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信息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钢铁 > 正文

一个钢铁大省的“转型”与突围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付奇 时间:2023-10-11
导读:今年以来,钢铁市场一方面需求不足、利润空间挤压严重,另一方面,对钢铁行业的低碳发展要求进一步提高。作为钢铁大省的江苏,如何继续爬坡过坎、承压转型?
  记者在日前举行的江苏省钢铁行业稳增长会议上获悉,1至8月,江苏省生铁、粗钢、钢材产量分别为6920万吨、8512万吨、10541万吨,同比分别增长3.0%、2.5%、5%。总体上看,行业生产稳定,效益逐步好转。

  钢铁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支柱性行业,也是受到宏观经济波动和整体市场影响最前端、最直接的行业。今年以来,钢铁市场一方面需求不足、利润空间挤压严重,另一方面,对钢铁行业的低碳发展要求进一步提高。作为钢铁大省的江苏,如何继续爬坡过坎、承压转型?

特钢优势
 

  “这两年,真难!”这是所有钢铁企业的心声。

  自2020年以来,钢铁市场波动加剧,需求持续疲弱。2022年,全国钢铁行业实现利润365.5亿元,同比下降91.3%;今年1至7月,实现利润49.6亿元,同比下降90.5%。

  身在行业“寒冬”之中的江苏钢铁企业同样不能幸免。2018至2022年,江苏累计实现粗钢产量5.81亿吨,占全国粗钢产量的11.5%,居全国第二,2020年达到1.21亿吨的历史峰值之后,便开始随大势逐年下降。

  不过,面对转型升级的诸多“阵痛”和更为严峻的市场环境,江苏钢铁产业的“炉火”仍在燃烧,效益也在逐步好转:今年1至8月,全省钢铁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比全国高2.4个百分点,利润降幅较1至7月收窄21.4个百分点。

  占领产业高端的特钢,是江苏最大的底气。

  从2016年开始,江苏深入推进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形成以优质高效钢材为主,高端金属制品、高温合金、特种合金等为特色的产品结构体系,2022年全省优特钢占比达72%,高于全国20个百分点,其中高端特钢占比达21%,已接近德国、日本23%的水平,远高于全国的8%。江苏轴承钢、齿轮钢、弹簧钢、工具钢等品种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第一。

  强群拓链、优化布局,成为保持优势、再造动能的新手段。今年以来,江苏一边将钢铁行业纳入“1650”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在新材料产业集群重点打造以特钢为代表的先进金属材料产业链,一边大力推进钢铁产能向沿海转移,随着中天南通沿海精品钢基地的建成,已初步形成沿江、沿海钢铁产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全省钢铁产能68%分布在沿江地区,19%分布在沿海地区,剩余分布在徐州和苏中地区,产业集中度远高于全国。

  省内钢企也在有的放矢调整布局。“中天按照统一部署,正全面推进‘一总部、多基地’的发展格局。”中天钢铁集团副总裁董力源一一历数:3月,苏中南通基地项目一期全面达产达效,自发电比例超95%;苏南常州基地搬迁后,南北两个厂区正打造更加优质的“千亿产业园”;眼下,苏北淮安基地项目首个工厂已经投产,目标打造苏北第一家金属材料深加工“灯塔工厂”。

结构调整
 

  产效低,曾严重影响钢铁大省转型“进位”。这使得钢铁行业的转型调整更加迫切。

  一方面,江苏持续深化结构优化调整,推进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全省钢铁冶炼企业由2016年52家压减至目前32家,总体符合钢铁行业减量化发展新趋势。同时支持省内钢铁企业实施钢铁冶炼产能置换项目,加速改造升级装备。

  江苏沙钢集团年产钢能力超4000万吨,居全球钢企前五。尽管已是行业龙头,但沙钢始终在进行工艺装备的更新。

  “我们把依靠技术进步作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动力,并在消化、吸收、辐射引进工艺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新和自主创新。”沙钢集团总裁龚盛讲述了一个“从学习到超越”的案例:几年前,沙钢从美国引进并创新双辊薄带铸轧技术,建成亚洲首条超薄带铸轧生产线,2019年3月实现工业化生产,去年产能已达到50万吨,比美国原产线还高。今年7月,第二条生产线进行调试,预计到明年中期第四条产线都能上马。

  加强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是钢铁行业结构调整、转型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年初,江阴兴澄特钢母公司中信泰富特钢集团完成对天津钢管控股权收购,至此旗下已拥有九大核心生产基地,无缝钢管产能全球第一。今年上半年,中信泰富特钢在中钢协统计的重点钢铁企业利润总额排名中位居第四。

  中信泰富特钢集团董事长钱刚吐露了“跑赢行业大势”的秘诀: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9%,作为对比,全国平均为0.94%。“特殊钢领域‘卡脖子’仍然有许多难题,在应用端的‘最后一公里’也存在‘卡壳’情况。”钱刚介绍,下阶段集团重点在基础研究、用户技术研究、产品联合攻关、标准制定等方面与同行共建共享研发创新平台,争取将“特钢研究院”建成江苏特有的特钢产业链孵化中心,让更多的特钢新品在江苏率先研发应用。

  记者了解到,截至2022年底,全省钢铁行业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数量居全国首位,一批高端“卡脖子”特钢材料被相继攻克。目前,已有11家钢企获评“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

低碳发展
 

  未来钢铁业该如何发展和演化,一直是业界思考的焦点。但有一点是共识:一定要低碳智能发展。

  去年以来,江苏钢铁企业在绿色化改造、智改数转等领域持续加大投入,目前,全省8家钢铁企业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占全省钢铁产能一半以上,培育省级以上绿色工厂27家,省内企业在推进绿色化和智能化方面,积累一批可推广复制的经验。

