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快递面单成为隐私“黑洞”

随着快递实名制的普及,快递面单成为个人信息泄露的重灾区。近日,多部门联合开展快递个人信息安全治理专项行动,强调强化信息安全源头治理,推广普及隐私面单,要求年内实现邮政快递面单个人信息隐藏全覆盖目标。隐私面单出现已经5年,但普及率并不高。这一次,隐私面单从“可选项”变成“必选项”,快递包裹上的个人信息还会继续“裸奔”吗?
知易行难。
一张快递面单上,往往包含有收件人的详细地址、个人姓名及电话等重要的个人敏感信息。
曾有媒体报道,快递面单在网上被明码标价批量售卖,被窃取贩卖的快递信息除了少量可能用于定向营销之外,大部分都会被诈骗分子利用。而因个人信息被泄露,遭到“精准”诈骗蒙受财产损失的案例屡见不鲜。
为了保护隐私,早在2017年,快递隐私面单就已进入公共视野,技术上已然实现对快递面单上用户的手机号、姓名和地址等信息的加密处理。
然而,几年之后,使用隐私面单的快递包裹覆盖率不升反降。
6月23日,国家邮政局、公安部、国家网信办等各自下属部门联合召开主要电商平台企业涉邮政快递个人信息安全治理专项行动视频推进会,会议指出,努力推动年内基本实现邮政快递面单个人信息隐藏全覆盖目标。
7月初,记者随机查看了堆放在居民楼下的快递包裹,包括极兔、中通、申通等品牌,遗憾暂未见脱敏处理的面单。
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吐槽,“顺丰给做了电话号码模糊处理,把中间四位隐去了。这快递员倒好,直接给我写在面单上。”
物流行业专家杨达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快递隐私面单事关消费者个人信息隐私及安全问题,考验数字化的快递企业在信息安全管理和保密服务方面的能力。有的快递涉及消费者个人隐私,有的涉及商业情报或信息安全,但目前快递包裹上个人信息裸奔问题还很普遍。
尽管监管侧反复强调快递行业需重视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治理,但现阶段,快递隐私面单全面铺开仍存阻碍。
一张快递面单上,相较于地址信息,手机号的敏感程度更高。因而,对敏感信息的脱敏处理是重中之重。
“从技术上来说,隐藏手机号的部分字段并不是难题。”一位不愿具名的快递行业资深从业者对记者表示。
数年前就已成熟的技术,在大面积的推广中,为何举步维艰?
在杨达卿看来,快递隐私面单难以大面积推行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快递服务市场集约不够,目前本土成规模的大型快递企业有9家,承载隐私面单推广的市场主体不集中,加之加盟式快递的松散管理也使得落实不力;二是快递需求渠道分散,除阿里、京东等传统电商外,近年来崛起的社交电商、直播电商等分散化的需求渠道,普遍缺乏对消费者的信息保护意识;三是长期以来快递信息安全监管相对宽松,企业及个人违规甚至违法成本不高,缺乏落实隐私面单的监管压力。
而上述不愿具名的资深从业人士向记者道出了推进难的另一重阻碍,“根本的原因其实不在于快递渠道,而是在于电商渠道。”
其进一步解释,“因为电商件的面单打印和用户数据是由上游电商而非快递公司控制的。”更重要的一点是,电商件在快递寄递服务中所占的比例较大。
记者了解到,快递公司和电商之间有关面单上手机号码的处理方式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淘宝和拼多多为代表的使用虚拟号码,一类是以字节为代表的使用脱敏号码(即对一串手机号的部分字段用星号置换)。
推行难的主要矛盾在于,电商平台是否愿意让渡一部分所持有的数据,与快递公司共享。
脱敏号码是一种能同时满足消费者个人信息隐藏需求和末端派送效率的方式。而个别电商青睐虚拟号码的原因在于控制信息渠道。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过去的情况是,如果淘宝上的商家想启用隐私面单,需要向平台付费订阅。同时,快递公司想要通过隐私面单联系上消费者,同样也需要付费,来获取真实的手机号。
而虚拟号码只能支持电话,不支持发短信,这就会对末端派送有所影响。
不过,近期,已有多家快递公司在提供隐私面单的服务上达成共识,迈出关键一步。
6月末,中通快递进一步推进隐私面单覆盖范围,为使用抖音电子面单的消费者全量提供隐私面单服务,使用星号符号将消费者手机号部分数段代替。资料显示,在2021年12月,中通快递就正式为全部自有渠道下单客户默认免费提供隐私面单服务。
几乎是同时,圆通也对外宣布,已于6月底基本实现全网除电商平台寄件外的快件隐私面单全覆盖。据悉,今年,圆通速递成为国家邮政局快递隐私面单推广应用试点,其试点采用的是“电商平台—自有平台—第三方打单软件”三步走的方式。
杨达卿指出,在落实方法上,快递企业若推进快递链全链路协同都是可实现的,像圆通等企业还针对服务平台不同分步骤落实值得借鉴。
2017年起,快递业就集体推出过“隐私面单”服务,以此来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如顺丰的“丰密面单”、京东的“微笑面单”、圆通的“隐形面单”,菜鸟网络也联合EMS、百世快递、中通、申通等主要快递公司共同推动使用“隐私面单”。
隐私面单也是平衡快递实名制和个人隐私保护矛盾的重要手段。不过,在执行力度上,不同品牌间有所差异。有的快递公司曾将隐私面单列为增值服务,有的则将该项服务列为可选项。
记者尝试使用顺丰小程序下单,用户界面提供了“信息加密”服务的选项,勾选后电子面单上收件人的姓名、电话和地址信息的部分字段便会被隐藏。
而当下,快递公司也在试图推动将隐私面单服务从“可选项”转变为“必选项”。
例如,中通快递通过寄件小程序、手机端、官网打印出的面单将会默认隐藏收件人及寄件人电话号码。
事实上,随着监管侧的加强,对用户个人信息安全治理的要求正在逐步收严。
2018年5月1日起施行的《快递暂行条例》规定,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应当建立快递运单及电子数据管理制度,妥善保管用户信息等电子数据,定期销毁快递运单,采取有效技术手段保证用户信息安全。
今年4月,国家邮政局、公安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合部署,开展为期半年的邮政快递领域个人信息安全治理专项行动。
6月23日,三部门联合召开主要电商平台企业涉邮政快递个人信息安全治理专项行动视频推进会。会议强调,要强化信息安全源头治理。推行隐私面单、虚拟号码等个人信息去标识化技术,从信息源头阻断不法分子实施犯罪的可能性。通过制度约束消除信息安全“真空地带”,从源头化解寄递用户信息泄露安全隐患。
中通快递信息安全部经理马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快递公司在对用户信息的存储和合理使用上是审慎的。中通在保障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中,建立了快递运单及电子数据管理制度,严格保管用户信息等电子数据,定期销毁快递运单。
马辰介绍,内部人员在使用终端查询数据时会要求人脸识别认证,且系统设置了查询量上限。另外,每次点击和查询都会经过风控系统,如发生异地登录等有异常操作,风控系统会进行识别并及时拦截。
作者:张君怡

