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修改氢项目拍卖规则,限制中国制氢电解槽产品及零部件的弹性要求
文 / 本报记者 朱睿颖
9月27日,欧盟委员会发表声明称,欧洲氢银行将于12月3日进行第二轮可再生氢拍卖,为新项目提供高达12亿欧元的资金。这次,欧盟修改了氢项目拍卖规则,增加一条限制在投标项目中使用中国制氢电解槽产品及零部件的“弹性要求”。
(图源:新华社)
中国已是最大的制氢国
欧委会发布的文件内容,在描述这条新规时称,“欧委会的分析表明,欧盟对中国电解槽的依赖程度在不断增加并面临着不可逆转的风险,可能对欧盟供应安全构成威胁。因此投标者必须证明其申请项目中,在中国组装、生产或接受表面处理的电解槽产品采购不得超出整体的25%。”
文件还声称,考虑到中国的生产能力已经超过全球产量的50%,而且中国的氢气产量预计远远超过其国内2025年目标和可预见的全球需求,因此“有理由对这一新兴产业采取特别措施”。规则指出,项目实施期间如果发现投标者没有遵守指导方针,将会面临补贴减少或终止合同的惩罚。
电解槽是绿电制氢的关键设备,发展影响氢能产业全局,关系着可再生能源制氢的未来出路。
根据中国氢能联盟预测,在碳中和目标下,到2030年我国氢气的年需求量将达到3715万吨,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约为5%。到2060年,我国氢气的年需求量将增至1.3亿吨左右,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占比约为20%。其中,工业领域用氢占比仍然最大,占总需求量的60%。
(图源:新华社)
我国具有良好的制氢基础,是世界上最大的制氢国,年制氢产量约3300万吨,已初步掌握氢能制备、储运、加氢、燃料电池和系统集成等主要技术和生产工艺。
2020年“双碳”目标提出后,国内氢能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氢气生产国,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氢能行业投资前景分析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氢气产量达到3781万吨,同比增长14.58%,2023年中国氢气产量约为4380万吨。未来,随着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的突破和制氢成本的降低,国内氢气产量将进一步提升。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4年产量将达到5073万吨。
为助推可再生能源和绿色经济转型,去年3月,欧盟委员会发布了名为“欧洲氢银行”的战略政策文件,计划投资30亿欧元(约235亿元人)在欧盟建立“未来氢能市场”,目标是到2030年将绿氢年产量提升至1000万吨,并每年从域外国家进口1000万吨绿氢。据路透社报道,今年4月,欧洲氢银行在首轮拍卖后向7个氢能项目提供7.2亿欧元(约56亿元)元资金补贴。
影响中欧氢能供应链合作
路透社报道称,欧洲央行前行长马里奥•德拉吉在一份报告中警告,如果欧洲不制定更协调的产业政策,加快决策速度、增加投资,以跟上竞争对手美国和中国的步伐,欧洲的经济将会下滑。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9月29日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以电解槽为代表的氢能设备对降低制氢成本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图源:新华社)
与欧盟相比,目前中国的制氢成本更低。但与其他能源相比,制氢成本依然很高。氢能在全球能源结构中占比很小,其发展也主要依赖政府支持,目前仍处于技术攻关和降低成本的阶段。“欧盟此举对中国制氢技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潜在的市场份额上,而非当前。”林伯强说。
欧盟新闻网站“欧洲动态”今年5月曾报道称,中国电解槽在欧洲尚未得到广泛应用。“在欧洲氢银行分配的132个申请欧盟资金的项目中,只有20个项目打算使用中国技术生产氢气,而依赖德国电解槽的有24个项目。”
全球降碳的大背景下,绿氢行业站上了新风口。受益于全球绿氢需求的爆发,作为水电解制氢领域的核心装备——电解槽,正在成为中国出口“第四样”的预备役产品。近年来,中国电解槽产业发展迅猛,已形成了成熟的供应链体系,生产可以做到完全国产化。
据报道,一套电解槽设备的出口价格在1000万元至1500万元左右,欧洲的同类型产品售价多是它的1倍以上,且中国碱性电解槽的技术水平被认为领先于欧美,远超全球平均水平。2022年,中国电解槽的出货量达到了800MW,同比增长128.6%,占全球出货量的78.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