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信息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深度报道 > 正文

【全球化合作创新范式与实践路径②】

专题|加快实施“人工智能+”全球合作行动“人工智能+”促全球贸易增长

来源:现代物流产业网 作者:孙辉 傅童 综合报道 时间:2025-09-29
导读:李强总理日前在全球发展倡议高级别会议上提出《“人工智能+”国际合作倡议》;世界贸易组织近日发布《2025世界贸易报告》预测,到2040年,人工智能的应用有望推动全球贸易增长近40%。

文 / 现代物流报记者 孙辉 傅童 综合报道

 
 

编者按

李强总理日前在全球发展倡议高级别会议上提出《“人工智能+”国际合作倡议》;世界贸易组织近日发布《2025世界贸易报告》预测,到2040年,人工智能的应用有望推动全球贸易增长近40%。人工智能正重塑全球贸易格局,成为推动经济增长与产业升级的新引擎。当前,中国正加快实施“人工智能+”全球合作行动,在此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国家积极携手,通过东博会等平台展示前沿AI技术、布局智能制造、智慧物流等应用,实现技术共享、能力共建和市场联动,推动全球贸易走向高质量、包容性发展。

 
 
 
 
助推中国东盟合作进入“数智时代”
 
 
 

9月17日至21日,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暨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广西南宁举办。本届东博会以“数智赋能发展,创新引领未来——以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新机遇助建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凸显“人工智能(AI)唱主角,企业为主体”,成为一场人工智能盛会,助推中国与东盟合作进入“数智时代”。

展馆展品“AI味”十足

AI不仅融入了东博会会务的各方面,还成为许多参展商展示的重点内容和热议话题。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在东博会上通过沙盘展示了其在东盟国家建设的一批代表性基础设施项目。中交集团副总经理陈重表示,“AI是引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中交集团发挥自身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管理数字化、数据价值化等方面协同集成的AI与数智优势,通过AI技术在绿色低碳领域的应用,打造中交特色的绿色发展模式。”

为了更好地呈现各类AI产品,东博会首次设立1万平方米AI专馆和新质生产力专馆,华为、阿里云、奇安信等近200家人工智能头部企业和初创团队集中亮相,大量硬核产品同场竞技。

本届东博会突出AI主题,得到了东盟国家积极响应。多个东盟国家部委和机构组织企业参展参会,文莱的AI医疗体系、马来西亚的绿色能源AI场景化应用、泰国的“数字经济4.0”成果等齐聚展馆,让东博会成为一场东盟AI科技秀。

参展的泰国科技公司Man-dala AI首席运营官查妮达告诉记者,Mandala AI非常重视本届东博会,希望通过参展让中国市场了解公司业务,也希望借机向中国企业学习,探索合作机会。

共绘智能发展蓝图

通过本届东博会,与会人士看到了AI的巨大发展潜力,合作意愿更加强烈。

东盟秘书长高金洪表示,中国在AI领域发展迅速,它并不局限于某个行业,而是覆盖农业、教育、交通、医疗、制造业、建筑等方方面面。相信未来将有更多AI应用的新领域,值得中国和东盟共同探索。

中国则以开放合作的姿态,借助东博会这一国际平台,推动与东盟国家的AI合作走深走实。

9月16日,中国科技部发布了《面向东盟人工智能赋能发展科技能力提升行动三年工作方案(2025-2027)》,旨在推动中国与东盟各国在AI技术交流、产业赋能、能力共建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联合营造人工智能创新生态。

9月18日,2025中国—东盟人工智能部长圆桌会议在广西南宁召开,会议宣布启动建设中国—东盟国家人工智能应用合作中心,围绕夯实AI发展基础、提供开源开放服务、加强产业合作对接、促进人才培育等方面开展具体合作,共促AI技术普惠应用。会议还提出开展中国—东盟“AI+”行动,提出共建中国—东盟人工智能部长合作机制。

此外,今年东博会期间,南宁还举办了“AI行业大咖对话沙龙”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发布“中国AI出海未来独角兽TOP100榜单”,并持续举办“AI赋能千行百业超级联赛”,吸引中国和东盟国家的AI企业对话交流、加强合作。

印度尼西亚驻华使馆公使、副大使裴连杰表示,印尼十分重视AI产业,设定了AI对于经济增长贡献的目标。中国和东盟在AI领域加强合作恰逢其时。

“中国在培养和发展AI人才方面有着丰富的资源和经验,可以帮助东盟国家培养人才,发展相关产业,促进关键经济领域的高质量增长。”老挝技术与通讯部部长波万坎·冯达拉表示,相信东盟和中国将继续以包容和创新的方式加强在AI领域的合作。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袁勇 童政 胡鸿立

