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信息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供应链 > 正文

何黎明参加现代物流与供应链发展论坛暨第三届“流动中国”公益宣传活动启动仪式

来源:中物联研究室 作者:未知 时间:2022-09-16
导读:9月15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何黎明参加了由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中国物流集团、人民政协报社指导,中国物资储运集团有限公司、中储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现代物流与供应链发展论坛暨第三届‘流动中国’公益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并作主旨演讲。

9月15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何黎明参加了由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中国物流集团、人民政协报社指导,中国物资储运集团有限公司、中储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现代物流与供应链发展论坛暨第三届‘流动中国’公益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并作主旨演讲。与会嘉宾通过“线下会议+线上直播”的形式,围绕“物流业服务新发展格局的破题之策”“数字供应链平台对统一大市场的战略支撑”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原图

何黎明在主旨演讲中分析了当前国民经济和物流行业运行态势,对以中国物流集团为代表的广大物流企业在新时期保持韧性和可持续性发展提出殷切期望。他提出,要坚持需求牵引,供应链创新先行;要推动两业融合,生产物流发力;要突出科技赋能,智慧物流引领;要强化内引外联,物流网络升级;要争取重点突破,国际物流探路。广大物流企业要明确发展路径,提升自身实力,当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先行者。

图片1

论坛上,何黎明参加了第三届“流动中国”公益宣传活动启动仪式。

 

相关阅读

 

多措并举构建现代流通体系

——现代物流与供应链发展论坛暨第三届“流动中国”公益宣传活动仪式启动

文 / 现代物流报全媒体记者 曹朝霞

9月15日,由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中国物流集团、人民政协报社指导,中国物资储运集团有限公司、中储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主办,中国物资储运协会协办,中储智运等单位承办的现代物流与供应链发展论坛暨第三届“流动中国”公益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京举行。

(论坛现场)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各种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显著增强,国内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之际,一系列新变化对建设现代物流企业、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提出了更高要求。论坛以“物流业服务新发展格局的破题之策”“数字供应链平台对统一大市场的战略支撑”为核心议题,在举国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为构建双循环新格局提供有力支撑的背景下,共探现代物流与供应链发展之路。

与会嘉宾认为,建设现代流通体系、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国家发改委经济贸易司副司长张江波在论坛发言中透露,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研究编制的“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已在5月份通过国务院批准并以国办文件的形式印发实施,目前正在办理对外公布的有关工作。规划明确,以物流枢纽建设为抓手,加快物流资源整合集聚;以优化空间布局为导向,强化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支撑;以完善服务体系为导向,提高服务实体经济循环效能。

做优服务  完善集约高效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张江波透露,“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从六方面对现代物流的重点方向和工作做了全方位部署,简单可归纳为“一个抓手、两个导向、三个着眼点”。 “一个抓手”,即以物流枢纽建设为抓手,加快物流资源整合集聚。“两个导向”,一是以优化空间布局为导向,强化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支撑;二是以完善服务体系为导向,提高服务实体经济循环效能。做优服务链条、做强服务功能、做好供应链协同,完善集约高效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加快运输、仓储等基础功能领域智慧化升级和服务创新,补齐专业物流短板,推动现代物流向供应链上下游延伸,提高物流全链条服务质量。同时,以加强价值创造、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以及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提升应急保障能力为着眼点。

商务部原党组成员、部长助理黄海建议,构建健康、顺应新发展格局的现代物流体系, 需要数字化、融合化、服务化、实体化这“四化”发展。在数字经济中,物流企业作为发展服务业和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重点研究产业数字化,将数字化作为一个重要抓手,推动生产要素的快速流动,并催生一些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在服务方面,中国的服务消费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比较大,物流在服务上仍有发展潜力,应始终将服务意识放在重要位置,不断改进和完善。

(商务部原党组成员、部长助理黄海发言)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汪鸣指出,现代物流是支撑国民经济有序运行的基础性产业、是优化产业组织与提升产业价值的战略性产业,也是引导产业布局和业态创新的先导性产业。汪鸣建议构建新发展格局下的产业链供应链协同,物流供给服务必须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进行网络格局、服务组织、服务创新、业态更新等方面的大调整、大变革。

直面需求不足  大宗商品贸易物流补短板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何黎明以8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4%仍处于荣枯线以下、中国市场恢复基础仍不牢固为例,指出需求不足是重要原因之一。8月份新订单指数为49.2%,总体不达预期;同时企业调查显示,反映市场需求不足的比重超过一半,并连续5个月上升。物流运行受其影响,8月份物流业务总量指数、新订单指数、主营业务利润指数等均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反映当前市场需求不稳,企业盈利压力加大。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何黎明发言)

