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信息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深度报道 > 正文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2024年着力点】

聚焦新兴产业 开拓发展空间

来源:现代物流产业网 作者:孙辉 李丹 综合报道 时间:2024-01-29
导读: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未来发展的新支柱、新赛道。

文 / 现代物流报全媒体记者 孙辉 李丹 综合报道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未来发展的新支柱、新赛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拓展了新空间。近期,各部门相继部署2024年相关重点工作,完善推进机制、优化支持政策,全力以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随着相关政策保障越发精准有力,新兴产业相关企业将不断创造新的增长点,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劲持续势能。

三个数据看我国新兴产业发展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3年经济数据。从2023中国经济“成绩单”上可以看到,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化,新动能已经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的高技术产业保持快速增长。我国持续推动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局面,中国经济在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中不断发展壮大。

我国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2022年增长6.8%

2023年我国高技术产品产量快速提升,装备制造业增长较快。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太阳能电池、新能源汽车、发电机组(发电设备)产品产量分别增长54.0%、30.3%、28.5%。

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表示,太阳能电池、新能源汽车、发电机组(发电设备)产品产量的高速增长,反映出多个重要趋势:首先,环保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绿色发展和低碳环保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太阳能电池和新能源汽车作为绿色环保的代表性产品,其快速增长正顺应了这一全球趋势。其次,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这些高科技产品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领,科技创新不仅提高了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更降低了生产成本,让这些高科技产品能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实现规模化生产。再次,市场需求持续拉动。人们从生活水平到消费观念都在迭代升级,对高品质、高性能的科技产品需求也不断增加。这些高科技产品不仅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质,更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使之越来越便捷高效,并持续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与活力。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规模持续增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赛道上,形成了一批具有全产业链竞争力的优势产业。2023年我国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2022年增长6.8%,对推动工业稳定回升发挥了关键作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在全球创新指数中的排名升至第12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首次跃居世界第一。

从外贸新动能来看,“新三样”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2023年,我国每出口3辆汽车就有1辆是电动载人汽车,全年出口177.3万辆、增长67.1%。我国光伏组件产量已连续16年居全球首位,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等产量产能的全球占比均达80%以上。根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出口机电产品13.92万亿元、增长2.9%,占出口总值的58.6%。其中,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1.06万亿元、增长了29.9%。实际上,这些产业的发展都是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说明我国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的“进度条”正加速更新,推动着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4.6%

2023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4.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的服务应用和创新日趋活跃,我国服务业特别是高技术服务业向着高质量发展转变。

在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服务业室主任、研究员洪群联看来,2023年我国服务业发展呈现三大特点:增长快,加速恢复势头良好;后劲足,有效投资落地见效;功能强,有力支撑高质量发展。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2023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9%,高于全部服务业增速6.1个百分点,较2022年提高2.8个百分点。“这说明高技术服务业正在加速恢复快速增长势头。”洪群联说。

同时,2023年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11.4%,虽然较2022年小幅回落0.7个百分点,但高于2023年全部投资增速8.4个百分点。“2023年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速高于全部投资增速7个百分点,这说明了在2023年投资总体减弱的形势下,高技术服务业保持相对较快的投资增长,有力支撑了整个投资大盘。”洪群联还表示,2023年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电子商务服务业投资增速分别高达31.8%、29.2%,表明市场信心明显改善,为2024年高技术服务业增长注入强大动力。

目前,我国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界限日趋模糊,两者实现深度融合的速度加快。在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研究中心总经理高丹看来,中国正处于新型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工业控制系统作为国家关键基础设施以及工业领域的“中枢神经”,成为增强中国制造业竞争力、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突破口。随着产业数字化进程逐步推进,叠加开源生态不断完善,2023~2025年,中国工控系统软件复合增长率将达14.9%,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600亿元。

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0.3%

2023年高技术产业投资增势较好。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0.3%,快于全部投资7.3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9.9%、11.4%。高技术制造业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8.4%、14.5%、11.1%;高技术服务业中,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电子商务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31.8%、29.2%。

