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2024年着力点】
精准发力 新一轮财税改革呼之欲出
文 / 现代物流报全媒体记者 孙辉 韩莹 综合报道
备受关注的2024年财政政策方向和重点工作定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要求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要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会议重提“结构性减税降费”,有利于进一步稳定宏观税负。我国已连续十几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长期实施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导致宏观税负逐步下降下行,财政空间仍有但总体在持续收窄。因此,未来要注重结构性减税降费,增强政策精准性和针对性,强化政策供给,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落实 激发经营主体创新活力
2023年1~11月,全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18125.09亿元,民营经济、中小微企业、制造业及与之相关的批发零售业受益明显;新办涉税经营主体达1515.1万户,同比增长25.4%,两年平均增长11.9%,其中,当年即领用发票、有收入申报的税收活跃户达到1055.7万户,占比69.7%,较上一年同期提高3.1个百分点……2023年,积极的财政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持续加力提效,努力推动经济总体回升向好的同时,为经营主体发展持续赋能。
2023年年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
记者了解到,结构性减税降费主要针对特定群体或领域、特定税种来降低税费负担。业界专家认为,会议强调“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体现了精准调控,针对性和导向作用明显,相关政策将有利于增强发展新动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将符合条件的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75%统一提高到100%,并作为制度性安排长期实施;自2023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允许先进制造业企业按照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加计5%抵减应纳增值税税额……随着一系列支持科技创新的税费支持政策相继实施,一套覆盖面广、优惠力度大、涵盖企业创新重要环节的税费支持政策体系正为我国经营主体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这其中,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是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政策之一。近年来,我国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优化上持续发力,一方面提升扣除力度、扩大受益主体范围;另一方面政策享受时间提前,红利到账得更及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力度。
对于广大经营主体而言,税收政策正有力推动企业创新发展。“2023年新政策出台后,我们在预缴申报二季度企业所得税时,相比往年提前享受到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金额425万元,国家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再次‘加码’,后续研发资金得到了有效补充,为提升研发水平、实现成果转化提供了强劲动力。”云南一家从事信息科技公司的财务负责人潘红艳表示。
在新疆,一家第三方权威电子认证服务机构的财务负责人朱于樱表示,随着公司研发投入逐年递增,享受的税费优惠也越来越多。除享受高新技术企业15%优惠税率外,仅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累计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726万元。有了好政策的支持,我们更有底气深耕技术创新,不断加大对“卡脖子”技术的攻关,把政策的“含金量”转化为企业创新发展的生产力。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紧平衡的财政形势下,我国财政政策始终支持科技创新自立自强,服务于统筹发展与安全、服务于构建新发展格局相应的支持政策持续推出,相关举措都较好地支持了企业加大研发支出,促进了先进制造企业的发展。“先进制造企业发展有利于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推动实现更高水平的供需循环,实现更加安全的发展。”罗志恒表示,从一系列经济指标也能看出财税政策取得了较好效果,2023年1~11月份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5%,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0.5%,高技术制造业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6.2%、14.8%,远高于固定资产投资总体增速。
来源:人民网
作者:车柯蒙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谈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要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如何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完成好各项重点任务?财政部预算司司长王建凡、税政司司长贾荣鄂、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司司长郜进兴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用好财政政策空间,强化政策支持和财力保障
王建凡表示,2023年,财政部门扎实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注重精准、更可持续”要求,优化支出结构,切实保障基层“三保”,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大力提升政策效能,有力促进经济总体回升向好。
2024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是保持必要支出强度。用好增发国债、地方政府一般债、地方政府专项债等政策工具,加大财政资金统筹力度,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二是提高财政资金效益。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上下真功,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把财政资金用好、用在刀刃上。
三是提升财政管理质效。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将绩效理念和方法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强化预算执行监督,提高财政管理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四是严格执行财经纪律。落实预算法定原则,切实硬化预算约束,严格规范财政收支管理,加强对财政资金全过程跟踪监控,坚决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五是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兼顾当前和长远、需要与可能,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统筹财政收支政策,强化财政可承受能力评估,持续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确保财政行稳致远。
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深化税制改革
贾荣鄂表示,2023年,财政部门分批延续、优化和完善了70余项税费优惠政策。这些政策重点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支持做强做优实体经济,支持促增收扩消费保民生,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持稳外贸稳外资和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下一步,在健全地方税体系方面,要培育地方税源,扩大地方财力,合理配置地方税权,理顺税费关系,逐步建立规范、稳定、可持续的地方税体系。着力推进消费税改革,稳步推进后移消费税征收环节。在健全直接税体系方面,要着力健全以所得税和财产税为主体的直接税体系,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研究完善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
保持投入力度、完善财税政策,支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郜进兴表示,近年来,中央财政着力在“增投入、转方式、建机制”上下功夫,通过持续加大生态文明建设资金投入力度,推动财政资金向重点地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聚焦,推进生态环境等领域中央和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等举措,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
2024年,财政部门将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薄弱环节,保持投入力度、完善财税政策,培育绿色低碳转型内生动力,确保生态文明建设各项重点工作任务取得实效。
一是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打好几个重大标志性战役,实施一批系统性工程,推进一系列绿色民生项目。
二是强化政策协同、部门协同、区域协同,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进一步研究完善财政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相关财税政策;持续优化现有支持政策,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和技术研发,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点领域行业节能减排;继续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推动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等。
