超龄使用现象普遍,适老化产品渗透率不足10%,且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尽管政府已推出家电、汽车“以旧换新”等政策,但尚未覆盖老年群体核心需求。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现行以旧换新目录缺失护理床、适老化橱柜等老年刚需产品,补贴对象未向老年人倾斜;适老家具研发成本高、市场分散,中小企业缺乏规模化生产能力;老年人对政策知晓率低,置换流程复杂,导致“不愿换、不会换”;在成本方面,全屋适老改造的资金约3万元~10万元,这超出多数家庭承受能力。
李连柱建议,需要扩围政策覆盖范围,精准匹配老年需求。将适老化家具(如护理床、升降橱柜、防滑扶手)、康复辅具(轮椅、助行器)、智能健康设备(跌倒监测仪、血压计)纳入以旧换新目录;实施分级补贴标准,如对低保、失能老人实行全额补贴,单户上限2万元;普通家庭补贴50%,上限1万元;鼓励子女为父母置换,额外发放5%“孝心补贴”。
从可行性来看,在经济性方面,按2023年老年家庭户均消费支出6万元测算,政策可撬动超7万亿市场;在社会效益上,能减少居家跌倒等事故发生率,预计每年降低医疗支出超300亿元; 从产业联动角度看,可以带动家居、建材、智能科技等多行业协同发展。
李连柱认为,扩大适老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既是应对老龄化挑战的民生工程,也是推动供给侧改革的经济抓手。建议国家发改委、工信部、民政部联合牵头,加速政策落地,让老年人“敢消费、愿消费、能消费”,真正将“银发浪潮”转化为“长寿红利”。
下一篇:两会声音 | 全国人大代表、太平鸟董事长张江平:聚焦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与商标制度创新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