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钢铁行业供强需弱
10月24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钢协”)召开2023年三季度信息发布会。会议指出,前三季度,钢铁供给强于需求,钢材品种结构随国家产业结构调整而优化,钢产量同比增长1.7%,钢材出口同比增长31.8%,折合粗钢表观消费量同比下降1.5%。
中钢协分析,钢材出口增长和国内制造业用钢需求上升成为支撑钢产量增长的主要动力,建筑业用钢需求收缩成为消费量减少的主要因素。进口矿价同比虽然有所下降,囿于美元升值的影响,钢企成本重心实际下移幅度小于钢价降幅,行业整体利润同比下降。在产量调控政策执行叠加能耗、环保管控等政策监管的影响下,预计今年四季度钢铁产量将有所回落,市场供强需弱的格局或阶段性改善。
在经历连续三个月的同比上升之后,我国粗钢产量在9月份转为同比下降。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9月份,我国粗钢产量8211万吨,同比下降5.6%。不过从累计情况看,前三季度我国粗钢产量79507万吨,同比增长1.7%,仍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中钢协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折合粗钢表观消费量为7.31亿吨,同比下降1.5%。截至9月末,重点统计企业钢材库存1525万吨,同比下降63万吨;21个城市5大品种钢材社会库存同比增加44万吨。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兼秘书长姜维分析,钢铁行业进入周期性调整,目前仍面临传统需求恢复不足、阶段性供需矛盾加大、行业利润下降等困难,运行回升基础尚不牢固。其中,建筑业用钢需求收缩成为消费量减少的主要因素。
“其实之前由于‘保交楼’政策的影响,建筑用钢的需求量在今年1-7月份还比较稳定,不过目前房地产市场仍在探底,接下来可能会经历一段时间的下降,但高端钢材需求正在持续提高,今年初以来,船舶、汽车、家电等制造业和风电、光伏等新兴产业用钢品种数量都在持续增长。”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石洪卫告诉记者。
中钢协数据也显示,前三季度,电工钢板(带)产量同比增长14.3%,热轧薄板同比增长18.2%,冷轧窄钢带同比增长15.7%。
另外,从效益数据来看,前三季度,中钢协重点统计钢企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均有下降,但收入降幅比成本降幅大1.13个百分点。同时,叠加需求不振等因素影响,钢协重点统计会员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34.1%,平均利润率仅为1.33%,在41个工业大类中排名靠后,处于较低水平。
兰格钢铁研究中心主任王国清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9月份铁矿石、废钢均价有所走强,而随着钢价震荡走弱,9月份钢企吨钢毛利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进入10月份后,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等地部分焦企对焦炭价格提出第三轮涨价,或将进一步推升钢企的成本压力。
不过,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高级分析师、产业运行部主任刁力指出,目前重点企业利润情况已经出现好转,自6月起环比逐月增长,三季度月均实现利润100亿元。利润总额的同比降幅从上半年的68.8%收窄到34.1%。
“中钢协会员企业产能占全国粗钢产能80%左右,前三季度,中钢协会员企业亏损面不到40%,大部分企业还是保持盈利的,一些大企业盈利能力、抗风险能力是更强的。”刁力说。
在此情况下,市场对于“平控”政策出台的讨论再度升温。在“十一”假期结束后,云南省钢协就因“区域煤炭价格高涨导致企业亏损严重”发布了钢企亏控减产的第一枪,通知中预计10月份将有7家钢企减产建筑钢材30万吨左右。
根据中钢协此前的测算,如果按9月份日产粗钢274万吨测算,今年全年粗钢产量将超过去年。如果今年粗钢产量与去年持平,则第四季度粗钢平均日产242万吨,这将比9月份粗钢日产量下降32万吨。
“钢铁行业平稳运行的关键是做到供需动态均衡,保持供需动态平衡的关键是适当调控生产节奏。”姜维呼吁,企业应当按照“以销定产、以效定产、以现定销”的原则,坚持有订单的生产、有边际的产量、有利润的收入、有现金的利润,深入开展对标挖潜和降本增效工作,追求有质量的经营、有效益的发展。
