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鸣:新形势下物流产业发展的新动向
汪 鸣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
中国物流学会兼职副会长在2020年(第十三届)物流领域产学研结合工作会的演讲(摘要)
(2020年8月21日 内蒙古·满洲里)
我个人认为,产学研结合是有场景的。在经济按照一定惯性平稳发展的时候,产学研的结合可能更多集中在管理、技术、经营等方面。如果经济环境将发生剧变,我觉得产学研结合需要研究一个新问题,就是战略。经营管理和技术要结合战略,要顺应战略,要抓住战略。我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可能影响我们未来十年左右的重大战略,习总书记把它命名为新发展战略——国内国际双循环。
国内国际双循环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联组会时首次指出,面向未来,我们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7月30日,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习总书记再次强调和阐述了这一全新的战略格局,并将“逐步”改为“加快”,必将对我国当下和未来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攻坚,这三个“新”可能构成了中国现代化全过程的发展战略。
(一)新背景
那么它的新背景是什么呢?我想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我们改革开放42年的发展总体上是由外需引领,现在内需也到了具备引领能力的阶段。注意的是,内需发展到这个阶段,不是我们要闭关锁国、准备搞自力更生,不是这个概念。外需引领的9亿多发达国家人口,把中国带到这个台阶。中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极,我们应该怎么满足它的需要,这个问题从改革开放开始到现在都没想过。现在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买主,我们怎么满足消费,怎么样做得更好?这需要从供给和需求组织层面上进行重新考量。9亿多现代化人口的基础上,增加15亿人的现代化大实践,这个实践怎么进行,产业怎么发展,消费怎么满足,这是我们过去没有碰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的产学研才能形成结合,推进产业迈向新的发展格局。
二是美国现在阻止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战略已经形成,美国是不会让我们舒舒服服的进行现代化。现在我们自己就是最大的消费极,我们能不能把自己带到更高的境界?这个问题无论产界、学界还是研界,都必须要静下心来认真研究。
三是中国经济变了,美国对中国发展的看法变了,在这个大变局下,我们怎么构建完整的产业体系,怎么把供需结合起来构建产业体系,推进由中国引领的全球化进程,是未来我们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二)新内涵
新内涵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的新格局,是我们的战略决心,所以今年秋天的五中全会和十四五规划,大循环、双循环一定在非常重要的战略位置。第二,我们第一轮发展是人口红利,第二轮发展需要的是超级规模红利,因为中国的消费规模在世界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历史上都没有出现过,这么大的消费规模,我们怎么来处置。第三,按照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要求进行循环服务支撑体系建设,我们的物流、供应链应该怎么适应新机遇和开新局,来满足超级规模红利的需要。
(三)新路径
未来经济和产业发展,我们实际上就需要解决好四个问题。第一,有效释放产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中,去产能是淘汰落后污染的产能。从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来看,我们既有产能再翻两番都无法满足国内消费者的需要,所以我们去产能是短期行为,长期而言是要有效释放产能。14亿人的消费,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和经济体可以满足我们的需要,我们也绝对不会像美国那样在国际上去买,最近一年多关于芯片的战斗大家已经知道了。所以,我国未来的发展格局一定是自己满足部分安全产能,在国际上获得相应的资源和一部分产能,所以我们需要有效的释放产能。第二,我们不是在原来的基础上简单的释放,而是去释放高质量的产能,提升产能质量。第三,我们要利用好国际产能。第四,无论是释放产能还是高质量的产能,还是国际产能,我们都要形成新服务产能。物流和供应链是新服务产能的重要构成要件,我们必须把这个问题解决好。
运输、物流发展与供应链的基本问题
我们的需求变了,我们的供给质量要求提高,我们怎么样进行具有规模经济的匹配,这是当前产学研界必须要研究的。虽然形势很复杂,战略也变了,但是我们的本源问题没有变,即在新的供需匹配下建立高质量循环体系。
规模经济。在充分竞争下,交通运输与物流经营利润来自规模经济。交通运输与物流规模经济的基础是网络化服务。网络规模经济是交通运输与物流供需匹配的基本方向和基本问题。而大循环和双循环为我们的网络规模经济发展带来了比过去42年发展更好的机遇,这个机遇对产学研各界都非常难得的。
交通和物流的形势是什么?一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推动交通运输与物流代际更迭,新老基础设施发展、运输与物流组织方式创新、运输物流装备更新正发稳步推进。二是我国综合交通已经迈上总体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新阶段,需要加快推动交通与物流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三是促进交通与物流、交通物流与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积极培育交通物流新模式、新业态,正在成为供需匹配的新方向、新任务。
货运物流形势是什么?一是从需求结构的变化出发,把碎片化的需求进行集中的整合,形成新的组织方式和服务方式,产生组织方式和服务方式的变革。二是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向沿海的货运物流主导辐射方向,将逐步向辐射内陆腹地、沿海与内陆间长距离双向运输与物流转向,极大影响运输物流通道和运输物流枢纽的布局和组织,更会影响传统运输枢纽功能与服务组织的变革。这几年,武汉、成都、重庆、西安等内陆经济和产业快速发展,但是那个时候我们大多数认为是因为沿海成本高了,所以要把产业搬到内陆。现在看来,我们基本上错了99%,只有1%是正确的,确实有部分转移,但是更多的是满足内需的情况下,产业在内地布局,具有物流成本低和物流效率高的特征所带来的发展结果。如果是这样,我们运输物流通道和枢纽的布局以及运输物流的组织将会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未来,一些重要产业走廊的物流布局是我们的重点,大家可以看看去年印发的《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就体现了国家物流产业走廊建设是内外结合的基本思路。三是内外循环的货运物流网络规模经济样式将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变化我们物流人应该敏锐的抓到,应该围绕着这个问题进行产学研跟进,这样我们才能像把握上次发展机遇一样把握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加快物流枢纽建设与枢纽经济发展
我们需要加快枢纽的建设和枢纽经济的发展,这是毫无疑问的事情。枢纽要干什么呢?就是来聚集要素形成网络规模的场景。我们必须进行功能提升,不是说有场地和仓库就可以,而是要解决集中疏散中转效率以及人员出行和货物运输问题。方式就是构建网络,基于网络的规模经济来支撑高效率、低成本的目标,本质还是降本增效。最终实现经济规模扩张、产业生态培育和产业链价值挖掘以及城市产业发展价值,来抓住大循环和双循环的发展机遇。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