♦  声音 ·  Voices  ♦
 
 
 
 

印尼学者克劳斯·海因里希·拉迪蒂奥:

科技协同驱动中国—东盟开辟合作新赛道

“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将推动中国与东盟关系继续发展,其中高科技领域合作将成为新的增长点。”印度尼西亚德里亚尔卡拉哲学大学国际关系学者克劳斯·海因里希·拉迪蒂奥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拉迪蒂奥表示,本届东博会不仅展现了东盟的经济潜力,更凸显东盟与中国未来合作的新方向。

拉迪蒂奥说,高新技术将给东盟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中国已在越南、泰国和马来西亚的信息技术和半导体产业投资。如果投资能进一步扩大到包括印尼在内的更多东盟国家,将带来更广阔的双赢局面。“印尼年轻人口众多,对科技接受度高。如果有更多中国企业在人工智能、软件、半导体和芯片等领域加大投资,将有助于推动本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

数据显示,中国与东盟已连续多年互为最大贸易伙伴。今年1至7月,中国同东盟贸易规模达5970亿美元,同比增长8.2%,占同期中国外贸总额的16.7%。

“无论在经贸、外交还是人文领域,中国和东盟都展现出紧密合作的积极态势,这种良好的环境将推动双方合作不断迈向更高水平。”拉迪蒂奥说。

来源:新华网

作者:陶方伟 曹凯

 

 

马来西亚思特雅大学学者乌马特维·穆尼克里希南:

经贸平台助力中国-东盟构建数字经济新生态

马来西亚思特雅大学商业与管理学院管理学系主任兼金融经济课程主任乌马特维·穆尼克里希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致力于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期待东盟与中国通过中国-东盟博览会等经贸平台持续深化互利合作,实现共赢发展。

在她看来,中国的国际贸易发展呈现开放、务实和创新的特点。一方面,中国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推动服务领域有序扩大开放;另一方面,中国打造东博会、服贸会等经贸交流合作平台,在吸引全球企业参展的同时,还把这些交流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合作。此外,中国与区域伙伴携手,在数字服务、绿色产业和物流等领域推进规则对接,共同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数字经济新生态。

乌马特维表示,长期以来东盟地区常被视为原材料或低成本商品的供应者。如果能充分利用东博会、服贸会等平台,东盟有望加速成为全球数字服务、绿色能源解决方案、医疗健康、物流和文化等产业链的枢纽。

乌马特维期待东盟够借助东博会等经贸合作契机,进一步推动改革,让东盟与中国之间的经贸往来更加顺畅。

来源:新华网

作者:王嘉伟 毛鹏飞

♦  关注 ·  Focus  ♦
 
 
 
 

专家解读“人工智能+”国际合作倡议:推动向善普惠发展

当地时间9月23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全球发展倡议高级别会议时表示,中国政府提出“人工智能+”国际合作倡议,欢迎各方积极参与。

受访专家指出,“人工智能+”国际合作倡议是中国面向国际社会提供的又一重要公共产品。倡议致力于助力弥合全球智能鸿沟,推动人工智能向善普惠发展,彰显了中国的大国担当。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研究员刘典认为,人工智能全球治理关乎全人类命运,亟须建立有效的国际合作机制。中方提出“人工智能+”国际合作倡议,回应了全球治理的迫切需求。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梁正认为,这一倡议的提出,为人工智能赋能各行各业提供建设性思路和可行性方案。“人工智能+”国际合作倡议围绕人工智能赋能民生福祉、科技进步、产业应用、文化繁荣、人才培养等五大重点方向,呼吁各国结合自身国情积极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加强政策交流与务实合作。“五大重点方向体现了中方系统性考量。”刘典分析称,民生福祉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智能向善”原则;科技进步和产业应用构成发展双引擎;文化繁荣体现人工智能赋能软实力;人才培养有助于可持续发展。这五个方向覆盖各国发展重要需求,既有共性诉求又鼓励各国结合国情差异化推进。

值得关注的是,倡议将“人工智能+”民生福祉放在突出位置,梁正分析称,人工智能发展应利民、富民,民生福祉是检验其发展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

当前,人工智能发展并不均衡,如何让广大发展中国家共享人工智能发展红利,成为国际社会的重大关切。

外界注意到,“人工智能+”国际合作倡议明确提出“确保包括全球南方在内世界各国人民普遍受益”。

从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到倡议成立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组织,再到此次提出“人工智能+”国际合作倡议,中国一直在积极推动形成具有广泛共识的人工智能治理框架和标准规范。

