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信息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深度报道 > 正文

【构建产业链供应链新生态】

优化“双链”发展生态 中小企业需聚势发力

来源:现代物流产业网 作者:孙辉 韩莹 综合报道 时间:2023-04-06
导读:在日前举行的第二届中国产业链创新发展峰会上,多位院士与产业大咖就如何加快培育具有产业链控制力的“链主”企业,发挥中小企业在产业创新强链稳链中的支撑作用展开交流与探讨。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对于制造强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培育和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日趋完善,市场主体发展环境的持续改善,中小企业发展迅猛,成为支持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重要主体。在日前举行的第二届中国产业链创新发展峰会上,多位院士与产业大咖就如何加快培育具有产业链控制力的“链主”企业,发挥中小企业在产业创新强链稳链中的支撑作用展开交流与探讨。

 

 

推进产业链安全可靠 激活企业创新活力

近年来,提升重点产业的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被提上了更高的高度。4月2日,“第二届中国产业链创新发展峰会”上,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推进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稳步提升是建设中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点,应加快培育具有产业链控制力的“链主”企业,发挥中小企业在产业创新强链稳链中的支撑作用,全面释放各类经营主体活力。

 
 
制造业产业链水平明显提升

工信部规划司副司长常国武表示,近年来,相关部门全力以赴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大力推进产业链补链强链,加快产业链供应链支撑体系建设,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带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常国武介绍,2022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达到33.5万亿元,占全球比重近30%。其中,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从2012年的9.4%、28%提高到2022年的15.5%、31.8%,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产业链水平有所提升从当日发布的《工业基础指数(2022)》也能看出。对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重点工业领域产业链情况进行评价研究显示,2021年十大领域工业基础指数为31.68,较2020年上涨3.66,工业基础能力提升幅度为近年之最。“近年来工业基础指数一直呈上升趋势。”中国企业联合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关村中慧先进制造产业联盟专家委主任陈玉涛表示,随着我国对产业链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和研发投入的增加,国内相关行业已取得一定突破和成就。以新能源产业为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的262个重点环节,国内厂商可供给的环节比例已达85.88%,其中,关键环节自主供给率已达52%。

 
 
产业基础能力建设是重中之重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产业基础专家委主任委员陈学东表示,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产业链供应链是制造业的筋骨血脉,是稳住经济大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从目前来看,我国制造业在一些产业领域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同时也存在部分行业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十四五’至‘十六五’是我国重大装备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关键时期。”陈学东表示,紧盯“短板”和“痛点”,强化战略导向,围绕产业链“短板”和创新链“痛点”进行重点布局,在基础材料、核心零部件、重大装备、先进科学仪器和工业软件等重大产业领域,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调动企业自主研发积极性,发挥资本的积极作用,不断提高创新要素市场化配置能力。通过科技赋能,使强企更强、优势产业更优、不断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对此,常国武透露,我国将夯实产业链发展基础,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发展一批核心基础零部件、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关键基础软件和先进基础工艺,突破一批基础产品,强化一条龙应用示范。加快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布局,创建一批产业基础共性技术中心,健全产业科技创新体系。

中国工程院院士、钢铁研究总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干勇表示,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还应建设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和产业链集群的新型科技支撑体系,引导传统产业从沿海地区向我国中西部地区有序转移,把优势传统产业的产业链留在中国,防范产业“空心化”。

 
 
进一步激活中小企业创新活力

干勇表示,“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是基础材料、核心零部件和元器件、基础工业软件等领域的探索者和践行者,可促进产业基础能力的快速提升,助力打好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

据工信部统计,90%以上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集中在工业“四基”领域,在核心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可以集中力量围绕一个材料或者一个器件进行深入的研发和生产。“过去40年我们走的是‘市场换技术’。”干勇说,现在我们已经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应加快现代化产业链的建设,着力补短板、锻长板、强基础,推进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稳步提升。

