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信息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问道2025 > 正文

“问道2025”:“怎么看 怎么办”系列报道之三

通胀加剧、企业成本增加,关税壁垒扭曲全球供应链;科技创新、供应链出海是企业应对关税壁垒的核心驱动力

来源:现代物流产业网 作者:朱睿颖 时间:2025-05-22
导读:当地时间5月20日,美国政府贸易委员会得出结论,从东南亚进口太阳能产品威胁到国内制造商。这意味着对当地四个国家的相关设备征收高关税已成定局。

文 / 现代物流报记者 朱睿颖

 

01
 
 
关税壁垒破坏全球供应链消费者将为高额关税买单

当地时间5月20日,美国政府贸易委员会得出结论,从东南亚进口太阳能产品威胁到国内制造商。这意味着对当地四个国家的相关设备征收高关税已成定局。

根据美国商务部上个月实际算出的关税,柬埔寨部分制造商面临的税率将高达3521%,反映出该国决定停止配合美国调查的影响。其它国家和企业的税率要低得多。越南平均税率在396%,泰国为375%,马来西亚则是34%。

交易遇阻、成本上升……大面积的关税壁垒正在扭曲全球供应链。

(图源:新华网)

4月以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多项行政令,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征收所谓“对等关税”,并陆续将对中国关税提高至145%。美国这一举动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强烈反对。

多家国际金融机构警告,此举将加剧通胀,拖累经济增长,甚至引发经济衰退。

“小院高墙” 影响产业链供应链

在全球化发展浪潮中,世界各国供应链深度合作、优势互补,国际贸易规模持续增长,2024年全球贸易额增长至33万亿美元,是全球经济紧密联系、共同发展的重要体现。

今年以来,美国频繁向世界多国发出关税威胁,其对贸易伙伴所实施的“对等关税”政策席卷全球,给全球经济秩序造成了巨大影响。其滥施关税严重影响了国内外市场的供需结构,加剧欧洲和新兴市场国家的产业链脆弱性,给全球经济长期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世界贸易组织预判,美国加征关税可能导致2025年全球商品贸易量总体萎缩约1%,较此前预期大幅下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警告美国加征关税可能拖累全球经济增长率降为2.8%。

多国经济学者认为,美方单边、任意地对贸易伙伴加征或威胁加征关税,给全球带来“关税冲击”,加剧了经济不确定性。德国美国商会主席西蒙尼·梅恩指出,一旦某国试图用关税对本国贸易进行保护,就会导致物价上涨,商品交换变得困难。这种人为的限制会导致经济增长停滞。

当前,大多数国家对国外进口产品征收关税,旨在增加收入、保护国内产业或针对不公平的贸易行为。特朗普宣布的“对等关税”计划导致了全球市场的剧烈波动。美国知名投行韦德布什证券公司分析师表示,特朗普政府这一举措危害深远,对科技、金融等行业造成巨大冲击,其所谓的“计算公式”无法成为国际贸易理性谈判的根基。这类关税加征也对新兴市场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带来打击。

以发展中国家出口美国的低端产业链商品为例,此前美国对其征收更高关税(柬埔寨49%、老挝48%、越南46%、缅甸44%、文莱24%),阻碍了新兴市场国家接收技术产业转移,阻碍其向产业链上游流动,威胁区域产业发展。此外,美国还对非洲51个国家的出口服装和纺织品征收10%~50%不等的关税。非洲作为全球产业链最薄弱的地区,对关税冲击高度敏感,关税一旦落地也对全球产业链下游带来冲击。

2018年,特朗普宣布对进口钢铁征收25%的关税,打响了全球贸易战的第一枪。自此,美国多次针对我国出口的产品加征关税,征税对象从机械、电子、医药、汽车等高科技制造业扩大至化工、金属等原材料乃至服装、食品等终端消费品。仅轻工制造领域,从2018年至2020年就共计加征关税4轮,累计加征关税商品规模达5500亿美元。

在当时,这一关税政策给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带来重大打击,许多科技公司将中心转移至汽车领域,跨国车企将零部件生产和组装环节外迁,以躲避关税影响,许多车企甚至出现芯片或核心零部件“断供”情况。

与此境遇相同的是当下的欧洲,欧洲经济在关税大棒下摇摇欲坠,汽车、钢铁等重要产业危机重重。以德国为例,作为制造业出口大国,2024年出口商品1.68万亿美元,“对等关税”将导致德国对美国出口下降约15%,2025~2028年间累计直接损失约2000亿欧元,同时造成中国对美国出口萎缩,间接导致德国对中国的出口下降10%。