早在今年8月份,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联合发布了《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10月22日,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宣贯会在石家庄召开,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司冶金建材处处长水恒勇在讲话中表示,当前钢铁产业发展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也是产业升级的重要窗口期和机遇期。钢铁企业要充分认识到稳增长是优化品种结构、提升质量效益的稳增长,是推动装备转型升级、实现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稳增长。
姜维预计,随着制造业生产活动加快,汽车、家电、船舶行业需求较好,用钢量或稳中有升;风电、核电等新能源产业高速发展,对钢铁的需求将增长;基建仍将发挥托底支撑作用,是拉动钢铁需求的主要抓手;房地产对钢铁需求的拉动作用难以有效释放。
石洪卫表示,北方地区的用钢需求具有明显季节性,随着进入秋冬季节,特别是建筑用钢会在四季度有所收缩。同时,在产量调控政策执行叠加能耗、环保管控等政策监管的影响下,预计今年四季度钢铁产量将有所回落,市场供强需弱的格局或阶段性改善。
相较之下,前三季度钢材需求表现最突出的是出口。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9月份,中国出口钢材6681.8万吨,同比增31.8%,增量超过1600万吨,成为平衡市场供求关系的重要力量。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市场调研部主任童明华告诉记者,目前海外供应明显回落,中国钢材出口的满足了海外用户的需要,今年前8个月,除中国外,全世界其他国家的粗钢产量同比下降2.8%。同时,今年以来钢材的出口报价持续高于国内市场,叠加人民币持续贬值,出口效益好于内销,而且资金回款也比较有保障,出口企业的外销动力比较足。
不过,对于后续的出口形势,童明华指出,近期国内钢材价格保持相对平稳,海外钢材欧美市场钢材的价格都呈现回落的趋势,海内外价差有所收窄,轧钢厂降价出口的意愿不强,出口报价相对坚挺。从中钢协了解的情况看,目前钢企的出口接单量有所减少,预计四季度钢材出口量也会随之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欧盟碳边界调整机制(CBAM)的第一阶段已于2023年10月1日启动,中国钢铁或将面临对欧盟钢铁出口成本上升、价格优势缩小的挑战。
“实际上我国出口欧盟的钢材总量总体呈下降趋势,2022年我国累计出口钢材6732万吨,其中出口到欧盟的钢材是389万吨,占出口总量的5.8%,仅占我国总体钢材产量的0.4%。”姜维表示,我国钢铁企业确实会因为CBAM而面临对欧盟钢铁出口成本上升、价格优势缩小、产品竞争力下降的挑战,但短期内我国对欧盟的钢材出口量并不大,CBAM对中国钢铁出口影响有限且可控。
童明华表示,今年以来,我国对韩国、越南等传统市场出口增长较快,以及出口份额保持稳定,对中东、南美等国家出口保持了显著的增长,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RCEP生效实施,相关合作国家的基础设施需求也会得到进一步释放,从而推动钢材出口平稳增长。
“长远来看,随着欧盟深度减排政策的持续推进,目前CBAM的覆盖范围也会进一步的扩大,导致中国钢铁产品需要承担更高的对欧出口的成本。”姜维说。
中钢协按照目前的CBAM规则初步测算,CBAM的实施会导致我国钢铁产品出口成本大概会增加4%~6%。同时,其他发达国家也有可能会采取类似CBAM的贸易壁垒,对我国钢铁工业以及下游用钢行业的影响可能会进一步加大。因此,加快绿色化改造,建立我国自身的钢铁行业EPD(环境产品声明)平台对外披露产品的环境绩效,并与国际互认,显得非常必要且迫在眉睫。
记者了解到,目前绿色化改造相关工作正在持续推进。截至9月底,全国共有96家钢铁企业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和评估监测,涉及粗钢产能约4.53亿吨;36家企业正在评审中,涉及粗钢产能约0.82亿吨。同时,钢铁行业EPD(环境产品声明)平台累计发布EPD报告57份,并已经启动了与日本、意大利、瑞典、澳大利亚、德国、美国等国家EPD平台的相互采信工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