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海联运破局!厦门港打通内陆新能源汽车出海“快车道”
11月1日,26台来自湖北襄阳的新能源汽车经铁路运抵厦门港远海码头,随即顺利转装上中国香港籍“东方芬兰”轮,启程奔赴波兰格但斯克港。这单厦门港首笔省外“新三样”铁海联运出口业务的落地,标志着“内陆制造—沿海出海”的新能源汽车跨境物流新通道正式贯通,为我国内陆新能源产业链接全球市场开辟了高效便捷的新路径。
作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集聚区,湖北、重庆等内陆地区近年来产能持续释放,但出海通道受制于地理区位,传统物流模式存在周转环节多、时效差等痛点。厦门港凭借“海丝核心区”的区位优势与完善的集疏运体系,主动对接内陆产业集群,此次首单业务的成功,正是“武汉产—厦门出”跨区域协作模式的首次成功实践。
新能源汽车出海的物流挑战远超普通货物——根据《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其被归类为第9类危险货物,集装箱海运需满足极高的安全规范。为破解这一难题,厦门海事部门早在今年7月便联合市商务局、自贸委、港口局开展专项调研,随后与武汉海事局签署《“新三样”出海“直通车”服务合作备忘录》,构建起跨区域监管协作体系。
全链条服务创新成为通道顺畅运行的关键支撑。针对铁海联运各环节衔接需求,厦门海事部门打出“组合拳”:提前上门为内陆车企开展海运安全规范培训,通过“云端审核”压缩单据办理时间;对承运船舶实施专项安全检查,重点核验消防、应急等关键设备及船员操作能力;与铁路、码头、船公司建立实时信息共享机制,精准掌握“车、箱、船”动态。“关键环节的‘绿色通道’让整体出海周期缩短5至7天,大幅提升了‘中国制造’的海外交付竞争力。”厦门海事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次通道贯通的意义不止于“首单”。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持续攀升,厦门港正凭借跨区域协作、全流程监管、高效率衔接的综合优势,吸引更多中西部货源集聚。下一步,厦门海事部门将持续优化协作机制,深化“新三样”出海服务创新,助力厦门港打造全球新能源汽车出口的核心枢纽,让更多“中国制造”借由海丝通道驶向全球。
微博
微信
视频号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