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产业链供应链 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专题 | 多重利好助推 低空经济发展“元年”已至
文 / 现代物流报全媒体记者 孙辉 罗颖 综合报道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这是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近年来,多地积极布局低空经济这个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赛道,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将为产业变革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相信在顶层规划和地方政策的共同发力之下,“天空之城”的想象必将加速成为现实。
低空经济:规划落地,产业起飞
近日,由安徽省通航飞行服务站协助省通航协调管理服务中心提报的《2024年度安徽省低空空域航线划设方案》获批,安徽低空航线较2023年增加3条。
这是多地布局低空经济的一个缩影。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成为产业规划的关键词,多重利好助推低空经济迈向腾飞。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低空经济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低空经济还被写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近年来,中国民航局修订了30余部民航法规,初步建立通用航空标准法规体系;推进建设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推动简化低空飞行计划申报和审批,改善通航运行环境;支持地方设立20个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推动企业在江西、广东、陕西、四川等地开展无人机物流配送试点。
与此同时,各地加快布局,助推低空经济发展。有业内人士认为,2024年将成为“低空经济元年”。
例如,四川提出,加快发展低空经济,支持有人机无人机、军用民用、国企民企一起上,支持成都、自贡等做大无人机产业集群,布局发展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
深圳则侧重于简化手续申请流程、补贴低空经济企业等,以释放产业发展潜力,今年2月1日实施的《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明确,发挥财政性资金的引导作用,带动社会资本参与低空经济产业投资。
江苏、云南、山东等地也将“发展低空经济”列入今年工作重点。
中国民航局副局长韩钧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空间极为广阔。根据一些研究单位的测算,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已经超过5000亿元,2030年有望达到2万亿元。
据悉,中国民航局将进一步完善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优化直升机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适航标准、审定模式与技术,进一步提升适航审定能力;重构低空飞行的安全监管体系,进一步提升安全监管效能;落实《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完善民用无人航空驾驶器综合管理平台,以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或者试验基地为基础,推动打造若干低空经济发展的示范区,助力低空经济蓬勃发展。
多地布局低空经济赛道
长三角多地正积极布局低空经济赛道。上海成长出了一批走在前列的初创企业,安徽、江苏等地则积极探索“低空+”场景。
3月6日上午,合肥无人机医疗物资运输航线开通。一架载有血样的无人机从安徽省血液中心起飞,十多分钟后降落在安徽省妇儿医学中心西院。据了解,这条无人机运输航线是安徽首个医疗应用场景。
3月11日下午,亿航智能与无锡市交通局、梁溪区、梁溪科技城正式签署协议,共同打造亿航智能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低空经济产业基地及运营总部项目。据介绍,此次合作填补了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在江苏省内产业布局的空白,也为无锡低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2024年,低空经济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事实上,具备航空产业优势的长三角地区,多年前就积极布局低空赛道,相关产业及应用场景已“起飞”。
芜湖湾沚区航产中心主任张文昌表示,芜湖正在打造临空低空经济“新发地”。2023年,芜湖开通芜湖直达黄山、江西上饶、浙江建德三个旅游城市的全省首条低空短途运输航线;今年陆续开通区域物流配送航线。累计批复临时空域12批次、临时航线20多条,联动建设起降点、飞行营地,打造低空“走廊”,日平均飞行接近百架次,形成低空运营生态链。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张英表示,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代表,通过对低空空域这一未被充分利用的自然资源的转化,将产生不可估量的经济资源,必将成为我国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方向。“健全相关监管机制和标准体系,明确参与方责任与权利,试点支持上海联动长三角区域成为国家级培育发展低空经济试验区。”张英建议,以上海部分区域为试点,加快开通城市陆上航线、城际陆上航线、江河湖海水上航线,逐步推广社区配送、城际物流、低空文旅等应用场景;联动长三角区域,规划覆盖华东的“100公里30分钟”低空智慧网络群,打造常态化海岛无人机物流等商业航线,建设国家级民用低空海岛物流场景综合试验示范基地。
发展低空经济,广州提前布局。广州空港委一级调研员贺同林表示,广州空港委去年完成了广州低空经济发展的规划,目标是到2027年广州低空经济规模达2100亿元,到2035年达6500亿元,在低空经济方面助力“再造一个新广州”。