干勇建议,建立中小企业群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探索以产业集群为载体的制造业新型创新生态,打造若干世界一流现代产业链。同时,建立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评估机制,建立产业链关键环节国内企业备选名单,着力扶持产业链关键环节专精特新“小巨人”备选企业。“构建多要素、可持续的科技金融链网,构建基于国家信用的长期资本链以支撑研发链,结合国家重大项目,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引导应用端多元化社会资本反哺研发端。”干勇说。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梁倩

 

观  点
 
01

 

 
加速“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作为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节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不仅是我国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的主要参与者,更是确保我国在外部压力下维系产业链关键环节、关键材料、关键零部件、重大装备安全可控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在中央和地方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过程中,“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对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支撑能力显著提升。为进一步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切实发挥其在产业链供应链中的支撑功能,建议进一步落实相关培育政策,聚焦重点领域强化支持力度,创新服务方式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精准服务。

一是创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和发展的相关政策并加快落实。强化“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政策,在“放水养鱼”支持中小企业普惠政策的基础上,重点强化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精准支持,使其成为新时代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的核心内容。强化创新政策的落地和可持续性,推动相关部门加快落实基础研发费用、企业创新投入税前加计扣除等相关税收政策,加大公共创新平台的运营资金投入并强化用户考核评价,鼓励企业加大基础研究的创新投入并探索联合创新。创新政策工具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例如加快地方“专精特新”专板建设、扩大上市规模、探索地方专板的国内国际开放,加快地方产业引导基金建设、“首台套”迭代升级等,探索更为有效的培育和支持政策。逐步建立和完善优质中小企业评价体系和发展指数,强化“专精特新”企业运行监测,为政府“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和发展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为实现精准服务提供支撑。

二是聚焦重点行业和区域,精准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围绕高质量发展的总体目标,进一步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建设,聚焦重点行业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区域尤其是产业集聚区,强化产业链视角的研究,以产业链地图呈现产业发展和竞争现实,支持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精准支持。强化重点产业集聚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强化对工业园区等集聚区内“专精特新”的精准化、高强度支持,发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创新扩散效应和企业集聚效应。着眼于产业安全和未来竞争的目标,强化对链主企业牵引产业链上下游“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支持,例如对采购“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首台套”建设备份系统的链主企业给予财政和税收补贴,以用户补贴来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速国产替代。

三是创新服务方式和工具,更好地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要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模式,探索打造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一体化在线平台,以网络化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和各类服务机构提供信息连接支持。构建专业化服务体系和精准化帮扶机制,进一步创新服务模式,尤其是利用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提升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服务水平,打造低成本、高效能的数字服务网络。强化行业协会的作用,促进重点产业的科技创新和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强化学习交流和宣传推广,鼓励提高服务质量,树立标杆,推广优质中小企业专属服务产品。

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李先军

 

相关阅读
 
02

 

 
深圳首次发布产业链供应链白皮书

4月2日,在深圳举行的第二届中国产业链创新发展峰会上,《深圳市产业链供应链白皮书》发布,这是首次发布的以区域为主体的产业链供应链白皮书。

该《白皮书》分析了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的国内外背景,指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是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战略部署,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也是深圳制造业立市的根基所在。

深圳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坚持培育世界一流制造企业,坚持融入全球产业链大格局,已成长为全球重要制造基地,成为中国“双链”乃至全球“双链”至关重要的一环。当前,深圳坚持制造业立市之本,突出制造业当家,加快建设全球领先的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作用,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2022年6月,深圳密集发布《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及一系列配套行动计划,培育发展壮大“20+8”产业集群,因地制宜规划先进制造业园区,强化产业链纵深拓展和升级再造,更好地推动深圳经济高质量发展。

深圳在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上,不仅强化顶层设计,以集群式发展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同时建设先进制造业园区体系,增强产业集聚效应。比如,深圳出台《深圳市20大先进制造业园区空间布局规划》,考虑深圳各区产业基础、发展规划、空间承载等情况,在宝安、龙岗、龙华、坪山、光明、盐田、大鹏新区、深汕特别合作区等8个区选取产业基础比较好、具有空间保障能力的区域打造20个先进制造业园区。而且,完善产业扶持体系,全链条培育产业发展。

