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信息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深度报道 > 正文

齐聚北外滩 共话航运业

来源:现代物流产业网 作者:孙辉 马敬泽 综合报道 时间:2022-11-24
导读:作为全球物流供应链中的关键环节,国际海运业正在加快向绿色化、智慧化和韧性化转型,并以此提升全球供应链的绿色、智慧、韧性发展水平。

作为全球物流供应链中的关键环节,国际海运业正在加快向绿色化、智慧化和韧性化转型,并以此提升全球供应链的绿色、智慧、韧性发展水平。11月22日,在以“绿色、智慧、韧性供应链中国际海运业发展新格局”为主题的“2022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上,来自交通运输部、各企业代表、专家等海内外嘉宾齐聚一堂,共商航运业发展大计,探讨如何推动构建全球供应链新发展格局这一时代新课题。

 

 

 
 
 

2022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开幕 李小鹏视频出席并致辞

11月22日,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和交通运输部共同举办、主题为“共促绿色、智慧、韧性的全球航运业新发展”的2022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开幕。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宣布论坛开幕。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上海市市长龚正,巴基斯坦海洋事务部部长赛义德·费萨尔·萨布兹瓦里、荷兰基础设施和水利大臣马克·哈伯斯、希腊海运与岛屿政策部部长扬尼斯·普拉基奥塔基斯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张为,交通运输部党组成员付绪银,国际海事组织秘书长林基泽,国际民航组织秘书长胡安·卡洛斯·萨拉萨尔等出席主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

李小鹏强调,要提升航运业韧性和智慧绿色发展水平,内提质效、外保安畅,深化合作、内外联通,为促进全球互联互通、保障全球物流供应链稳定畅通、推动世界经济复苏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李小鹏指出,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交通运输特别是航运业发展,去年专门向2021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致贺信。一年来,全国交通运输行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重要贺信精神,今年1至10月,全国水路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和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均保持增长,中国在全球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十的港口中分别占8席和7席,连续多年成为全球海运连接度最高的国家,为恢复和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畅通、促进世界经济复苏作出了积极贡献。

李小鹏强调,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等部署,对提升航运业韧性和智慧绿色发展水平提出了新要求。去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讲话、今年10月习近平主席向中国国际可持续交通创新和知识中心成立致贺信等重要论述,为促进全球航运业合作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

李小鹏倡议,一要共同提升全球航运供应链韧性,全力保障国际物流供应链稳定畅通。有效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提升全球航运供应链韧性和安全畅通水平。二要共同推动航运业智慧绿色转型,加快推动航运业高质量发展。顺应时代潮流,大力推进智慧港口、智慧航道、智能船舶、智慧民航等智慧交通建设和智慧物流建设,加快推动交通清洁低碳转型,推广应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运输装备,加快形成绿色低碳交通运输发展方式。三要共同打造世界一流航运中心,加快推动长三角共建辐射全球的航运枢纽。加快建设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机场群,全力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小洋山北集装箱码头、浦东综合交通枢纽等重大工程建设,支持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海运运价期货、上海航运交易所上线集装箱舱位交易平台,共同把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打造成便捷高效、功能完备、开放融合、绿色智慧、保障有力的世界一流国际航运中心。四要共同推进全球交通合作,加快提升“一带一路”设施互联互通和运输便利化水平。加强基础设施“硬联通”、制度规则“软联通”,进一步加强交通运输政策、技术共享,着力推动口岸通关运输便利化创新,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01
声  音 

 

中远海运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万敏:
 
建议航运业着眼产业链共同提升合作能级
 

展望2023年,加强供应链韧性、推进智能、绿色转型,仍将是航运业的主旋律。航运业要围绕客户价值与服务能力,创新产业链合作范式,着眼产业链共同提升合作能级等三方面发展。

