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 转型升级 打造绿色低碳发展高地
文 / 现代物流报全媒体记者 孙辉 韩莹 综合报道
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是产业发展方向的选择问题,更是关系到产业集群存续的根本性问题,碳达峰、碳中和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如何促进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应用,加快形成绿色低碳供应链,打造绿色低碳发展高地,也成为本届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的热议话题。
全国政协委员、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
夯实碳市场基础 推动汽车产业实现“双碳”目标
全国政协委员、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全国两会期间,提出《关于夯实碳市场基础推动汽车产业实现“双碳”目标的提案》与《关于在全国设立推行无障碍用车标准推动先行示范项目建设的提案》。
汽车产业实现“双碳”目标有着产业优势,主要包括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全球领先与乘用车平均油耗持续降低。与此同时,汽车产业实现“双碳”目标存在一些障碍,如商用车电动化转型缓慢、国际“碳壁垒”渐行渐近、现行政策无法直接与碳排放体系衔接、同一行业碳排放数字化管理呈分散性等问题。
针对上述情况,李书福提出四点建议:
第一,建立汽车行业统一的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并推动汽车产品碳足迹的国际衔接互认。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于2023年11月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其中提及到2025年,国家层面出台5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和标准,若干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和碳标识实现国际互认。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产品出口国,应对欧美国家的碳贸易壁垒,汽车产品急需成为2025年出台碳足迹核算规则和标准的产品之一。
第二,优先促进《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 (下称《积分办法》)与碳减排体系的衔接机制。加快出台汽车行业新能源转型相关配套机制,促进和推动汽车行业低碳转型。建议应统筹考虑参与“积分池”建设企业的利益,经过科学计算后将“积分池”正积分合理转换成汽车碳排放积分或碳配额,充分延续《积分办法》的成功经验,让减排不足的企业向减排优秀的企业购买碳积分,促进行业更加积极地推动减排降碳,在全球碳博弈中打造中国汽车的低碳竞争力,补齐现阶段国内汽车行业碳排放管理的短板。
第三,加快出台重点行业碳减排扶持政策,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并通过市场机制促进企业有规划地碳减排。建议在全国碳市场建设方面,扩大行业纳入范围,按照成熟一批、纳入一批的原则,尽快将我国重点碳排放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有效促进汽车行业产品原材料阶段的碳减排;扩大碳交易产品种类,优化配额发放及履约机制,丰富CCER(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项目类型,例如新能源车出行与物流减排,适时引入碳期货、碳远期等交易产品;扩大碳市场的参与者范围,适时开放个人参与碳交易,进一步增加碳市场流动性,提升碳信用价值。
第四,加强数字化碳管理工具的规范化管理。建议行业主管部门出台本行业数字化碳管理平台的建设标准及监督机制,持续提升平台数据监测、采集、存储、核算、校验的可靠性、即时性及规范性。使得政府、行业机构、减排企业可以通过数字化平台得到标准统一、数据可靠、行业互认的数据,从而进行科学性、系统性、规划性的减排工作部署及实施,保障双碳目标的达成。
来源:经济观察报
作者:王帅国
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
加快建设制造业绿色低碳供应链
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就制造业绿色低碳供应链、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智能驾驶产品安全应用、智能制造支持力度等主题,提交相关建议。雷军建议,加大智能制造支持力度,加快建设制造业绿色低碳供应链。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近年来,我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不断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特别是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 《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 《“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推动绿色低碳工作取得亮眼成绩。
在此背景下,针对加速推动我国供应链绿色低碳化转型、提升我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绿色”竞争力,雷军建议,要加快建立制造业碳足迹背景数据库,推动国际衔接与互认;支持打造绿色数字化供应链系统,实现供应链内协同联通;探索建立绿色电力全国交易机制,促进链主企业引领供应链绿色转型。
雷军表示,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有助于统一碳足迹核算标准,指导企业加强碳排放管理,因此要从速从快建立制造业碳足迹背景数据库,推动与国际数据库的衔接与互认,并逐步建立中国深度参与、主导的全球碳足迹管理体系,同时建立完善的碳足迹数据共享机制,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数据库建设和运营。“绿色低碳管理是一项贯穿整条产业链的系统工程。”雷军说,建议鼓励和支持企业优化或升级供应链系统,实现研发、生产、流通、服务、消费等全流程业务信息贯通的同时,加强全流程绿色低碳指标及减碳措施融入,提高供应链智能化绿色化决策能力;建立绿色数字化供应链系统评价及示范推广机制,树立行业标杆,激励企业打造以绿色低碳为核心理念的数字化供应链。
来源:人民网
作者:黄盛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荣程集团董事会主席张荣华:
统筹推动钢铁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钢铁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对于实现我国“双碳”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全国人大代表、天津荣程集团董事会主席张荣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前钢铁行业面临减排成本高、技术瓶颈、市场竞争力下降等多重挑战。
对此,张荣华建议,全面落实“双碳”战略,健全标准体系和完善鼓励政策,通过技术创新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构建氢能产业链与全产业链协同降碳,统筹推动钢铁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张荣华建议,通过健全双碳标准计量体系和深化碳核算体系研究,实现钢铁行业碳足迹真实减碳。鼓励深化碳核算体系研究,通过“核算法+实测法”相结合实现钢铁行业碳足迹真实减碳;通过完善钢铁行业双碳鼓励政策,加大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应用的支持力度。
