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赋能 港口突破边界
近年来,绿色低碳成为港口建设的重点工作,加大绿色能源应用、绿色装备升级、新能源使用成为推进绿色港口建设的战略规划,绿色化、数字化程度已成为衡量港口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光伏动力、氢能源、智慧港口以及数字化升级,让港口建设产生一系列蝶变……
近期,在国家鼓励港口港区积极落实“双碳”行动,加大绿色能源应用、绿色装备升级,推进绿色港口建设战略引领下,山东港口青岛港西联公司9#库光伏发电项目2484块光伏面板顺利安装完成,这标志着西联公司根植绿色低碳理念,在“智慧绿色港口”建设迈出新步伐。
光伏屋顶在阳光的照射下源源不断产生电能,“氢能源、氢动力”、智慧港口建设相继推进……山东港口青岛港为绿色港口建设提供了“中国样本”。
无人驾驶的自动导引车永续充电来往穿梭,集装箱智能理货平台率先实现全天候5G+智能理货,装车机在远程可视化系统操作下完成自动对位、挂钩、牵拉火车……走进青岛港码头现场,这里正被科技的力量团团包围,创新的影子无处不在,绿色港口建设向着智慧化不断前行。
2022年6月28日,在“德翔许明”轮作业中,青岛港集装箱自动化码头依托自主研发的A-TOS系统,第九次刷新自动化码头装卸效率世界纪录,平均单机作业效率一举跃升14.2%。
以获批首个“交通强国智慧港口建设试点”为契机,山东港口创新搭建起“1+N”开放共享共建模式,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率先建成全球首个智能空轨集疏运系统、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码头、干散货专业化码头全自动控制系统,全自动化码头7次刷新世界纪录;集装箱无纸化管理系统在国内兄弟港口推广应用,在“出成果、出经验、做示范引领”上迈出了新步伐。
2022年6月,山东港口青岛港干散货智慧绿色码头投入运行,平均能耗率降低10%,人员配置压缩15%,安全风险点减少70%。经测算,码头建成后,可直接减少港内货物搬倒150万吨以上,节约柴油消耗近8万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210多吨,各项指标均超过传统人工干散货码头,实现了“港口发展与碧海蓝天、智慧科技与绿色低碳、绿色引领与智慧驱动”的有机统一。
2022年8月,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二、三期集装箱码头被中国港口协会正式评审为2021年度四星级绿色港口,从生产业绩、创新创效、生态保护、社会责任等多个方面肯定了青岛港的绿色港口建设成绩。
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持续推进,将“绿色低碳港口”建设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青岛港在新能源应用方面成果显著。
作为“氢进万家”项目示范单位,青岛港在氢能港口关键技术集成及示范,风、光、储、氢一体化综合示范项目等方面的探索不止于此。
2019年,青岛港就已开始尝试氢能集卡的研究,当年就有3台氢能集卡在港区投入实景应用;2020年,青岛港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使用氢燃料电池组为六台自动化轨道吊提供动力,也是全球首例。
2022年2月15日,青岛港前湾港区北岸加氢站站房主体框架浇筑完成,这一项目是国内第一个落户港区的加氢站,标志着传统能源消耗大户正逐渐蜕变为新能源“代言人”;同年3月31日,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港区加氢站建设项目提前具备加氢条件,智慧绿色港口建设再上新台阶;6月16日,前湾港加氢站取得青岛市加氢站第一个《气瓶充装许可证》完成了规划、消防等全部竣工验收手续和资质办理实现全资质全牌照运营,“氢港”建设不断提速。
走进自动化码头,生机盎然,一片湛蓝中反射的阳光格外耀眼——总建筑面积超6000平方米的光伏屋顶、光伏岸桥、光伏车棚以及交流中心平台光伏玻璃,在阳光的照射下正不断地产生电能,预计年发电量可达到84万kWh,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810吨,利用港区内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源源不断地供给绿色清洁电力。
