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引擎激发产业跃升】
专题 |解锁县域产业园区发展密码
文 / 现代物流报记者 孙辉 韩莹 综合报道
编者按
在县域经济发展中,产业园区发挥着平台、引领、集聚的重要作用,是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然而,要切实激发产业园区的“发动机”效应,并非宜事。当前,部分园区仍面临基础设施滞后、产业分散低效、创新能力不足等挑战。如何提升县域产业园区发展质量和效益,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各地把发展县域特色产业放在了突出位置,以产聚链、以链兴园,积极构建“基础坚实、创新引领、多业协同”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县域经济注入可持续增长动能。
“2024年,西昌市地区生产总值达803.43亿元、增长6.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3.73 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297.99亿元、增长3.2%,第三产业增加值441.71亿元、增长8.6%……连续四年上榜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再进6位,位列第79位,居四川省第一。”
5月7日,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西昌市人民政府代理市长杨川,“晒”出了2024年西昌经济发展的成绩单。2024年,有着“百强县”之称的西昌市,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除了经济数据更进一步,西昌还在哪些方面讲述了属于自己的“发展范式”?
聚集新质动能 实施西部商业航天港“一号工程”
坐拥西昌卫星发射基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西昌也将“航天”放在了培育新质动能的明显位置:“实施西部商业航天港‘一号工程’,编制完成‘3+3+1’规划,航天高端制造产业园一期核心区启动建设……西部商业航天港拟推荐纳入国家‘十五五’规划专栏。”
而这,只是去年西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隅。在西部新城,新质生产力促进中心投入使用,华腾、埃普诺等链上关键项目加速推进。攀钢热/冷钛卷、好医生中医药大品种数字化智能工厂、雪花啤酒40万千升等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四川省钒钛固废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药用美洲大蠊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等22个科技创新和服务平台投入使用。新增数字车间和智能工厂6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 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 户、成功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80户。数据背后,皆是努力的痕迹。
厚植经济支撑 西昌市地区生产总值达803.43亿元
统筹做好“三篇大文章”,持续推进“强州府计划”。作为凉山州府,2024年,西昌继续加大经济发展力度。
在工业经济方面,持续开展“园区提质、企业满园”行动,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7.81亿元,化工园区危化品停车场及安全环保应急一体化平台,成凉工业园区食品产业标准化厂房A区等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投用,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户,总户数达113户。
现代农业发展上,2024年,西昌完成粮经复合套种20.24万亩,粮食播面62.78万亩,产粮25.05万吨,保耕稳粮成效显著。引育葡萄、黑米等优良品种63个。新选育玉米品种5个、洋葱品种3个。建成“天府森林四库”林下经济示范片1.2万亩。认定省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培育州级现代农业园区4个,认定国家级、省级企业23家。做强精深加工,预制菜产业园、湖北香园等项目竣工投产。
促进县域均衡发展民生支出超70亿元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如何让乡村由“外在美”向“内在美”、由“一时美”向“持续美”转变?去年,在建设和美乡村上,西昌也在持续发力。
通过借鉴“千万工程”经验,2024年,西昌市集中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10个。全域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获得省级优秀,城市品质显著提升。
在交通建设方面,宜西高铁预可研报告编制完成;西昭、西宁、西香高速建设扎实推进,“一绕两纵两横”高速路网已现雏形;G348、S218、S219项目有序推进,“一环二横三纵”国省干线织线并网。航空、动车吞吐量达97万人次、1100万人次。凉山首条低空航线——西昌至成都支线物流运输航线成功首飞,西昌葡萄首次搭乘中老班列出口泰国。
来源:封面新闻
作者:罗石芊
产业是价值创造的源头,产业兴则百姓富,集群壮则县域强。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必须把发展县域特色产业放在突出位置,以特色资源为基、科技创新为核、三产融合为径,构建“基础坚实、创新引领、多业协同”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筑牢强县、富民根基。
