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港(芦潮港站)-成都(城厢站)集装箱铁水联运线路
一、总体情况
(一)联运线路基本情况。
X9632次集装箱铁水联运班列是在上海(芦潮港站)—成都(城厢站)之间开行的大城市间“点到点”班列,自2024年6月16日首发以来,已纳入国铁集团固定班列运行图,标志着上海至成都快速货运通道的确立。该班列采用“门到站”服务模式,以芦潮港站为中转枢纽,通过海运的方式从日本名古屋启运,历时5日到达上海外高桥,经清关后短驳转至芦潮港站集结,通过铁路将货物发运至城厢站。
班列核心服务于四川“一汽丰田”,满足其汽车零配件进口运输需求,通过多方协调,现已实现“天天班”高密度开行,保障供应链畅通。至2024年7月底,已累计发送3274TEU,预计全年将突破10900TEU,有力支持企业运营与区域经济发展。
(二)联运线路工作条件。
为加快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优化航运集疏运体系,持续推进本市运输结构调整,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局联合制定《上海市推进海铁联运发展项目资金管理实施细则》。该细则规定项目资金用于扶持在芦潮港中心站开展的集装箱海铁联运业务。相关扶持政策为:揽货补贴,对长三角区域以外的到、发重箱给予揽货补贴300元/TEU;短驳补贴,为弥补芦潮港中心站与港口、堆场之间“最后一公里”短板,给予每标准箱(空重)180元补贴。
该班列符合以上两项补贴要求,故给予每标准箱480元补贴。此举不仅减轻企业物流成本负担,激发企业参与铁水联运业务的积极性,还增强该班列的市场竞争力,为班列长期稳定开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典型经验做法
(一)基础设施提升。
为增强“最后一公里”铁路场站能力,芦潮港中心站启动了大规模改造升级项目,通过技术革新与硬件升级,进一步巩固芦潮港站在铁水联运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在装卸能力提升方面,芦潮港中心站增加现有2束、3束、4束装卸线路上的集装箱门式轨道吊机,同时新增的四台40.5吨级大型起重门吊已完成安装调试,并顺利投入生产运营。
在场站布局优化上,芦潮港中心站为实现铁路与水路运输的无缝对接,对现有2束线线路进行延伸拓展,有效扩大场站的服务半径和作业区域。同时,规划中的1束线线路延伸项目也在筹备中。
(二)组织模式创新。
为发挥铁路运输骨干作用,积极探索铁路与海运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此次开行的班列采用“班轮+班列”的运输组织模式,实现货运班列“客车化”运行,形成了海船监控、港口转运、班列发运的港到站运输模式。进而提高货运周转效率,降低物流成本,进一步推动铁路、海运深度融合和运输结构优化。
“班轮+班列”无缝衔接:海运班轮按照既定时间抵达上海港后,通过公路短驳的方式将集装箱从港口转运至芦潮港站。芦潮港站严格按照铁路计划,完成站内装卸及班列组织工作,再根据图定时间准时将班列发出,实现“班轮+班列”的无缝衔接,确保运输链的连续性和高效性,降低装卸、仓储成本以及货物损耗,为客户降低物流成本。
货运班列“客车化”运行:该班列借鉴客运列车运营模式,实行定时定点发运,按照图定线路运行,为客户提供可预测的运输服务,确保每趟班列按时到达,有效提升了货物周转效率,降低因物流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
(三)服务规则衔接。
该班列采用“一箱制”运输模式,集装箱在不同运输方式间转运时“中途不换箱”、“全程不开箱”,减少转运过程中的操作环节,缩短转运时间,提升了运输效率。“一箱制”有助于减少因转运不畅而产生的额外费用,如装卸费、仓储费、人工费等,确保集装箱在转运过程中得到妥善处理,减少因操作不当而导致的货物损坏或丢失。同时,也便于对运输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和管理,提高运输安全性。“一箱制”的运用推动物流装载单元标准化,减少集装箱拆装箱、铁路与海运换箱转运、空箱调运等环节,实现“一箱到底、循环共享”,进而助力物流行业标准化和现代化进程。
(四)信息互联共享。
该铁水联运班列实现全流程追踪,强化客户体验与供应链协同。芦潮港中心站内部依托先进的CTIS系统,实现集装箱作业全流程的精准追踪;而站外则通过中国铁路95306信息平台,为客户提供无缝对接的货物追踪服务。这一双重追踪机制,确保货物信息的全面覆盖与实时更新。
三、工作成效
(一)经济效益。
该班列有效支撑国家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实施,是推进上海市服务长三角、辐射中西部,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支撑举措。该线路有效降低物流运输总成本,提高物流产业效益,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主要包括:
1.推动既有线路协调发展、扩量增效,降低物流成本。该项目整合跨区域经营资源,充分发挥芦潮港中心站重要物流节点作用,强化中心站之间的快速联通提升物流组织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推动国内班列运输组织向“点到点”运输转型升级。
该班列“点对点”准时开行,使“一汽丰田”国内段运输不再受河段汛期和枯水期的影响,提高国内段运输时效性,加快丰田公司的资金周转,节省资金占用成本。
