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产业链供应链新生态】
修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国如何“对症下药”?
当前,世界经济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加大,疫后复苏进入关键时期,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稳定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而修复和重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需要持续推动全球化。在日前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上,如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修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成为与会嘉宾热议的话题。
修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国正在拿出自己的方案。3月25日~27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论坛活动中,多位参与者在谈及修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时表示,中国是世界经济恢复发展的主要引擎,接下来,要保链、稳链、固链,既需要更多地依托数字技术、坚持绿色发展,也需要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中国是世界经济恢复发展的主要引擎。”3月25日,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在论坛活动上表示,过去10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30%,今年的贡献率将会超过去年,为全球经济恢复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
韩文秀说,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恢复发展的强大推进器和稳定锚。在风雨来袭、动荡变化的世界经济中,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将是难得的一抹亮色,将为不确定的世界经济提供宝贵的确定性。
在修复全球产业链的过程中,中国也将担任关键角色。一方面,中国经济具备较强的弹性与韧性。
独立国际策略研究员陈佳表示,全球化浪潮以来的30年里中国在全球产业链布局与供应链保障领域建立的比较优势日益凸显,尤其是过去三年中国产业链在全球疫情、经济下行和人为脱钩断链等多重冲击之下保持了充分的弹性和韧性,中国贸易顺差逆势增长一枝独秀就是明证。“随着岁末年初中国一系列政策优化不断加速,宏观经济加速恢复发展,未来中国将在全球产业链恢复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陈佳表示。
另一方面,则在于中国所具备的超大市场。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在论坛期间表示,过去十几年,中国经济在劳动力红利之后迎来一个新的红利,也就是超大规模单一市场所产生的红利,即市场红利。就规模而言,中国人口有14.11亿,占全球总人口的比例接近20%。就市场结构而言,中国是个单一的大市场。单一市场是指法律体系统一、税务体系统一、商业规则统一、语言文化统一的市场。就工业基础而言,中国是全要素全门类全产业链集成的经济体。“全球产业链本身就受到了比较强的冲击,产业链是比较有黏性的,所以要修复产业链,其本身也需要一定的实力,要有相关的资源。”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说:“中国是全球制造业的大国,在很多方面中国是全球领先的,因此,不能说中国能够修复产业链中的所有问题,但有一些关键环节,中国不出手,修复起来就很有难度,要么就拖的时间很长,拖的时间一长了,受的损失就很大。”
“国际产业链修复最便捷的办法,是用国内完整的产业链去补国际产业链的缺口。”白明认为,中国现在有最完整的国际分工体系,而且正在推进内循环,如果国际产业链哪里受冲击出现断裂,中国的内循环就能反过来倒逼国际产业链的修复,并为其提供资源。“就像看病一样,我们备的药特别多,有什么病就治什么病,各种药都不会缺,但是一些小国可能做不到这一点。”白明表示。
那么,修复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中国应当如何“对症下药”?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建华在论坛活动上表示,我国未来在保链、稳链、固链方面,要更多的要依托数字技术。“现在有了大数据就有大参数,大参数就有大模型,大模型就变成了大的生态、大的平台。还要注重绿色低碳。因为绿色低碳现在是全球各国人民共同认知认同的最大公约数,所以接下来要特别在供应链,包括供应链的金融要多投入,对绿色的就要开绿灯。”
在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内蒙古银行研究发展部总经理杨海平看来,就国内而言,要变外部压力为内生动力,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推进中国在国际合作价值链上位次的跃迁,积极巩固中国在制造业方面的控制力,增加中国在国际供应链产业链中的控制力和话语权。“就产业逻辑而言,要积极把握供应链产业链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一体推进的趋势,抢占制高点、提升控制力。”杨海平也重点强调了数字化和绿色发展。
目前,在创新驱动与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等方面,国内的经济转型正在为全球产业链优化重组做出积极贡献。陈佳对此也进一步介绍说,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断推进条件下,中国自身经济改革发展转型不断加速,数字经济、绿色经济转型和双碳战略持续深入,都极大地促进了国内包括新能源、汽车、芯片半导体等高新科技产业链的升级换代,“两高一剩”大类产业链不断优化重组实现革新;一部分过剩的科技产业链也正向南亚东南亚加速外迁。
