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鼎新”带动“革故” 制造业加快智能步伐
文 / 现代物流报全媒体记者 孙辉 罗颖 综合报道
智能制造发展水平关乎我国未来制造业的全球地位,作为建设制造业强国的主力军,我国智能制造经过十年发展,已经从理念普及转入了系统创新的新阶段。8月1日五部门联合开展的2023年度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又为智能制造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剂”,必将带动制造企业加快智能制造步伐。
加码数字化 智能制造博弈正酣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飞速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面渗透应用,智能制造作为新科技革命的核心技术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日益成为世界主要制造业大国竞相博弈的焦点。“我们要更加坚定不移地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和突破口,充分利用这些年来大力推进智能制造所形成的良好基础和优势,积极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推动我国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在不久前举办的智能制造创新发展论坛(武汉)上,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秘书长、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主任瞿国春如是说。
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
智能制造是我国建设制造强国的主攻方向,其发展水平直接关乎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质量及在全球的地位。经过近十年的持续努力,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从“理念普及、试点示范”迈入了“系统创新、深化应用”的新阶段。
瞿国春表示,应从三个角度持续提升智能制造发展水平。
一是要不断提升智能制造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动智能产品创新。发展智能终端、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家电、智能机器人等智能新产品,推动重要领域产品智能化升级。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系统技术开发,不断提高集成创新能力,攻克“卡脖子”难题,确保智能制造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可控。
二是要大力发展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聚焦感知、决策、控制、执行等关键环节。加快突破工业5G、工业机器人、智能检测装备、智能物流装备等通用智能装备,依托大规模的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加速行业专用制造装备的研制和迭代升级。
三是拓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的广度和深度。推动制造业规上企业加快普及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深入推进智能化,围绕车间、工厂、供应链构建智能制造系统,打造一批世界级的智能工厂和智慧供应链。充分发挥地方政府重要作用,央地协同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智能制造先行区。“重点区域加速转型升级。湖北、江苏、广东等地全面推进智能化建设,浙江、上海等地主攻智能制造的未来模式和先进方案的探索,成为引领显著的智能制造策源地。”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汪宏表示。
据其透露,目前中国已建成2500多个数字化工厂,其中遴选出265个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这些工厂通过智能化改造、产品研发周期缩短了7%,生产效率提升了35%,产品不良率下降了27.4%,碳排放降低了21.2%,同时带动了汽车、家电等工业产品迭代速度,绿色发展水平大幅提升。
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济认为,中国制造业要由大变强,走向世界制造业的中高端,就击中了西方的要害,这是一场贸易战、科技战、智能战。“智能制造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制造业的优化升级,其本质上是为了制造业的发展,其目的是不断提升企业的产品质量、效益、服务水平,推动制造业的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发展。”周济表示。
数字化成博弈主战场
推动制造业模式变革,不少企业加码数字化。
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川技术)董事长朱兴明透露,其目前个人40%的精力主要放在企业的数据治理上。“我们要做到‘一切业务数据化,一切数据业务化’。在智能制造发展进程中,数据治理是一切之本,离开数据治理,我们的大厦就没有基础,数字化的大厦就建不起来。”朱兴明说。
在其看来,智能制造和数字化不是技术手段,而是彻头彻尾企业经营模式的改变,思维必须要升级,一定要重视数据化,核心是数据资源。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政府机构、企业一定要把数据治理、数据标准提到一定战略高度。
上海A股、香港H股上市企业——中国中冶旗下子公司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冶南方),总部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历经重工业部黑色冶金设计院武汉分院、冶金工业部黑色冶金设计总院武汉分院、冶金工业部武汉黑色冶金设计院、冶金工业部武汉钢铁设计研究院、中冶集团武汉钢铁设计研究总院五大历史发展时期,中冶南方目前为中国承包商80强和工程设计企业60强。
中冶南方副总经理李方表示,智能化是推动钢铁行业转型重要的引擎,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正在改变传统钢铁生产技术的方式和模式。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可以实现生产过程中的智能管控,生产质量控制,确保安全性。
据了解,在炼铁领域,中冶南方以高炉集控中心为载体通过智能化技术,将传统的粗笨冶炼升级转变为智慧冶炼,利用机器视觉为高炉生产提供“智慧眼睛”,利用机器人等智能装备为高炉生产提供“智慧手脚”,利用智能评估和诊断技术为高炉操作提供智慧大脑,打破了高炉冶炼主要依靠经验的现状。“工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是推进智能制造,实现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的主战场。要提高优势力量,在全国工业企业大规模普及数字化转型。争取到2027年数字化制造在全国工业企业基本普及,规上企业数字化转型基本完成,这是整个中国制造业向前发展的关键一步。”周济建议。