在朱克力看来,高技术产业投资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全部投资,充分说明资本对高技术产业的青睐和对其未来发展的信心。这种信心源于高技术产业所具备的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和高市场竞争力等特点,这些特点使高技术产业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优于其他行业和领域的快速发展。

从投资结构来看,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的投资增长均十分显著。朱克力认为,在高技术制造业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等领域的投资增长尤为突出,这些领域都是当前科技创新的热点和前沿领域,其快速发展对于提升国家整体科技实力和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整体实现营业收入18142亿元、净利润1596.89亿元,同比分别上升12%、3%。在集群布局、规模扩大、水平提升上持续发力,多部门出台一揽子政策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动企业在优布局、上规模、提水平上持续发力。我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望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作者:杜壮

关注

国资委:全力以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1月24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聚焦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更好实现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举行新闻发布会。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庄树新在会上介绍,2023年以来,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央企业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作为一项牵引性、全局性工作来抓,取得了积极的工作进展。

一是明确了发展新方向。围绕新一代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信息等未来产业,启动实施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产业启航行动,明确了发展重心和方向,细化了任务目标和路径。

二是有效激发了企业新动能。在资源投入、主业培育、人才支撑等方面制定了一揽子政策,给予企业“顶格”“管用”“解渴”的支持。优化主责主业管理,建立完善主业动态调整机制,鼓励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探索新增长点,培育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各企业抓紧完善适应新产业新赛道布局的体制机制,落地配套政策,敢于创新、勇于探索、大胆试错的氛围正在形成,活力效率不断激发。

三是在布局上取得了新突破。中央企业2023年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完成投资2.18万亿元、同比增长32.1%,在光伏制氢、碳纤维制造、汽车芯片等领域落地了一批重点项目,在激光制造、量子通信、卫星互联网等领域组建了一批新企业,在电子科技、新能源、生态环保、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推动了一批重组整合,新产业新业态正在成为企业的重要增长点。

庄树新表示,下一步,国资委将完善推进机制、优化支持政策,集全系统之力,持之以恒、全力以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以央企产业焕新和未来产业启航“两个行动”为抓手,加快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和增加值占比上取得关键进展,在央企布局结构上实现战略转型。

庄树新进一步解释,具体来说就是:谋划推动一批重大工程,遴选战新产业“百项工程”,建设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实施人工智能AI+等专项行动,抓紧在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领域形成标志性成果;加快以技术突破支撑产业发展,加快培育启航企业、领军企业、独角兽企业,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深地深海、激光制造等领域形成标志性产品;系统构建新型产业生态,创新中央企业、地方及各类所有制大中小企业合作模式,强化跨企业、跨领域协同,共建高效协同、良性发展的产业生态,加快战新产业基金落地见效,切实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更好发挥国资央企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中的引领作用。

既要积极布局新产业新赛道,也要加快传统产业强基转型——2024年央企坚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两端发力,作为优化布局重要手段的重组整合也将进一步走深走实。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秘书长、财务监管与运行评价局局长、新闻发言人李冰表示,下一步将突出服务国家战略,稳妥实施战略性重组和新央企组建。同时,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大力推进专业化整合。发挥央企引领带动作用,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特点,更大力度开展信息通信、新能源、装备制造等领域专业化整合,积极开辟新赛道、抢占新高地、塑造新优势,深化产业链生态圈战略合作,加快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

来源:中新网

观点

吹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冲锋号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拓展了新空间。开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相继部署2024年相关重点工作,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吹响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冲锋号。

在深化认识中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前沿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产业。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立足长远、着眼大局,突出先导性、支柱性。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这为新征程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和重要指引。当前,我国正行进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节点。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激发更加强劲的发展动能,既是优化经济结构的要求,也是稳定经济运行的需要。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汹涌澎湃的发展浪潮,要抢抓机遇,结合实际,前瞻谋划和科学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下好先手棋,把握主动权,推动中国经济保持稳中向好发展势头,增强中国经济的韧性活力。