“修复产业链,我国也需要国际上的合作。”白明进一步指出,如果完全靠我国自己的力量,就算我国可以修复好,产业链通了,却不一定能保证高效率。“但是如果大家合作取长补短,就可以让产业链更有效率,但前提是各国不能排斥中国另搞一套,这样会失去很多机会,如果不参与产业链修复过程,也将无缘享受到未来因此产生的红利。”白明说。
胡建华也表示,目前我国产业链和供应链方面没有短板,主要压力来自外部,内生没有问题。“我国的产业齐全,供应链方面所有的工具都有,但是得有供需。”胡建华强调,现在外部没有需求,这种压力也会进一步催生我国内部产生新的方法。“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确在深刻调整,应对这一点,更为重要的是要把握产业链布局的主动权。”黄奇帆表示。
在执行层面,杨海平认为,中国要掌握主动,一是靠新型全球化理念以及在这一理念指导下的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和卓有成效的大国外交实践;二是靠“一带一路”倡议和RCEP等推进过程中形成的良好的合作机制。
着眼于此,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在论坛活动上表示,中国经济的巨大潜力和平稳健康发展,将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广阔的合作空间和宝贵的发展机遇。“我们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扎实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高标准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促进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郑栅洁表示,愿与海内外各界朋友加强沟通合作、共享发展成果,也欢迎大家来华投资兴业,深耕和分享中国发展红利。
财政部部长刘昆也在论坛活动上表示,将深化国际财经交流合作,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更好保护外商投资权益。“中国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维护者,也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修复的积极力量和领导力量。”杨海平介绍,“现阶段,中国仍将积极致力于推进新型全球化,以实际行动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以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积极修复全球供应链产业链。”
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方彬楠 冉黎黎
3月27日,工信部党组书记、部长金壮龙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时表示,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稳定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符合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全球已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产业分工格局,这是经济全球化和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
金壮龙表示:“产业链供应链不断延伸和拓展,带动各国产业扩大交流合作,为世界带来了经济繁荣和财富增长。中国始终秉持开放、融通、互利、共赢的合作观,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基本构建了规模大、体系全、竞争力较强的产业体系,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内外广大消费者提供了品种丰富、物美价廉的优质产品,促进了世界经济发展,增进了人民福祉。”
金壮龙强调,促进世界经济复苏,畅通全球经济循环,关键在于构建安全稳定和富有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工信部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公共产品属性,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创新,健全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一批新型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加快产业链供应链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落实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促进产业链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支持链主企业发挥产业生态引领作用,激发涌现更多专精特新企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资源要素高效配置,优化国内产业链布局,强化集成电路、新能源、生物医药及医疗设备等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资源协调和配置。建设开放合作的产业链供应链,在开放合作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郭冀川
“必和必拓是全球矿产资源领域最重要的跨国公司之一,我们生产的金属和矿产品对全球经济和能源转型至关重要。全球供应链是支撑我们业务平稳运行的关键基础,而矿产资源作为大宗商品,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发挥重要作用。”必和必拓首席执行官韩慕睿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上表示。
近年来,各国人民和政府对能源安全、粮食安全以及矿产资源在经济和能源转型中的关键作用越发重视。同时,这些因素也凸显了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提升供应链韧性迫在眉睫。
