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全国人大代表张天任:聚焦动力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 助力“双碳”战略落地
“再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既是党对我的信任,也是群众的期望,是沉甸甸的责任。我要继续尽好职,履好责,把百姓的急难愁盼、企业的心声呼声,带到全国两会上,为国家的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只要人民需要,尽责履职就永远在路上。”日前,再度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天能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天任如是表示。
而随着2023年全国两会临近,张天任也进入了一年中忙碌且充实的履职阶段。记者获悉,今年两会期间,张天任将带来《关于建设新能源动力电池碳足迹核算体系的建议》《关于大力促进碳交易加快“双碳”战略落地的建议》《关于大力支持动力电池循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等29项建议。
聚焦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
众所周知,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电动车的心脏,是实现我国交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能源载体,建立健全完整、清晰、准确的动力电池碳足迹核算体系,是助力新能源汽车和二轮、三轮电动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达成的重要途径。
记者注意到,目前,我国已发布3批共24个行业碳足迹核算方法,但新能源动力电池领域尚未形成系统的碳足迹政策管理体系和核算体系。
据悉,动力电池行业碳足迹大数据创新场景应用不足,数据主要来自各行业申报的平均值或国内外科研院所及高校测算数据,完整性、准确性、实时性尚有较大提升空间。动力电池产品碳足迹认证体系仍不够完善,企业产品低碳认证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振。
针对行业现状,张天任建议,要建立系统的碳足迹管理体系,有关部门从顶层设计出发,制定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链碳减排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各阶段减排路径和目标;制定从原材料到报废回收全产业链碳足迹管理办法,明确企业主体责任,指导产业链实施碳减排。
对于新能源动力电池全产业链碳足迹核算标准及方法的制定,张天任表示,国家相关部门应牵头制定和完善新能源动力电池碳足迹核算方法和模型,明确碳足迹核算的对象、范围和边界,确保同一类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统一;同时,建立碳足迹测量及评价标准体系,明确计量精度、数据来源等要求,提高碳足迹核算的准确性,为动力电池企业及相关机构开展碳足迹核算及评价工作提供明确指导。
张天任还表示,要建立新能源动力电池碳足迹行业数据平台,建议相关主管部门牵头,组织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及产业链骨干企业,围绕能源类型、原材料、生产制造和回收利用,建立口径、标准一致的新能源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行业数据库,支持行业内可共享碳足迹的数据获取、存储、挖掘和处理分析,为新能源动力电池全产业链碳足迹评估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基础。
此外,在碳足迹认证、评级及激励机制的完善上,张天任则建议主管部门尽快出台新能源动力电池碳足迹认证标准,规范认证流程;制定评价等级及对应指标,建立新能源动力电池低碳产品评级及公示制度;设计市场化的激励机制,鼓励铅碳、锂电、氢电等多种动力电池碳足迹技术路线并存,打造更多安全高效低碳的新能源动力电池技术应用场景。
加强动力电池循环使用
“资源循环利用作为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助力‘双碳’目标落地。再生资源产业作为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张天任指出。
记者了解到,在动力电池的回收上,国家已经出台了多项政策。《“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我国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其中,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行动是六大重点行动之一。《关于做好锂离子电池产业链供应链协同稳定发展工作的通知》《信息通信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产业政策为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
张天任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及动力电池装机量持续增长,探索动力电池回收新技术、加速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布局的需求渐显迫切。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688.7万辆,同比增长93.4%。动力电池装机量累计达221.6GWh,同比增长92.3%。动力电池的平均使用寿命大约为5—8年,国内早期推广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陆续进入报废期,预计未来动力电池将迎来大规模退役潮。
此外,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累计报废动力电池超过20万吨(约25GWh)。2025年我国需要回收的废旧动力电池容量预计将达到137.4GWh(110吨左右),超过2020年的5倍。同时,由于锂资源短缺、原材料价格飙涨,探索动力电池回收新技术、加速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布局的需求渐显迫切。
张天任表示,虽然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在国家、政府的重点支持下,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仍存在一些难题,包括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大,电池流向管理难度大;电池回收价格混乱,影响市场秩序;“小作坊”缺乏回收资质,易造成安全隐患与环境污染;部分企业缺乏技术支持,易造成资源浪费。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