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十四五”以来,我国多式联运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果。多元化联运模式不断涌现,成为新的增长极;运输结构持续优化,铁路、水路货运量占比显著提升,有效推动了交通运输的绿色转型。同时,“一单制”的加快推进,让货运行程变得简单高效。各地也在积极探索多式联运的发展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效。多式联运的发展、不仅优化了物流运输结构,降低了社会物流成本,还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十四五”以来,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实现突破性进展,多式联运在规模扩张、结构优化和效率提升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成为支撑实体经济发展、降低社会物流成本和推动交通运输绿色转型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我国多式联运在运输组织模式、基础设施网络、技术创新应用等多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铁水货运量上升公路货运量下降
2024年,我国多式联运进入增量提质的发展新阶段,由快速增长转向稳健发展,在规模增长、运输结构调整等方面呈现全面向好的发展态势。
早在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工作方案(2021—2025年)》,其中提出,到2025年,多式联运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基本形成大宗货物及集装箱中长距离运输以铁路和水路为主的发展格局,全国铁路和水路货运量比2020年分别增长10%和12%左右,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15%以上。
随着各地支持多式联运发展的政策陆续出台,市场主体积极性被极大激发,多式联运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20~2024年,集装箱多式联运增速分别为21.6%、20.2%、18.4%、15.3%、15.6%,年均增长17.4%;集装箱铁水联运增速分别为33.1%、9.8%、16.0%、15.9%、16.5%,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速约15%。
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集装箱多式联运量达到约12473万标箱,同比增长15.6%;全国主要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同比增长16.5%。公铁联运、空陆联运、江(河)海联运等多元化联运模式成为新的增长极,其中内河铁水联运量增速高达22.1%。
在此基础上,多式联运运输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升级。2024年,铁路货运量占比为9.1%,水路货运量占比为17.3%,与2017年相比分别提高1.3%和3.1%;全国沿海和长江干线主要港口铁路进港率超过90%;全国公路货运量占比为73.6%,与2017年相比下降4.4%。
以云南水富港为例,货物自长江黄金水道进入,南下经内昆铁路、泛亚铁路进入云南,发往东南亚。水富港依托其独特的“水公铁”多式联运体系,金沙江下游700多公里库区物资翻坝转运的“最后一站”,有力带动了周边物流、仓储、加工等多个产业系统发展,成为长江上游名副其实的硬核物流枢纽。
2020年货物吞吐量仅120万吨,到2024年达到713万吨,增速显著。2025年1~8月,水富港完成货物吞吐量730万吨,同比增长106.62%,货物吞吐量明显增加,创历史最高水平。
来源:现代物流报
作者:朱睿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