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信息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深度报道 > 正文

科创引领 发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来源:现代物流产业网 作者:孙辉 罗颖 综合报道 时间:2024-01-02
导读: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24年经济工作,提出“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并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列为九项重点任务之首,提出具体举措。

文 / 现代物流报全媒体记者 孙辉 罗颖 综合报道

 
 

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是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的重要路径,是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政策选择。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列为九项重点任务之首,进一步凸显了科技创新对我国经济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重要作用。这释放了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产业升级构筑竞争优势的鲜明信号,要切实把产业科技创新摆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全局的核心位置。

 
 

巩固增强工业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谈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24年经济工作,提出“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并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列为九项重点任务之首,提出具体举措。如何巩固增强工业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怎样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接受相关采访。

巩固增强工业经济回升态势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全力稳住工业是关键。“今年以来,工业经济在波动运行中总体呈现稳步恢复、回升向好势头,企稳回升的态势增强、政策发力显效、基础不断巩固、动能持续提升。”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陶青说,将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推动产业创新、不断扩大需求、坚持助企纾困,稳住工业基本盘,培育新兴增长点,巩固增强工业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陶青表示,将进一步发挥政策效能,深入实施好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进一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产业科技创新;进一步扩大有效需求,推动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协同发力;进一步帮助企业固本培元,持续开展降本减负,加大清欠工作力度。

把产业创新摆在核心位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列为九项重点任务之首。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司长谢少锋表示,这释放了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产业升级构筑竞争优势的鲜明信号,要切实把产业科技创新摆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全局的核心位置。

他表示,从思路上看,要前瞻性谋划、系统性布局、整体性推进,超前谋划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科技发展重大战略、重大规划、重大政策,加强全产业链谋划和中长期系统布局,一体化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技术攻关突破、成果迭代应用、标准规则制定、产业生态培育,提升产业科技创新整体效能。

从任务上看:完善产业科技创新体系,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推广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以人工智能赋能全产业体系,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和科技领军企业;优化完善产业科技创新网络,持续打造以制造业创新中心为关键节点的产业创新网络,培育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和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建设先进中试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打造火炬品牌升级版,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

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司长黎烈军表示,“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对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将着力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着力推进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着力激发企业动力活力,通过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推进新型工业化、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他说。

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底座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既是扩内需的有效之举,也是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有力支撑。当前,我国以5G、千兆光网等为代表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成为支撑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基石。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谢存说,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5G网络,供给能力不断增强;创新技术持续突破,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量目前全球占比达42%;赋能效应持续彰显,5G、千兆光网已融入71个国民经济大类中。

谢存表示,将按照“建、用、研”统筹推进的思路,持续巩固提升行业竞争优势和领先地位,进一步夯实数字经济发展的网络底座: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坚持适度超前的理念,加快推进5G网络和千兆光网建设部署;促进产业创新发展,围绕5G技术演进、高速光通信等重点方向,持续推进核心通信芯片、关键射频器件创新突破;深化网络应用赋能,接续开展“双千兆”协同发展、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等工作。

来源:新华社

作者:严赋憬 张辛欣

观点

向“新”而行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演进方向,紧跟技术创新前沿,掌握研发主动,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于产业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为产业体系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动力。

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的明年工作重点之一。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如何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推动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升,值得重视。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加速,科技创新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已经成为助力我国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总量突破3万亿元,位列世界第13位,延续了较快的增长势头,特别是海洋科技、农业科技、氢能源、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科技创新已经走在世界前列。而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化产业体系质量的高低,与科技创新的融入程度密不可分。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就必须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演进和发展方向,紧跟技术创新前沿,掌握研发主动,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于产业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如此才能为产业体系持续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动力。

眼下,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仍面临产业结构单一、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基于此,要多措并举,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向“新”而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通过科技创新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如今,一些旧有的经济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寻找新的增长引擎离不开科技创新。可利用智能制造领域的技术突破,引进自动化装备和智能工厂,培育和吸引更多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机构,提升企业生产力,加快传统产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领域转型升级。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培育和打造一批具有综合效益以及成长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比如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以及低空经济等,塑造经济发展新优势。聚焦量子信息、类脑智能、基因技术等前沿技术,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我国拥有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通过校企合作,建立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和孵化器,将这些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实现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应以科技赋能成果转化,洞察市场需求,加速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提升重点领域产业链的现代化水平。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直接关乎产业安全。对此,应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在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以及关键核心技术领域,通过政府布局与统筹规划,科学制定产业规划,明确各产业的发展目标以及发展方向,加强对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坚突破。同时,应引导社会资源向重点产业聚集,如基础材料、半导体等关键领域,鼓励企业加大设备更新和技术研发力度。调动政府、企业、平台和行业协会等的作用,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上中下游的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实现供需匹配、协同创新,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弱项。

强化对基础前沿研究的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塑造有利于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的创新生态,加强政府引导,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增加经费投入,系统推进战略导向、前沿导向和市场导向的基础研究,通过部署组织重大基础研究任务,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建设高水平支撑平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促进发展。通过与一流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共享资源、技术和市场信息,吸收先进经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并利用好国际科技创新资源,推动国内科技创新发展,为经济提质增效提供有效支撑。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曹守新

关注

科技创新驱动制造业升级提速

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成为2024年经济工作的“重点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会议还提出,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

制造业为骨干推进“智改数转网联”

2023年以来,在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风险挑战的同时,我国工业总体延续稳步恢复态势,新型工业化发展取得了新成就。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11月当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达到9.8%,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2%。

