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车心脏的破晓修复
——张宣科技670#机车寒潮抢修记
3月4日清晨6时20分,河钢集团张宣科技厂区内的铁路线笼罩在春寒料峭的薄雾中,物流公司机务作业区检修工刘志刚例行点巡检作业,手电筒光束扫过670#机车的排气总管时发现几滴晶莹的水珠正顺着管壁滑落。
意识到问题的刘志刚立即将现场情况向作业区汇报,“启动应急预案,全力组织抢修工作。”半跪在柴油机工作间前的范秀川,食指抚过气缸体表面水渍,转头对围拢的检修人员说道:“拆解缸盖,做好螺栓位置标记,按照正面、侧面、连接面做好影像记录……”
380公斤的铸铁气缸盖被天车吊离基座时,金属摩擦声刺破车间沉寂。检修人员举起强光手电,光束定格在第三缸套密封面——0.3毫米的应力裂纹如同冰裂纹瓷器般在金属表面蔓延。“这是‘倒春寒’引发的冷热疲劳裂纹。”范秀川摘下手套,油污在指缝间凝成暗色沟壑,“做结合面平整度检测,清洁度必须达标!”
当游标卡尺显示0.2毫米偏差时,范秀川夺过量具亲自复核。布满老茧的指节叩击气缸盖发出清脆声响,砂轮与金属的摩擦声充斥作业现场,飞溅的火花在昏暗光线下划出橘色弧线,抢修作业在分秒钟进行着……
当气缸盖及材料修复后,维修人员已完成基座平面度校准。随后采用十字交叉法紧固螺栓,完成消磁处理等工序后,范秀川攀上检修架观察气密性测试数据,时而蹲在油污斑驳的地面核对扭矩参数。当最后一组垫片安装完毕,他抹了把额头的油汗,对着检测仪跳动的数值露出笑意:“温度曲线正常,启机试车!”
十一时十五分,当机车按钮启动时,大家紧张地盯着压力表指针。随着发动机轰鸣声响彻车间,机车正常运转了。此时,角落里满脸油污的小王偷偷抹了把眼睛,却被大家调侃:“小子,刚才腿肚子转筋了吧?当年我第一次参与大修,扳手砸脚面上都没吱声!”诙谐的玩笑让紧绷了四小时的空气终于松弛下来。
午后阳光穿透检修库的天窗,仿佛为670#机车镀上了金边。范秀川站在检修平台顶端,看着机车缓缓驶出检修库,钢轨在阳光下泛着冷冽的银光。
此时,范秀川提议把这次抢修的二十八组数据录入系统,特别是热应力变化曲线……以供青工参考学习。
这场持续240分钟的攻坚战,不仅避免了潜在经济损失,更将故障数据转化为预防性维护的技术养料。正如该公司始终坚持的“隐患不过班、故障不过夜”运维原则,每一次抢修都是对“智能监测+快速响应+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实战检验。
当暮色再次笼罩铁路专用线,检修库里依然跃动着点点焊花——那是钢铁物流人用匠心守护时代脉动的永恒星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