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引领中国钢铁原材料供应保障体系建设
文 / 现代物流报记者 李娜
2021年11月12日,由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主办的以“双碳目标引领保障资源安全”为主题的“2021(第十届)中国钢铁原材料市场高端论坛”在线上成功召开。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总工程师,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李新创详细分析了我国冶金行业的原材料的现状,并认为,“双碳”目标引领我国钢铁原材料供应保障体系建设,要正确处理“发展和减排、发展和保护、整体和局部、短期和长期、内部和外部”“五大”关系。
行业的现状与政策的转向都深刻地影响着大宗商品的物流走向,让我们一起来详细了解一番。
国内铁矿供需格局将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
李新创认为,随着双碳目标和双控措施的推进,铁矿石需求会逐步下降,但高品位铁矿石需求呈现结构性增加。另外,我国未来电炉钢产量逐渐增加、钢铁行业长短流程结构发生转变,生铁产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铁矿石需求量也将保持同步下降,但较长时间内仍旧保持在高位。而随着日趋严格的环保、低碳政策要求和高炉大型化趋势,未来国内对高品位低杂质含量铁矿石产品的需求将保持不断增加。
从国内国外平衡来看,铁矿石供应“外增内减”趋势逐步扭转,未来国内铁矿产量保持稳中有增态势,国内铁矿资源基础保障能力增强,预计“十四五”期间国内矿原矿产量在10亿吨以上。部分进口矿增量被国产矿替代,“十四五”时期仍将保持在10亿吨左右的高位水平。铁矿石的对外依存度下降至80%以内。[1]
随着2021下半年中国钢铁生产放缓,供应宽松,矿价下跌,预计2022年,铁矿石市场供应宽松,矿价呈下行态势,预估价位在80-100美元/吨。中期来看,在铁矿石供大于求的背景下,铁矿价格将低位震荡运行。
此外,中国废钢资源产出量已达到相当规模,2020年我国废钢资源总量约为2.6亿吨,预计2025年我国废钢资源产生量将达到3.4亿吨以上。
预计未来5~15年,我国废钢资源产出将逐步进入快车道,未来废钢资源将越来越成为铁矿资源的重要补充,废钢替代铁矿份额总体上将呈现增长的趋势。
经历曲折的炼焦煤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炼焦煤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炼焦煤产量约占世界炼焦煤总产量的60%。
中国的炼焦煤进出口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2001年以前我国进口炼焦煤非常少。2005年1月,炼焦煤进口关税从3%降至0%,这是煤炭行业的一个转折点,炼焦煤由净出口变成净进口100万吨。
2009年进口炼焦煤量3442万吨,2013年达到7539万吨。2014年因焦炭市场不景气,炼焦煤进口有所下降,但也达6236万吨。占焦化行业用煤量的10%左右,直接影响了煤炭行业经济效益。
2015年,恢复炼焦煤进口关税(税率3%),进口炼焦煤4784万吨,同比下降23.27%,进口炼焦煤约占我国炼焦洗精煤总消费量8.12%。
2017年,我国进口炼焦煤6935万吨,同比增长17.1%,进口炼焦煤约占全国炼焦洗精煤总消费量12%。
2018年,我国累计进口炼焦煤6490万吨,同比减少6.4%。
2019年,我国共进口炼焦煤7449.8万吨,同比增长14.8%。
2020年,我国进口炼焦煤7256.9万吨,同比减少2.6%。
2021年1-9月,我国进口炼焦煤3504万吨,同比减少41%。
出口方面,由于国内优质炼焦煤资源缺乏,从长远看,国家不会鼓励炼焦煤出口,炼焦煤出口将保持较低水平。未来炼焦煤生产需求将呈下降趋势,但国内供应为主、国外供应为辅的供应格局不会变化。
地位不断加强的废钢
2020年,我国废钢市场可统计的废钢供应量约为2.6亿吨。其中,自产废钢0.5亿吨,占废钢供应总量的20%;社会采购废钢2.1亿吨,占废钢供应总量的80%。