在快递实名制全面普及后,一张小小的快递面单上,姓名、电话、地址等个人信息一应俱全,快递面单成为个人信息泄露的重灾区。
近日,国家邮政局、公安部、国家网信办联合召开主要电商平台企业涉邮政快递个人信息安全治理专项行动视频推进会,强调强化信息安全源头治理,推广普及隐私面单,同时明确提出了年内实现邮政快递全覆盖的时间表。
隐私面单出现已经5年,但普及率并不高。这一次,隐私面单从“可选项”变成“必选项”,快递包裹上的个人信息还会继续“裸奔”吗?

6月28日,浙江余姚警方通报打掉一条新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黑灰产业链,该团伙利用木马软件盗取始发云仓快递面单信息500余万条并卖给诈骗团伙,半年获利3000余万元。
据犯罪嫌疑人交代,快递单面依据新鲜度、类别标价,价格最高的是单品类的实时面单,多为当天生成、还未签收的,常见单品有母婴、化妆品、服装等。平均起来,一张快递面单以1~2元价格卖出。经过层层加价,快递面单最终以5.5~7元卖到境外“料商”手中,成为网络诈骗等电信违法活动的“武器弹药”。
随着快递实名制的普及,快递面单成为个人信息泄露的重灾区。各地不时曝出通过快递面单贩卖个人信息的犯罪活动。
为了防止快递面单泄露个人信息,早在2017年,部分快递企业和平台就曾尝试推出隐私面单。有的将收件人手机号码中间4位以星号代替,有的则隐去了具体地址。但5年过去了,隐私面单在快递行业的普及率并不高。
记者走访了北京市东城区、朝阳区几家快递网点,发现大部分快递面单上都清楚地显示出收件人姓名、电话、收货地址等重要个人信息。“每次扔快递时,我都得先把面单撕了再扔,或者拿笔涂掉电话号码。”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韩女士说。

