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信息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深度报道 > 正文

【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进行时之两会前瞻】

专题 |以新质促降本大湾区打造高效物流体系

来源:现代物流产业网 作者:孙辉 韩莹 时间:2025-02-19
导读:以不到全国0.6%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1/9的经济总量,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和创新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通过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优化物流资源配置、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等举措,政企携手,深入开展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创新试点,共同打造高效、便捷、

文 / 本报记者 孙辉 韩莹 综合报道

编者按

 
 
 
 

以不到全国0.6%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1/9的经济总量,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和创新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通过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优化物流资源配置、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等举措,政企携手,深入开展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创新试点,共同打造高效、便捷、绿色的物流体系,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广东“出招”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1月22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广东省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实施方案》 (下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提出主要目标,到2027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力争降至13%左右。综合运输通道枢纽网络布局更加完善,货物运输结构显著优化,铁路货运量及周转量力争稳中有增;水路货运周转量合计占全社会货运周转量的比例保持在全国前列;沿海主要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力争达到120万标箱。培育建成一批国家物流枢纽和骨干冷链基地,“枢纽+通道+网络”的物流设施体系更加健全,智慧化、绿色化、标准化发展水平明显提高,现代物流对产业链韧性安全的支撑显著增加。

加快优化运输结构

《方案》提出,加强疏港铁路与干线铁路衔接,加快推动大宗货物年运量150万吨以上的工矿企业、物流园区及粮食储备库接入铁路专用线,降低铁路专用线规划建设和使用费用,推进铁路专用线共用。

着力完善港航基础设施,充分挖掘珠江-西江黄金水道等内河航道潜能,推动北江航道扩能升级上延工程、顺德水道航道扩能升级工程等项目加快建设,疏通分岔支流堵点。鼓励引导工矿企业、粮食企业等将货物“散改集”,中长距离运输主要采用铁路、水路运输,水路运输优先使用LNG、电动等新能源船舶。

支持广州、深圳完善航空联运转运设施,推进省内各中小机场货运基础设施建设。结合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等项目建设,研究加强专业航空货运功能。加强航空货运、寄递企业机场空侧场地用地保障,支持自建货运设施。

支持广州、深圳、佛山等城市争创国家物流枢纽经济区,支持在广州设立国家级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推动超大特大城市布局建设一批城郊大仓基地,增加城市物流“平急转换”能力。

鼓励发展有地方特色的大宗商品供应链联盟,探索“供应链大厦”模式,吸引一批上下游交易企业,加快形成集聚效应。支持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大宗商品供应链管理平台,设立期货交割仓。

提高产业链稳定水平

《方案》明确,开展专业商品市场优化升级行动,支持广州建设国家商品交易市场优化升级专项行动试点城市,推进专业市场标准化、规范化、数字化改造,培育一批商品市场综合服务示范基地。

在大力培育现代物流龙头企业方面,《方案》提出,统筹优化全省港口资源,促进协同发展,鼓励港口经营龙头企业做强做优。推动广州、深圳、珠海等机场以资本为纽带加强合作。聚焦广东省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开展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创新试点,在每个产业培育2~3家具有生态主导力的示范链主企业。

推进“东莞-香港国际空港中心”建设,创新跨境海空联运模式。积极发展大湾区公路跨境多式联运,深化粤港“跨境一锁”合作。在提升“新三样”出口物流效率方面,加强省内港口适应“新三样”出口的堆场建设,加快推动滚装码头建设。推动新能源汽车、光伏等新兴出口产品货物经港珠澳大桥运输。

加强国际物流通道建设。支持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完善国际运输通道。优化大湾区港口群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加强粤东、粤西港口群国际航线培育。

在推动发展物流新质生产力方面,大力推动无人车、机、船、仓以及无人装卸等技术装备在物流领域应用,推广一批无人驾驶、低空经济结合的物流新模式。支持开通更多无人机B2B、B2C物流配送航线,布局“干-支-末”无人机配送网络,积极推动无人机物流场景规模化应用落地。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李子健

 

 

♦ 关注 ♦
 
 

 

 
 

向湾而聚 向新而行

——粤港澳大湾区推进产业科技创新,打造高效供应链

 

 
 
 

2024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五周年。粤港澳三地紧密携手,合力深化互联互通,推进产业科技创新,推动大湾区向融而进、向新而行、向强而立,拔节生长。立足湾区、面向全国、融通世界,随着政策红利和发展机遇的不断释放,越来越多国内外企业来大湾区投资兴业,不断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共建共享最具开放度的大湾区。

外企抓紧机遇前来布局

在罗格朗智能电气(惠州)有限公司展厅,“琴键”开关、“肤感玻璃”材料、模块轨道插座……产品琳琅满目。法国罗格朗集团从收购一家本土企业开始,对惠州的投资持续加码,一边基于本地产业集群完善供应链,一边紧抓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机遇实现新增量。“我们看好中国的发展前景,希望将惠州基地打造成重要的研发生产基地,将业务辐射到更大范围,实现新增量。”罗格朗中国区商务副总裁贺坚说。

