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林郑月娥:香港航运发展新机遇
2022年适逢香港回归祖国二十五周年,亦是国际航运公会(ICS)成立一百周年。为了庆祝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区)成立二十五周年,迎接ICS在6月20日举行的百周年晚宴,同时加深了解香港特区航运业的历史发展和未来机遇,ICS中国办事处首席代表刘洋在4月25日在行政长官办公室专访了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女士。
刘洋:在您看来,过去 100 年,香港航运业的经济和文化有何变化?
林郑月娥:我们可先讨论一下全球海运业。货物运输支援经济活动,服务人民日常生活,在经济全球化下更显重要。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以及国际航运公会的资料,国际海运占全球近九成货品贸易量,无疑是全球经济的重要一环。香港是世界第六大商品贸易经济体,进口、出口和转口均依赖货物高效流动。众所周知,香港航运历史悠久,可追溯至 150 多年前,而香港的港口在本地每个发展阶段都占有举足轻重位置。香港早于仍是转口港时,已依靠货柜码头的服务推动经济;后来逐渐发展为服务型经济,本港法治、争议解决与法律服务、金融等领域崭露头角,航运业通过善用这些优质服务,仍是香港经济非常重要的支柱。这亦解释了在过去五年,即本届政府任期内,我们在创新、科技、艺术、文化方面投放不少心力发展的同时,从未忘记航运业,并致力把香港发展成为国际航运中心。
刘:从香港的角度来看,航运对当今全球经济有多重要?为什么?
林:新冠疫情已困扰全球各地两年多,疫情爆发影响港口和班轮服务,更曾引起供应链中断、商品短缺等问题,因此保障全球各个经济体供应链畅通、保障人民日常需要更显重要。新冠病毒是席卷全球的公共卫生危机,我殷切希望我们未来不用再经历其他影响全球的灾难。
刘:ICS选择在香港设置分支机构,这说明国际组织仍然都很看好香港航运业。您可否详细描述一下香港航运业的未来?作为国家的“超级联系人”,香港未来会在航运业发挥出怎样的优势?
林:我首先要感谢香港航运界,感谢国际航运公会对我们的认可。在我任期内,我对香港获得两个国际组织的认可尤其感到自豪。第一是香港在 2019 年获选为国际航运公会的第一个海外办事处所在地—当时香港正遭受“黑暴”,我还记得当时迎接 ICS 主席来港,并亲自感谢他在那段期间仍对香港投下信任一票。第二是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BIMCO)决定在港成立仲裁中心,让香港成为BIMCO指定仲裁中心,与纽约、伦敦和新加坡并列。这两项国际认可来之不易,反映特区政府、香港航运界以至法律界等的努力,全赖各界才能获得指定仲裁中心的地位。
我对香港未来十分乐观,我们也制定了数个重要目标。首先,在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中,中央政府一如既往重视香港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而值得一提的是,国家更首次提出支持香港提升国际航空枢纽的地位,并独立成句。
其次,今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周年,大湾区是一个庞大的经济实体,拥有超过8 600万的人口,GDP总量达1.6万亿美元,比韩国和澳大利亞还要多。大湾区有好几个港口,包括深圳港和南沙港,这些港口固然为香港带来竞争压力,但同时为香港带来业务,因为香港在海运服务方面始终拥有很强的优势。
第三是我们之前较少强调的,就是香港的战略位置。我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国家《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根据此规划,世界各地的货物通过海运到达广西口岸,然后通过铁路发往贵州、四川、重庆和甘肃;而广西首先需要一个中转港来承接世界各地的货物,香港便脱颖而出,成为这条西部陆海新通道最佳的船舶转运港之一。事实上,到目前为止,我们六成的货物输送量都来自转运。
有了这三项重要的国家策略发展,我相信香港海运业的前景一片光明。我们现在还须加大力度,在国际舞台上继续提升香港港口的知名度,包括继续推动扩展香港船舶注册处。在我作为行政长官的任期内,我们在世界各地新设了七个香港船舶注册处的办事处;我们会继续在各地增设香港船舶注册处的区域支援团队,为客户提供更好服务。在人才培训和选拔方面,我们亦会继续做更多工作。更重要的是,我们将为我早前订下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努力,因此航运业减碳以及绿色港口和智慧港口发展,将是香港未来至关重要的举措。
刘:航运业在减碳方面面临哪些主要挑战?香港如何克服?
林:我在2020年宣布香港将致力争取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2021年进一步提出在2035年前把香港碳排放总量从2005年的水平减一半的目标。为了达到碳中和,我们还须做很多工作。由于港口对我们十分重要,因此航运发展也是我们实现碳中和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必须着手使用替代燃料,并支持港口技术转型和数位化,向智慧港口的目标进发。有关工作都正顺利推进。
以上工作与香港其他远大的发展目标相辅相成。首先,在国家“十四五”规划的支持下,香港将继续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以及继续发行支持包括上述航运基础设施发展的绿色债券,为相关融资提供保障。第二,在过去五年,香港特区政府在创新技术上的投资高达1,500 亿港元,而由于香港是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之一,香港的大学从事不少与海事相关的基础研究。第三,我认为培养和引进人才将是全球各地面临的一大挑战,香港亦然,因此我们制定了相关政策以吸引更多人才来港,包括从事基础研究的创科学人。
总体而言,凭借与以香港船东会为代表的航运业界合作无间,加上特区政府运输及房屋局属下的香港海运港口局的指导,我相信未来几年香港航运业将有更多新发展措施。我在去年发表的最后一份《施政报告》中,提出重组香港特区政府的架构,其中一项主要建议就是将运输和房屋局分拆为两个政策局,一个是运输及物流局,另一个是房屋局。当此建议得到下届政府支持,特区政府将成立专门的运输及物流局,聚焦航运业发展,并为业界提供更多政策指导。
刘:请谈一谈您对ICS与中国航运业,尤其是香港航运业的关系的看法,以及与ICS的未来合作。
林:我首先向 ICS 表示祝贺。在过去100 年,ICS作为代表全球八成以上航运协会的国际组织,一直在制定政策和关注业界人力资源和技术方面发挥至为重要的作用。我相信随着航运业面对减碳和数位化种种新挑战, ICS 会提供更大助力,继往开来,再创佳绩。我十分支持ICS 更多涉足亚洲市场,因为亚洲定必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尤其是在中国致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我认为航运将在其中发挥非常重要作用。凭借 ICS 提供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我相信亚洲经济体和港口将十分欢迎ICS发展当地的海运业。
香港办事处作为ICS 的第一个海外办事处,虽规模并非很大,但我希望办事处能发挥影响力,致力加强 ICS总部与办事处所在的区域的联系,我相信现届以至下届香港特区政府都会继续为办事处提供一切所需支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