一是产业链共同提升合作能级,增强供应链韧性。目前,中远海运正在与广大合作伙伴开展全方位的端到端的深度合作,共同拓展全球业务。未来,将继续积极融入客户的产业链供应链,为客户量身定制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全流程供应链服务,积极助推航运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现代农业的对接和融合。

二是产业链共同开展数字化转型,提升产业链一体化服务能力。港航产业链要将客户需求与数字化技术有机结合,以价值为导向,以应用为引领,与整个产业链、供应链共同开展“共建、共治、共享”的数字化转型。目前,中远海运正努力构建“航运+港口+物流”三位一体的全球数字化供应链服务生态,将聚焦“一体化的全链路产品与服务、数字化赋能的智能运营、全球化的供应链生态圈”。

三是产业链共同筹划低碳减排,促进绿色发展可持续。目前,中远海运已经与隆基集团、中国船级社等合作伙伴就绿色能源的生产、应用、技术、法规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积极的交流与探索。未来将继续与产业链合作伙伴共同努力,响应监管、市场和社会责任的要求,逐步推出可认证、可计量、可追溯的碳中和供应链服务,助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实现绿色转型。

 

 

上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顾金山:
 
强化产业合作,打造韧性物流链
 

2022年三季度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打破月度、昼夜等多项历史纪录,追回上半年损失箱量,今年已实现正增长。充分彰显了上海港发展韧性和在极端复杂情况下服务客户、保障供应链畅通的能力。“绿色”,是港航业为人类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所必须承担的责任;“智慧”,是新时期包括港航业在内的产业变革发展方向;“韧性”,是港航业为保障全球供应链畅通所必须具备的特征。”

上海港作为全球供应链的重要节点,目前拥有全球最大的自动化码头之一——洋山四期,和地中海东岸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码头之一——以色列海法新港,同时积极推进传统码头的自动化改造。顾金山透露,截至2021年底,所有码头均配备了岸电系统,油电混合、LNG等低碳动力的使用率达到或超过90%。

为了构建更加绿色、智慧、韧性的航运业,建议:一是产业上要强化合作,打造安全的港航绿色能源链。二是数据上全程融合,打造畅通的港航数据链。通过共享标准、共享数据、共享创新成果,推动对供应链过程的分享,实现产业链节点的融合,实现“聚点成链,组链成网”,共同打造“数字港航”,补齐物流链数据链中的断点。三是业务上多措并举,打造韧性的港航物流链。特别是吸取疫情等突发公共事件对物流链巨大冲击的教训,采取资本合资、业务合作等措施,加强在物流仓储、多式联运等方面的合作,并加强在干支线航线、枢纽港与支线港等方面的协作,提升资源利用的效率,强化物流保障,共同打造韧性的物流链。

国际海事(IMO)组织秘书长林基泽:
 
引领绿色发展  创新数字实践
 

航运作为一个真正的国际性行业,必须在国际标准框架内进行运作。作为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IMO国际海事组织必须与各成员国、行业自身以及整个联合国系统内外的合作伙伴一起,通过不懈努力,强化监管框架,确保及时应对各种变化和挑战。我们目前的工作重点和使命是如何引领航运业应对气候变化以及迈向数字未来。在2018年国际海事组织通过了第一个温室气体战略,明确将于2050年前至少减少50%的国际航运温室气体排放。目前我们正在制定该战略的升级版,并计划在2023年年中通过。我们正在采取积极措施为航运业的去碳化铺平道路,并刺激低碳和零碳燃料的创新和研发。航运业的绿色转型是一个挑战,但同时它也带来了机遇。为了确保所有国家能够实现公平公正的过渡,海事组织正在支持发展中国家探索生产可再生燃料的新方法,并加速它们向低碳经济过渡。绿色航运的发展离不开对于航运从业人员的相关教育和培训,我们应该抓住这一契机,通过一系列创新实践来满足可持续运输的需求并创造一个更加绿色的未来。另外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即航运的数字化。我们将使用更加灵活和创新的系统来推动全球贸易发展,增强供应链的韧性,支持可持续发展目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的智能技术是增强航运安全、改善环境绩效、促进航运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例如,我们通过分析统计数据,可以深入地去剖析海事事故,从而完善我们的安全监管措施。同时,通过引入强制性的电子数据交换,提高船舶抵离港流程的数字化和简化程序,也可以促进贸易的便利化。同时,将船舶和港口数据汇集在一起,研究“准时到达”船舶运营方案,促使船舶在航行中能够优化速度,以便在泊位、航道和航海服务可用时到达港口,这样可以实现大幅的二氧化碳减排。数字化解决方案的挑战是确保如何在所有国家和所有港口进行全面实施,这也只有通过更高水平的合作才能够实现。我们的行业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我们必须加强现有的监管框架,以确保我们的标准具有适用性,并且能够得到普遍的应用。我非常感谢我们的成员国,各利益攸关方,特别是中国政府对这一进程的坚定承诺和支持,并期待着继续深化我们的合作,让我们共同携手为人人可享有的可持续未来而努力。

