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信息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智库 > 正文

王继祥:智慧物流与新基础设施变革

来源:王继祥 作者:王继祥 时间:2021-01-06
导读:基础设施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地基,地基变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都将巨变,因此基础设施变革必将推动经济社会重构与创新。

编者按:2020年6月中国仓储业大会上,我就智慧物流与新基础设施变革做了主题演讲,演讲PPT一直未发布,今天整理发布,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以下为演讲PPT。

一、基础设施变革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引擎

基础设施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地基,地基变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都将巨变,因此基础设施变革必将推动经济社会重构与创新。

信息新基建不是新理念,美国上个世纪90年代“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就是最早的新基建。1993年9月美国政府宣布实施一项新的高科技计划:“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简称NII),美国新基建推动了美国信息技术革命,带动了苹果、Intel、谷歌、脸书、高通、微软等公司发展,并牢牢占据世界信息技术革命制高点。

二、国家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的大背景

中国推动新基建与美国新基建有很大不同,更不是临时拍脑袋制造的热点,目前新基建热潮感觉好像过去了,但新基建本质将影响未来很多年,不会过去。

中国新基建是智慧基建。目前,人类即将进入智慧时代,软硬融合、虚实一体的信息物理世界(CPS)即将到来。智慧时代的新基建是信息流与物流融合的智慧网络体系,它是支撑智慧世界的基础,我们需要从这个角度去认识新基建,并进一步认识新物流与智慧供应链。新基建并不是因为疫情冲击,脑袋一热临时提出的国家发展战略。新基建从理念变革到成为热点已有五年时间,我开始讲新基础设施理念到今天也已经有六年时间了。未来不热了新基建也应该是企业非常关注的内容,因为未来企业将架构在新基础设施之上!

中国新基建发展历程:

1、国家在2015年提出互联网+战略,已经把互联网作为新基础设施;

2、2017年底十九大报告中国家关于基础设施建设论述增加了信息与物流网络的两大新基础设施;

3、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新定义了基础设施建设,把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定义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4、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出并部署了“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5、疫情爆发后,新基建成为国家经济政策重点与基础设施建设焦点

6、未来,企业要关注如何在新基础设施上架构自己企业生态

 三、信息新基建:互联网成为基础设施

互联网本来是信息技术手段,他是如何从一个重要的信息技术演变成基础设施的呢?具体是通过如下几个阶段逐步演变的:

1、信息互联网时代:以互联网为特征的信息网络一开始是信息传输的技术手段,局限于信息产业范畴,传统行业借助互联网促进信息沟通,推动信息化建设。

2、销售互联网时代:互联网进入商贸流通领域,推动了商流与信息流融合,产生了电子商务变革,进入了销售互联网时代。

电子商务的变革影响巨大,促进了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商贸领域应用和发展,但销售互联网变革仍处于虚拟数据空间。

3、物流互联网发展:电子商务交易的完成需要进入实体世界,通过物流完成实物交易。物联网技术推动了互联网与物流网实现虚实融合,推动了物流互联网发展;

4、产业互联网发展:互联网的边界通过物流向下游延伸,链接了门店、商超、社区,推动了线上与线下销售融合,出现新零售变革;互联网边界向上游制造业延伸,出现产业互联网变革,推动新制造变革,推动全球智能制造发展;

通过上述逐步演变,互联网从虚拟“天网”开始落地与实体产业经济无缝融合,推动以互联网为主体的信息网络成为了基础设施;

互联网落地,推动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在互联网中集成应用,互联网成为经济社会底层的操作系统,推动了新时代虚实结合的智慧基础设施网络化发展。

  四、物理新基建:物流成为新基础设施

连接,一直是传统基础设施的核心功能,如:道路、桥梁、车站、机场等等。传统基础设施主要是物理属性,实体设施为主。传统基础设施是物流的基础支撑。

物流核心功能也是连接,它与信息化融合,可以建立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经济大循环的深度链接,驱动经济循环,把生产、流通、消费有机连接起来,逐步发展成为新型基础设施。具体演变过程如下:

信息连接:推动物流理念第一次变革:过去本没有物流,只有运输、仓储等割裂的物流功能性作业。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当信息连接可以让仓储、运输等各环节的信息互联互通,物流的各功能性作业可以系统运筹时,催生了现代物流理念。

连接深化:推动一体化物流变革: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原料、在制品、制成品从供应到消费地的运动和储存的相关活动信息可以全面连接、一体化运作时,就带来了一体化物流(logistics)的时代变革变革。

信息融合:物流进入供应链时代: 21世纪来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实现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四流合一,企业上下游供需体系形成功能性网链结构,产生以核心企业为主体的高效协同组织形态,现代物流发展就进入了供应链管理阶段,物流成为供应链的一部分。

