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对等关税”政策冲击全球供应链
文 / 本报记者 贾奥胜
据央视新闻2月14日报道,当地时间2月1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签署备忘录,宣布实施“对等关税”政策,要求美国与贸易伙伴征收“完全相等”的关税税率。
此外,特朗普还特别指责中国通过“不公平补贴、监管、增值税、松懈的知识产权保护”形成非关税贸易壁垒。
特朗普的“公平互惠”逻辑
特朗普称,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的关税待遇“远高于美国对中国的关税”,因此决定对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并取消此前对部分企业的豁免权,包括苹果公司。
(图源:外媒)
特朗普强调,此举旨在解决“美国每年持续存在的巨大商品贸易逆差”,并实现贸易的“公平互惠”。
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为2954亿美元,较2017年缩减20%。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特别提到苹果公司,称其“必须加速将生产转移至美国”,并称已与苹果CEO蒂姆•库克达成在美扩大投资的共识。
此前,据界面新闻报道,当地时间1月19日,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在就职前集会上发表讲话称,他与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进行了交谈,苹果CEO库克已承诺在美扩大投资。
美联社评论称,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是对二战后自由贸易体系的直接挑战;有专家指出,美国普通家庭年支出或因此增加1200美元,通胀压力将加剧社会矛盾。
在华美企转链将致成本飙升
特朗普取消关税豁免后,依赖中国供应链的美国企业首当其冲。以苹果为例,其90%以上的iPhone在中国生产,加征10%关税将直接导致每部手机成本增加约50美元。
(图源:每经记者 孔泽思 摄)
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2023年报告,美国进口商承担了“301关税”增加的全部负担,国内产品价格平均上涨0.2%。若苹果选择涨价转嫁成本,可能削弱其市场竞争力;若自行消化成本,则面临利润下滑风险。
尽管美国企业的产业链转移可能会对中国的供应链造成一定冲击,但中国在制造业领域的优势依然明显。中国是全球制造业的核心枢纽,尤其在电子、汽车、新能源等领域占据关键地位。美国企业若被迫调整供应链,需重新协调零部件采购、物流网络及生产周期。
波士顿咨询集团分析师指出:“短期内转移产能至东南亚或美国,需投入数十亿美元,且耗时3~5年。”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美企已经开始开始权衡在华投资。据中国海关数据,2024年美企对华新增投资同比减少8%。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负责人表示:“转移供应链将导致效率下降20%,短期内难以找到替代方案。”
在特朗普关税“大刀”的威胁下,中国已经迅速采取反制措施,对美液化天然气、煤炭加征10%-15%关税,迫使美国能源企业承担额外成本。同时,中国通过“内循环”战略扩大内需市场。
特朗普政策无疑加速了供应链区域化分割。全球供应链面临重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警告,全球供应链重构可能导致未来5年工业品价格上涨15%,通胀风险加剧。
《纽约时报》称,美国政府是利用“对等关税”计划大幅提高美国的进口壁垒,还是将其作为一种杠杆,迫使其他国家最终开放市场、做出让步,这有待观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