在持续用力中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信心。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企业规模不断壮大,截至2023年9月,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总数已突破200万家。其中,生物产业、相关服务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企业占比最多,分别为25%、19%和17%。2022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13%,“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目标比重超过17%。2023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继续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向好突破,实现了蓬勃发展。其中锂电、光伏、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领域创新突破不断加快,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迈步新征程,我们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既要加快战略布局,更要加大政策支撑,引领推动各类经营主体更加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在持续用力中不断增强发展的信心与力量。

在真抓实干中激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活力。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未来发展的新支柱、新赛道。新一轮技术变革带来的创新驱动和融合发展,将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为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发展“活水”。对此,国家发改委提出,深入实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工信部提出,壮大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装备、安全应急装备等新兴产业,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的增长点。安徽提出,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先进制造业集群,不断壮大新质生产力。辽宁提出,把培育发展新动能作为重中之重,在开辟新领域新赛道上聚力攻坚。浙江提出,到2027年力争累计培育建设新产业平台40个左右,产值规模突破2.5万亿元。广东、湖南、河南等多地也着力推动新兴产业培育和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各地区各部门坚持问题导向,着眼于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布局竞逐战略性新赛道,发挥科技创新的增量器作用,补齐短板弱项,加长长板强项,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激发了澎湃新动能。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张继

声音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决策咨询部战略政策室主任盛朝迅:

2024年,新兴产业将继续领跑整个产业体系现代化升级,信息技术、数字技术、智能技术和绿色低碳技术的突破和应用带来经济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提升,产业集群和产业生态建设将受到更多重视,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能力持续增强。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

2024年新兴产业应该有更好的发展势头:一方面,我国产业转型升级还将继续;另一方面,宏观经济和政策层面增强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呈现出低利率、低通胀、低要素价格趋势。当前,我国新兴产业激励发展机制体制基本理顺。未来,新兴产业和优化营商环境之间会产生正反馈循环,最终促成新兴产业成长为中国新的经济支柱。

相关阅读

让低空经济真正“展翅高飞”

当下,低空经济正以一种“强势”的姿态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中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再度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低空经济是以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近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院长吴一戎表示,低空经济具有产业链强、覆盖领域广、综合效益强等特点。

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发展低空经济。此后,全国多地抢抓政策机遇,努力构建本地区的低空经济发展路线。2023年,低空经济更是迎来热潮。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16个省份将低空经济、通用航空等相关内容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低空经济既承继了传统通用航空业态,又融合了以无人机为支撑的新型低空生产服务方式。”国家低空经济融合创新研究中心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范恒山说。在民用无人机方面,当前我国处于领先地位,占据全球70%以上的销售额,并掌握着无人机的光学技术、电动能源技术等核心技术。

在政策上将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为低空经济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亿航EH216-S载人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型号合格证颁发,标志着安全的载人无人机技术取得阶段性胜利……低空经济正逐渐“起飞”。

低空经济是一个新的课题,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当前审批程序过于复杂,在飞行审批等方面涉及多个部门;二是通用航空技术亟待突破,特别是在发动机和整机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三是消费市场的动力不足,部分通航运营企业依赖政府补贴的‘输血’而不是自身‘造血’。”在分析制约低空经济发展的原因时,范恒山这样认为。

业内专家表示,发展低空经济,市场是根本、空域是关键、政策是保障、技术是支撑、安全是底线。促进低空经济从蓄势待发到振翅腾飞,需要加快建立健全法规体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不断开发开放更多应用场景。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孙越 姚豆豆

《 现代物流报 》( 2024年1月29日 3版)

 

责任编辑:权浩宇
全媒体热线 : 4000-5656-98
信息公开中物汇成帮助中心广告服务网站地图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775637 │ 24小时新闻热线:010-83775637
Copyright © 2005-2020 现代物流产业网 版权所有 客服热线:4000-5656-98
《现代物流报》社有限公司授权 北京中物汇成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为现代物流报官网 管理方
www.xd56b.com和www.z56c.com两个英文域名同时使用一个主体网站
英文域名:www.xd56b.com   京ICP备19057590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039号
英文域名:www.z56c.com   冀ICP备2020027852号-2
技术支持:现代物流报社技术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