  总部位于张家港市的永钢集团十八大以来累计减碳1477万吨,在省内率先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这几年,我们广泛应用绿色低碳工艺技术,加大绿色低碳钢材产品研发,近5年平均吨钢环保费用超250元。”永钢集团总裁吴毅表示,企业计划再用一年多时间完成环保创A工作。

  瞄准“环保创A”的不止永钢。创A,是指企业达到环保绩效评级A级水平,也就是行业内环境治理最好水平。“眼下,增量空间几乎没有了,必须在存量空间里‘寻空间’。”龙腾特钢董事长、总经理徐利定下“用煤不见煤,用矿不见矿产,废水零排放”的绿色发展目标。为此,公司加快推进各工艺环节节能、环保改造,并对高效热风炉自动燃烧优化改造,老厂区推钢式燃煤加热炉节能技改后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2019年以来公司超低排放改造达12亿元。

  低碳发展的另一条解决路径是“数字化”“智能化”。江苏钢企早早勇闯智能制造“无人区”——沙钢将先进的钢铁制造技术与智能化、数字化技术深度融合,推进工序、产线等全面升级,沙钢本部人均产钢量达到1600吨,国内领先。南钢打造了“基于5G全连接的JIT+C2M智能工厂”这一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支撑南钢从单领域单工序寻优向跨领域全局寻优迈进。

  经测算,江苏钢铁企业两化融合指数为65,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超75%,生产设备数字化率已达55%。

寻找“钢需”
 

  当前,钢铁行业供需态势发生深刻变化,需求历史性拐点已现,进入新一轮波动调整期。

  而随着产业结构持续调整,在钢铁行业下游的用钢需求也出现变化——比如,建筑行业用钢需求降幅收窄、机械行业用钢需求微增、汽车行业用钢需求保持增长、船舶及配套行业带起用钢需求、能源行业用钢需求强劲等,这些都成为钢铁行业的利好。

  从省内市场看,江苏钢产量全国第二,但依旧是钢材输入地区,“钢需”极大。“苏南地区市场需求很大,我们几百万吨的产品里,50%的销售半径在50公里以内。”常州东方特钢有限公司董事长蒋中敏透露。“产品不用出省”,也是苏南很多钢贸企业一直以来的现状。

  尽管“钢需”犹在,但业内普遍预期谨慎,一家钢企负责人告诉记者,国内消费需求依旧面临较大压力,钢材需求有萎缩下降趋势,“国家和省市推出一系列稳增长政策,但政策传导有‘过渡期’,加上原燃料成本坚挺、钢材价格偏低,钢材市场运行还是不容乐观。”他预测,总体需求不振的严峻形势可能持续到明年。

  突破点还是在出口。1至8月,全省累计出口钢材920.4万吨,增幅达18.6%,其中,8月份出口钢材130.5万吨,环比增长20.1%。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国内需求不足问题,短期内成为江苏钢铁行业稳产、减亏的重要引擎之一。

  南钢集团在印尼青山工业园区投建的650万吨/年焦化生产线,已经可以向全球提供高性价比产品。今年1至8月,南钢累计实现出口72.63万吨,同比增长86%,预计全年出口走船100万吨,多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项目,且以高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为主。

  在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董事长黄一新看来,这得益于企业先期的国际化战略布局以及品种和品牌优势,“我们坚持‘长期价值主义’,布局‘9+1’全球化营销网络,辐射全球钢材市场,与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保持合作,并通过不断加大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与销售,南钢实现出口数量、效益、品种、重点市场的突破。”

“稳”字当先
 

  对于中国和江苏的钢铁工业来说,除了依旧面临结构调整、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提升效率、控制产能等传统“转型考验”之外,也面临着供应链安全、需求端安全、关键装备安全以及国际发展环境等新的挑战。

  那么,作为钢铁大省的江苏,如何承压前行,保障钢铁行业持续平稳发展?

  今年8月,国家七部门印发《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为改善当前发展面临困境提供了思路。

  “要改变以往依赖产能规模、成本优势发展的传统模式,加快推进钢铁行业新型工业化步伐,想方设法拓展新增长空间,着力构筑江苏钢铁行业竞争新优势。”省工信厅厅长朱爱勋表示,市场变化、结构调整、模式转换的确带来发展阵痛,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也蕴含着发展机遇,基础扎实、区位优越、机制灵活则是江苏钢铁工业发展的底气。

  记者了解到,江苏将对“十四五”期间,省内钢铁企业建设的60多个重点项目,持续做好跟踪服务;发布特钢材料短板技术(产品)攻关清单、首批次钢铁新材料推广应用清单,提升关键基础材料保障能力;瞄准能效标杆和环保绩效A级水平,支持钢铁企业节能减污降碳改造;继续培育一批全国钢铁行业领先的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标杆企业,建立钢铁行业“智改数转”标准体系;深化钢铁与船舶、建筑、能源、汽车、重型装备等领域上下游合作机制,全力为稳增长优化服务。

END
责任编辑:李永璞
全媒体热线 : 4000-5656-98
信息公开中物汇成帮助中心广告服务网站地图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775637 │ 24小时新闻热线:010-83775637
Copyright © 2005-2020 现代物流产业网 版权所有 客服热线:4000-5656-98
《现代物流报》社有限公司授权 北京中物汇成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为现代物流报官网 管理方
www.xd56b.com和www.z56c.com两个英文域名同时使用一个主体网站
英文域名:www.xd56b.com   京ICP备19057590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039号
英文域名:www.z56c.com   冀ICP备2020027852号-2
技术支持:现代物流报社技术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