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陈帅:
 
做深做细做优营商环境 打造北外滩航运服务产业高地
 

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十二连冠”、上海在2022“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中蝉联第三、疫情期间航运有力支撑产业链供应链运转……过去的一年里,航运业发展势头迅猛,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尤其是北外滩已成为我国航运要素最齐备的区域之一,集聚了中远海运等4000余家航运企业、中国船东协会、中国港口协会等40家航运功能性机构,活跃着航运金融、海事法律、航运交易、信息咨询等众多航运要素企业。

面对航运市场长周期、大波动的特性,虹口区在支持航运产业发展方面做到三个“一”’:“一如既往”秉持信念,“一马当先”勇于创新,“一鼓作气”抓住发展机遇期。虹口通过政策引领推动航运产业向绿色低碳、航运数智、全程供应链等领域发展,挂牌首个“北外滩航运会客厅”,促进航运产业在北外滩的土地上发展壮大。

当前北外滩正进行新一轮高能级、高水平的开发建设,未来,一方面将继续吸引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航运企业和功能性机构落户,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和优秀人才投资创业;另一方面支持打造世界级的航运要素市场,企业和功能性机构从事航运创新项目,获得上海市奖励的,或自行研究发布的航运指数产品和航运期货交易产品都将给予奖励。此外,虹口还将鼓励企业、机构在北外滩举办具有影响力的各种航运会议论坛、沙龙、研讨、路演活动以及发布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权威报告。

虹口将在营商环境的各个环节继续做深做细做优,希望近者悦、远者来,一起打造北外滩航运服务的产业高地。

 

02
相关阅读  

 

北外滩航海公园建设方案、上海船员评估示范中心……
 
 
 
 
11项重要成果在北外滩论坛上发布

2022年11月22日,以“共促绿色、智慧、韧性的全球航运业新发展”为主题的2022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在沪开幕。

首届论坛以来,上海在航运领域取得了哪些重要的成果?

开幕式上,上海围绕行业前沿洞察、完善服务功能、枢纽能级提升和拓展国际合作等领域,发布了全球主要港口远洋国际集装箱船舶平均在港在泊停时排名、《智能船舶发展展望2022》、上海船员评估示范中心、上海国际集装箱舱位交易平台、北外滩航海公园建设方案、面向2035的上海港能力愿景图、上海机场“绿色双碳”社区联建实践成果、中国东航航空运输超级承运人方案、中远海运集团绿色低碳和智能化转型实施成果、中国船东协会与国际航运公会合作、友好港深化合作签约等11项最新重大成果。

01 全球主要港口远洋国际集装箱船舶平均在港在泊停时排名

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全球主要港口远洋国际集装箱船舶平均在港在泊停时排名,数据涵盖180多个典型港口、14家班轮公司及10条主干远洋航线,综合反映港口效能,助力提升物流供应链协同运作水平。