智慧连接:智慧物流成为新基础设施:随着物联网发展,信息连接延伸到物理世界,让物理世界有了生命觉醒;随着智能化技术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推动物流大脑完善,催生智慧物流。智慧物流边界无处不在,物流互联网让农业、制造业、商贸流通业等实体商品流动全面互通并融为一体,智慧物流开始成为连接经济社会生态系统的基础支撑,具有了公共属性和普遍属性,成为了国民经济发展底层支撑系统,成为了新的基础设施。

五、目前眼花缭乱的新变革的底层驱动就是基础设施变革

什么是基础设施:是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是用于保证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它是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一般物质条件,是国民经济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基础设施是现代经济社会的底层支撑系统,现代社会经济体系架构在基础设施之上。

基础设施有了那些变革:传统概念的基础设施指的是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等物质工程设施。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基础设施开始软硬结合、虚实一体,向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推动了互联网与物流成为了新时代经济社会的基础支撑,成了新的基础设施。

新基础设施升维推动创新物种大爆发:在新的基础设施上重构经济、社会、行业、企业、个人……,推动了大变革与大创新,新零售、新制造、新能源、新技术、新金融等等,就是重构中呈现的基本特征,这个新正在重构中、变动中、创新中,什么模式?什么样子?都看不清楚,任何描述都是盲人摸象,只能用一个“新”概括。

六、发改委关于新基础设施的概念界定

新基础设施概念界定: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基于这个概念界定,最近国家发改委明确新型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内容:

一是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是以信息互联网为核心,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比如,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

二是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重点是:智慧物流、智能交通、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

三是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当然,伴随着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新型基础设施的内涵、外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将持续跟踪研究。

发改委关于新基础设施概念的认识比较正确,但对物流基础设施属性认识显然不如十九大报告的更精准。

七、智慧物流新基础设施系统结构图(如下)

八、智慧物流:新基础设施内容框架

新的基础设施是智慧时代的基础设施的变革,是第一次把信息网络纳入基础设施范畴,形成的是虚实一体、互联互通、智慧升级的基础设施服务体系。新基础设施架构的特点,我给概括为:一硬、一软、一网、一平台。

一硬:指的是传统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仓储等物质工程设施和实体物流系统;都是由物质型的硬件组成,是新基础设施硬件部分;

一软:指的是以物流信息、资金流信息、商流信息三流合一的数字化为特征,以模型化、代码化、工具化、智慧化的软件处理为手段的虚拟信息流系统;都是由数字型的虚体组成,是新的基础设施的软件部分,代表着新基础设施的思维认知,是新基础设施的大脑。

一网:指的是链接实体的基础设施硬件系统与虚体的基础设施软件系统,是实现基础设施全系统互联互通的重要基础,是支撑数据与物品流动的通道,是基础设施的神经网络,其载体是互联网+物联网。

一平台:指的是新基础设施的共享服务平台。平台即是高度集成、开放共享的数据服务平台,又与物流实体网络融合,是高度集成的智慧物流服务平台。平台跨虚实两界、跨系统、跨领域中心,属于新基础设施的“设施”部分。

九、新基础设施本质特征:全链连通

传统的基础设施一般是静态的、物理的。新的基础设施具有流动性、数字化、服务化、网络化新属性。以实体网络的基础设施为基础,以“互联网+物联网”为载体,以信息流+物流提供基础服务,形成的经济社会底层操作系统,具有智慧的属性。新基础设施的本质特征是连接,是信息的连接和物流的连接。

连接突破了行业边界推动了跨界创新;底层系统驱动推动全面创新。

连接带来了信息流、产品流、资金流、物流融合,将重建新的价值链和竞争格局,推动社会系统全面协调。推动企业内部组织的深度沟通,推动企业新型的企业组织形态高效协同;

连接推动虚实世界融合,推动经济要素全球流动,推动国内国外经济循环,推动经济系统全面开放;

连接推动社会资源互联互通,实现共享经济发展与创新;

连接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推动绿色发展;

连接让传统的物理系统有了信息的感知、分析、决策、运筹、学习、提升和自动执行的功能,推动物理世界智慧的觉醒,让我们进入智慧时代;

新的基础设施就是连接的深化带来的变革,把传统基础设施通过互联网链接起来,把经济社会中的信息、物流、金融的基础服务连接起来,推动了新零售与新物流变革。

十、新基础设施网络连接属性带来“流量”新思维

新的基础设施具有流动属性和网络属性,网络节点是新基础设施的关键,是流量枢纽或流量入口,所以基础设施节点思维又可以成为入口思维,也是重要的互联网运营思维。现实中有如下几大流量入口:

