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港—株洲集装箱铁水联运线路
一、总体情况
(一)联运线路情况。
广州港(南沙港区)-株洲(株洲北站)是湘粤非通道的核心联运线路,自2021年9月正式开通运营。目前,“湘粤非号”铁水联运国际全程定点班列已实现每周定时定点开行,经粤湘铁路网20小时内直达广州南沙港南站。该线路在通关效率、运输组织效率、全程运价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带动通道运量快速增长。2021年至今(截至2024年7月),湘粤非通道铁水联运班列累计发送1196列、10.9万TEU,其中本线路累计发运867列、8.2万TEU,分别占通道总运量的72.5%、75.3%。
(二)联运线路工作条件。
1.支撑国家重点战略情况。湘粤非通道处于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京津冀—粤港澳”主轴上,是中南地区经粤港澳大湾区铁路出海大通道的重要组成,也是第四批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广州港贯通中南西南-粤港澳,打造‘双网协同、港铁互融、枢纽集散’集装箱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重点打造的三大铁水联运通道之一(湘粤非通道)。同时,广州南沙港物流枢纽是广州市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重点建设的5个特大型枢纽之一。
2.配套政策及创新举措。2022年以来,广东省、广州市相继印发实施《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实施方案》,推动培育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线路及打造多式联运枢纽,同年,广州市印发实施《广州港铁水联运奖励实施细则》,对经广州港装卸并通过南沙港站、南沙港南站等在内的铁路货站集疏运的集装箱给予扶持奖励。
3.在多式联运“一单制”应用方面。由广州港集团联合中远海运签发一票式全程海运提单,为用户提供湘粤非全程综合物流运输服务,把湘粤非铁水联运班列打造成真正意义上的中非快线。在提升通关效率方面,广州港联合铁路、海关在全国率先应用铁路“一港通”快速通关模式,形成内陆港、广州港“两港如一港”“两关如一关”的作业模式,该模式已经在湖南、贵州等省份内陆铁路货场应用。
4.在港站业务协同方面。创新性实施南沙港南站与南沙港一体化管理的模式,对业务系统、箱管系统、场站系统、云堆场系统等不断开发完善,初步建成铁水联运平台,实现广州港多式联运系统、南沙港南站TOS系统与广铁云平台系统对接。
二、典型经验做法
(一)构建完善基础设施。
1.构建铁水联运“枢纽+通道+网络”体系。完善港口疏港铁路设施,建设南沙港铁路,打通南沙港铁水联运“最后一公里”。拓展港口腹地空间,布局34个内陆港,发挥海港与陆港“双港”协同联动优势,开通了株洲、衡阳、郴州等内陆港至南沙港铁水联运班列,逐步形成湘粤非铁海联运大通道。
2.创新港铁设施资源共用共享模式。2022年10月,南沙港南站移交由广州港实行一体化管理,2022年12月,南沙港南站纳入港口海关监管场所,实现港口、铁路货场资源统筹优化配置。联合长荣海运首创南沙港南站铁路货场“云堆场”模式,该管理模式下,海运箱在内陆铁路货场提还箱视为在南沙港提还箱,实现港口与陆港堆场共享共用。
(二)创新高效组织模式。
1.打造高质量精品联运班列。2024年7月,开行“湘粤非号”铁水联运国际全程定点班列,20小时内直达广州南沙港南站,运输时效提升超30%。开行机械设备、陶瓷、汽车等速度快、价格优、时效稳定的出口特色班列。
2.创新推行高效联动通关模式。联合铁路、海关等在全国率先应用铁路“一港通”快速通关模式,已成功应用在湖南、贵州等地进出口集装箱铁水联运,较于传统的“转关”模式,每次申报耗时可以减少1-2天。
3.推动运产贸一体化融合发展。以南沙港-株洲线路为核心的湘粤非铁海联运通道为依托,带动湖南重型装备机械、陶瓷、家具、食品、汽车等产业发展,形成“产业+园区+口岸+通道+市场”五位一体发展格局。
(三)探索服务规则衔接。
1.深化“一单制”“一箱制”应用。广州港与利胜地中海、中远海运等船公司合作,由航运公司作为唯一承运人签发株洲-广州港铁水联运全程提单。
2.积极推动完善联运标准规范。2023年12月,广州港集团参与编制的《多式联运管理及服务规范》、《多式联运枢纽建设及运营服务规范》等两项团体标准经广州市物流与供应链协会发布。
(四)加快技术装备升级。
1.科技赋能引领打造智慧港口标杆。高标准建设南沙四期全自动化码头,实现智能车辆调度、自动化装卸、无人驾驶运输、智能理货等全过程智能化。高起点构建现代化港口冷链物流中心,建设3座8层现代化立体冷库。
2.推动港口设备扩能升级。加快实施广州港南沙三期码头装卸设备能力提升、南沙四期码头自动化装卸设备能力提升等项目,实施集装箱装卸设备半自动化、自动化改造升级。