自2018年底,我国将废五金、废船、废汽车压件等16种固体废物调整为禁止进口;2019年7月1日将废钢铁等8个品种固体废物调入《限制进口类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目录》,进口废钢铁量大幅减少。
2021年初,《再生钢铁原料》国家标准的正式实施,提高了国际高品质再生钢铁原料的有效利用,废钢进口量较去年有明显的提高。据海关数据显示,2021年1-9月我国累计进口废钢48.99万吨,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17.1倍。
出口方面,据海关数据显示,2021年1-9月我国累计出口废钢2690.5吨,较去年同期增长6.2倍,但总体仍处于较低水平。
2020年,虽然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但我国钢铁企业仍然保持较高的生产作业率,废钢消费水平有所提升,废钢消费量达到2.3亿吨,同比增长6.5%。
2021年,受钢铁行业需求旺盛、能耗双控、双碳目标等因素影响,废钢消费量持续攀升。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1-9月,废钢总消耗量约2亿吨,同比增长31.2%。
需求多样化的铁合金
2020年我国铁合金累计产量3419.6万吨,2021年三季度铁合金产量出现较快下降,9月份同比下降达21.2%,主要是由于国内能耗双控部分地区严格限电,以及钢铁行业产能产量双控,粗钢产量大幅下降。
铁合金的进口量,近两年呈快速增长态势。2020年,我国铁合金进口量671.4万吨,较2019年同期增长158.2万吨,增幅30.8%,2019年增幅达44.1%。镍系和铬系铁合金分别是我国第一和第二大进口品种,总占比达97%。
出口量方面,铁合金整体相对较少。2020年,铁合金出口98.9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43.9万吨,增幅79.8%。出口品种以硅系铁合金为主,占比达90%以上。
2021年前三季度,受钢铁产能产量双控影响,需求减少,铁合金净进口量同比下降8.2%。
据分析,我国铁合金消费一直以钢铁行业为主,占比达到85%以上,其中硅锰合金、硅铁和锰铁是钢铁行业中应用最广泛的铁合金。其次为铸造行业和金属镁行业,占比分别为7.2%和2.4%。
从趋势来看,随着钢材产品结构不断优化,钢铁行业对于铁合金将呈现洁净化、品种多样化的需求,吨钢铁合金表观消费量也将保持增长态势。而从下游需求来看,未来锰系铁合金和镍系铁合金将是主要的潜力品种。
根据近两年铁合金的消费情况可以看出,我国对于铁合金的需求已经达到平台波动状态,铁合金行业产能过剩,消费受到下游需求影响严重,尤其是钢铁行业。而当前我国铁合金企业在能耗双控以及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趋势下,面临的形势越发严峻,产业结构及发展水平亟需调整升级。
原材料保障存在问题与调整之路
李新创分析认为,就铁矿、锰矿、铬矿、镍矿来讲,存在着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由于矿石品质较差依赖进口资源及优质资源缺乏,存在对外依存度高的问题,而且进口来源高度集中(铁矿-澳大利亚、巴西;锰矿-南非、澳大利亚;铬矿-南非;镍矿-菲律宾、印尼),而且权益矿建设进度缓慢。而在炼焦煤、废钢方面,行业仍是国内为主,国外为辅。但是由于存在优质资源有限,产业集中度低,再加上废钢存在无序竞争,炼焦煤经历先破后立的进程,未来的调整都还需要时间。
李新创表示,在“双碳”背景下,我国铁矿资源保障面临的形势:一是流程结构变化。由于历史和资源禀赋原因,我国钢铁流程结构一直以长流程为主导,未来随着我国钢铁产业进一步向峰值区中后期发展,废钢资源、电力等支撑条件逐步完善,进一步扩大电炉钢短流程比例是必然趋势,但这一增加过程可能会较长。二是炉料结构变化。目前,世界钢铁生产重心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呈现出“东升西降”发展趋势,但是冶金炉料需求中心仍在中国。我国钢铁原料应建设长期、高效、稳定、多元高质量供应保障体系。从供应侧:要稳产量、建渠道、保供应,建立多维度、多元化资源保障渠道和多维度、多元化资源保障体系,形成国内国外“双循环”原材料保障格局。从需求侧:应减需求、集中度、提效率。钢铁行业兼并重组提升产业集中度,并加大工艺和技术创新,减少传统原料需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