培育壮大县域特色产业。推动各地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地理区位、文化积淀、生态环境等比较优势,科学把握产业发展定位和主攻方向,大力实施“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一县一特”,培育区域特色鲜明、比较优势明显的主导产业,发展壮大带动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富民产业。培优培强龙头企业,带动集群内中小企业协作配套,促进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推动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向上突围。
以科技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聚焦县域富民产业发展重大科技需求,鼓励领军企业、链主企业牵头,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及高校院所等组建县域富民产业科技创新平台,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多方参与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生态体系,集聚优势资源开展产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规模化应用。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加强与京津的对接合作,推进协同创新应用场景共建共享,带动县域特色产业向“新”跃升。
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农业产业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等为载体,创新探索“农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康养观光、共享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促进产加销贯通、贸工农一体、全链条升级,实现产品增值、产业增效、就业增加、农民增收。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打造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
县域经济是兴业、富民的空间载体。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必须持续提升县域综合承载能力和吸引力,打造“功能完善、环境优越、要素集聚、活力迸发”的县域发展新格局,为兴业、富民营造良好环境。
来源:纵览新闻
作者:雷娜 牛建高
近年来,黑龙江省五常市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县域经济尽展蓬勃之势,在黑龙江省经济版图中占据重要位置。
2024年,五常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39.5亿元,同比增长6.1%,位列黑龙江省县域总量第一、增幅第三;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4亿元,同比增长96.3%,创历史最高水平;新入统规上工业企业22户,总量达181户,居全省县域首位;签约项目17个,签约额56.2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个、5亿元以上项目3个……一支“五常经济变奏曲”,旋律激昂,令人振奋。《五常市县域经济发展突破年实施方案》提出,今年五常市地区生产总值力争突破358亿元,同比增长5.5%左右。
从“一业独大”到“四梁八柱”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坚持工业振兴、科技赋能,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生物医药、特色文旅、通用装备制造、特色种养殖”五大主导产业为重点,从稻米“一业独大”到全力构建“四梁八柱”产业格局,形成12条“产业链”,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目前,五常经开区已形成医药、食品加工、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正在谋划建设新兴产业园。
医药产业园入驻14家企业,形成西药制剂及中成药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企业哈尔滨松鹤制药有限公司2024年实现产值两亿元。
食品产业园入驻20家企业,形成卤制食品、肉灌制品、大米白酒等特色食品产业。稻香飘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年产大米10万吨、米糠油3000吨,2024年实现产值2.5亿元,计划投资1.2亿元建设农产品综合开发项目。哈尔滨哈特啤酒有限公司投资2000万元实施年产能1万吨精酿啤酒改造项目,2024年实现销售收入1.87亿元、利税3798万元。
装备制造园入驻29家企业,建成超硬材料,拖拉机、交通等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项目,突出引进汽车零部件、机器人、飞行器、无人机等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以及数控设备、机械制造等产业项目。哈尔滨海毅达超硬材料有限公司产品远销日、韩、美、加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导产品金刚石复合片国内市场占有率20%。
2024年,五常经开区实现营业收入212.68亿元、同比增长84.16%,规上工业总产值201.46亿元、同比增长87.87%,已纳入黑龙江省“百千亿园区”培育计划。
从“头回商”到“回头商”搭建企业发展“登天梯”
良好的营商环境,无形胜有声,落地见回响。2024年,五常洽谈招商引资项目122个,成功签约项目17个,签约额56.2亿元全年实际利用内资24.1亿元,同比增长36.9%。
今年截至目前,五常市与河南天安农业公司签订0.8亿元速食米系列产品深加工、与山东鲁花集团签订2亿元米糠油、与天津寒育食品公司签订2亿元农副产品深加工等项目。一季度,五常市实际利用内资5.48亿元,同比增长56.57%。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伊飞帆 李飞
