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面临的危机与挑战
文 / 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 陈雷鸣
当前,钢铁行业面临的形势是比较严峻的。用一句行业著名企业家的话说,行业进入了冰河期。而我对这一轮的整体行情的判断是:比2014—2015年的形势更严峻,主要是我们外部的国际环境发生重大改变,我们内部的粗放式发展这么多年,在遭遇严重危机之际,很多问题和毛病都显现出来了。所以说,当前行业内部、外部都出现了严峻的风险和危机。
一、中央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定性
首先,我们看中央对中国的发展环境怎么定性:“二十大报告”说到,我们要时刻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统筹发展和安全,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5月30日,在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再次提到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这不是夸大其词,我们现在是处于风高浪急阶段,什么时候会惊涛骇浪还需要继续观察,但是我们一定要有这种居安思危的意识。
第二,刚刚召开的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风险管理专委会一届一次理事扩大会议,也提到了内外部因素的关系。比如:一个人在冬天要出门的时候,如果这个人的抵抗力差,可能一出门就要生病,或者说在天气好的时候这个毛病显现不出来,但是到冬天可能更容易出来。这就是说,一个人身体内部健康了,才能去应对外部的恶劣环境。对于企业来讲也是一样,如果我们内部不健康,当面临外部更严重危机的时候,企业更容易“病情加重”,甚至可能活不过这个艰难时段。
所以说我们面临的外部环境异常严峻——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风雨飘摇,黑天鹅事件频发,不确定因素增加,要想办法保证企业这艘巨轮不会颠覆。面对当前形势,一些企业老总问我现在该怎么办?我说我看到一些头部企业,比如热联集团,三年前就已经在盘扣脚手架行业布局,现在已经做到了全国第一;还有一家民营骨干会员单位,利用自己的电商平台和在行业积累多年的资源,为下游中小微制造企业提供垂直性综合性的服务,不管是资金支持,还是集采、客户需求、资源整合甚至产品销售等,都找准了位置,发挥了作用,这家企业也被中金协列为“中小微制造企业垂直服务产学研用实践基地”的一个经典案例。这家企业属于中等偏上的企业,他也找到新的发展方向。上述两个例子主要是企业进行了转型,基于行业发展进行了创新、转换了赛道。
但我也想说,往哪个方向转一定要慎重考虑,每一个赛道都挤满了人,转换赛道没那么容易。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守住主业,“熬”过严冬,保存实力,要保证活下来,这是最关键的。
行业环境出现这种严重的冰河期,这一轮的周期是比较长的,三五年不一定能够度过,甚至可能会是八年、十年。这一轮各个方面的问题集中爆发出来,每个企业在这个时候对内部要做好风险把控,才能确保企业这艘巨轮不漏雨、不漏风、不漏水,不要外部大风大浪还没来,自己内部出问题了,先沉下去了,自己败给了自己。
二、我们面临的国际环境
第一,这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格局、国际体系、国际秩序进入深刻调整期。星星已不是那颗星星,世界也不是那个世界,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
第二,第四次工业革命到来是好事,但是对于一些企业来讲也是挑战。人类走过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现在是数字化、智能化时代,数字中国,万物互联,数字化时代需要企业与时俱进。
第三,就是美西方对中国的全面的、没有底线的围堵和打压,打破了二战以来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格局,无规则和底线地推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
第四,经济步入下行空间——全球经济下行,通胀压力加大、消费疲软、恶性通胀、滞胀,乃至深度衰退的风险,全球可能将迎来二战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对于全球的政治、经济、军事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第五,全球能源市场震荡加剧,能源供需失衡,俄乌冲突对全球能源市场产生剧烈影响,国际能源基准价格快速上涨。
第六,国际汇率的波动风险加大。交易风险、折算风险(会计风险)、经济风险(经营风险),影响企业的生产销售数量、价格、成本,企业未来在一定期间收益和现金流量将减少。
第七,供应链陷入去全球化危机。从2012年美国总统奥巴马签发了美国的供应链国家安全战略文件,到近年来中国也屡次提出供应链国家安全战略,供应链安全已经至关重要。我们看到疫情这几年,中国的经济还算比较好,就因为我们的工业体系比较健全,供应链体系也比较健康。即便是现在转移到东南亚的一些快消品制造业,他的原料和供应链体系还要依托中国。所以从工业本身来讲,需要全球化的资源配置。但是现在从美国开始,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价值链正在受到严重冲击,陷入“去全球化”危机。这样对于很多企业,尤其是在中国供应链比较全的企业,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三、我国钢铁行业存在的问题和压力