传统码头新能源开发利用同样花开遍地,硕果累累。岸电连船常态化热潮,实现首次一天内2艘集装箱船舶同时连接高压岸电,首次全程夜间岸电授电、断电;应用氢燃料电池集卡,为全国港口清洁能源的使用普及,积累了宝贵经验;合理配置风光互补路灯系统,完成清洁能源的创新应用;充分利用太阳能绿色能源规划建设光伏分布式发电项目……
科技创新的道路永无止境。当前,山东港口正全力推进“风光储氢”“云大移物智”、5G、区块链等智慧绿色技术的创新和推广,致力于成为科技强国的“优质试验田”。
青岛港智能管控全面升级,自主开发上线能源成本分析系统,成功使用智能机器人完成岸电连船作业操作,绿色港口建设再上新台阶;积极响应“公转铁”运输结构调整,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全力打造绿色疏运通道,全力助推干散货板块疏运能力提速升级;持续推进5G智能箱号识别门机、多功能堆取料机、海铁联运可视化手持查验系统等一批重点项目,信息化水平再上新台阶。
青岛港新能源拖轮方案——“配置锂电池组的油电混合推进”模式,满足船舶全天候作业需求;建设国内首台智能清扫机器人、开发装车楼人工智能自动装车系统,打造全自动化装车作业流程……青岛港正用一个个绿色节能技术研究,切实发挥科技创新在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此外,在防污治污方面青岛港持续发力,新建项目中绿色理念贯穿始终,粮食筒仓二期项目建设中增设除尘器、抑尘料斗、装箱用伸缩罩、真空清扫系统,强化源头管控,大大减少扬尘和污染,持续提升生态环保工作质量……敞亮宽阔的道路到郁郁葱葱的树木,从洁净优美的环境到新鲜清新的空气,初春的港口,处处生机盎然。
今年2月2日,山东省港口集团港产城融合发展(青岛)建成项目投产暨新项目开工仪式在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港区自动化码头三期举行,其中,新建项目中的码头泊位、疏港铁路、风电建设等领域,将进一步提升新旧动能转换,港口货物作业能力,推进多式联运发展、改善区域配套条件,助力山东港口为未来发展增添一抹“绿色”。
来源:中国水运报
作者:马榕蔚
推进“水运江苏”建设,对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日,记者从江苏省交通运输厅获悉,2023年,江苏要完成港口建设投资123亿元,建成沿江沿海万吨级以上泊位7个、内河千吨级以上泊位30个,港口通过能力达到27亿吨,打造更具特色的“水运江苏”港口群。
2月26日,一艘靠泊在南京龙潭港的集装箱货船正在码头卸货,整个码头呈现一幅生机勃勃的繁忙景象。随着12.5米深水航道的建设完善,南京已经成为长江上游深水航道的终点和大型海轮进江的重点港口。“龙潭港码头当前24小时不间断流畅作业,一昼夜能完成船舶作业30余艘次。”南京港龙潭集装箱码头商务中心市场开发部副经理李军表示,作为长江沿岸规模化、现代化、专业化的集装箱码头,龙潭集装箱码头彰显出了强有力的经济脉动。目前,“南京—上海”海铁联运实现“天天班”,货物周转效率较水运提高近2倍,物流成本较公路降低近1倍,多式联运突破10万TEU。2022年,南京港集装箱铁水联运量位居全国内河港口第一。
记者了解到,截至2022年底,江苏省累计拥有各类生产性泊位6406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560个、5万吨级以上泊位215个,综合通过能力达到26.2亿吨,各项指标继续保持全国第一。深水大港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连云港港30万吨级深水航道全面建成投用,通州湾新出海口1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开港。全省还新辟加密了连云港—海参崴、南京—名古屋等6条国际海运航线,新辟加密了无锡—上海、盐城—武汉等14条内河集装箱航线,直达武汉、重庆等长江中上游港口。
2022年,江苏全省港口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32.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2394万标箱,同比增长9.8%,其中太仓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800万标箱,稳居全国第8位。内河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20万标箱,增速高达48.7%。
