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信息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深度报道 > 正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宣贯】

专题 | 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促全社会物流降本

来源:现代物流产业网 作者:孙辉 韩莹综合报道 时间:2025-01-15
导读:202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2025年实施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

文 / 本报记者 孙辉 韩莹 综合报道

202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2025年实施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物流业作为经济运行的动脉,在打破区域壁垒、促进资源流通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当前我国物流成本仍有一定的改善空间,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以政策为指引,通过优化运输结构,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提高物流组织化程度;推动物流数智化发展等一系列措施,必将促进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有效实现全社会物流降本增效。

 
 

破除区域交通运输瓶颈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外公布《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 (以下简称《指引》),从“要求做的”“禁止做的”“鼓励做的”三个维度,对各方加快融入和主动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出具体要求和目标,后续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工作推进,将结合实际对《指引》内容进行调整完善和动态更新。

在“建设现代流通网络”方面,《指引》提出,有关部门、各地区要推动加快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支持相关城市联合打造重要商品骨干流通走廊,强化综合交通网络有机衔接,加快建设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统筹布局城乡融合、区域联通、安全高效、智慧协同的通信、能源、物流等基础设施,健全一体衔接的流通规则和标准,加快提升多式联运服务水平。”

各地区要以打通断头路、基本消除国家公路网省际瓶颈路段以及基本打通跨省航道主要瓶颈和碍航节点为重点,加大协同力度,破除区域间交通基础设施瓶颈制约。

各地区不得制定和执行与全国统一货车超限超载认定标准不一致的地方标准;不得以交通管控、污染防治等为名,违规设置妨碍货车通行的道路限高限宽设施、检查卡点或者无故封堵道路线路等,阻断区域间交通基础设施联通。

有关部门、各地区要推动城市群、都市圈加强轨道公路交通运营管理和服务互联互通,实现不同城市间轨道标准统设施互联、票制互通、安检互信、支付兼容。

1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深入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有关情况。交通运输部有关负责人在发布会上表示,要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推动交通运输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扩面增效。

交通运输市场建设方面的有关举措

交通运输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领域,交通运输部政策研究室主任刘鹏飞介绍了交通运输市场建设方面的有关工作举措。

刘鹏飞表示,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是有效衔接供需、促进国民经济循环畅通的重要基础,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的意见》,这是继《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之后,党中央、国务院推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又一重要举措,为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指明了前进方向,明确了重点任务。交通运输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做好《意见》的贯彻落实,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体制机制方面,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机制,统筹推进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邮政等行业发展。强化综合交通运输发展重大政策协同。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输组织方面,加快建设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提升综合货运枢纽能力,健全多式联运运行体系。转型发展与对外开放方面,推动绿色智慧转型升级,持续实施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

二是破除市场分割壁垒。市场制度方面,完善交通运输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加强对各类显性和隐性壁垒的评估、排查、清理。完善交通领域价格机制。完善政府购买公共交通运输服务机制。支持政策方面,健全支持各类经营主体依法平等对待和发展的政策制度,破除区域壁垒和市场分割,动态发布问题清单。

三是畅通要素资源配置。资源要素配置方面,强化交通运输重大项目用地、用海、用能等资源要素保障,统筹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共用共享。数据共享共用方面,完善各种运输方式数据采集交换共享标准规范,加快推动区域间、部门间数据资源共享交换。资金保障方面,深化交通投融资改革,完善有关资金政策、管理权限和投入机制,提升资金保障能力。

四是优化市场监管机制。监管规则和能力建设方面,加强监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强跨区域监管协作,完善新业态监管制度和规范。推动交通运输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扩面增效。执法和权益保护方面,加强执法队伍专业化建设,完善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防止利用数据、算法、技术等手段侵害消费者和从业人员合法权益,改善从业人员的从业环境和用工条件。

下一步,交通运输部将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会同有关部门抓好《意见》各项重点任务的贯彻落实,强化统筹协调,凝聚工作合力,细化工作举措,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见到成效,让人民群众和经营主体可感可及,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提供更加有力的制度保障,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更好的交通运输保障。

推进多式联运工作的举措

在谈到加快多式联运发展是加快推进统一开放交通运输市场建设的重要举措,以及该项工作近期主要进展时,刘鹏飞表示,多式联运是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建设统一开放交通运输市场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经济循环畅通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交通运输工作聚焦“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美好愿景,在推进货物多式联运和旅客联程运输上持续发力,取得了积极成效,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试点探索。组织开展综合运输服务“一票制、一单制、一箱制”交通强国专项试点,建立试点工作运行监测制度,围绕多式联运单证应用、服务规则协同、信息互通共享、枢纽衔接一体化等强化探索实践。

二是注重典型示范。在试点推进的基础上,编制了《综合运输服务“一票制、一单制、一箱制”交通强国专项试点典型案例汇编》,重点推广12个试点单位的典型经验。择优确定旅客联程运输32个典型服务品牌,编制印发案例集,指导各地加大品牌培育、提升运输服务水平。