(五)促进信息互联共享。
1.加快打造数字化铁水联运新生态。2021年,广州港与广铁集团共同成立广州港铁国际物流公司,推进多式联运信息平台建设,目前广州港多式联运系统、南沙港南站TOS系统与广铁云平台系统对接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已实现到发计划、装卸车、集装箱等信息交互及集装箱从码头至火车发运全流程动态追踪。
2.加大信息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推广。2021年,由广州港集团全资子公司广州港数据科技公司承建的“基于5G+区块链的港口集装箱物流平台适配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被广州市认定为“2020年区块链示范平台”的运通链达区块链,该技术是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国产区块链,该项目成果已应用至广州港铁路“一港通”业务模式和南沙港铁水联运综合生产系统中。
(六)加快经营主体建设。
1.强强联合,成立湘粤非通道运营平台。2022年3月,株洲市城市建设发展集团牵头广州港物流集团、上海格林福德国际物流公司合资成立湖南湘粤非国际物流公司,共同经营湘粤非铁海联运通道,为通道运营提供平台保障。
2.整合资源,打造通道核心竞争力。广州港发挥与广铁集团战略合作优势,实现铁路运输运价优惠政策,湘粤非与全球前10大班轮公司合作,得到空箱箱源、用箱时间及运价等方面优先支持。2023年7月,在北京举行第三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新闻发布会,湘粤非铁海联运通道获重点推介。
三、工作成效
(一)经济效益。
该线路自开通以来,通过铁水联运组织模式共运输8.2万TEU集装箱。经测算,与公路运输相比,株洲-南沙港单程节约物流成本1400元/箱,单箱成本节约率34%,累计节约物流成本1.15亿元。
(二)社会效益。
1.助力交通物流绿色低碳和安全发展。经测算,2021年至今换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6.4万吨。同时,集装箱由公路转由铁路运输后,有利于减少公路运输安全事故。
2.提升运输组织效率。“湘粤非号”铁水联运国际全程定点班列相比传统班列运输时效提升超30%。铁路“一港通”快速通关模式,相比传统通关模式,申报耗时可以减少1-2天。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总体思路。
锚定建设世界一流港口总目标,按照“强优品牌、精品线路、一流服务”的总体思路,以本品牌线路为核心,做优做强湘粤非海铁联运物流通道,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及国家综合运输通道沿线综合物流体系高质量发展。力争到2029年该线路开行800列/年,铁水联运量达至6.4万TEU/年;带动湘粤非通道发运量突破1200列/年,铁水联运量突破10万TEU/年。
(二)下一步工作举措。
1.加快设施设备更新改造,提升联运作业效率。以南沙港三期半自动化装卸设备能力提升项目、南沙港四期码头自动化设备项目等重点项目建设为牵引,不断提升港口联运装卸效率。
2.加强物流资源整合,提升通道辐射能力。发挥广州港非洲、东南亚航线优势,以本线路为依托,增加集结中心和服务节点,增强通道沿线货源组织,进一步湘粤非铁海联运通道辐射能力。
3.推进智慧港口建设,提升信息化联动水平。深化港站一体化运营模式,进一步完善多式联运系统、TOS系统与广铁云平台系统的对接,实现货物单证、港口装卸、船舶进出港等信息交互,实现铁水联运各环节信息高度集成。
4.拓展创新服务,做大做强运营平台。加强与铁路、船公司等业务联动,创新运输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探索开展冷链物流、危险品运输等特色业务,打造更低成本、更高效率和更优服务的铁水联运物流新通道。
5.创新运输组织模式,提升运输效率。强化路港业务协同,提升铁路车辆运力保障,优化班列运行组织,进一步优化铁路“一港通”创新通关模式,提高通关效率,提高铁水联运运输的时效性和稳定性。
6.加强宣传推介,提升通道品牌影响力。加强与国内国际同行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内国际物流展会和论坛,加强品牌宣传和推广,提高湘粤非铁海联运通道和核心线路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申报单位: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南沙港铁路有限责任公司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