在太仓港四期集装箱码头,无人驾驶卡车不停地运输着集装箱,吊机装卸集装箱就像在抓娃娃一样顺畅自然。太仓港建成全省内河和沿江首个堆场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后,码头运营效率大幅提升。
在张家港港,全国港口首套“粉尘监测与智能控制系统”投入运行后,系统不仅可以对粉尘浓度云监测、精准锁定起尘点,还能实现喷淋启停全智能,避免了人工操作的费时耗力,保障了货运质量和现场业态,从根本上解决了散货码头粉尘控制难题。
当前,绿色化、数字化程度已成为衡量港口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记者了解到,江苏省已率先建成海江河全覆盖的港口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太仓港四期自动化堆场、南通港吕四港区集卡无人驾驶、南京港龙潭港区智能化轨道吊等智慧港口项目建成投入运行。截至2022年,江苏省沿海、沿江及内河港口码头已累计建成粉尘在线监测系统4547套,覆盖率达到98.4%。全省可建设岸电泊位5628个,已建成岸电设施4021套;靠港船舶累计接用码头岸电44.9万艘次,用电量3847万度,占到长江全线省份港口岸电用电总量的50%以上,居沿江11 省市首位。
据悉,接下来,江苏将全面推进万吨级以上泊位的港口重点生产作业环节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加快推进全省危险货物码头安全生产基本数字化管理。推动港口企业构建清洁低碳的港口能源体系、加大节能低碳技术和产品应用,逐步开展“近零碳”港口建设。
记者从江苏省交通运输厅获悉,2023年,江苏将加大港口建设力度,确保完成港口建设投资123亿元,建成项目12个,开工项目14个,建成沿江沿海万吨级以上泊位7个、内河千吨级以上泊位30个,港口通过能力达到27亿吨。
沿海以提升深水作业能力为重点,建成连云港港赣榆港区4号至6号散货泊位,加快推进连云港港徐圩港区30万吨级原油码头、南通港通州湾港区三港池20万吨级散货码头、网仓洪航道一期工程等项目。沿江以挖潜改造和等级提升为重点,建成扬州港扬州港区六圩作业区内港池改建工程等项目,加快推进泰州港高港港区永安作业区一、二期改造工程等项目建设。内河以规模化建设为重点,建成常州内河港溧城西作业区码头等项目,加快推进淮安港新港三期等项目建设。
江苏省港口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明介绍,江苏省港口集团当前正推动以“长江经济带”为主轴的线性发展,拓展成为以“长江、淮河、京杭大运河”为架构的网状发展,提升港口枢纽能力、完善江河联动集散网络,打造更具特色的“水运江苏”港口篇。力争至2023年末运河全域航线总数达30条,同时逐步完善内河港口—长江中心港口航线网络,形成内河港口集疏运体系。“对标世界级一流港口群,江苏省港口发展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港口发展任重道远。”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梅正荣表示,2023年江苏交通将抢抓发展机遇,系统谋划、重点攻坚,统筹推动全省港口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融入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由港口大省向港口强省迈进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现代快报
作者:李娜
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各地立足全国大局,依托现实资源禀赋、能源基础、发展条件、技术水平共同发力。宁波作为东部沿海城市,拥有丰富“碳汇”资源,近年来也在能源管理数智化、产业园区低碳化、港口绿色化、“两山”落地化等“双碳”各领域积累了不少经验做法,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不久前,全国首单蓝碳拍卖在象山黄避岙乡举行,就是宁波为全国蓝碳交易市场的塑造探路先行。
围绕“双碳”产业市场和金融市场创新工作,应该大力发展基于碳排放权、碳汇收益权环境权益的新型融资服务,通过金融赋能海洋资源价值化,推动“海洋碳汇贷”、碳汇保险等创新产业在宁波落地,进一步为蓝碳资源收储、流转、开发、运营等业务开展提供制度保障。
同时,可以推广个人碳账户制度,将低碳发展理念渗透到百姓生活、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等各个领域,特别是要加快完善国家层面的碳普惠机制,统一碳普惠市场规则,制定国家标准,推动碳账户交易,让每个人都参与到“双碳”目标的实现进程中,进一步强化人均低碳生活对碳达峰工作的支撑。