张荣华认为,要加大差别化电价政策力度,研究企业利用新能源及二次能源发电,如光伏发电、利用二次能源自发电量并网不上网,免交政府性基金及附加的政策等;加大企业使用和建设绿电的政策支持,促进新能源健康有序发展。此外,积极倡导绿色运输,构建氢能产业链与全产业链协同降碳。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周琳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温枢刚:
汇聚产业链上下游力量 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煤电在当前及今后一定时期内仍发挥着能源与电力的兜底保障作用,煤电减污降碳直接影响着“双碳”目标实现及能源转型成本。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温枢刚在提案中建议,进一步挖掘煤电减污降碳潜力,更好提升煤电兜底保供能力,促进能源电力与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应加大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力度以主动适应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要,推进“煤电+”耦合发电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围绕负荷中心、风光电外送基地、新能源调峰需求以及煤炭资源状况,合理布局承担能源保供与促进新能源消纳的清洁高效煤电,分区域推进煤电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当前,我国碳排放双控还处于起步阶段,计量、标准、认证基础能力还较为薄弱,亟须加强重点行业碳排放监测、产品碳足迹核算、碳排放标准体系等建设,建立健全产品碳足迹检测认证体系,推进碳足迹核算与认证国际衔接互认。”温枢刚表示。
针对目前监测试点覆盖范围有限、监测技术缺乏足够的实证研究、烟气流量测量准确度仍需提升、监测数据质量评价体系尚不完善等问题,温枢刚建议,要组织产学研联合攻关,加快研发高准确度烟气流量测量技术,扩大碳监测试点行业覆盖范围,增加参试企业,健全监测数据质量控制评价体系;构建全国碳排放在线监测管理平台,应用数字化技术实现重点行业碳排放数据实时监测、自动校验和智能预警;逐步将碳排放连续监测纳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核算体系,与核算法形成数据交叉验证,提高全国碳市场碳排放数据质量和报送效率。
与此同时,温枢刚还建议,要全面加强碳排放标准体系建设,由政府部门引导,行业协会组织,龙头企业牵头,汇聚产业链上下游力量,抓紧研制火电碳监测和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积极主导制定碳排放国际标准,推进国内标准成果向国际标准转化。同时,加快建立健全产品碳足迹核算认证体系,定期发布国家、区域和省级电网排放因子,规范碳足迹核算认证机构市场准入管理,培育我国碳核算认证服务龙头企业,与主要贸易伙伴建立碳足迹核算认证机构资质互认机制,提高国内认证机构国际认可度。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作者:赵坤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能建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海良:
统筹优化核电建设布局 为碳达峰提供支撑
我国持续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推动非化石能源向主体能源转变,核电在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中具有显著优势。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能建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海良建议,制定更加积极的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目标,考虑核电建设周期较长,为保障核电项目按需投运提供碳达峰支撑,建议按照2030年核电装机达到2亿千瓦左右提前做好规划布局,保持稳定、较快的核电开工节奏。
宋海良在提案中表示,在全面贯彻国家能源安全新战略、践行“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核电兼具“安全、绿色、经济”的突出特点。充分发挥我国在核电技术装备、工程建造、安全运行等方面的国际领先优势,加快推进核电规模化发展和多元化应用,对于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新型电力系统、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对此,他提出多条建议,统筹优化核电建设布局。建议充分考虑能源安全供应和绿色低碳转型需要,结合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优化核电开发利用布局,在有序开发沿海核电的同时,积极研究推进内陆核电建设前期准备和厂址开发保护等工作,适时启动内陆核电建设。
此外,宋海良还建立核电“绿色能源”认定机制。在国家层面广泛凝聚核电发展共识,在我国现有“绿色能源”认定机制下,研究制定适应核电特点的核电“绿色能源”认定机制,确立核电“绿色能源”定位并与国际接轨,支持出口企业和产品有效应对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等贸易壁垒,增强中国核电的国际竞争力。
来源:财联社
作者:刘梦然
全国人大代表、河钢集团总经理王兰玉:
建议加快钢铁工业绿色转型示范区试点建设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河钢集团总经理王兰玉重点关注推进钢铁材料低碳产品价值实现等话题。
王兰玉表示,在低碳发展成为全球共识的时代背景下,实现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成为解决环境、能源和资源瓶颈问题的关键,同时也将成为塑造钢铁企业高质量发展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王兰玉认为,需要加快推进全流程、系统化减污降碳工作达到新高度,并将超低排放实施的成效转变为低碳排放产品的成果,加快推进钢铁材料低碳产品价值实现,形成低碳钢铁产品品牌,充分释放钢铁产业低碳转型优势,为我国低碳发展贡献“钢铁方案”。
具体来看,他建议:一是加快钢铁工业绿色转型示范区试点建设。包括推进钢铁与城市发展减污降碳深度融合,加快开展顶层设计;加强转型金融支持,做好行业转型路径标准和制度的设计,制定国家层面的钢铁行业转型金融工作指引等。
二是健全钢铁行业绿色能源消纳的支撑体系。包括当前对在电力交易市场购买的绿电(绿证)实施电价补贴,并结合实际,研究将绿电指标纳入环保绩效考核范围等。
三是构建“一中心、多平台”的钢铁产品碳足迹认证体系。包括鼓励大型钢铁企业加快研发基于共同标准的生命周期评价(LCA)体系和数字化平台,打造“一中心、多平台”的低碳排放钢铁产品评价和认证体系,开展国内平台互认并形成合力,满足产业链下游对产品碳足迹、低碳排放产品认证的要求。
四是开展钢铁产品碳足迹登记存证试点建设,提升碳数据质量。包括鼓励部分省市开展钢铁产品碳足迹登记存证及低碳标识认证试点建设。加快建立钢铁产品碳足迹登记存证制度,研究制定钢铁低碳排放产品标识认证管理办法,形成首批低碳排放钢铁产品目录,为钢铁材料低碳价值转化提供基础支撑等。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曹晨
《 现代物流报 》( 2024年3月11日 7版)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