三是开展调研督导。通过召开试点工作推进会、开展专题调研等协调解决堵点卡点问题,广泛听取企业诉求和建议,持续推动设施互联、规则衔接、票制互通、信息共享。指导各地系统总结运输结构调整和多式联运工作开展情况,印发情况通报。

四是强化规则衔接。持续在推进运输服务规则协调和互认机制上下功夫,研究制定多式联运管理制度和“一单制”技术标准,发布《集装箱多式联运运单》国家标准,研究起草《多式联运单证业务流程规范》和《空铁旅客联运服务质量要求》,综合运输服务规则体系进一步健全。

截至2024年11月底,全国沿海港口和长江干线主要港口铁路进港率已超90%,全国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完成1063万标箱,同比增长15%左右。空铁联运“一次购票、一次支付”覆盖70多个中转城市、1200多个铁路车站、200多个机场,全国枢纽机场轨道交通接入率超过70%,30多个铁路枢纽实现铁路旅客换乘城市轨道交通安检流程优化。

下一步,将持续推进“一票制、一单制、一箱制”交通强国专项试点工作,加快完善多式联运相关制度和标准,推动跨方式、跨领域、跨产业一体化融合发展,进一步降本提质增效,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来源:国家发改委网站

 

2025
观  点
 

 

 
完善全国统一物流大市场 有效实现降低成本
 

物流连着生产和消费,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物流成本水平总体保持下降态势,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由2012年的18%降至2023年的14.4%。但是,我国全社会物流成本仍有较大下降空间,《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 (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力争降至13.5%左右。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是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关键所在。《行动方案》聚焦铁路货运、公路货运、物流信息数据等重点领域的深层次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不断加快铁路货运向铁路物流转型,促进公路货运规模化、规范化发展,优化城市货运网络,同时推进物流信息开放互联共享,完善全国统一的物流大市场,为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注入强劲动力。

促进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是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重要任务。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重要前提是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针对我国制造业比重比较高的特点,要深化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在物流与相关产业的协同创新中实现降成本。要发挥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在串接产业链供应链中的作用,加快传统物流服务向供应链服务转型。

构建现代物流体系,是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核心目标。现代物流体系意味着高效的物流组织化水平、高品质的服务供给,也是物流领域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要遵循物流网络规模经济发展趋势,紧扣“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要求,发挥国家物流枢纽在集聚要素、集成供应链等方面的载体和平台作用,全面优化生产力布局,促进降低物流成本。

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不是简单降低运输成本,也不是要压缩物流企业的合理利润,更不是要影响物流从业人员的收入,而是要统筹降低物流成本和现代物流高质量发展,通过调结构、促改革,优化全社会物流资源配置,加强物流各环节协同衔接,全面提升物流体系运行效率,以尽可能少的物流支出实现尽可能多的经济产出,为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有力支撑。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金观平

2025
关  注
 

 

 
地方版物流降本增效方案陆续出台 江苏、安徽拟超额完成目标
 

物流连着生产和消费,是实体经济的“筋络”。降低社会物流成本,就是为实体经济“舒筋活络”。当前,降低物流成本的各项举措正在加速落地。

在中央出台《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之后,近期,安徽、北京、江苏、浙江、上海等地纷纷出台地方版或区域版物流降本增效方案。各地方案均结合地方物流特点,提出了具体举措。如,江苏省提出放大江苏水运优势;北京市提出扩大城市轨道交通非高峰时段开展物流配送试点线路范围;部分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提出了高于全国的物流降本目标。各地也以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为契机,推动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新技术和新模式在物流领域的应用。

全国各省份物流成本差异较大

全国各地物流成本差距较大,部分省份目前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已低于13.5%。如安徽省发改委2024年8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安徽省社会物流总费用3211.58亿元,与GDP的比率为13.4%;江苏省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江苏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2.9%。

在中央提出2027年目标之后,已达标的安徽、江苏仍在自我加码。

安徽省在2024年12月底发布的《构建现代物流体系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物流相关行业增加值达到1万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降至12%,比全国同期低1.5个百分点左右。

2025年1月3日,江苏省发布的《江苏省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重点举措》也提出,到2027年,江苏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力争降至12%左右。

而在我国一些西部省份,物流成本仍然较高,如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2024年年初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甘肃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与生产总值GDP的比率为20.0%,比2022年同比增长2.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5.6个百分点。

中国物流学会常务理事、北京智瑞云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尚尔斌表示,全国各地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差异较大,主要是因为各省份产业结构和资源结构不同,通常第二产业物流成本较高,第三产业也就是服务业物流成本较低。即便同为第二产业,不同类别的产业,物流成本也不同。例如,能源采集业和高端制造业,单位GDP所产生的物流费用有巨大差异。“通常经济较为发达、产业附加值相对高的区域,社会物流成本较低。”尚尔斌表示。