1、互联网平台流量:互联网平台连接八方,可汇集广泛信息资源,形成信息网络的核心枢纽,建立庞大的流量池,在新的基础设施支撑下,开展无界的服务,甚至可以形成庞大的数字经济体。

2、本地生活流量:链接本地消费者,可以把控了本地生活服务流量入口,汇集本地生活的信息资源与物流资源,叠加无边界的服务生态,通过新基础设施网络,全面向上游供应链扩张延伸相关服务;

3、线下门店流量:线下门店是零售服务的主要场景与流量入口,连通与把控线下门店网络,聚集区域流量,对接互联网平台,是新零售的创新方向之一;

4、社交流量入口:通过拼团形式可以建立社交的社群流量入口,利用新基础设施网络向上游供应商延伸

5、产品流量入口:利用计算机、手机这样信息处理智能产品建立流量入后,形成新生态,如苹果。今后产品互联网的制造业服务化发展,也会出现很多新模式。

十一、连接带来智慧进化新思维

人工智能有三大流派,其中目前最主流的流派是连接主义,认为连接产生智能,连接推动群体智能发展与创新。

新基础设施是虚实结合的智慧基础设施,连接会产生智慧,智慧推动经济社会变革与进化。进入到智慧时代,未来的进化主线将是智慧的进化,这将带来很多颠覆式变革。

其实我们人类就是虚实结合的智慧体,几百上千年来,人类的进化不是我们身体四肢的硬件进化,而是智慧的大脑的进化。

进入新的基础设施时代,在新基础设施上重构企业、产业、经济、社会,也将会重新定义我们的社会,预计未来智慧进化将成为企业、产业、经济、社会升级进化的主要方向,重新定义企业、产业、经济、社会。

软件定义物流:目前物流领域出现的智慧进化主要特征就是软件定义物流。物流系统虚实结合,数据驱动,软件是控制与运筹物流系统的中枢,物流系统运行在智慧的软件系统之上,软件的迭代升级推动物流系统的迭代升级。

软件定义新零售:未来零售业创新变革也主要体现在智慧进化,软件重新定义零售,出现零售大脑驱动零售供应链,变革产业价值链,推动供应链高效协同的创新。

    软件定义就是智慧定义,未来智慧将重新定义新世界!

十二、连接带来共享新思维

互联互通的新基础设施,天然具有共享的基因,共享思维是新基础设施运营的重要思维,必将推动共享经济发展。从共享物流创新角度,有以下几个创新方向。

1、共享物流资源:共享物流资源,有几十种创新模式,是目前物流创新发展的新趋势;

2、共享设施资源:便利店与物流前置仓融合共享,即使销售场景,优势物流云仓网络的前置仓,贴近消费者,对接即时物流,推动融合创新;

3、共享数据资源:目前共享数据资源的云服务模式已经成为阿里、腾讯、亚马逊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共享商业基础设施:阿里、腾讯已经充分认识到基础设施共享服务的特点,利用这一特点不断的延伸他们智慧商业基础设施服务,不断整合线下零售企业,共享他们的商业基础设施。

十三、新基础设施重构企业社会新生态

重构企业新生态是新时代企业必备的新思维,在新的基础设施之上重构企业生态,一定要认识到新基础设施全面连接的互联互通本质,充分认识带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脑洞大开,全面创新;

1、重构商业新生态:就是现在各种各样的新零售探索,是新的现代流通体系的重构与完善;

2、重构智能制造业态:就是智能制造,首先是重构生产工厂,实现智能生产;其次是通过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物流与信息流,重构企业智慧供应链;三是全面延伸企业的智能服务,推动制造业服务化发展,打造服务互联网。

在新的基础设施上重构的制造业生态,也要注意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双向驱动的、数据赋能的等特性。既可以从消费端驱动只在也重构,推动C2M发展,也可以从设计端的驱动,依据设计与生产能力设计出远超消费者预期的概念产品,创造消费者新需求,即:M2C。中国智能制造本质上也是在新的基础设施基础上重构制造业,其底层的操作系统是信息物理系统。

十四、新基础设施推动经济社会新变革

基础设施重大变革是新时代创新的基础支撑,正在推动经济社会和现代物流全面变革,每个行业、每个企业甚至每个人都要有基础设施运营新思维,都需要考虑如何在新的基础设施上重构行业、企业、个人的新生态,寻找新天地。

制造业变革:新基础设施上重构制造业,推动智能制造变革,其主要特征是工业互联网,其底盘系统是信息物理系统,其变革路径是:数字化制造==》数字化网络化制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