末日消费 民众未雨绸缪

5月15日,美国零售巨头沃尔玛公司高管表示,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该公司将于本月晚些时候开始上调部分商品在美售价。特朗普17日在真实社交上发文批评沃尔玛,称其“应该自己‘吃下’这些关税,而不是向尊贵的顾客收费。”

美国密歇根大学16日公布的美国最新消费者信心指数为50.8,连续第5个月下降,且创下自2022年6月以来的最低纪录。特朗普曾承诺控制通胀,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的报道则认为,越来越多美国公司因关税提高商品售价,而沃尔玛等加入了这一行列。

在关税影响下,许多美国企业加紧囤货。此前供应链咨询公司和标准普尔市场情报公司对全球2.7万家企业进行的月度调查显示,美国制造商尤其是消费品行业的制造商,最近普遍增加了“安全库存”。

南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邓恒进在接受现代物流报采访时表示:“供应链具有整体性,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关税在保护本国贸易的同时,限制了进口,最终将由美国消费者承担苦果。”

在关税压力下,美国商品变得更加昂贵,美联储上周表示,关税导致今年物价上涨了0.3%。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称,面对关税冲击,一些公司提高了全部商品的价格,另一些公司则直接下架了可能会引发价格冲击的产品。

美国玩具制造商美泰公司、工具制造商史丹利百得公司以及消费品巨头宝洁公司等已宣布涨价或计划涨价;福特汽车近期刚刚宣布将提高旗下三款畅销车型的价格;法国奢侈品牌爱马仕也表示将上调美国市场的价格……

高达98%的经济学家认为高关税主要由美国消费者承担。高额关税导致进口商品成本增加,使得企业以涨价的方式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随着更多依赖进口原材料和零部件的行业生产成本上升,可能会导致更广泛的通胀压力。

今年2月,美国个人金融信息在线咨询企业“银率网公司”下属网站发布调查报告显示,自特朗普上任以来,近两成受访者购物超出往常。这些受访者中,逾60%承认,近期购物习惯改变或多或少受关税政策影响。

报告中称,42%的受访者已经或计划开始囤货,食物和厕纸是囤货首选。还有22%的受访者表示,主要受加征关税计划影响,自去年11月以来进行大宗消费,另有30%受访者报告同期大宗消费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伴随着商品涨价,许多美国人开始缩减开支。美国银行研究指出,近期只支付信用卡最低还款额的家庭比例有所增加,表明“一些家庭面临的压力正在增大”。

据非营利研究机构税务基金会预测,新征关税将在未来10年让美国人损失3.1万亿美元,仅2025年,每个家庭税收将增加约2100美元。专家表示,恐慌情绪可能导致更多消费者囤积物资,加剧通胀预期。

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3%,环比上涨0.5%,通胀水平超过预期。能源和食品价格持续上涨。政策智库耶鲁预算实验室估计,假设美联储不采取任何行动,从2026年起,由于关税引发的通胀,美国家庭平均每年将多支出3800美元。

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前财政部官员加里.赫夫鲍尔表示,在特朗普加征关税的背景下,通胀率降至2%目标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他预计,未来6个月通胀率将维持在3.0%至3.8%的区间内。

02
 
 
企业出海寻求答案科技成为最终解法

“关税给企业带来影响大小主要是由企业竞争力决定。”南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邓恒进表示:“若企业以低价在海外市场竞争,关税将带来较大影响,若企业能够以科技填补国外产业链供应链空白,关税给企业盈利能力带来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他表示,要立足全局提升对供应链的系统性认识,供应链具有跨主体性,需要加强战略性布局,做好应急措施,重点关注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提升本国竞争力。

(图源:新华网)

以“眼界”开拓更多版图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杨国栋表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正在经历深刻重构,‘中国制造’也已经从‘产品出海’‘产能出海’向集成协同的‘供应链出海’发展。”

作为制造业的新名片,近年来,中国“新三样”出口势头迅猛。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3.85万亿元,规模创历史新高,我国外贸总量、增量、质量均实现增长。出口规模首次突破25万亿元,达到25.45万亿元,同比增长7.1%,连续8年保持增长,展现出较强的竞争力。进口18.39万亿元,增长2.3%。其中,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产品受到海外广泛欢迎。

