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信息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深度报道 > 正文

【新质引擎激发产业跃升】

专题 |在希望的田野上绘就农业现代化新蓝图

来源:现代物流产业网 作者:孙辉 傅童 综合报道 时间:2025-04-14
导读:《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日前印发,农业现代化迎来系统性、阶段性的新布局。

文 / 现代物流报记者 孙辉 傅童 综合报道

编者按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日前印发,农业现代化迎来系统性、阶段性的新布局。《规划》首次明确“三步走”战略目标,建设农业强国的路径愈发清晰,从全领域推进农业科技装备创新,到全环节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从全链条推进农业产业体系升级,到进一步深化农业对外合作等,这套组合拳看似复杂,实则逻辑仍是补短板、强弱项之策,最终实现以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推进农业强国建设。从政策谋划到产业实践,从科技创新到要素重塑,农业强国建设正在绘就一幅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图景。

 

 
 
中国这样加快农业强国建设
 
 
 

——农业农村部负责人解读《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 快 建 设 农 业 强 国 规 划(2024-2035年)》 (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加快农业强国建设的路线图和施工图。《规划》明确,到2027年,农业强国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

《规划》主要内容有哪些?如何抓好《规划》的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负责人4月7日就有关情况进行了介绍。

提出三个分阶段目标

《规划》设定了哪些目标?农业农村部负责人介绍,《规划》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提出加快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

着眼于2027年、2035年和本世纪中叶3个时间节点,《规划》提出农业强国建设的分阶段目标。

——到2027年,农业强国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4万亿斤,农业科技装备支撑持续强化,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基本健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

——到2035年,农业强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具体来讲,要实现“七个更加”:粮食产能稳固、供给更加安全;乡村产业链升级完善、融合更加充分;乡村设施完备配套、生活更加便利;乡村公共服务普惠均等、保障更加有力;农业农村法治建设更加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基本健全、社会更加安宁;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城乡发展更加协调。

——到本世纪中叶,农业强国全面建成,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实现。

农业农村部负责人表示,作为农业农村发展中长期纲领性文件,《规划》将在农业农村领域发挥管全局、管长远的战略导向作用。

部署七方面重点任务

农业农村部负责人介绍,《规划》遵循世界农业强国建设规律,立足中国国情农情,对农业农村发展谋篇布局,绘就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蓝图。

围绕目标,《规划》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把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更稳;全领域推进农业科技装备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全环节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全链条推进农业产业体系升级,提升农业综合效益;进一步深化农业对外合作,培育农业国际竞争新优势;高质量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升农村现代生活水平;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缩小城乡差别等七方面重点任务。“这些任务涵盖‘三农’工作方方面面,是个有机整体。其中,前五方面任务聚焦农业现代化,体现建设农业强国‘五个强’的要求;后两方面任务聚焦农村现代化,体现建设农业强国要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的要求。”该负责人说。“《规划》明确提出,要通过设施基础、技术基础、装备基础、政策基础、制度基础等5个基础的建设,高水平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比如,规划提到‘加快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培育农业科技领军企业’,同时推进老旧农机报废更新、推进农机农艺深度融合,提高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这些,有利于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现代化建设,为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更坚实的支撑。”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涂圣伟说。

完善人才、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

农业农村部明确,将推动各级党委和政府扛起主体责任,确保农业强国建设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农村要发展、有活力,离不开人才、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该负责人介绍,在要素保障方面,《规划》提出,建强农业强国建设人才队伍,优先保障农业强国建设重大任务和重大工程项目土地供应,完善乡村振兴投入机制。农业农村部将推动各有关部门加强政策协同配合,强化规划、项目、资金、要素间的有效衔接、协同发力。

该负责人表示,中国地域广阔、情况多样,农业强国建设不能一刀切、齐步走。发达地区基础较好、优势明显,可率先推进农业现代化,探索经验。要推动东部沿海有条件省份率先建成农业强省,鼓励中西部具备条件的市地加快建设农业强市,引导有基础的县(市、区)建设农业强县,因地制宜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之路。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汪文正

 

♦  聚焦 ·  Spotlight  ♦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驱动生产变革
 
 

 

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这是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提出了全领域推进农业科技装备创新等重点任务,为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变革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指引。

加快农业领域前沿科技创新和学科交叉融合,是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引领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的根本出路。要以产业急需为导向,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和提升,在关键技术和重点领域加快突破,培育和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一是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育种、基因编辑等前沿技术,提升育种水平;二是推进合成生物、生物制造等技术,推动蛋白食品等新产品发展;三是推广精准农业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四是攻关智能农机关键部件,推动农机装备智能化、网联化,降低劳动力投入。

《规划》提出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整体跃升、推动种业自主创新全面突破、推进农机装备全程全面升级、促进数字技术与现代农业全面融合等四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切中了农业科技创新的要害和痛点难点。

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效能是根本。《规划》提出,要加强国家农业科技战略力量建设,稳定支持基础研究和公益科研机构,培育农业科技领军企业,构建分层次、有协同、适度竞争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对国家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农科院所及农业高校等主体,应明确职责定位、合理配置资源、强化协作、避免重复,优化从基础研究到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健全推广体系,为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营造良好生态。