近年来,安徽六安市霍山县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围绕“大制造”“大酿造”“大健康”等重点产业布局,持续做大做强园区经济。截至3月底,霍山县经济开发区拥有规上工业企业143家,高新技术企业7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2家,本土主板上市公司2家。2024年在安徽省综合考评中迈进三十强,获通报表扬。
以改革促发展。优化园区产业布局,在西部规划建设以迎驾集团为核心的绿色食品片区,以应流集团为核心的战新产业片区,在东部规划建设以世林集团、天易金属等为核心的综合性片区,实现园区空间联系更紧密、产业发展更集聚、集群发展更有特色。
抓科技提质量。紧盯“链主企业”和“头部企业”,发挥迎驾、应流等龙头企业名片效应,聚焦产业关键领域和核心环节延链、补链、强链,霍山县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超4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突破2%,完成技改投资39.3亿元、增长22%。
优服务保投产。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推出“无忧办”特色服务,在六安市率先建立“园区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实现“无忧办”工作清单、园区吹哨单、闭环督办单“三单联动”。截至3月底,霍山县31位县领导、33家县直单位、46名项目管家,累计服务工业项目95个,解决各类问题80余个。
来源:皖西日报
作者:全英杰 程光辉 黄雪彦
“今年3月,园区首辆无人快递车投入试运行,它高效稳定的表现,成为我们开展快递服务的得力助手。”近日,河南鹤壁市浚县白寺物流产业园区物流行业联合党支部书记张传民接受采访时介绍。
在浚县白寺物流产业园区的鹤壁快递村村通产业园,自动分拣系统飞速运转,无人快递车穿梭于城乡之间。无人快递车上的360度摄像头和激光雷达使其“眼观六路”,能精准识别路况,最高速度达40公里/小时,通过智能App,工作人员能实时掌握其工作动态。
目前,产业园一天分拣量为8万件,辐射438个行政村和县城65家驿站。一辆无人快递车一天运行两趟,派送效率较传统方式提升约20%,预计每年可节约各项物流成本数万元,有效推动“汗水物流”向“智慧物流”转变。
在产业发展方面,企业科技创新成果斐然。河南岐伯实业有限公司投资1.1亿元建设智慧生产基地,凭借自主创新生物保健核心技术,运用高精准度五称自动配料系统等顶尖设备,结合智能控制与全程可追溯系统,实现从原料到成品的自动化、智能化闭环管理,斩获11项国家发明专利,成为行业标杆。
“从产业到民生,从田间到车间,浚县以党建引领+智治赋能,将‘小县域’的资源禀赋与‘大智慧’的创新实践深度融合。”浚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陈中正表示。
来源:金台资讯
作者:肖莉萍
四川省什邡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李轶:
培塑县域特色 加速向千亿产业集聚区迈进
在日前举行的“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四川省什邡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李轶表示,当前,四川什邡正大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塑县域特色产业,加速向千亿产业集聚区迈进。在具体做法上,主要有三个方面。
在传统产业上,做好“强链焕新”。近年来,围绕工业高质量发展,什邡坚持“存量变革”与“增量崛起”并重,实施“一企一策”精准培育,持续将传统优势产业作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根基,聚力“培育+转型”,2024年新入规工业企业22家、总数达286家,较“十三五”末增长26.5%以上。
在新兴产业上,做优“延链成势”。什邡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重点发展新型储能、晶硅光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充分构建链主企业引领、腰部企业支撑、中小配套企业跟进的发展格局。
在未来产业上,做实“建链布局”。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聚焦细分赛道,抢滩布局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新兴赛道,加快构建低空经济未来产业先行区。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邱可欣
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委书记陶伟军:
推动县域“五好”园区建设再上新台阶
近日,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委书记陶伟军主持召开园区工作调研座谈会,听取情况汇报,研究分析问题,部署落实工作。
陶伟军强调,要深化认识、鼓足干劲,进一步增强抓项目、稳增长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工作力量上再集中、工作节奏上再加快、工作衔接上再压紧,聚焦瓶颈问题,加强分析研究,明确时间节点,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要提振信心、坚定目标,紧盯“五好”园区建设目标,抢抓机遇、突出特色,不断夯基础、补短板、扬优势,推动“五好”园区创建工作再上新台阶。要完善规划、集约发展,牢固树立集约发展理念,进一步完善园区规划,找准发展定位,坚持创新驱动,推动产城融合发展,走出一条特色化、差异化发展路子,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来源:岳阳日报
作者:刘神尊
《 现代物流报 》( 2025年5月12日 5版)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