来源:南方Plus

作者:崔璨

 

声  音
 
03

 

01

工信部规划司副司长常国武:

加快产业链升级步伐 加强优质企业梯队培育

全球地缘政治形势日趋复杂,产业链供应链面临的风险挑战日益严峻,如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话题。

一是夯实产业链发展基础,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快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布局,创建一批产业基础共性技术中心,健全产业科技创新体系。

二是加快产业链升级步伐。推动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研究制定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指导意见,培育壮大人工智能、物联网、车联网、绿色低碳等新兴产业,主动谋划前瞻部署一批未来产业,落实工业领域以及重点行业碳达峰的实施方案,全面推行绿色制造。

三是优化产业链发展生态。加强优质企业梯队培育,支持大企业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推动创新型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制造业领航企业逐级跃升。实现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在重点领域培育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强工业和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培育高层次复合型、技能型人才。

四是深化产业链国际合作。坚持开放包容理念,优化政策和市场环境,扎实做好制造业外资项目服务保障工作。 

作者:睿见

 

02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大响:

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确保关键时刻“不掉链子”

 

要实现产业链稳定安全,最重要的途径是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产业链是产品生产制造过程的集合,而创新链是产业链发展的动力之源,产业链将带动创新成果的工程化落地应用。产业链和创新链两者是相互依存、互相促进的,两者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产业链的断点、痛点、难点、堵点进行科技攻关,才能确保关键时刻“不掉链子”。

建议要强化系统集成,以系统集成观念加强研究和顶层规划,选准赛道、找准目标、实现赶超;要强化协同创新,注重拆除阻碍产业化的“篱笆墙”、填平“孤岛”,真正实现创新链和产业链互动、互促、互融,使创新迭代有动力、产业升级有支撑。要围绕产业链“短板”和创新链“痛点”进行重点布局,在基础材料、核心零部件、重大装备、先进科学仪器和工业软件等重大产业领域,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不断提高创新要素市场化配置能力。

作者:陈小慧

03

中国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朱宏任:

注重产业链供应链上大中小企业融通共进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需立足基本国情,结合实践积累的经验,着眼加快产业链现代化进程,认真研究与思考以下若干关系。

第一,处理好全链布局和单环突破的关系。针对重要链条的薄弱环节,既要认真剖析,找到问题症结所在,切实做到打通滞堵环节,联结中断环节,升级落后环节,延展优势环节,提升整体环节。

第二,处理好需求牵引和供给支撑的关系。产业链供应链的组织过程中,要坚持以终端需求牵引,形成标准统一、信息互通、相互支撑、利益共享的产业链供应链运行新形态。

第三,处理好突发应对和正常运行的关系。要在正常情况下,加大研究和梳理力度,对链条关键环节的原辅材料、零部件等生产供应情况做好不同水平的应激准备,并定期评估,视情调整。

第四,处理好产业生态和节点企业的关系。地方政府推进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建设过程中,既要有意识地培育产业链供应链生态,又要注重产业链供应链上大中小企业融通共进,以坚强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五,处理好制造发展和服务保障的关系。用工业设计服务、定制化服务、供应链管理等服务型制造新模式打造更加优质高效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 

作者:睿见

《 现代物流报 》( 2023年4月5日 3版)

 

责任编辑:崔哲源
全媒体热线 : 4000-5656-98
信息公开中物汇成帮助中心广告服务网站地图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775637 │ 24小时新闻热线:010-83775637
Copyright © 2005-2020 现代物流产业网 版权所有 客服热线:4000-5656-98
《现代物流报》社有限公司授权 北京中物汇成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为现代物流报官网 管理方
www.xd56b.com和www.z56c.com两个英文域名同时使用一个主体网站
英文域名:www.xd56b.com   京ICP备19057590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039号
英文域名:www.z56c.com   冀ICP备2020027852号-2
技术支持:现代物流报社技术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