2.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强化供应链韧性。该铁水联运班列,通过“门到站”服务,有效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该班列不仅提升了物流效率,还缓解了企业供货压力,推动上海市与成都城市间的便捷交易,加速形成以内循环为主体、内外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3.打造联运品牌线路,推进多式联运集约化发展。该班列通过高标准的运营管理和优质的客户服务,推动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成为目前上海及周边区域至成都地区之间运行的最快集装箱班列。该班列以铁水联运为核心,将港口、铁路、公路等多种运输方式紧密衔接,实现货物从起运到终点的全程可视化追踪与管理,提升服务效率与客户体验,有效推动构建集约高效的多式联运体系。
(二)社会效益。
该班列的开行有效推动运输结构调整,助力节能减排,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主要包括:
1.深度优化运输结构,强力推进节能减排。为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发展战略,该班列优化运输结构,通过增加铁路运输比重,降低能源消耗和排放,改变了集装箱中长距离运输的传统格局,构建起以铁路为主导的高效、绿色运输网络。通过对“一箱制”模式的运用,实现货物在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无缝衔接,增强供应链的韧性和竞争力,同时吸引更多企业选择多式联运的方式代替传统水路、公路运输方式,促进运输行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2.强化联运服务品质,巩固区域物流枢纽的核心地位。此铁水联运班列的创建,通过引入并深化特色化定制服务策略,以铁水联运的运输方式打造“门到站”物流服务产品,有效提高上海市对外物流通道效率,为上海市带来大量货源、箱源、舱位等资源,进一步巩固上海市作为重要物流枢纽的核心地位。
3.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构建多式联运生态圈。该班列作为连接海港与内陆城市的桥梁,加速了货物在区域内的流通速度,吸引了上海周边的相关货源,通过多式联运的高效运作,促进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和协同发展。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为深入贯彻上海市“五个中心”(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中心)发展规划,进一步提升芦潮港—城厢集装箱铁水联运班列的运营效能,促进绿色低碳与智慧化发展,下一步具体工作举措:
(一)全面提升班列运营效能,打造高效物流体系。
1.运力扩容。评估市场需求,适时增加班列对数,提高运输能力;引进更多高性能的装卸设备,提升班列的装卸效率和运载能力。
2.服务优化。深入了解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的运输服务方案,增强客户粘性和满意度;建立健全客户服务体系,优化服务流程,提升响应速度和服务质量,打造卓越客户服务品牌。
(二)聚焦效率提升,构建快速响应机制。
1.优化作业流程,减少等待时间。对班列运输流程进行面梳理和优化,实现作业流程的标准化、规范化;强化与港口、铁路等部门的沟通协调,提高整体运输效率。
2.强化时间管理,确保准点运行。加强对班列运行图的执行力度,确保班列准点发车、准点到达,提高运输时效性和可靠性;利用智能调度系统实时监控班列运行状态,及时调整运输计划,应对突发情况,确保运输顺畅。
(三)推动绿色智慧发展,引领行业绿色转型。
1.绿色低碳设备升级。积极引入并推广使用电动正面吊、电动叉车等新能源设备,减少化石燃料消耗和碳排放。
2.智慧场站建设。推进场站设施的智能化改造升级,大力推进无人站场建设、引入5G远程操控门吊装卸设备及无人驾驶AGV运输车辆。通过智能化改造提升场站作业效率和安全性,减少人为错误和事故风险,保障运输安全顺畅。
(四)强化全程信息共享,提升供应链协同效率。
1.完善信息平台建设。不断完善CTIS系统功能,实现集装箱作业全流程的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提升信息透明度和可追溯性。
2.推动数据共享与应用。推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增强供应链的整体协同效率和透明度,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申报单位: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铁路物流中心、中铁国际多式联运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上海港海铁联运有限公司、上海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发展有限公司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