服务业变革:新基础设施重构服务业,推动服务互联网发展,主要有:生产服务互联网、生活服务互联网和社会服务互联网;

物流业变革:物流业成为新基础设施,战略定位从复合型现代服务业转变为: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   

十五、新基础设施推动现代物流枢纽体系理念变革

传统枢纽体系:以实体货物流动为核心自然形成,先有交通运输网络,并道路交通网络节点,带动实体产业集中,形成现代物流网络体系与枢纽节点。

现代物流枢纽体系:以供应链为基础,物流网络与信息网络融合,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合一,在特定的位置聚集起各种“流”的资源要素,再通过“流”的辐射反过来推动智慧物流网络重构,营造更高水平的产业布局条件,推动地区物流枢纽的布局思路发生根本变化。如:义乌

不局限于过去传统的区位优势、交通条件等禀赋进行产业布局(但区位优势与交通条件仍极为重要),这一概念颠覆了传统传统产业布局的思路,其颠覆的条件是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支撑,让经济要素流向、流量、聚集点发生变化。这一思路为西部、内陆等地区创新发展提供了思路。

十六、新基础设施推动海权时代迈向陆权时代

 一带一路:海权时代物流大通道是海洋运输,因为出口产品和围绕出口的要素聚集在沿海,所以过去我们的枢纽主要在沿海地区。新基础设施+一带一路,推动内陆地区经济发展和连接全球,借助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推动沿线国家布局产业经济带建设,推动内陆物流枢纽连接全球。

数字丝绸之路:推动数字丝绸之路建设,与物流丝绸之路建设协同发展,并在智慧的丝绸之路关键节点,依托内陆消费带来的商贸布局推动内陆枢纽经济发展,可以使内陆地区物流枢纽成为全球资源要素的配置中心,物流区域枢纽向国际枢纽转变。

十七、新时代枢纽经济创新方向

新时代枢纽经济,是一种以枢纽为核心,以聚流和辐射为特征,以优化经济要素的时空配置为目标,实现物流、资金流、商流、信息流等多种“流”融合配套的经济体系。其中传统的多种交通设施与交通工具是物流的载体,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CPS是数字流的载体,与全球供应链的连接,在时空两个维度推动信息流与货物流的集成,构建新物流体系。

要素维度:需要聚集各种要素,实现资源要素的强聚集性。第一是聚集各种“流”的要素,特点是发展平台经济;其次是聚集设施设备要素,特点是利用区位优势,建设实体枢纽;第三是借助物流网+信息网新基础设施,把聚集资源要素扩张辐射出去,通过聚集和辐射形成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来完善各个产业要素。

空间维度:枢纽经济要以城市为载体,以节点为核心,以供应链服务为手段。传统的区位优势与交通优势依然重要,但已经不再是决定性条件。高效的物流体系、发达的商贸市场、先进的制造基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优质的商业服务等资源高效协同组合,也将成为枢纽城市发展支撑和保障,我们可以根据这些要素来设计枢纽。

在时间维度:枢纽经济关注各种“流”的时间维度上的协同配置,具体路径就是新基础设施的物流网+信息网的体系建设,合理配置实体物流流动的要素,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货物在时间维度上提前布局,发展前置仓和即时物流系统,满足人们对物流配送时间维度上的要求。

新基础设施推动以城市为载体的枢纽经济发展,呈现出全新的发展格局和创新趋势,将推动中西部地区城市发展,重构我国新经济版图。

十八、物流企业如何参与新基建:积极参与,重在借力

重点投资领域:目前,不论是高层还是社会大众,新基建重点聚焦在5G、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领域;结合近期中央对新基建部署,以及各省市密集推出了庞大的投资计划,不完全统计重点项目总投资已经达到25万亿左右。

物流业机会:物流业要积极参与数字新基建,借力数字新基建,大力推进智慧物流变革,在数字新基础设施基础支撑基础上,推动物流自动化、智能化与智慧化发展。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推动政府将智慧物流纳入新基建投资计划,积极争取国家投资。

 

 

 

责任编辑:崔哲源
全媒体热线 : 4000-5656-98

相关推荐:

信息公开中物汇成帮助中心广告服务网站地图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775637 │ 24小时新闻热线:010-83775637
Copyright © 2005-2020 现代物流产业网 版权所有 客服热线:4000-5656-98
《现代物流报》社有限公司授权 北京中物汇成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为现代物流报官网 管理方
www.xd56b.com和www.z56c.com两个英文域名同时使用一个主体网站
英文域名:www.xd56b.com   京ICP备19057590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039号
英文域名:www.z56c.com   冀ICP备2020027852号-2
技术支持:现代物流报社技术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