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一项重要任务。“从现在到2035年,是中国制造业实现由大到强的关键时期,也是制造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关键时期。”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周济建议,集中优势力量普及性推进数字化转型,同时抓好新一代智能制造技术的攻关、试点和示范。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新型工业化研究所所长李宏伟也建议,要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加快增材制造、一体化压铸等新的制造技术工艺应用创新,对制造业进行全方位改造。

智昌科技集团执行总裁赵伟认为,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迫切要求从单个企业智能制造的试点示范阶段,加快转向数字化转型的全面普及阶段。“中小企业同样具有数字化升级、打造新质生产力的动力和潜力。未来这种‘智能下沉’将带来生产研发和经营效率的整体提升,推动我国由‘制造强国’向‘智造强国’转型。”

2023年12月1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党组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会议强调,要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能否实现产业体系的智能化转型,关系到未来国际竞争的成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表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持续拓展信息化、数字化的深度,努力抢占全球产业体系智能化的战略制高点。

强调科技创新提高现代化产业体系完整

记者注意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列为明年九项重点任务的首位。会议同时强调,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李宏伟认为,当前,前沿技术领域正发生革命性突破,将深刻改变经济生产函数。针对潜力强劲、技术先进、市场广阔、带动性强的产业新动能,要落实好创新激励政策和支撑保障措施,加速推进技术迭代、产品换代、市场替代。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主任孙鑫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推动人工智能全方位赋能新型工业化等指明了方向,建议未来从供需两端发力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应用,支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服务等全流程智能化升级。同时,注重强化支撑,推动中试验证、标准研制、知识产权、计量测试等高质量发展。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科技与标准研究所高技术产业化研究室主任王凡也认为,应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一是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生态主导力的科技领军企业,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二是要以国家战略需求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导向,大力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布局实施一批具有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三是要持续优化资本、人才、技术等资源流通配置体制机制,加快培育发展数据、算力等新质生产力要素,建立完善创新要素定价体系和市场运营体系,激发驱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涌现和不断成长。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李唐宁 王钊

声音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高技术室主任张于喆:

聚焦产业升级和链条延伸 破解技术瓶颈

技术变革引发了创新模式的改变、生产关系的调整、产业结构的变化和竞争格局的重构,也给创新驱动产业发展“换道超车”带来各种潜在可能,为后发国家提供了赶超的时间窗口。同时,创新投入大幅提升,企业在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前沿创新等领域的主体地位不断提升,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建设,战略性科技任务实施取得重大突破,战略性资源空间布局不断优化,科技实力不断增强,为我国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奠定了基础条件。

我国面临的“卡脖子”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产业链的部分关键环节面临外国垄断压力、产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关键矿产多元化和可持续性供给面临供应脆弱性,面临供应链、产业链断链风险,不利于弹性、韧性供应链体系的中长期构建。如何更好地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要聚焦产业升级和链条延伸,围绕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面向经济主战场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构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机制,依托龙头企业对上下游供应链进行匹配、整合和创新,探索集“平台+项目+人才”为一体的产业合作新模式,破解产业发展中的技术瓶颈,引领产业技术发展方向,推动关键产品多元化供给,形成协同效应并提升产业链话语权,在若干优势产业领域抢占科技制高点,有效提升产业竞争实力。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丁明磊: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需从五方面发力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需要发挥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和领先市场以及丰富技术应用场景等优势,加速各类创新要素流通融合与开发利用,推进科技、金融与产业融合发展,加强重大应用场景创新,激发数据、技术等要素价值,多渠道促进各类科技型创新创业,构建全链条创新创业服务网络,充分释放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加快形成现实生产力和新质生产力。

建议从以下五方面发力:一是围绕重要产业链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未来产业加大高精尖技术和前沿技术开发,打破路径依赖,打造先发优势,促进未来关键技术多路径研发,争取在新技术路线上取得突破;二是提升科技领军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主导能力。聚焦人工智能、量子科技、集成电路、新能源、生物、海洋、空天等战略必争领域,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科技领军企业。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在市场需求、集成创新、组织平台等的优势和引领支撑作用,牵头组建体系化、任务型的创新联合体,培育具有产业生态主导力的“链主”企业,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三是打造一批新兴技术产业化的排头兵和开放型创新高地,引领新兴前沿技术创新和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构建区域特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培育国际领先的产业创新集群,构建全球创新网络的战略枢纽和科创高地。支持高新区、企业等开展科技园区国际合作,共建特色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平台,依托各自市场和资源优势,围绕产业链构筑多方共赢的创新链;四是围绕现代化产业需求加强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广泛实施知识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动,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五是面向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需要,有针对性地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点强化关键科研仪器、设备、软件、试剂研发和国产化替代,确保科研安全。积极构建科技基础支撑平台和共享机制,完善计算基础设施,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基础技术和产业。

《 现代物流报 》( 2024年1月1日 A3版)

责任编辑:权浩宇
全媒体热线 : 4000-5656-98
信息公开中物汇成帮助中心广告服务网站地图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775637 │ 24小时新闻热线:010-83775637
Copyright © 2005-2020 现代物流产业网 版权所有 客服热线:4000-5656-98
《现代物流报》社有限公司授权 北京中物汇成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为现代物流报官网 管理方
www.xd56b.com和www.z56c.com两个英文域名同时使用一个主体网站
英文域名:www.xd56b.com   京ICP备19057590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039号
英文域名:www.z56c.com   冀ICP备2020027852号-2
技术支持:现代物流报社技术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