立足国内超大规模市场,粤港澳大湾区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聚引全球先进企业、技术和经验,越来越多的企业扎根于此。2024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上,埃克森美孚、巴斯夫、特斯拉等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的430多名代表齐聚广州,达成签约项目1933个,资金总额2.26万亿元。

中国欧盟商会副主席、华南董事会主席高志豪看好大湾区的高科技产业。“大湾区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自动化等领域展现强劲潜力,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领域,正成为吸引外资的新增长点。”他说,“大湾区的高效供应链和创新能力能够保障快速开发,吸引国际企业前来布局。”

大湾区引领“出海”多样化

在深圳,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件包裹从前海综合保税区清关,20分钟到达深圳湾口岸,一小时内抵达香港机场,继而飞往全球。2024年前11个月,深圳进出口规模首破4万亿元创同期历史新高,跨境电商火热就是原因之一。深圳的跨境电商出口企业超过15万家,其中上市公司13家,均居全国第一。“跨境电商平台以其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和创新性的运营模式,带动国内产业带‘走出去’,参与到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展现出强大的市场活力。”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说。

线上线下两手抓。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面向非洲加大技术投入,其埃塞俄比亚全资子公司和大型生产制造中心投入使用;广汽埃安宣布进驻印度尼西亚,广汽集团第一个全散件组装项目马来西亚工厂小规模量产……越来越多粤港澳大湾区的企业通过“本土研发+海外生产”“国内总部+全球布局”等模式打造跨国经营网络,逐步构建起立足国内、辐射周边、联通全球的经贸网络。

广东商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全省正在打造内外一体化经贸网络,一体推进软硬设施建设,聚焦优化省域开放发展布局。目前,已在越南、尼日利亚、波兰等地培育7个省级境外经贸合作区,2023年广东省对外投资238亿美元,同比增长8%。

加快完善内外“软硬联通”

2024年12月底,随着鸣笛声,载着摩托车和三轮车的18个集装箱班列从增城西铁路物流园开向南沙港,随后搭乘班轮运往非洲。这是粤港澳大湾区首次开行“增城西-南沙-非洲”的海铁联运。“班列+班轮”模式为广货出海打通了又一条高效便捷的物流新通道。

珠江航道,货船来往不息;中欧班列,跑出加速度;大湾区机场群,飞机穿梭往返……广东加快完善“硬联通”,开放物流大通道在“海陆空”高效互联、“空铁水公”多式联运愈加畅顺。

“广东连续四年荣获营商环境最佳口碑省份。”广东省大湾区办专职副主任祝永辉说,粤港澳大湾区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持续深化营商环境改革,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跨境便捷高效流动,正成为全球最具前景的增长极之一。

2024年还是沪港市场股票交易互联互通机制开通十周年。自沪港通开通以来,外资通过沪股通累计成交总额达70万亿元。

香港投资推广署相关负责人说,香港特区政府推出多项政策措施,一方面支持海外企业到大湾区城市发展,另一方面协助大湾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各项促进大湾区内人流、物流、资金流及信息流互联互通的政策措施亦在中央的支持下取得良好发展,包括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海空货物联运、“跨境理财通”和“港澳药械通”等。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成立以来,吸引了越来越多澳门企业。截至2024年10月底,6521家澳资企业落户横琴。深合区2024年上半年澳资企业增加值近19亿元,成了内地澳资企业最集中的区域。“总部迁到横琴后,公司联通澳门更方便,干事创业的效率提升很多。”纳金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雷震说,利用澳门的科研资源、大湾区的制造能力和市场,公司业绩明显增长。

来源:新华社

作者:丁乐

♦ 相关阅读 ♦
 
 

 

 
 
全国首个“空地协同”物流中心在深圳宝安启用
 
 

全国首个“空地协同”智慧物流运营中心——丰翼宝安低空智慧物流运营中心,2月14日在深圳市宝安区正式启用,这标志着传统物流与低空物流首次在同一场地深度融合,为智慧城市运行提供全新解决方案,航空件整体配送时间将缩短半天。“未来,我们将探索跨城无人机物流常态化运行,宝安快件可直达珠海、中山、东莞等城市,实现大湾区2小时物流圈。”丰翼无人机政务总监陈孝辉说。

除了为城市提供高效物流外,该中心还拓展了城市管理、智慧医疗、生鲜冷链、应急救援、安防巡检、环境监测等城市服务场景,加速空中新基建多元化布局,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作为深圳低空经济核心区,宝安现已聚集丰翼科技、智航无人机、科卫泰等一批低空经济产业链头部企业,低空链上企业440家,占全市22%,涵盖飞行器制造、飞行服务、飞行器零部件等领域,初步形成一定经济规模和链条成型的产业集聚。

宝安区相关负责人表示,2025年宝安将全力保障完成182个起降点,建设深圳低空运营总部基地一期,建设燕罗测试场二期,重点招引整机制造与研发企业,并进一步深化区域合作,拓展无人配送社区、载人飞行文旅等场景,探索开展低空文旅,打造低空经济全球标杆。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索有为

