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鸣:超越“圈地”打造陆港型物流发展高地
文 / 现代物流报全媒体记者 曹朝霞
10月28日,在由中国开发区协会陆港分会主办的第九届中国陆港与综合货运枢纽发展论坛上,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汪鸣指出内陆地区建设陆港的目标不再仅是圈地建设施,而是要把它打造成“物流发展高地”;他还指出枢纽经济的五个发展方向:向各类要素融合演进、向产业组织中心演进、向打通产业集群演进、向多个枢纽协同演进、向枢纽载体发展演进。
汪鸣指出,现代物流已成为一个依托供应链、嵌入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畅通赋能经济循环的重要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内陆地区建设陆港物流枢纽,对聚集物流资源,实现现代物流业的规模发展和营造制造业、流通业发展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但值得注意的是,如今内陆地区建设陆港的目标不能仅是圈地建设施,而应把它打造成“物流发展高地”。
“具备聚集发展、与制造业联动,又能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这种产业集中区域,我们把它叫做物流发展高地——该高地可以是一个陆港设施,更是陆港设施所在的城市。”汪鸣提出“物流发展高地”的概念,认为成为物流发展高地,意味着枢纽承载城市物流产业将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物流增加值的外溢,物流不局限于存量的服务,要服务更大区域形成增量物流;二是物流服务网络价值外溢,即强大的辐射网络支持匹配产业布局并形成庞大增量产业。”
汪鸣进一步解释,只有服务更大的区域才能产生增量物流,所以才需要打通通道、建设枢纽、构建网络;想获得物流的增量,就要有产业增量作为支撑。近十年来,很多园区和枢纽只有停车和配送业务,是远远不够的,要在物流服务网络的价值外溢基础上,通过强大的网络来支持匹配产业布局,形成庞大的增量产业。
至此,陆港物流枢纽发展战略清晰呈现:即打造陆港型物流发展高地,通过高地实现增量物流和增量产业的发展,成为承载城市发展现代物流的核心战略。汪鸣还谈到了实施路径:一是争取政策的支持,壮大国内国际两个层面的双向辐射物流网络,培育发展物流枢纽经济;二是加快物流与制造业、现代流通业的融合发展,培育制造产业集群和建设国家现代流通支点。在此基础上,构划出物流发展高地的产业体系架构,即遵循现代产业运行组织规模和产业布局发展规律,把握新阶段融入和服务经济循环的产业发展机遇,通过物流功能再造,将陆港承载城市打造成为国际国内物流组织中枢。
此外,汪鸣还指出枢纽经济的发展方向:向各类要素融合演进、向产业组织中心演进、向打通产业集群演进、向多个枢纽协同演进、向枢纽载体发展演进。
他谈到,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融合发展成为趋势,人才、信息、资金、技术及人流、物流各类要素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枢纽已突破单一要素聚集方式,转向多要素融合聚集发展的新阶段,特别是信息流与人流、物流融合带来了枢纽组织功能深刻改变,形成了枢纽经济发展的新路径。
枢纽经济演变过程主要体现在交通、物流枢纽代际更替上。交通枢纽首先要考虑不同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以及运输组织要求,强调以“客运零距离换乘、货运无缝化衔接”为原则,集各种运输方式于一体的联运型枢纽建设,提升不同运输方式一体衔接水平和换乘换装效率。在信息智能等技术不断创新应用的环境下,以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为方向的现代产业组织体系建设,对交通、物流枢纽提出了新的要求,枢纽不仅是各种运输方式中转的场所,更是资源要素高效流动的载体、牵引带动经济产业发展的平台。交通和物流枢纽发展逐步从强化各种运输方式一体化衔接的自我发展阶段,向着力提升资源配置能力、拓展完善经济组织功能的综合发展阶段转变。
从枢纽经济的产业发展规律来看,枢纽经济发展首先依托交通枢纽的区位交通优势,依托枢纽城市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产业发展方向,结合枢纽城市的空间布局、产业布局,聚集满足产业扩张发展所需的资源要素,通过产业生态圈构建,形成供应链支撑下的产业延伸和价值提升,推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度衔接、高效协同发展,促进关联产业在枢纽空间上聚集,形成围绕枢纽的产业集聚区,形成枢纽城市经济增长级。
由于交通枢纽具有集聚扩散的天然属性,通过交通枢纽对各类经济要素流的集聚,在具备较强资源集聚优势的大城市率先形成枢纽经济,并不断沿交通通道轴线辐射,促进客货流、资金流、人才流、技术流和信息流、数据流在不同枢纽城市间流动,逐渐形成以沿线城市为支撑的通道经济。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城市间将形成密切的经济联系,并按照现代产业链、价值链的发展规律,逐步形成合理的功能分工,推动不同枢纽经济区向功能互补、各具特色方向发展,从而形成依托通道的多枢纽协同发展格局,不断拓展发展新空间。
枢纽经济具有空间扩展性,呈现“点—线—面”的梯次空间拓展效应。发挥枢纽的交通区位优势,吸引资源要素向枢纽集聚,形成枢纽的极化效应,推动枢纽经济规模发展。随着站区经济发展逐步成熟,形成外溢效应,带动关联产业向外发展,逐步形成交通枢纽驱动的城市经济发展模式。以交通通道以及信息网络为依托形成贸易走廊和产业走廊,加速区域间的资源要素集聚、转化和扩散,使极化效应产生的规模经济在更大区域范围内表现出来,形成功能互补、一体衔接的枢纽城市网络体系。
最后,汪鸣强调,只有形成集群,才有可能形成规模经济;单点构不成网络,需要多枢纽协同;枢纽要成为产业组织、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载体,这样才能推动经济和产业向现代化方向迈进,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产业层面的解决方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