刘典认为,这一系列举措构建了理念、机制、行动三位一体的人工智能治理框架,为全球人工智能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梁正认为,中方提出“人工智能+”国际合作倡议,回应了广大全球南方国家的关切,将推动人工智能朝着向善普惠的方向发展。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郭超凯

♦  视点 ·  Viewpoint  ♦
 
 
 
 

“人工智能+”促全球贸易增长

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贸易增长动能不足的背景下,人工智能正在成为推动全球贸易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力量。

极大降低贸易成本。在传统国际贸易中,信息搜寻、合同签订、跨境支付、物流运输等环节都存在大量交易成本,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智能匹配、自动化流程、优化决策等显著提高贸易效率。

重塑全球价值链分工格局。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制造系统使生产过程更加柔性化,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变化,这使得发展中国家更容易融入全球价值链。同时,人工智能驱动的产品设计与创新正在创造全新的贸易品类,从智能家居设备到自动驾驶汽车,从个性化医疗设备到智能农业机械,这些新产品正在成为全球贸易的新增长点。

大幅降低中小企业参与全球贸易的门槛。长期以来,跨国公司凭借其规模优势和资源实力在全球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目前,人工智能驱动的贸易平台提供全球市场准入、多语言客服、智能营销等工具,极大地降低了中小企业参与全球贸易的固有壁垒,使其能够以较低成本开拓国际市场。

但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推动全球贸易发展的过程也面临数字鸿沟等严峻挑战,要想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对全球贸易的促进作用,国际社会需要共同采取有效措施。

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国际合作。一方面,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网络覆盖面积和质量,降低数字接入成本;另一方面,通过技术援助、资金支持和知识共享,缩小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数字鸿沟,使更多经济体能够分享人工智能带来的贸易机遇。

推动建立开放、包容、非歧视的人工智能贸易政策环境。各国应避免采取不必要的贸易限制措施,降低贸易壁垒。

加强人工智能领域的能力建设和人才培养合作。国际组织可搭建知识共享平台,帮助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更好地利用人工智能促进贸易发展。

发挥中国人工智能促进全球贸易的重要作用。积极参与人工智能全球治理,分享成功经验,为推动构建开放、包容、平衡、普惠的人工智能全球贸易发展新格局贡献中国智慧。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于晓莉

 

 
 

《2025世界贸易报告》要点梳理

1. AI对全球贸易和经济的影响

人工智能可提升咨询、研发等领域效率,预计每年全球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约0.68个百分点。·世贸组织模拟测算:

到2040年全球贸易增长34%~37%,全球GDP增长12%~13%。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贸易(包括人工智能服务)增长42%。

2. AI在贸易和供应链中的应用

·优化供应链

·提升通关与合规效率

·降低跨境沟通成本

·掌握市场行情

3. 潜在风险与不平等

·数字鸿沟:高收入经济体拥有先进算力、网络和监管,低收入国家落后。

·预测2040年:高收入国家收入增长14%,低收入国家仅8%。

·企业差距:大企业AI使用率超过60%,小企业仅41%。

AI可能削弱依赖低技能、廉价劳动力国家的竞争力。

4. 政策和基础设施建议

·保持低关税和开放市场,避免过度限制AI相关产品与服务。

·改善数据治理,确保跨境数据流动安全便捷。

·投资人才培养与AI专业教育。

·建设数据中心、云计算、宽带和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降低AI使用成本。

·完善知识产权与竞争政策。

·支持中小企业技术采纳。

5. 国际合作与战略选择

当前AI国际治理多关注伦理、安全、透明度,缺乏贸易层面规则。

·积极路径:基础设施投资、人才培养、开放合作→AI推动全球贸易与包容性增长。

(整理:傅童)

 

《 现代物流报 》( 2025年9月29日 5版)

责任编辑:李思远
全媒体热线 : 4000-5656-98
微博
微信
视频号
信息公开中物汇成帮助中心广告服务网站地图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775637 │ 24小时新闻热线:010-83775637
Copyright © 2005-2020 现代物流产业网 版权所有 客服热线:4000-5656-98
《现代物流报》社有限公司授权 北京中物汇成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为现代物流报官网 管理方
www.xd56b.com和www.z56c.com两个英文域名同时使用一个主体网站
英文域名:www.xd56b.com   京ICP备19057590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039号
英文域名:www.z56c.com   冀ICP备2020027852号-2
技术支持:现代物流报社技术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