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洲湾畔起宏图
莆田港口融入“一带一路”发展大潮 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
牛年伊始,莆田港口一片繁忙,一艘艘从巴西、澳大利亚装载铁矿、煤炭的巨轮在罗屿、东吴、秀屿各码头靠泊接卸,通过水水中转、海铁联运疏运至各大临港产业。在刚刚过去的1月里,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430万吨,同比增长近15%,主要货种煤炭完成283万吨,比增高达34%,并带动海铁联运完成94.12万吨,同比增长15.36%,刷新莆田海铁联运单月最高历史纪录,延续“十三五”时期的良好发展势头。
省委书记尹力强调,福建省港口要打造连接内陆省份、台湾地区和东南亚国家的“一带一路”运输通道,积极服务和深度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莆田港口地处长三角和珠三角的交汇点,是大陆离台湾本岛最近的港口,也是江西省最近的出海口。“十三五”期间,港口加快东吴、罗屿等深水泊位建设,发挥“辐射东西,承接南北”作用,开放水平深化提升、辐射范围不断扩大。
位于湄洲湾北岸的罗屿港口常年不冻不淤,天然水深及波浪掩护条件良好,且整岛独立,通过公路桥和铁路桥与大陆相连,集疏运体系完善,是经国家级论证的我国东南沿海建设大型散货码头的最佳港址。经过“十三五”期间的大开发大建设,港口逐步形成集铁路、公路、水水中转于一体的综合集疏运体系,可通过向莆铁路向三明钢铁、新余钢铁、南昌特钢、方大萍钢以及湖南等钢铁厂运输矿石,还可以通过水水中转,辐射广东、长江中下游各省份、台湾,及日本、韩国等国家。
早在2016年7月,罗屿港口就与全球最大的铁矿石供应商巴西淡水河谷总部及其相关子企业建立业务联系。2019年4月,双方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展开以混配矿业务为核心,一般贸易矿业务为辅助的业务合作。
随着淡水河谷混配矿业务量迅猛增长与其马来西亚混配矿中心产能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罗屿港口对卖方(淡水河谷)的区位优势和对买方(钢厂)的成本优势形成叠加效应,促使罗屿港口成为圆满接手淡水河谷后续产能的最佳选择。合作以来,罗屿港口致力于混配矿技术工艺和作业效率的提升,混配质量得到淡水河谷的充分肯定。在具备靠泊40万吨船舶能力后,双方将共同推动尽快实现每年卸船2000万吨、混配矿1000万吨的合作规模。
2017年,东吴港区迎来历史性的时刻。这年5月13日,运载澳大利亚煤炭的马耳他籍“阿尔法”轮顺利靠泊东吴作业区东1号泊位,我省首个港口大宗散货露天保税堆场首次启用卸货。该堆场启用后,货物通关效率大为提高,且极大减少企业的税负和费用,奠定了东吴港区作为国家重要港区的地位,由国内中转枢纽角色向国际中转角色的拓展,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良好作用。次年,时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东吴港区扩大开放顺利通过国家级验收,正式跻身国家一类口岸行列,通达世界打开大门。
两年后的6月28日,靠泊八方港口东2号泊位的“海洋5”轮把从保税堆场装载的27500吨俄罗斯煤炭转口至马来西亚,开展大宗散货保税物流业务的八方港口保税仓储向国际市场挺进,成为福建首家开启煤炭转口贸易的港口企业,打开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运输更为便捷的贸易通道。
风生水起,潮涌东南。2017年东吴作业区9号、10号泊位,2019年罗屿作业区9号、10号泊位及秀屿作业区8号泊位相继通过新增外贸作业点验收。2020年度,莆田港口外贸煤炭完成1000万吨、铁矿石完成1095万吨,较“十二五”期末比增454万吨、1070万吨,五年来实现年均17%、113%的增长率。
与此同时,作为早期对外开放的口岸之一,秀屿港区港口规模和服务功能也取得长足发展,为服务沿海开放和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先导作用。
2019年4月,承载2万吨硫酸的“弗里赛”号外籍船舶,缓缓驶离中原港务8号泊位,这是该泊位对外开放迎来的首艘外轮。码头规模5万吨级,年通过货物能力190万吨,化工品库容能力14.15万立方米,可开展柴汽油、轻质燃料油、硫酸、烧碱、丙酮等多种化工原辅材料进出口和储存,这在全省也是不多的。
中原港务8号泊位外贸化工品航运的开启,为我市港口对外开放增添活力。对于莆田做大做强油品产业,促进民营加油站资源共享和行业转型升级,加强闽赣港铁联运与海陆合作,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
去年,该泊位实现了106艘次载硫酸船舶安全进出口,货物吞吐量达58.97万吨,同比分别增长66.7%和47.4%。短短一年,就跃升为国内最大硫酸出口基地。
对外航运一路高歌,对台贸易也稳步增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两岸要应通尽通,提升经贸合作畅通、基础设施联通、能源资源互通、行业标准共通的“新四通”,持续发挥好福建作为两岸融通促统一桥头堡的政治功能。
罗屿港口在福建港口对台贸易中后来居上。2019年7月,罗屿港口与高雄港实现首航,当年9月起开始常态化运营。运营一年多来,罗屿港口实现了对台业务从无到有、由弱转强的跨越式发展。
作为促进两岸互联互通的重要一环,罗屿港口凭借自身独特优势,成功弥补了高雄港和台中港因航道水深不足影响大吨位散货船满载靠泊的短板,发展为台湾最大钢企--台湾中钢在大陆的最佳储备中转港口。目前,罗屿港口与台湾中钢业务呈快速稳定增长态势,2019至2020年,连续两年成为台湾地区在大陆最大的铁矿石储备中转港口。
与罗屿港口铁矿石码头齐头并进的还有国投湄洲湾煤炭码头。2013年,国投湄洲湾煤炭码头项目被列入国家发改委《煤炭物流发展规划》煤炭物流园区节点。2017年,入选国家发改委“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库。2020年,国家发改委将国投湄洲湾港列为福建省唯一的国家煤炭储备基地。
2019年4月2日,装载20个集装箱的台籍“辑薪”轮驶入秀屿港区,至此“莆田秀屿港区——金门”海上货运直航航线开通,目前“一周一班”运行稳定。
随着港口大型化、深水化、专业化的发展,莆田港口对外开放、与海丝沿线国家互联互通也持续扩大,已经和全球43个国家和地区的53个港口实现了通航。“十三五”期间,莆田港口累计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8780万吨,其中2020年完成2623万吨,较2015年的1011万吨年均增长21%,远高于全省港口平均增长水平。
在水一方,未来可期。市委书记刘建洋强调,要立足港口优势,主动融入全市大局,实现以港兴城、强产兴城。莆田港口将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提升互联互通水平和范围,扩大海丝沿线国家港口货物往来“朋友圈”,打造辐射南北区域、影响中西部省份的港口“经济圈”,让世界各地的货轮在莆田港口穿梭不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