近年来,天津港取得了一批首创性、标志性的世界一流港口建设成果。比如,2021年10月17日,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在天津港正式投产运营,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由十几个人控制的智能系统能够轻松指挥现场几十台甚至上百台无人机器设备同时作业,场面非常壮观。其中,最亮眼的就是智能水平运输机器人。作为拖车司机,通过不断钻研,我创新发明了一系列高效的操作方法和独特的驾驶技巧,成为天津港的拖车能手。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产业工人的现代化。作为新时代的港口产业工人,要脚踏实地,用实际行动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要有信心把港口建设得更智慧、更绿色,有信心把祖国建设得更富强。
3月13日,位于渤海湾穹顶处的国家能源集团黄骅港务公司的装船码头里机器轰鸣,乌黑的煤炭由长龙般的皮带机输入到港装船的货船船舱内,一船船满载煤炭的船舶将从这里出发,把煤炭运往全国各地。
黄骅港煤炭港区由国能黄骅港务公司运营,每年有2亿多吨煤炭从这里输出。与传统“煤黑子”产业形成强烈反差的是这里空气清新、蓝天碧水,即使近距离站在装船码头也感受不到煤粉尘的污染。据了解,黄骅港煤炭港区是我国第一家获得“五星级中国绿色港口”称号的干散货类港口,也是我国首家获评AAA级工业旅游景区的煤港。
绿色港口建设的背后是充满智慧密码的创新技术。自2016年以来,国能黄骅港务公司依靠自有技术力量,组建科研团队,设立生态港口建设课题组,以困扰煤港行业几十年的煤粉尘污染问题为导向,专业攻克煤港污染难题。
经过几年来的持续研发,本质长效的抑尘系统应运而生。国能黄骅港务公司通过在地下十几米的地方增设补水系统对到港煤炭增加煤炭外含水,实现一次补水全流程抑尘的效果。同时,该公司把洒水抑尘原理相继应用到其他作业环节,先后研发出皮带机补水系统、洗带装置等一系列煤粉尘治理技术,从源头治理到过程治理,破解了煤炭港口起尘机理复杂、起尘环节多且分散、北方冬季洒水受限等诸多行业治污难题,实现了煤港粉尘“近零排放”目标。目前,国能黄骅港务公司生产作业现场的粉尘浓度仅为每立方米0.078毫克,不到国家标准的10%。结合港区内园林设计、水系建设,黄骅港已建成风景怡人的海岸花园,先后获得“亚太绿色港口”荣誉称号、“中华环境优秀奖”等荣誉称号。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作者:王珊珊
3月14日,辽宁港口集团对外公布,该集团日前发布《辽港集团“十四五”绿色港口(双碳)专项规划》 (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以“补短板、筑根基、抓重点、稳节奏”为指导思想,以“2028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规划目标,打造辽港特色4T绿色港口。
规划指出,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彰显了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和大国担当。交通运输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必须加快推动行业能源结构转型和低碳发展,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的交通运输发展方式。
规划明确,辽宁港口集团重点举措为:构建节能降碳管理模式,提升设施设备能效,推广新能源设施设备,增加清洁能源供应,优化低碳生产工艺,构建绿色运输结构,推进智能生产运营,优化港口生态资源。
辽港集团将充分考虑能效提升、能源结构优化、对目前实施和未来潜在的减排措施,从技术成熟度,实施可行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对标国内外先进经验,在充分考虑产业发展的基础上,结合未来的政策目标和技术发展潜力,按规划推进装备技术、能源技术、工艺技术、数字技术、环保技术等节能降碳措施,力争到2028年,实现辽宁港口集团碳排放全面达峰的目标。
来源:新浪网
作者:杨柳
《 现代物流报 》( 2023年3月20日 A7版)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