促进农业装备全面升级是关键。现代农业机械正逐步替代传统人力与畜力作业,大型农机集成卫星定位、遥感监测等先进技术,实现精准作业、降低损耗。与此同时,小型、多功能农机及采收机器人对山地丘陵等复杂地形尤为重要。《规划》提出,加强高端智能农机和丘陵山区适用装备及关键零部件的研发与应用,加快实现国产农机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全面支撑。

加强农业科技装备创新、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不仅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在全球气候变化、地区冲突加剧、资源要素短缺等复杂局面下,实现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和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撑。未来,农业科技创新将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新优势,引领我国农业强国建设。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中国科学院院士 钱前

 

♦  观点 ·  Perspectives  ♦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征程上,要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聚焦“高科技”“高质量”“高效能”“高素质”的发展路径,助推我国农业加速向“高效、智能、绿色”的现代农业转型,朝着建设农业强国的目标扎实迈进。

以“高科技”为驱动,提高农业创新力。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下,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创新力,打造以“高科技”为支撑的农业新质生产力增长极,是增强我国农业现代化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举措。应着力推动农业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同时,应注重农业科技创新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已居世界前列,在种子、耕地、农机等领域取得显著进展,科技进步贡献率超63%。未来应聚焦科技引领生产要素集聚,提升生产效率和效益,推动科技创新实现从研发到应用的“三级跳”。

以“高质量”为导向,提升绿色发展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能够激活农业绿色发展力,擦亮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必然要求以科技创新作为强大引擎,着力解决“节本增效、质量安全、绿色环保”的关键问题。比如通过先进制造技术推广生物饲料、生物疫苗、可降解农膜等新型农资,替代高污染传统投入品,增强绿色科技供给。同时,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有机农业、循环农业等绿色生产方式,降低农业对环境的影响。

以“高效能”为目标,强化农业智能驱动力,人工智能正成为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引擎。通过数智化手段,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质增效。例如,陕北洛川通过智能筛选与ID溯源提升苹果产业精细化运营;湖北秭归利用AI无人机破解山地运输难题;广东茂名荔枝产业通过本地部署大数据平台实现智能管理。这些案例表明,拓展AI、大数据等应用场景,有助于农业由经验型向精准化转变,在科技赋能下,现代农业正焕发新活力。

以高素质人才为导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要培育适应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型劳动者,打造技术过硬、思想开放的职业农民和创新人才队伍,激发农业农村现代化内生动力。应强化技术培训,构建田间学校与网络课堂相结合的培养平台,深化产教融合,补齐人才短板,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并通过激励机制和政策支持,持续赋能农业现代化进程。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所在。面对农业强国、和美乡村、城乡融合发展目标,要以高科技为驱动、以高质量为导向、以高效能为目的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来源:金台资讯

作者:马璐

 

♦  关注 ·  Focus  ♦
 
 

 

 
 
 
 
如何梯次推进农业强国建设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4月7日正式对外公布,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两位权威专家: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胡向东、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涂圣伟,解读这份《规划》将给中国的农业、农村带来怎样的深刻变革。

胡向东表示:《规划》里面强调的是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推进,同时也把农业强国和乡村振兴与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讲明白了。农业强国是统领三农工作的战略总纲,乡村振兴是总抓手,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总目标,这是最重要的一个亮点。

农业强国,强在哪?

五大特征: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

涂圣伟表示:作为人口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首要任务。本次《规划》提出从设施、技术、装备、政策、制度五个方面夯实基础,推进农业现代化。重点包括加快种业科技自立自强、实现种源自主可控,培育农机领军企业、更新老旧农机,推动农机与农艺融合,提升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此外,新质生产力正在赋能农业现代化的建设,为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更坚实的支撑。

梯次推进农业强国建设

东部地区:率先建成农业强省。

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资源条件较好的市地加快建设农业强市,引导有条件的县(市、区)加快建设农业强县。

胡向东表示:全国各区域之间的特点不一样,资源禀赋不一样,这次《规划》一个比较鲜明的特点就是鼓励基层探索,根据区域的资源禀赋不同可以去做一些探索,因为农业强国不是齐步走,共同达到,是可能有先有后,然后先的带动后的,做一些体制机制的探索,最终一起实现农业强国。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作者:梁丽娟 陈博

 

《 现代物流报 》( 2025年4月14日 5版)

责任编辑:李思远
全媒体热线 : 4000-5656-98
信息公开中物汇成帮助中心广告服务网站地图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775637 │ 24小时新闻热线:010-83775637
Copyright © 2005-2020 现代物流产业网 版权所有 客服热线:4000-5656-98
《现代物流报》社有限公司授权 北京中物汇成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为现代物流报官网 管理方
www.xd56b.com和www.z56c.com两个英文域名同时使用一个主体网站
英文域名:www.xd56b.com   京ICP备19057590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039号
英文域名:www.z56c.com   冀ICP备2020027852号-2
技术支持:现代物流报社技术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