♦ 视点 ♦
 
 

 

广东省省长王伟中:

补链强链 融入国家现代物流运行体系

 

1月15日,广东省省长王伟中在广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整合科技创新资源,优化战略性产业集群发展体系,培育更多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巩固扩大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先优势,加强动力电池、智能驾驶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建设。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推动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垂直大模型深化应用,加快智算中心和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枢纽节点韶关数据中心集群。打造“1+3+N”低空经济发展平台,推进通用机场、无人机起降场等建设,完善低空智慧物流、城市空中交通、航空应急救援等体系。积极发展商业航天,打造覆盖星箭制造及发射、卫星运营与应用的全产业链。我们要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开展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让广东成为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的试验场和孵化地。

实施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优化物流基础设施布局,推进广州、深圳、珠海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融入国家“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运行体系。优化货运航线航班管理,提高公路货运组织化程度和效率。加快疏港铁路建设,推动大型工矿企业、物流园区及粮食储备库接入铁路专用线。发展铁水、江海等多式联运,拓展一单制、一箱制应用,强化大宗散货和中长距离运输货物“公转铁”“公转水”。推进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城市建设,完善城乡商贸流通网络。

来源: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作者:王文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

发挥香港力量 推动海内外企业把握大湾区机遇

2月14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出席新春酒会时表示,过去一年,香港经济展现强大韧性,香港本地生产总值预期同比上升2.5%,服务输出继续上升,整体货物出口恢复增长,招商引资的佳绩更打破多个纪录。其中中资企业贡献巨大。他表示,香港特区政府会继续勇于改革、创新破局,进一步巩固香港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带领工商和社会各界抓紧发展机遇。香港也将大力发挥其内联外通的力量,拓展全球经贸网络,在巩固与传统市场联系的同时,与更多新兴经济体开展合作。

他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大湾区的经济总量在2023年已突破14万亿元人民币,人口达8700万,汇聚创新要素,发展潜力雄厚。香港特区政府会全力投入大湾区联动发展,推动海内外企业把握大湾区的机遇,用好全球网络向国际社会讲好大湾区和国家的真实好故事。

北部都会区毗连内地,是香港发展的新引擎,而位处北部都会区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香港园区,更是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合作平台。政府将以创新创造思维,结合市场力量推进北部都会区包括河套香港园区发展,尽快让首批产业进驻园区。

今年是香港投资推广署成立25周年。香港投资推广署将全力推广香港在“一国两制”下的独特优势,推动更多企业在香港成立地区总部和跨国供应链管理中心。

来源:金融界

作者:宗合

 

 
 

广东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谢泓:

推动链主与供应链企业深度协同 实现降本增效

广东省人大代表、广东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谢泓在日前召开的广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建议多措并举推动链主企业协同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通过研发降本实现降本增效,以此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谢泓表示,于企业来说,科学降本方式和途径应是研发降本,也就是在产品研发和设计阶段,在满足产品功能、外观和可靠性等前提下,通过产品结构设计的优化实现降低产品成本。他表示,广东作为制造业大省,工业门类齐全,门类中很多东西都能触类旁通,产业间相互融合创新的效率就可以很高,所以企业的降本还有很大的空间。

就链主企业与供应链企业如何深度协同推动研发降本,谢泓建议,可以协调10~15家大企业作为链主企业与供应链企业深度协同试点,先行先试、逐步推广。在产品开发的早期阶段,推动链主企业邀请供应链企业深度参与、共同进行产品研发和设计。供应链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优势,提供零部件设计和生产方面的建议和方案,使零部件与整个系统更好地匹配,在保证性能和质量的基础上,降低产品成本。

二者的深度协同,有利于消除因为对零部件需求信息理解不一致而导致的成本浪费。另外,供应链企业能通过参与研发,提前锁定订单,获得技术创新带来的后续业务机会和利润增长。

通常来说,链主企业具备雄厚的研发技术以及丰富的人才资源,在推行研发降本模式上具有优势。而供应链企业通常规模小、人才储备不足,推行研发降本难度比较大。当链主企业推行研发降本,取得一定成功之后,可以给供应链企业提供研发降本的技术支持,共同发展,共享成本降低所带来的利润节省。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刘春林

 


《 现代物流报 》( 2025年2月19日 3版)

责任编辑:李思远
全媒体热线 : 4000-5656-98
信息公开中物汇成帮助中心广告服务网站地图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775637 │ 24小时新闻热线:010-83775637
Copyright © 2005-2020 现代物流产业网 版权所有 客服热线:4000-5656-98
《现代物流报》社有限公司授权 北京中物汇成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为现代物流报官网 管理方
www.xd56b.com和www.z56c.com两个英文域名同时使用一个主体网站
英文域名:www.xd56b.com   京ICP备19057590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039号
英文域名:www.z56c.com   冀ICP备2020027852号-2
技术支持:现代物流报社技术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