02 《智能船舶发展展望2022》

中国船级社跟踪国内外智能船舶发展现状,解读国际相关标准法规的建立进展,探究智能船舶研究的特点与共性问题,研究关键技术系统,展望技术发展趋势,为船舶智能化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03 上海船员评估示范中心

交通运输部与上海市合作建设全国首个国家级船员评估中心,配置多套国际最先进航海操纵模拟器系统、全套电气与自动控制仿真系统,仿两万吨海船机舱具备船舶AUTO-ZERO机舱所有功能,轮机模拟器系统覆盖船舶主流设备及控制系统,具备自动评判、远程评判等综合评估功能,满足行业最新标准和要求。

04 上海国际集装箱舱位交易平台

平台致力于打造高效、规范的舱位现货交易市场,推出“自定义非标准化舱位合同+舱位发布”交易模式,具有锁定运输执行价、履约保证金、纠纷调解、协议保障功能,为承运人、货主提供快捷、便利、安全、有保障的交易平台。

05 北外滩航海公园建设方案

虹口区将依托丰富水系资源,融入航运文化特色,新建北外滩航海公园,结合公共休闲空间打造,挖掘航运文化内涵、弘扬新时代航海精神。

06 面向2035的上海港能力愿景图

上海港将新建小洋山北作业区集装箱码头,改建罗泾作业区集装箱码头,至2035年全港集装箱年吞吐能力达到6500万TEU以上。同时,将建设大芦线东延伸、金汇港内河出海新通道,加快推进港口装备智能化、港口服务平台化、能源供给低碳化,为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与畅通贡献力量。

07 上海机场“绿色双碳”社区联建实践成果

上海机场以2019年碳排放峰值为基准,在国内民航率先完成双碳系统研究,碳排放指标处于全球枢纽机场先进行列。上海机场携手空港社区共同倡议,2030年飞行区实现航空器单发滑行,全面使用新能源特种车辆,“十六五”期间空港社区达到减碳100万吨的目标。

08 中国东航航空运输超级承运人方案

中国东航立足航空运输超级承运人目标,重点布局六大行动:强枢纽、织网络、优服务、精管理、力创新、聚合力,打造具有全球卓越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和影响力的一流航空运输企业,助力上海建设世界级航空枢纽。

09 中远海运集团绿色低碳和智能化转型实施成果

2022年,中远海运集团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甲醇、氨、电等清洁燃料船队建设,促进运输工具绿色转型。构建覆盖全球的“集装箱航运、物流、港口”三位一体数字化供应链服务生态,推出电子提单解决方案、“远海通全球智能关务系统”、航运产业链数字化平台“万舸云”,为航运业转型升级作出积极贡献。

10 中国船协会与国际航运公会合作

国际航运公会(ICS)是国际海事组织的观察员,已有百年历史。中国船东拥有船舶运力世界第二,在国际业界举足轻重。经过充分沟通、友好协商,CSA即将成为ICS的成员。中国航运与世界航运一道,共创美好未来。

11 友好港深化合作签约

上海港与鹿特丹港、安特卫普-布鲁日港深化友好港合作,践行“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各方在更高水平、更广领域协同发展。

 

资料来源:新华社 新华网 中国交通报 界面新闻  上海证券报 中国水运报

 

 

责任编辑:崔哲源
全媒体热线 : 4000-5656-98
信息公开中物汇成帮助中心广告服务网站地图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775637 │ 24小时新闻热线:010-83775637
Copyright © 2005-2020 现代物流产业网 版权所有 客服热线:4000-5656-98
《现代物流报》社有限公司授权 北京中物汇成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为现代物流报官网 管理方
www.xd56b.com和www.z56c.com两个英文域名同时使用一个主体网站
英文域名:www.xd56b.com   京ICP备19057590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039号
英文域名:www.z56c.com   冀ICP备2020027852号-2
技术支持:现代物流报社技术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