何黎明指出,当前社会物流存在需求不足的局面,一方面是需求本身下滑,另一方面也是高质量供给不足导致。在这方面,大宗商品贸易物流存在明显短板。

针对大宗商品贸易物流短板,何黎明建议以综合物流为主业、担负着打造现代物流“国家队”重任的央企——中国物流集团充分发挥下属公司在大宗商品贸易物流方面的传统优势,大力推进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和网络化布局,重点发展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供应链集成服务。以商流牵引物流、物流支撑商流,打造融合采购、贸易、物流、金融等为一体的供应链集成服务模式,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此外,何黎明还对中国物流集团提出“两业融合,生产物流发力”“科技赋能,智慧物流引领”“内引外联,物流网络升级”“重点突破,国际物流探路”的建议。

“国家队”发力  大宗网点、数智链条不可少

中国物流集团党委副书记向宏表示,中国物流集团作为以综合物流为主业的中央企业,肇启于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第八次会议上重要讲话精神,发轫于央企专业化整合和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自成立之日起就以“服务现代流通、保障国计民生”为己任,致力于增强国有资本在现代物流领域控制力、带动力和影响力。面对系列新变化对建设现代物流企业、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提出的更高要求,作为现代流通领域“国家队”,中国物流集团愿与各方携手共探物流业发展新路径,积极打造合作共赢物流生态圈。

(中国物流集团党委副书记向宏致辞)

中国物流集团所属中国储运董事长房永斌透露了中储下一步工作重点:首先是围绕大宗商品产业继续推进网点布局,在物资集散地、产业集聚区、物流枢纽城市范围内确立网点布局目标范围。其次是加快平台建设,加大智能化物流设备的应用,实现仓库数据数字化、可视化,持续建设智慧园区;打造融合仓储、交易、融资、资讯、清算、技术与产业特色服务为一体的服务功能;运用区块链等技术规范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积极引入上下游企业。此外还将大力发展物流科技、打造中储物流科技板块等。

中储智运创始人、首席战略官李敬泉表示,建设现代流通体系、畅通经济循环需要新一代数字供应链支撑。中储智运坚持以智慧物流服务为基础持续构建数字供应链体系,围绕供应链全业务流程、业务对象、业务场景,依托对前沿技术的研发及应用,规划打造中储智运数字供应链技术方案支撑体系、业务平台支撑体系、大数据产品体系,赋能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商品交易、运输、仓储、融资等全链条数智化。

(中储智运创始人、首席战略官李敬泉在线讲演)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现代物流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彦林指出,当前物流企业承担维护国家物流供应链畅通稳定的历史使命,应在国际物流通道建设和运营、加快物流基地网络布局、加快运输结构调整和多式联运发展、推动数智化发展、深化国际化发展战略等方面发力。

共襄盛举  启动 “流动中国”公益宣传活动仪式   

论坛上,第三届“流动中国”公益宣传活动仪式在与会嘉宾的见证下正式启动。

全国政协委员李守镇表示,他已是第三次参加“流动中国”活动,感到每届活动都紧扣国家战略,契合宏观大势,在内容上不断深入、在形式上不断创新,带着“热气”有暖意。希望“流动中国”活动为推动物流行业健康发展,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持续发声。

据了解,该活动以“这不只是一场活动,更是一个行动”为定位,以打造成为流通业最具影响力品牌活动为目标,已在2019年和2021年成功举办两届。继一场主题论坛后,今年的“流动中国”公益宣传活动还将开展“一行领导访基层、一组企业访谈、一场线上线下展览”四个一工程,凝聚起物流人积极投身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的磅礴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责任编辑:李思远
全媒体热线 : 4000-5656-98
信息公开中物汇成帮助中心广告服务网站地图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775637 │ 24小时新闻热线:010-83775637
Copyright © 2005-2020 现代物流产业网 版权所有 客服热线:4000-5656-98
《现代物流报》社有限公司授权 北京中物汇成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为现代物流报官网 管理方
www.xd56b.com和www.z56c.com两个英文域名同时使用一个主体网站
英文域名:www.xd56b.com   京ICP备19057590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039号
英文域名:www.z56c.com   冀ICP备2020027852号-2
技术支持:现代物流报社技术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