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光伏产品连续4年出口超过2000亿元。国际能源署在发布的《可再生能源报告》中表示,未来几年,中国光伏发电将会引领全球可再生能源产业。随着地缘政治风险提升和海外市场,国内光伏企业海外产能布局有了变化。头部企业更倾向于在美国本地建厂,以规避关税壁垒给产业带来的冲击。

“新三样”产品“出海”势头迅猛,背后离不开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

随着中国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以美国为首的许多国家计划免除小额关税等政策,遏制中国电商发展。开年以来,Shein持续加大供应链基础建设,为出海商家提供覆盖平台工具、流量、培训及供应链建设等在内的全流程资源支持,帮助国内供应链、产业带出海。Shein 2025开年面向全品类、各模式跨境商家重磅推出“爆单计划”,提供百亿级站内外流量扶持,加速卖家全球销售倍增。

海外仓作为一种跨境物流模式,可以帮助卖家在一定程度上规避或减轻加征关税的影响。

2024年6月,商务部等9部门发布《关于拓展跨境电商出口推进海外仓建设的意见》,推动海外仓建设。京东物流国际业务行业大客户部、国际方案负责人孔向华说道:“2025年京东物流海外仓网规划面积增加100%。海外仓网将覆盖全球四大洲,19个国家,运营超过50个自营海外仓库,构建全球‘2~3日达’的仓配时效圈。”

中国建材集团战略发展部总经理查金祥表示,中国建材集团现在有38家海外仓和建材超市。依靠“内外一体化”的战略布局,中国建材集团以“建材超市”模式,将中国众多建材五金产品及中国家居家电一线品牌引入当地,推广中国制造、中国产品。

用“智造”提升出海底气

“‘科技出海’是我国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必选项。只有科技创新,才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邓恒进向记者谈到。

传音手机被称为“非洲之王”。Canalys数据显示,2024年传音手机在非洲出货量为3790万部,市场份额51%,同比增长10%。2006年,传音手机成立并进军非洲。在当时,非洲运营商数量很多,信号覆盖区域复杂,用户在不同区域间打电话需要频繁切换电话卡。为此,传音手机推出“四卡四待”功能,同时以超长待机、高功率扬声器等特点在非洲市场高歌猛进。

手机进入智能时代后,传音根据非洲人肤色特征,打造适合当地用户使用的美颜技术,在非洲地区收集了上万张黑人照片,针对深肤色面庞,进行了轮廓对焦、曝光补偿等功能的研究。这项技术至今仍是传音手机的王牌。从2023年年报数据看,“基于数字化肤色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累计投入金额约2341万元,“暗拍图像引擎”项目投入约2951万元,公司总体研发费用达到约22.56亿元,同比增长8.56%。

在过去的数年间,全球贸易格局重塑,以关税为代表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频发,国际贸易争端加剧,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深度调整,企业出海风险加剧。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的主体、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在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的道路不断前进,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HIFIMAN海菲曼作为中国本土高端音频器材的头部品牌,其海外收入在主营业务收入中占比颇高。根据海菲曼披露的2024年财报数据,其2024年全年营收2.26亿元,同比增长11.18%;净利润6897.12万元,同比增长24.27%。

技术创新是企业应对关税成本压力的核心驱动力。

随着中国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建设不断推进,中国“灯塔工厂”在全球占比不断提高。自2018年首次评选至今,全球“灯塔工厂”累计达172座,中国拥有其中74家,以43%的占比位居世界第一。

优化供应链管理也是缓解关税成本压力的重要手段。在应对关税挑战时,企业可以进一步深化供应链协同,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新的物流解决方案降低采购成本和运输成本。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关税政策,合理调整生产布局和仓储策略。

邓恒进预警:“关税既是经济政策,也是一种政治手段,企业在出海规避关税的同时,要谨防制造业流失,造成国内制造业空心化。”他认为,企业还应专注提升竞争力,避免低价竞争,以“智造”带动制造。

责任编辑:崔哲源
全媒体热线 : 4000-5656-98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信息公开中物汇成帮助中心广告服务网站地图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775637 │ 24小时新闻热线:010-83775637
Copyright © 2005-2020 现代物流产业网 版权所有 客服热线:4000-5656-98
《现代物流报》社有限公司授权 北京中物汇成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为现代物流报官网 管理方
www.xd56b.com和www.z56c.com两个英文域名同时使用一个主体网站
英文域名:www.xd56b.com   京ICP备19057590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039号
英文域名:www.z56c.com   冀ICP备2020027852号-2
技术支持:现代物流报社技术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