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国海:从郑州航空经济试验区看内陆临空经济的发展
毕国海 河南省物流学会会长、中国物流学会兼职副会长
演讲题目:从郑州航空经济试验区看内陆临空经济的发展
(一)郑州航空港实验区的发展历程和取得成绩
郑州航空港试验区是在河南省率先提出中部崛起民航先行的战略构想之下,向国家申报的第一批国家级航空经济实验区,它的发展历程有三个节点:一是2013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一个国家级航空港经济实验区;二是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提出建立空中丝绸之路,以郑州和卢森堡为两个端点建立空中丝绸之路,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就是空中丝路国家战略的重要承载器;三是2019年郑州航空港物流枢纽实施方案获批,也是我国第一个空港型的国家物流枢纽。
上图是郑州航空港实验区的规划布局图,面积是415平方公里,包括郑州机场和河南省综保区(B类)都在规划的区域内。它的规划理念是集约、绿色、智能、低碳。主导产业为航空物流、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富士康生产的苹果手机有60%以上是在郑州航空港生产的,然后空运到世界各地。
上图是郑州航空港历年的运输量,2019年航空口岸旅客吞吐量完成2913万人次,货邮吞吐量完成52.2万吨,稳居中部地区“双第一”。
坐落于郑州航空港实验区的河南航投收购了欧洲第三大货运公司卢森堡货航,卢森堡首相动情的评价:我们通力合作、集思广益,一个世界级的空中物流生态正在崛起,“空中丝绸之路”已经成为卢森堡及其它欧洲地区的“重要生命线”,这是一条雪中送炭的“空中桥梁”。大量的航运公司通过郑州航空港到卢森堡,再从卢森堡到欧洲各地。
(二)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发展的经验和存在问题
郑州不沿海不沿边,对外开放靠蓝天。河南省作为一个内陆的省份,而且是一个物流大省,主要靠蓝天实现对外开放和对接。要把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建成大枢纽、大物流、大产业、大都市。
郑州航空港实验区获批以后,面临着非常好的政策形势和发展机遇,特别是在“双循环”大格局之下,河南发展航空物流和以航空物流为核心的现代物流,更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迅速由物流大省转变为物流强省。
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单一、城市功能匮乏和创新能力欠缺,高度依赖电子信息产业,缺少娱乐休闲、公共交通等生活配套,城市的吸引力不足,现在已经非常关注在这方面的大力发展,科学技术资金投入少,缺乏高校与科研院所。
(三)“双循环”背景下内陆临空经济发展思考
1.补齐内陆临空经济区航空货运基础建设短板。
中国航空物流业发展面临挑战,主要表现在国际供应链断链,货运大都在外航手中;重客轻货,我国国际航空货运能力不足;中国的快递总量全球第一,超过第二到第十的总和,但是中国航空货运量只有美国的40%左右。
内陆临空经济区航空货运基础设施建设供给侧补短板任重道远。要加强国家物流枢纽为中心的国内大循环基础设施建设和“一带一路”大通道建设,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全面提升物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2.航空货运加快物流化、综合化、国际化、枢纽化和数字化发展。
物流产业结构重组、供应链重构;重视时间成本效率;高价值高增长特货;有品牌运价体系、有温度物流、“无人式”服务。综合化方面要推进航空物流产业(集成物流服务行业)升级:使其规模更大、网络更全、效率更好、成本更低、绩效更好。在枢纽化方面要拓展新功能推动实现航空枢纽的代际更替。在国际化方面要建设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培育综合物流服务运营商。在数字化方面要加强供应链集成、多式联运。
3.要构建内陆城市群、机场群协同发展新格局。
在“双循环”对民航货运业的影响下,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新时代内需体系。民航领域的加速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化升级、盘活中小机场资源、深挖支线航空潜能、培育短途运输市场、激发通用航空活力等都是其扩大内需的精准发力点。要建设一流的基础设施体系,创新引领的航空服务体系,紧密协作的区域发展机制。
4.要推动内陆临空经济区产业一体化发展。
创新内陆城市群、机场群临空产业发展模式,以促进其现有产业链协同重构,进而实现其潜在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有效转化和充分释放。在现有临空经济区各主体优势产业分工背景下,力争进一步强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根据各产业发展对临空产业的依存程度,加速推进并实现具有强临空指向性的相关产业实现地理位置再集聚、协同势能再释放,最终实现内陆临空经济区产业一体化发展。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