隐私面单为何推行不畅?消费者能选择使用隐私面单吗?
记者采访发现,一些快递企业是提供隐私面单服务的。但在快递公司开发的小程序下单寄快递时,只有少数快递公司将“隐去手机号中间几位”和“只显示姓不显示名”列为默认选项,多数快递公司的隐私面单服务不是默认服务,用户需要手动选择这项服务。
在快递配送环节,隐私面单面临着更大的操作困难。“用隐私面单的话,我们在派件前得用扫码枪一个快递一个快递地扫描。”快递小哥小刘表示,隐私面单投递起来更“费劲”,会大大影响投递效率。
记者了解到,在末端配送时,快递员通常根据手机号分发快递。而隐私面单的使用,不仅需要快递员额外进行查验,还会增加快递企业的成本。中国邮政上海分公司接发员、高级工柴闪闪调研发现,贴有隐私面单的快递在投递时,需要多一道系统内查看联系人电话的工序,在投递量较大的情况下,企业势必要增加人员配备,从而增加成本。部分快递企业一度将隐私面单列为增值服务,用户想要把个人信息隐藏起来,需要额外付费。

推行隐私面单、虚拟号码等个人信息去标识化技术,是从信息源头阻断不法分子犯罪的重要手段。为了加快和完善隐私面单的推广应用,监管部门此次要求各电商平台等要与寄递企业打通信息瓶颈,及时共享有关数据,配合开展好隐私面单推进工作。
目前,已有企业做出响应。中通快递提出为使用抖音电子面单的消费者全量提供隐私面单服务,对快递面单上的消费者个人信息进行脱敏,使用星号符号将消费者手机号部分数段代替。圆通快递于6月底对一线快递员、网点、终端驿站等自有平台强制切换隐私面单。
对于隐私面单所面临的实际操作问题,泰和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廖怀学认为,在技术措施方面,应加强安全验证建设。在采用传统的账号密码验证外辅之以其他验证方式,使快递员提高派件效率的同时保证隐私不被泄露。同时,加强信息系统的权限管理,仅向员工分配满足工作需要的最小操作权限和最小的可访问信息范围。
在防止快递单变“泄密单”的同时,防范个人信息泄露还需要加强快递企业的内部制度建设。不少专家建议,快递公司要建立个人信息保护内控机制,与员工签订保密协议,严格落实违约惩戒机制。明确公司内部各部门、各岗位的信息安全责任,严禁无关人员进出快递处理、存放场地;公司可安排专业人员对收寄、分拣、运输、投递等环节的信息处理进行安全监控。
作者:欧阳晨雨

隐私面单应成快递行业标配

不久前,国家邮政局、公安部、国家网信办联合召开主要电商平台企业涉邮政快递个人信息安全治理专项行动视频推进会,强调强化信息安全源头治理,推广普及隐私面单,努力推动年内基本实现邮政快递面单个人信息隐藏全覆盖目标。
邮政快递业快速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也引发了个人信息泄露的问题,各地不时出现通过快递面单贩卖个人信息的违法犯罪情况。
快递面单变成“泄密单”,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明码标价,也让电信诈骗有了可乘之机。为加强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早在2017年,部分快递企业和平台就尝试推出隐私面单,或将收件人手机号码中间4位以星号代替,或只显示姓氏,或隐去具体地址等,但由于各种原因,隐私面单并未在全行业得到普遍推行。
做好个人信息保护工作,关系群众利益和企业发展。有关部门最近联合开展的专项行动特别强化信息安全源头治理,推广普及隐私面单,且明确提出年内实现邮政快递全覆盖的时间表,可谓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和要害;通过压实快递企业或平台一方的责任,为用户信息“加把锁”,堵住涉邮政快递配送端“跑冒滴漏”,倒逼隐私面单这一举措从部分平台试水到全行业标配,这也意味着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将以最快速度实现“升级换代”。
涉邮政快递个人信息安全治理是一项复杂工程,只有盯住“源头”和“下游”两大环节,打出一套精准有力的组合拳,才能筑牢全链条信息安全防护网。一方面,应持续加大执法司法力度,依法严惩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不法分子。另一方面,应加强源头监管,突出快递企业的责任义务,推行包括隐私面单在内的安全措施,把信息安全保护要求落实到位,让邮政快递更安全更可靠。
作者:欧阳晨雨
《 现代物流报 》( 2022年07月18日 A8版)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