来源:中国工业报
作者:余娜
强化智能制造这一主攻方向
智能制造是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手段,是提升供给体系适配性、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也是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途径。
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日前介绍,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智能制造深入推进,各地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近8000个。当前,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与制造强国建设的目标相比,仍有很大优化提升空间,还需加强弱势环节研发,夯实基础领域,推进全产业链条同步发展。
智能制造发展水平关乎我国未来制造业的全球地位。智能制造被视为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原因在于其能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重塑中国制造新优势。中国制造的低成本优势正不断减弱,而智能制造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能实现自感知、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自学习等,贯穿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各个环节,有效提高了制造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可以说,智能制造是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手段,是提升供给体系适配性、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也是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途径。
作为制造大国和网络大国,我国有着发展智能制造的良好基础。我国制造业规模已连续13年居世界首位,是全球产业门类最齐全、产业体系最完整的制造业,这为智能制造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当前,我国智能制造涌现出虚拟验证、共享制造等新场景、新方案、新模式,新型制造模式已经从概念框架走向落地实施,智能制造国际合作也不断持续深化。
但是,我国智能制造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发展水平不均衡。首先表现为相关技术和产业发展水平不均衡。近年来,发展智能制造所依赖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迅速,但工业软件、关键基础零部件、关键工艺等领域仍受制于人,比如机床、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底层操作系统、嵌入式芯片等,仍落后于部分发达国家,亟待补齐短板,夯实底层技术基础,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其次智能制造主体发展水平不均衡。我国制造业本身也存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有的正在推进工业自动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有的刚刚实现了工业自动化,有的甚至还处于大规模制造机械化的程度,需要并行发展,既要在改造传统制造方面“补课”,也要在智能升级方面“加课”。尤其是与大企业相比,大量中小企业因为转型意识不足、资源匮乏、基础设施薄弱等因素,在智能制造方面存在“不会转、不能转、不敢转”的困境。还需加强示范引领、注入资源,推动搭建资源和能力共享平台,针对中小企业共性需求推出轻量级、低成本、标准化的解决方案,带动中小企业加快智能制造步伐。
需要注意的是,智能制造是手段而非目的,不能为了智能制造而盲目上马智能制造。比如,我国制造业存在着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如果不做好分类施策或不解决基础不强的问题,硬要进行智能升级,那就像如虎添翼的“翼”没有添在老虎身上,投资巨大却没达到理想的效果。当前,工业4.0、企业上云、边缘计算、深度学习等与智能制造有关的概念和技术太多,让不少企业眼花缭乱,还是应立足实际,本着长远规划、逐步实施、重点突破的原则,徐徐图之,以“鼎新”带动“革故”,稳步提升智能制造总体水平。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黄鑫
五部门联合开展2023年度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
8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五部门发布《关于开展2023年度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的通知》 (以下简称 《通知》),提出遴选一批智能制造优秀场景,以揭榜挂帅方式建设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智慧供应链,在各行业、各领域选树一批排头兵企业,推进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通知》明确,各省(区、市)可推荐的优秀场景、示范工厂项目申报数量为30个、15个。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累计数量超过300个的省(区、市),可推荐的优秀场景、示范工厂项目申报数量为40个、20个。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央企业集团推荐的优秀场景、示范工厂项目申报数量为10个、5个。推荐工作应遵循政府引导、企业自愿原则,优先推荐基础条件好、成长性好、示范性强的项目,并充分考虑行业覆盖面。《通知》指出,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共同组织遴选并公布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名单、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名单。
来源:中国发展网
以智能制造助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要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提出,要大力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更多支柱产业。这为我们下一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明确了目标要求、指明了发展方向。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三个基本方向中,智能化居于首位,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从全球产业发展趋势看,智能制造是把握新一轮产业革命和科技变革机遇的重要途径。当前,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前沿技术不断实现突破、交叉融合,为产业发展创造新的发展空间,对生产生活方式产生持续而深远的影响。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入融合,推动智能制造成为全球产业技术变革的主要方向。产业智能化将会进一步释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生产方式向自感知、自学习等方向发展,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开辟更多新赛道,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整体跃升。