韩慕睿强调:“地壳中并不缺乏这些必需的金属和矿产品。唯一不确定的是,能否以快速、可靠、可持续和高效的方式开采出来,并通过全球大宗商品供应链的高效运转来满足世界对这些资源产品的需求。我认为,最有效的行动是支持运转良好、开放、流动性充分和价格透明的市场,并确保大宗商品全球供应链高效运转,简化将新增供应量推向市场的过程,同时增强政策确定性。这些措施将减少风险、增加确定性,并促进全球市场的资本高效流入关键矿产资源的生产和供应环节。开放的市场、稳定的政策、流动性充分并且价格信号透明的市场是资本流动的最佳条件,这些条件使人们确信市场需要增加供应,并催生新的产能开发。”
在韩慕睿看来,关注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等要素在关键矿产资源开发和供应链稳定方面的影响也很重要。政府、大型企业和整个社会可以一起努力,确保共同提高透明度和ESG的标准,确保标准得到切实遵守,并通过资本市场的运作推动投资流向遵守上述标准的企业和地区。
作为一家全球知名的跨国综合性资源企业,必和必拓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外国企业之一,在中国快速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已累计向中国供应了近30亿吨铁矿石和大量的炼焦煤、液化天然气、铜精矿、镍等资源产品。
韩慕睿说:“必和必拓始终倡导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同时坚持高标准的ESG治理。我们与包括中国宝武集团及河钢集团在内的客户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为其发挥脱碳带头作用提供支持。去年,我们还与新成立的中国矿产集团签署了一项战略合作备忘录,共同推动金属和矿产资源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李一鸣
当前,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上升,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布局产生一定影响。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上,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表示,“在此背景下,中国超大规模单一市场是应对各种‘脱钩断链’挑战的重要基础;目前出现的产业转移现象是多重因素的结果,从长远看未必是坏事。”
黄奇帆表示,过去十几年,中国经济在劳动力红利之后迎来市场红利。就规模而言,中国人口占全球总人口的比例接近20%。就市场结构而言,中国是一个单一大市场,即是一个法律体系统一、税务体系统一、商业规则统一、语言文化统一的市场。就工业基础而言,中国是全要素全门类全产业链集成的经济体。这三者叠加在一起将产生三方面的红利:
一是“规模经济”成本摊薄效应。制造业进入中国市场,达到一定规模后便能大幅摊薄研发、固定资产投资、采购、人力、物流和开拓市场的成本,形成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二是“引力场”效应。不仅需求端在不断更新升级,吸引越来越多市场主体去“供给”,作为供给端的生产本身也会具有“学习效应”,带来越来越多的创新产品,从而形成“供给”创造“需求”,二者互相促进,相互吸引。
三是“大海效应”。与小国经济不同,在面临外部冲击时,超大规模市场可以让本国经济具有更大的内循环余地,具有更强的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对企业来讲,对基本面的预期十分重要。中国经济的超大规模造就了其如“大海”般稳定。“以上三种效应是中国超大规模单一市场所带来的,是中国发展到如今这个阶段自然产生的新红利,这也是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所蕴含的自然逻辑。”黄奇帆表示,在大市场的带动下,跨国公司合理的产业链布局逻辑突出体现在产地销、销地产两个方面。产地销,即利用当地的综合要素成本的优势组织生产,面向本地市场和全球市场进行销售。销地产,即面向本地市场组织生产,更好地组织供应链响应消费者需求变化,即“在中国、为中国”。所以,一些人鼓吹“脱钩断链”是不会成功的。
针对当前出现的产业转移现象,黄奇帆认为,应对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调整,要着重把握产业链布局的主动权,重点在于三个方面:一是要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快补链扩链强链;二是要培育并形成一批技能组织上中下游产业链水平分工,又能实现垂直整合的制造业龙头企业,同时要培育中国自己的生态主导型“链主”企业;三是谋划和布局一批符合未来产业变革方向的整机产品。
来源:人民网
作者:栗翘楚
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修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分组会上,采埃孚集团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柯皓哲表示,很多跨国公司现在正在以各种方式深化与中国供应链的合作,这些企业现阶段谋求发展的关键词就是本土化。
柯皓哲表示,采埃孚的整个产品组合、工程方面以及原材料、采购和整个生态系统建设均实现了100%本土化。“我们的创新能力也完全基于中国本土。现在,我们身处中国并为中国服务,企业的发展和决策过程都基于中国市场,同时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作出更为敏捷的决策。”
柯皓哲表示,采埃孚非常重视中国市场。在上海建设新工厂,目的就是希望尽可能贴近客户。柯皓哲介绍说,2022年,采埃孚800伏电驱动桥产品在杭州萧山正式下线,并引入汽车市场,成为最早把800伏电驱系统推向量产的全球性供应商之一。
柯皓哲表示,中国企业越来越全球化,产品标准越来越高。如今,采埃孚积极与中国初创公司开展合作,希望通过多种形式对中国初创企业和新技术进行投资,促进中国创新。
“过去一年,全球供应链都面临着巨大挑战,现在我们正在重塑和修复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希望在未来可以帮助我们加速在中国的本土化进程,同时帮助我们实现‘在中国、为中国’的愿景和目标。”柯皓哲说。
作者:朱琳
来源:经济日报
《 现代物流报 》( 2023年3月29日 3版)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