贺同林分析称,低空经济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配。广州产业链基础比较完善,整体经济水平较高,国土空间广阔,能为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土地资源,也具备丰富的低空空域资源,低空800米以下可使用资源比例在50%至80%之间。“低空经济主要涉及研发制造、飞行运营和基础设施。其中,研发制造是核心,飞行运营是支撑,基础设施是保障。”贺同林说。
低空飞行场景不断实现
3月8日,一架小鹏汇天“旅航者X2”无人驾驶飞行汽车,从位于广州CBD的天德广场垂直起飞,以自动驾驶模式向广州塔方向飞行,途中飞越珠江,越过广东省博物馆、花城广场、海心沙亚运公园等广州的地标性景观后,返回出发点,全程用时约6分钟。“在城市中实现低空飞行意义重大。”小鹏汇天创始人、总裁赵德力表示,以前的飞行都是在人烟稀少的野外,在城市CBD上空飞行,才能真正展示空中交通的景象。希望未来几年能够实现常态化运营。
赵德力说,随着低空空域逐步放开,从郊野飞行、景区游览,再到城市日常出行,低空经济商业化路径逐步明晰。未来5到10年,早高峰打个“飞的”快速通勤,甚至自己开着飞行汽车上下班,将不再是梦想。
无人机配送也加速进入消费领域。日前,广州太古仓码头,一架小型无人机掠过珠江水面,降落在停机坪上,一份刚制作完成的生鲜外卖很快就送到客户手中。
“这是从珠江对岸的黄沙水产市场送过来的,距离起降点4.8公里。如果由骑手运送需要50分钟,而无人机运输只需要8分钟不到。”亿航智能物流总监刘江权表示,公司利用无人机在广州白鹅潭商圈进行空中配送服务,目前已开通3条航线,覆盖海鲜、肉类、水果、蔬菜、快餐、日用百货等品类。
来源:中国发展网
作者:于祥明
低空经济“向上” 产业链迎新机遇
当新型飞行器逐渐应用于旅游观光、物流、应急救援方面,低空经济正成为全球竞逐的战略新兴产业,其产业链条长、应用场景丰富,可以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
“刀枪不入”的机身纤维复合材料研发、整机3800多个零部件的生产、航空职业学院的建立、飞行员的培训复训、飞机维修与改装、能吸引更多全球高端制造向这里聚合……一架轻型运动飞机可以为河北沧州带来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几天前,河北建新飞行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与斯洛伐克克莱因视觉有限公司达成全面合作,一款通达陆空的飞行汽车也将落户沧州。
轻薄软纤“鲨鱼”轻快飞
轻、薄、软。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人们无论如何也难以将手中的黑色网状纤维材料与飞机的“钢筋铁骨”形象联系在一起。
3月13日,在位于中国—中东欧(沧州)中小企业合作区内的捷中鲨鱼(沧州)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加紧组装生产。近一个月,捷中鲨鱼已经接到了4架飞机订单,意向订单8架,均来自国内飞行俱乐部。
它有着流线型机身、灵动的“腮”,像极了一条“鲨鱼”,性能也让人心动不已。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快的轻型运动飞机,“鲨鱼”总重只有280公斤,3个成年人合力就可以抬起来,它可以使用普通95号汽油,油耗仅有6.9升/百公里,时速可达333千米/小时,最大航程1660千米,不需要专用跑道,在简易机场、草地均可以起飞降落,整机降落伞最大限度保障安全,曾荣获“未来飞机”和“最佳轻型飞机”等国际大奖。
公司副总经理巩建学表示:“鲨鱼飞机进入生产阶段后,公司加大了创新研发力度,先后获得了10项飞机零部件及外形设计的实用新型专利。目前在碳纤维、芳纶纤维、凯夫拉纤维等复合材料领域应用上有了新的突破。”
高强度、极耐用、比钢更强韧,传说中“坚不可摧”的凯夫拉纤维,如今已被广泛应用,从体育运动装备到防割防烫手套,再到防弹衣、航天服,其强度是同等质量钢铁的5倍,密度仅为1/5,在180℃高温下也能长期使用。
汽车变飞机 只需几分钟
今年2月27日,全球首条低空航线在深圳首飞。一架2吨重,载重400公斤的纯电E-VITOL五座飞行器从深圳蛇口邮轮母港起飞,抵达珠海九州湾码头。在此前,这段路程打车需要3小时,费用高达500元至600元;坐船耗时1至1.5小时,花费140元。如今改为空中直飞后,仅以目前的技术水平就可以做到每人200元至300元票价,耗时仅20分钟。
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到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更是有望达到3.5万亿元,10年复合增长率达8.8%,这是一个能成为国民经济支柱的庞大市场。
就在几天前,河北建新飞行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与斯洛伐克克莱因视觉有限公司达成全面合作,一款通达陆空的飞行汽车AirCar也将落户沧州。AirCar是全球第一辆拿到飞行许可的汽车。
视频中,这款飞行汽车颇有“变形金刚”的感觉。区别于E-VITOL类飞行汽车,这款飞行汽车航程在1000公里以上,地面续航在500公里以上,飞行模式与汽车模式的切换只需几分钟,可以有效解决传统交通中汽车与飞机换乘问题,大大提高出行效率。
通航产业链 在沧现雏形
手提黑色手提箱,整齐来到训练机旁,一系列检查核对操作后,飞机启动,缓慢划入跑道,继而冲向云端。3月13日,沧州中捷机场管理有限公司“训练场”上,年轻的准飞行员正在训练。
位于渤海新区黄骅市的沧州航空职业学院,是河北省首家航空特色的高等职业学院,去年就招满了2000多名学员,今年有望突破4400人。如今,“通航+培训”“通航+物流”“通航+制造”“通航+服务”,一条完整闭合的通用航空产业链正在中捷成为现实。
而在河北建新集团董事长朱守琛看来,沧州的空中GDP远不止于此。“未来,哪里有空港产业园,哪里就有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说这话时,朱守琛的眼中满是期待与憧憬。相对于生物医药等高科技领域,空港产业园将实现全球物流的快速配送,对于高附加值的产品来说,时间成本将抵消运费成本。
来源:中捷视点
作者:吕坤
写好“低空经济”发展大文章
