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森:我国临空经济发展模式探讨
闫森 宁波临空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博士、副教授
演讲题目:我国临空经济发展模式探讨
(一)航空带动模式
航空工业是一个投入产出比很高的行业,美国等航空工业发达国家投入产出比可以达到1:20。一个航空项目发展10年后会给当地带来的效益是:产出比为1:80,技术转移比为1:6,就业带动比为1:12。航空运输服务业对临空经济区的经济发展业有着非常明显的作用。
北京首都机场的扩建和运输枢纽地位的确立,吸引了大量的航空公司入驻,航空服务链条上的其他企业会随之发展,进而加大对航空运输的要求,激发航空工业的发展潜力,并带动临空经济区的整体发展。
(二)物流带动模式
物流带动模式主要是利用机场的口岸功能和周边的物流基地的保税功能,满足临空经济区内园区企业对物流的需求,实现港区联动推动临空经济的发展。例如,上海虹桥区依托虹桥机场的口岸功能建成的国内首家物流的大通关模式,深圳机场高起点规划建设的航空物流园区,北京临空经济区的现代物流产业等。
这是临空经济最根本、最首要的模式;利用机场口岸的功能和机场周边物流基地的保税功能;实现物流、商流、信息流一体化,降低库存成本,减少库存占用;满足临空经济区企业对物流的需求;大通关基地与外延的交通网络实现港口物流与场站物流“无缝”连接。
(三)产业链推动模式
产业链推动模式有一个要求,即柔性生产方式的应用,要求企业间建立与发展一种新型的分工与合作,形成核心企业与相关配套企业的协调发展模式,也就要求临空经济在发展阶段必须围绕临空主导产业构筑完整的临空产业链条,并且通过临空产业链条的协调运作,实现以临空主导产业带动其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模式。
(四)产业集群模式
随着机场规模的扩大和枢纽地位的加强,越来越多的航空公司在机场的空港区内以及空港区附近设立分公司等机构,不仅极大地增加了对飞机导航、客货运输、地面运输、客货代理、航材航油供应等航空运输服务的需求,而且也加大了对飞机发动机及飞机零部件等的需求、以及对飞机发动机飞机零部件维修的需求。国际大型飞机制造商和航材供应商纷纷在机场周围设立航空零部件支援中心、技术服务中心、和各类航空培训中心,从而逐渐引发航空制造及维修业向机场聚集,并与航空运输业共同发展成为临空经济的航空产业集群。
同时,随着临空经济的发展,原有的临空产业链得到进一步的延伸与拓展,企业间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增强促使网络型企业组织结构出现,这种基于产业链的临空产业集群是全球工业分工和区域协作的必然结果。
产业集群模式是临空经济区的主要发展模式,交易成本低,能够获得外部利益,增强创新能力,增加边际效益,不断提升区域竞争力。
(五)园区发展模式
临空经济区的园区通过加速产业集聚,促进“低、散、小”企业的集约化进程,形成专业信息、专业人才、资本等要素的聚集,实现临空经济区内重点产业集群的培育。
同时,临空经济的园区发展模式还可以产生市场竞争优势,在园区内大量企业的集聚,使得企业具有更强的新陈代谢能力,对外部的刺激反应更灵敏,迅速将市场需求信息或者新技术转化成产品或服务并推向市场,形成专精优势的国际竞争力。给临空经济区域带来品牌形象效应,让园区内企业共享无形的优势资源。
要培育企业集群,形成规模经济;优化资源配置,共享基础设施;集中治理污染,集约利用土地;创新成果迅速转化,形成国际竞争力。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