近年来,我国智能制造已经取得长足发展。我国制造领域建立起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以及超大市场规模,为发展智能制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国智能制造的应用规模全球领先,各地建设数字化车间和
智能工厂近8000个,其中,2500余个基本完成了数字化转型;建设了209个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带动工业产品迭代速度增强、绿色发展水平大幅提高,推动新型制造模式从概念框架不断走向落地实施。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发展智能制造,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仍然存在诸如前沿技术缺乏系统布局、供给能力亟待进一步提升、应用规模推广深度不够等现实挑战。
开展前瞻性技术布局,探索新的发展模式。智能制造的实质是一种新的先进生产方式,它重构了制造业形态与模式,推动制造业发生巨变。为此,必须在生产方式上加强布局。通过强化科技支撑引领作用,打好技术攻坚战,构建完善的创新网络,持续提升创新效能。通过聚焦产业链短板,完善“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推进工艺、材料等基础性技术研究和智能传感、人机协作等共性技术研究。同时,要积极探索未来发展模式和方案,推动企业生产方式、组织模式和商业范式深刻变革,着力于发展敏捷、高效的生产方式,积极培育网络化协同、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分享制造等智能制造新模式。
注重场景驱动,开展多层次示范应用。智能制造技术重在应用,要通过拓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的广度和深度,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聚焦原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领域的细分行业,围绕制造全流程,基于企业、行业数字化转型需求,挖掘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智能制造典型场景,着力培育一批面向行业场景的新模式新业态解决方案。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鼓励条件好的企业积极建设智能工厂,实现核心业务的优化管理和自主决策。面向中小企业和重点地区开展多层次应用推广,打造一批数字化转型“小灯塔”企业。强化大型企业的引领作用,探索“链式”数字化转型模式,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
夯实发展基础,提供全方位支撑和保障。加快工业互联网等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企业开展内外网升级改造。推动建设智能制造合作伙伴,依托重大项目和骨干企业,打造一批标准化、易推广、自主化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围绕关键技术,积极修订满足市场需求的国家和行业标准,推进标准的应用试点,对试点进行动态监测,积极对关键国际标准进行前瞻布局和研制。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吸引更多资金人才等要素流向先进制造业,营造有利于制造业数字化普及、智能化提升的良好生态。
来源:中工网
作者:郧彦辉
湖北:迈向智能制造“快车道”
本报讯正和汽车科技(十堰)公司生产车间内,机械臂精准焊装零部件有条不紊;湖北合清环保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升级后的垃圾翻刨机实现自动化运行。机器人自动焊接、全自动电脑裁床、机械臂自动夹取运送零件……这是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众多企业日常生产的缩影。
近年来,随着茅箭区大力实施“数字赋能”工程,深入开展工业企业智能化建设行动,工业企业智能化制造水平不断提升。近日,该区2家企业获评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单位,为全市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树立了标杆。
升级一批市场主体,推动湖北达峰汽车智能控制系统有限公司、湖北正奥比克希汽车电气系统有限公司、湖北双鸥汽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汽车电子与智能装备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培养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通过南水北调对口科技合作、北京院士专家行以及科研院所与地方科技成果转化合作等,孵化湖北道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坤钰智能生物医药高分子材料公司等项目65个。招引一批市场主体,积极引进数字经济头部企业、平台企业,引进杭州传化集团智联物流、阿里巴巴数字乡村产业园、罗普特科技集团数字经济产业园、追日润芯片封装、红云集团“车探长”等投资过10亿元项目30多个,其中传化集团智联物流项目一期投资35亿元,建成后将成为鄂渝陕湘赣五省物流枢纽中心、五省区域结算中心,预计实现年交易额100亿元。
作者:陈宣霖 谢媛媛
湖南:加强智能制造政企交流
本报讯7月28日上午,湖南湘江新区智能制造装备和工程机械产业链举办政企交流早餐会。“落实企业帮扶和优化营商环境是新区的重点工作、长期工作。”新区智能制造装备和工程机械产业链办副主任欧阳胜表示,要带着危机感、紧迫感服务企业、温暖企业。企业家代表们畅抒己见,纷纷提出诉求。
新光智能董事长王新良介绍,智能井盖和智能路灯项目已率先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使用,当前正规划在新区做全新试点,请求相关部门在项目立项与实施上给予支持。
湘能智能总经理助理李双杨围绕智能产业引导、周边交通、人才培育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有关意见,并建议链上企业能够增进交流,积极促进资源整合。
新区智能制造装备和工程机械产业链有关负责人对与会企业提出的部分急难盼愁问题进行了现场回应,并要求链办工作人员认真落实新区企业帮扶专项行动要求,不断拓展服务职能、延伸服务渠道,对涉企问题采取“销号制”挂单推进,持续跟踪问效,帮助企业解决问题,提高服务效能,以真诚服务、真心帮办、真正落实赢得企业信任,以优质服务推动新区高质量发展。
来源:红网
作者:王娟娟
《 现代物流报 》( 2023年8月7日 B2版)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