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中国如何织牢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网?
当前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上升,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持续发酵,如何保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在中国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认为,要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点”“线”“面”需多管齐下。
聚焦关键节点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苗圩提醒,产业链供应链能否运转起来,“链主”的作用十分重要。要抓好龙头和骨干企业,发挥中小企业在强链补链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也表示,要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产业链必须具有很强韧性。要提高韧性,需加快培育“链主”企业和关键节点控制企业,打造一批世界一流企业主导产业链,大量“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单向冠军”企业掌控产业链关键节点。
黄群慧建议,应制定切实有效的产业链政策,提高链主企业和关键节点企业的备份能力,提高上下游企业的协调配套能力,降低全链条交易成本。
构建数字链路
当前,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正在中国掀起热潮,对供应链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也成为提高供应链效率和安全性的重要路径之一。据市场研究机构埃森哲预计,到2025年全球将有近30%的工业销售活动将通过数字化渠道实现。
全国政协委员、京东云事业部总裁曹鹏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称,传统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缺乏有效协同,存在资金、信息、物流等运转不畅和信息割裂的现象,无法快速高效地解决企业所面临的问题。这不仅影响效率,也增加了供应链运行的潜在风险。
在曹鹏看来,供应链的稳定意味着减少波动的可能性和幅度,并能更敏捷地应对变化。将数字化、智能化融入供应链各个环节,可以大幅减少上下游供需波动而产生的“叠加效应”,使供应链更好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基于数据驱动实现协同提效。
目前,中国数字技术正加快发展,为产业链供应链全链条升级提供了保障和新技术路线。全国人大代表、辽宁大学校长余淼杰认为,应引导实体企业加速传统供应链数字化改造升级,鼓励供应链核心企业开放自身的基础设施和技术平台,带动更多实体企业发展,并将供应链数字化作为产业数字化的重要抓手给予重点支持。
加强科技创新
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升温,大国博弈加剧背景下,加强科技创新是破解“卡脖子”难题的根本之道,也是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基本盘”。
苗圩认为,要充分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快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尽快补齐短板,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电气集团董事长冷伟青认为,技术“卡脖子”问题之所以未得到有效解决,与投入长期不足,企业规模小而散等因素有关。他建议,应制定促进关键工业基础件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加强顶层设计。
在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钱智民看来,国有企业应提升创新产业引领和创新能力,在部分社会资本看不到、不敢做、不想做的关键领域,整合集聚创新资源,攻关“卡脖子”技术。
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建议,为解决汽车行业芯片“卡脖子”难题,应大力提高国产芯片利用率,在芯片的研发端、应用端以及汽车消费端等多方面研究和出台针对国产芯片全产业链条的鼓励措施。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