创新驱动成关键

记者注意到,各地的方案均突出了推动物流领域数智化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

北京市提出,推动物流数智化绿色化转型。开展重大物流技术、重要物流装备和智慧物流系统研发创新,推动大数据、第五代移动通信(5G)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技术应用,提高物流实体硬件和物流活动数字化水平,发展“人工智能+现代物流”。

安徽省也提出,发展物流新技术新模式。加强5G和北斗等底层战略技术应用研发、重要物流装备研发、智慧物流系统化集成创新,鼓励发展大型汽车滚装船。鼓励发展与低空经济、平台经济、无人驾驶等结合的物流新模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二级研究员王微表示,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物流业在创新发展中发挥先导性作用。物流业是新技术革命应用最为前沿的领域,在带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发展、绿色发展上具有重要的先导作用。加快推进物流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培育壮大物流新动能,可以更好赋能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有力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孙丽朝

2025
聚  焦
 

 

首批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典型案例发布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微信公众号消息,为深入推动中办、国办印发的《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贯彻落实,充分发挥典型案例引领带动作用,促进大型工商企业提升物流管理水平和社会化程度,引导大型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提高多式联运、现代供应链、枢纽经济、智慧物流发展水平,为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提供有力支持,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贸易司指导下,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以下简称“中物联”)组织开展了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典型案例征集活动,共形成22个具有较强创新性、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有关案例名单中物联已以公告形式发布。

首批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典型案例名单

 
01
 
鞍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钢铁供应链融合创新发展,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02
 
北京京邦达贸易有限公司:基于算法模型的铁路深度融合,助力物流运输降本增效
03
 
波司登羽绒服装有限公司:打造服装全链智慧协同新生态,提升供应链一体化协同效率
04
 
传化智联股份有限公司:智能物流平台服务生产资料高效流转,助力制造企业降本增效
05
 
广州港物流有限公司:创新港站一体化高效运营,助力海铁联运高质量发展
 
06
 
国药控股广东物流有限公司:智慧物流助力医药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降本增效
07
 
江苏海安商贸物流产业园:聚焦“四大建设”降成本,打造物流枢纽经济区
08
 
江苏满运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数字货运平台赋能双端用户,推动物流降本增效
09
 
安得智联供应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渠道“一盘货”,构建物流降本增效新模式
10
 
欧冶云商股份有限公司:全链贯通的钢铁行业产成品物流服务降本增效
 
11
 
日日顺供应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数智化供应链创新推动全流程、全节点、全生态降本增效
12
 
厦门象屿股份有限公司:“物流先行+数智赋能”助力新能源国际化创新降本
13
 
山东港口陆海国际物流集团有限公司:搭平台、畅通道、建枢纽,积极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
14
 
山东佳怡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创新“供应链物流+”模式,助力生产制造企业降本增效提质
15
 
深圳顺丰泰森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丝路电商铁路集装箱”班列助推行业公转铁
 
16
 
浙江英赋嘉供应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打造一站式交付物流服务体系,助力光伏产业链降本增效
17
 
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数智驱动模式创新,赋能快消业供应链提质增效
18
 
中国物流集团有限公司:数实融合助力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央企担当
19
 
中远海运物流供应链有限公司:依托全球网络,创新打造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一体化通道产品
20
 
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山东中邮物流有限责任公司:相融相长、耦合共生,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
 
21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以战略采购为抓手,构建“全品类、全链条、全要素、双循环”物流体系,提升物流降本增效能力,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
22
 
中铝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向“新”而行、提“质”致远,物流价值创造助力中铝集团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5
声  音
 

 

 
0
1
交通运输部部长刘伟:
 

要坚决守牢安全发展底线,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协同推进铁路沿线安全环境治理,加强应急处置联动。要主动融入到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建设中,提升铁路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水平,指导和支持地方开展试点工作。要坚定不移深化铁路领域改革,强化综合交通运输发展重大政策协同,积极稳妥推进铁路体制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要有效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发挥重大项目牵引支撑作用,用好用足“两重”“两新”政策机遇,扩大有效投资,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要扎实落实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相关举措,加快推动实施铁路货运网络工程,持续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优化、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发展。

《 现代物流报 》( 2025年1月15日 3版)

 

 

 

 
责任编辑:崔哲源
全媒体热线 : 4000-5656-98
信息公开中物汇成帮助中心广告服务网站地图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775637 │ 24小时新闻热线:010-83775637
Copyright © 2005-2020 现代物流产业网 版权所有 客服热线:4000-5656-98
《现代物流报》社有限公司授权 北京中物汇成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为现代物流报官网 管理方
www.xd56b.com和www.z56c.com两个英文域名同时使用一个主体网站
英文域名:www.xd56b.com   京ICP备19057590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039号
英文域名:www.z56c.com   冀ICP备2020027852号-2
技术支持:现代物流报社技术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