三是深挖财税政策潜能,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双向发力促进绿色低碳发展。进一步优化调整财政资源配置结构,提高财政资金效益和政策效能;进一步健全“成本共担、效益共享、合作共治”的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完善政府绿色采购制度;推动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等稳妥高效运行;积极探索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机制建设等。
四是加强财政资金监管,切实提高财政支出的精准性有效性。强化绩效管理的激励约束作用,做到花钱要问效、无效要追责。
来源:人民网
作者:曲哲涵
不折不扣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
——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负责人谈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要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如何不折不扣落实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深入研究推进税费制度改革、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等税务领域重点改革?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负责人接受了记者采访。
以精准高效的结构性减税降费持续激发市场活力
国家税务总局政策法规司司长戴诗友表示,近年来,税务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推进减税降费,2023年1月~11月,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1.8万亿元,切实减轻经营主体负担,有力促进经济回升向好。新的一年,税务部门将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支持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引导各类要素资源投向实体经济。
国家税务总局所得税司司长王世宇表示,下一步将认真落实支持科技创新的税费优惠政策,畅通“政策红利引导-研发投入增加-产品质量提升-企业效益增加”的链条,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助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近年来,下调制造业增值税税率、加大制造业增值税留抵退税的力度等减负措施接续推出。税收大数据显示,2023年1月~11月,全国制造业及与之相关的批发零售业企业累计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7600亿元左右,占比超四成。税费‘红包’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国家税务总局货物和劳务税司司长谢文表示。
加力推进税费制度改革,服务高质量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戴诗友表示,这充分表明了党中央继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立现代财税制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坚定决心。“税费制度改革需锚定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总体目标,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谋划推进。通过改革来建立现代税收制度,优化税制结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戴诗友说。
同时,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税务部门将持续推动健全完善绿色税制体系,全力呵护“绿水青山”;为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完善“一带一路”税收征管合作机制,不断加强税收多边合作平台建设,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税务力量。
更深层次推进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实现新突破
贯彻落实好“要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税务部门继续深化推进税收征管体制改革。
国家税务总局征管和科技发展司司长练奇峰介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以来,税务部门持续推进税收征管数字化升级和智能化改造,初步构建起优化高效统一的税费征管体系,实现征纳成本明显降低、征管效能显著提升。“近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推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税收营商环境建设。2023年,结合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我们聚焦广大经营主体需求,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围绕优惠政策享受、便捷办税缴费、税收执法监管等综合施策,纳税人满意度持续上升、税法遵从度不断提高。”国家税务总局纳税服务司司长沈新国说。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王观
结构性减税降费助推新质生产力培育
减税降费是助企纾困政策中最具含金量、经营主体受益最明显的政策。切实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既有利于扩大总需求、稳定经济增长,又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24年宏观政策“定调”,提出“要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回望2023年,税务部门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有效提振市场信心、稳定市场预期,为延续、优化、完善并落实好既有减税降费政策、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打下良好基础。
政策落实看实效,经营主体是关键。作为经济运行的“晴雨表”,涉税经营主体数量的增减直接反映出市场的温度。2023年前11个月,全国新办涉税经营主体达1515.1万户,同比增长25.4%,两年平均增长11.9%,当年即领用发票、有收入申报的税收活跃户达到1055.7万户,占比69.7%,较2022年同期提高3.1个百分点,涉税经营主体活力向好。
而在长周期减税降费政策实施后,优化调整税费政策是下一阶段的重要目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也强调了结构性减税降费的精准性与针对性。结构性税费政策的“组合拳”直面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挑战,有助于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形成。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为例,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能够使研发投入多的企业,享受到更多减税,有利于引导企业形成“政策引导-研发投入-效益提高-加大研发投入”的良性循环。
从当前政策实施效果看,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被进一步激发,为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积极贡献力量。2023年前11个月,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核心内容的“三新经济”新办涉税经营主体达455.4万户,占全部新办户的30.1%,较2022年同期提高2.5个百分点,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业新办户数同比增长32%,增势明显。
总体而言,在减税降费政策的推动下,2023年前11个月,新办涉税经营主体量质双升,折射出我国经济的澎湃活力与巨大潜力。下一步,随着税务部门持续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特别是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各项税费优惠政策,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有望进一步巩固和增强。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金昱希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副院长田志伟:
所谓的结构性减税降费,是指有重点地减税降费,将更多减税资金用在国家发展所需要突破的领域,比如明年重点提及的科技创新、制造业发展领域等。除了减税降费外,还可能包括对一些行业增税。2009年之后学界对结构性减税降费相关研究文章明显增多,这并非新提法。近些年减税降费则是普惠性、全面性的,减税降费规模大。伴随着近几年的减税降费,我国的宏观税负已经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财政压力较大的弊端也逐步显现,因此不再适合普惠性减税降费,而应该将重点放在结构性减税之上。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授白彦锋:
2024年积极财政政策要做好新旧经济增长动能的接续发展,用好减税降费政策,在稳定房地产行业和地方投融资平台发展的同时,不断加大对新质生产力代表性行业的支持引导力度,使我国类似新能源汽车等新兴行业不断涌现。财政政策还要保持足够的财政支出强度和力度,以财政投入的稳定性对冲内外部环境发展中的各种不稳定因素,引导社会预期不断改善向好。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税收研究中心主任杨志勇:
当前经济在稳步恢复,2024年积极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是为了推动经济更好恢复,更快地向潜在经济增速回归。各项政策应致力于更好地激发市场活力,财政政策应发挥好“支持”和“引导”的作用,支持重点产业的发展,适当加大政府投资来引导带动民间投资。减税降费方面强调“精准性和针对性”,主要是区别于过去三年更多是普惠纾困政策,现在减税降费应该有侧重,比如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制造业等,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的作用。财政政策还要强调支出精准有效,在兜牢基层“三保”等底线、确保财政可持续性的同时,要切实发挥出政策效果。
《 现代物流报 》( 2024年1月17日 3版)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