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污水排海 食材生产企业应如何应对?
“食材放射性污染风险防控解析”讲座在线上举行
文 / 现代物流报全媒体记者 马敬泽
9月14日,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食材供应链分会与优顶特研究院联合举办的“食材放射性污染风险防控解析”讲座在线上举行。本次线上讲座邀请了NSF大中华区食品供应链水产经理陈煌忠,围绕日本核污染水排海对食材行业及消费者的影响、食材生产企业如何确保生产原料无放射性污染等行业共同关心的话题进行解读,为食材生产企业的风险防控提供建议。
8月24日,日本东京电力公司开始第一期的核污染水排放入海,至9月10日结束,共排放约7800吨。研究显示,日本排放的核污染水中有超过60种放射性核素,将在240天后到达我国沿岸海域,对海洋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
陈煌忠指出,日本核污染水的排放将对我国消费者和食材行业造成多方面的影响。对消费者来说,能否继续食用海产品、如何甄别选择安全水产品等问题成为关系自身健康的重要问题。陈煌忠表示,消费者在购买进口食品时,应选择有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海关检验检疫合格证明且市场信誉度较高的商家。同时,要关注进口食品是否有中文标签,中文标签标示的内容是否齐全,并留意所购食品的原产地。如果消费者发现购买到的食品产地为禁入区域,可以保留相关证据并向市场监管部门反映,保护自身的权益。
“目前,消费者对非日本地区、非污染水域产出的水产品不必过分紧张,对于与涉污染水域有关的食品,在未确定其真正来源的情况下,不能笼统认为其食品安全存在问题,应查看国家颁布的相应标准确定其微元素含量是否超标,并遵循海关总署关于水产品进口的最新公告及政策文件。”陈煌忠说。
来自供应链上下游的压力也对食材行业造成不小的影响。一方面,我国海洋渔业和养殖业面临挑战,位于东海的舟山渔场、黄渤海渔场和南海渔场将分别受到波及,对我国海水产品的供给、消费及出口造成困难。另一方面,以海鲜特别是日本海鲜为主打菜品的餐饮企业也将受到冲击。目前,对食材产地的澄清成为多数日本料理店不断强调的宣传重点,即便如此,日料餐饮门店的上台率仍下降明显。而从长远来看,随着核污染水向我国海域蔓延,消费者的恐惧心理也将不断加深,如何把控食材来源,提升自身食材安全,打消下游客户及消费者的疑虑,成为食材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陈煌忠强调,我国对日本排放核污染水的行为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和应对措施,制定了一系列严格措施予以防范,企业应严格把控相关水产品的进出口环节,避免法律风险。首先,企业应遵守海关公告规定,暂停进口被公告暂停、禁止进口的产品,并做好已进口原材料处理工作,切勿逃避海关监管及市场监管,密切关注后续的政策动向,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其次,企业应树立风险危机意识,对于可能涉及污染排放区域的水产品、原材料、制成品应当严格溯源,审查源头是否与日本排放污染水域相关,对销售的产品来源提前做好风险评估,并逐步拓展其他地区的替代货源。
最后,企业也要做好食品安全合规,相关水产品即使源头不来自于日本排放污染区域,也应当完善食品检测监督管理体系,保障经营的水产品等食品符合国家标准、符合人体健康标准,并充分宣传提醒,消除消费者顾虑,避免因消费紧缩影响正常的市场经营。
陈煌忠还介绍了由NSF推出的食品行业放射性污染风险控制规范。他指出,NSF是公共卫生与安全领域的权威机构,其推出的放射性污染风险控制规范提供了关于放射性污染的风险评估、控制措施和记录保存等方面的指导和建议,涉及放射性物质的监测和检测、食品生产过程的控制等内容,帮助食品行业和企业进行自我评估和改进,保护和改善人类的健康。
据了解,本次线上讲座为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食材供应链分会与优合集团优顶特研究院强强联合,在食材供应链和进出口食品等领域举办的公益培训活动,为行业发展、企业合规和消费者了解有关食品安全相关知识提供了“一点式”线上分享平台。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