第一,钢铁产能过剩矛盾十分突出,这一点我想大家会达成共识。近年来,国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击地条钢、环保限产等政策措施发挥了一定作用,2016年到2017年这一轮的房地产价格上涨也带动了钢材消费。但是我们的钢铁产能是越搞越大,我们的产能普遍认为超过了12亿吨。当前,业界普遍认为未来调整之后,我国粗钢表观消费量悲观的认为是6亿吨,乐观的认为8亿吨,我们取中间数7亿吨,那么还有5亿多吨产能要被淘汰,这个问题是很严重的,也将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
第二,上游兼并重组力度加大,这是好事,但对于一些企业来说也是生死存亡的关头。比如以宝武集团为代表的兼并重组,对于提高集中度、构建生态体系、整合资源要素、延伸产业链都十分有利和必要,但给流通环节也带来很大的压力。
第三,下游需求大幅锐减。无论是房地产,还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都已经进入减缓期;受经济、需求和出口受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制造业的钢铁需求也在减少。
第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重道远。大家都很清楚,这么多年来,我国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步不是很大,产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与时代的要求差距甚远,这是这个行业的悲哀,未来要走的路还很长。
第五,数字化转型决定成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是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数字化推动商业模式重构,包括但不限于理念重构、战略重构、价值重构、商业模式重构、组织架构重构、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模式重构等。国家成立了数据局,专门推动数字化转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就要数字化转型,不搞就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就要被淘汰,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有人问我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来讲作用有多大?我说数字化转型解决不了下游需求,但数字化转型可以练好内功、提高效率,对企业构建或融入数字供应链是必由之路。
第六,钢铁企业向下游延伸和融合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不光是产能扩大,还要向下游延伸融合。举个例子:宝武集团中南钢铁集团成立,广物集团参股49%,钢铁业务板块全部融入中南钢铁。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的新组合与深度融合,构成新的产业链和产业生态。再比如,国内某销售规模排名前十的民营钢铁流通企业,拥有一家年产350万吨钢铁企业50%的股份,并包销其全部产品,贴牌两家年产200万吨的钢铁企业,包销全部产品。这也说明了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融合力度在加大,未来生产和销售的边界会越来越模糊,上中下游企业融合度会越来越高。未来前十家钢铁企业产量有可能占全国的80%。这就给一些企业的生存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第七,大型钢铁现代流通企业集团正在加速形成,这也是好事儿,对于大型企业是机遇,对于中小型企业是严重挑战。2021年度,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会员单位钢材销售五十强企业总销售量为3.06亿吨(不含钢坯),占全国钢材总产量的22.90%。其中,前十名企业年销售总量为2.14亿吨,销售量最高的企业近5000万吨,2000万吨以上的企业4家,1000万-2000万吨的5家。2022年度,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会员单位钢材销售五十强企业销售量3.03亿吨,比2021年的3.06亿吨减少0.1%,占2022年度全国钢材产量的23.00%;销售额1.33万亿元,比上年的1.42亿元下降6.3%。其中前十家钢材销售总量为2.01亿吨,销售量最高的企业超过5000万吨,超过千万吨的企业12家,超过200万吨的企业28家(含前十家)。这些头部企业是全国钢材销售当之无愧的第一梯队。
这些相对大的企业,逐渐形成了大型现代综合性流通企业集团,理念与模式先进,经营管理水平高,各层级、各区域分工明确,市场细分,布局合理,供应链条多,产业链条长,产业生态好,服务产品多,服务功能强,市场覆盖面广。按照“二八定律”,未来这些大型现代综合性流通企业集团,将主导整个流通领域,并占据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留给中小企业的空间、时间和机会会越来越少。对于中小钢贸企业来说,这是大幅洗牌的过程,也是生死存亡的关键节点。
前面说那么多困难,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国家十四五规划指出: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所以,有句话叫“悲观者正确,乐观者前行”,就是说悲观者永远认为自己是正确,而乐观者是不断前进的。
钢铁行业正处于一个巨大的、长期的、深度的战略转型、资源重组、业态调整、模式重构期。我们要高度重视,理性看待,清醒面对,主动出击,危中求机,危中求变,不仅仅要理性面对外部风险,更要把控好内部风险,练好内功,携手走过严冬,迎来新的春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