近日,全球第一条eVTOL跨城跨湾航线在深圳首次无人驾驶试飞成功,让“空中的士”这一出行选择从“科幻”迈入“现实”,成为我国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根据公开信息,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超5000亿元,2030年有望达2万亿元。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将低空经济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为发展低空经济建言献策,低空经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前瞻布局,抢抓赛道,让低空经济“飞起来”。社会生活的快速发展,催生城市公共交通与产业空间拓展的需求,空域资源供需矛盾随之发生变化,低空经济应运而生。2021年2月,《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构建城市群内部快速空中交通网络”;2023年12月,国家空管委组织制定《国家空域基础分类方法》,提供了低空“修路”的说明书;2024年1月1日起,《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正式施行……在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下,我国低空经济产业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一个万亿级的产业新赛道就此开启。低空经济方兴未艾,各级地方政府要进一步盘活低空空域资源、打造低空安全通道,及时出台金融、财政、监管等配套政策,在强化市场培育、扶持行业企业、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助力低空经济平稳“起飞”。
因地制宜,统筹发展,让低空经济“热起来”。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低空消费市场不断扩容,吸引各方争相入局,只有通力合作、统筹发展,才能开创低空经济的新“蓝海”。要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优势,凝聚政府、企业、高校与科研机构、行业等多方力量,于多层级、多领域推进资金链、产业链、信息链、人才链等深度融合,将上下游产业更紧密地联系起来,让“低空+物流”“低空+农业”“低空+新基建”“低空+文旅”等应用模式绘就区域经济新增长的“火热”图景。
主动作为,聚力创新,让低空经济“强起来”。我国无人机产业在全球具有领先优势,但传统通航产业仍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低空经济是多学科交叉、技术密集的高科技领域,只有主动从“新”出发,才能有效解决高新技术支撑能力不足、体制机制不够畅通等问题。一方面,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融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汇聚人才力量推进科技攻关,逐步解决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问题,持续提升低空经济领域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强机制体制创新,加快推动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建立健全空域分类管理制度,自上而下完善运行体系、服务体系、管理体系与开放合作体系,常态化释放创新活力。致力于在低空经济领域走出一条“中国式道路”,在长期层面为做强低空经济蓄势赋能。
低空经济,未来可期。在新的历史起点,各方力量要立足区域实际、找准发力方向,共同写好“低空经济”发展这篇大文章,让城市飞天的梦想从低空再次启航,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王清文
上海通用航空协会专委会主任任和:
低空经济顶层设计亟待加强
“政策要发力,通过政策扶持,相关基础设施完善起来,市场才会起来,资金才敢进来。如果政策支持不到位,产业就难成气候。”近日,上海通用航空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任和表示,低空经济发展前景广阔,但对于这一新生事物,政策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任和说,低空经济是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
直升机、无人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是低空经济的关键载体。尤其是eVTOL,相较汽车和直升机,具有噪音低、速度快、低运营成本等优势,近年来我国在这一领域积累了一定优势。“据测算,低空经济的投入产出比可以达到1:10,就业带动比为1:12。”任和说,低空经济具有“火车头”效应,有产业链条长、辐射面广、带动性强等优势,可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产业共同发展,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当然,目前我国低空经济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一些体制机制问题亟待解决。“以最基础的适航取证为例,目前并没有一部完全针对eVTOL等飞行器的民航法规,采用的都是特殊专用条款。对于eVTOL而言,从设计到拿到适航证最少需要五六年时间。”任和说。
为规范低空经济发展,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部法律法规。2023年5月,《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出台,标志着我国无人机产业正式进入“有法可依”阶段。2023年12月,国家空管委组织制定了《国家空域基础分类方法》,空域管理迈出了重要一步。
在任和看来,上述法律法规尚待细化完善:“一方面,由于尚无符合低空经济新形态特征的智能化监管手段,目前低空飞行审批政策沿用民航监管体系,难以匹配未来大批量、大范围、密集型的使用场景;另一方面,顶层设计如何实现落地,各地还在探索研究、建立细则。”
低空飞行的航线规划、空中交通管制的平台、通用航空机场的建设,这些都关系到低空经济能否繁荣发展。“低空空域的管理涉及不同部门。如果要把空域作为一个重要资源好好利用起来,就需要国家层面出台一系列细化的配套政策。”任和说。
任和认为,相比关键技术的突破,“跨区域的政策协调性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反而是他更担心的问题。此外,他还表示,在产业应用层面,目前,低空经济的生态应用价值尚未完全彰显,仍主要集中在应急通信、能源巡检、城市治理等小规模试点场景。“有好的应用场景才会有利润产生,才会有更多资金进来。所以,在这个层面上,也需要打出‘组合拳’,积极探索‘低空+’应用场景。”任和表示。
作者:操子怡
《 现代物流报 》( 2024年3月25日 3版)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