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式联运助力港产城融合发展
“提升多式联运运输组织效率、完善港口基础配套设施、请求政策支持……”2023年全国两会上,《关于加快西部陆海新通道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的提案》引发关注。
多式联运因其环境污染小、成本低、运量大等优点,不仅成为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也是各地优化调整运输结构、提高交通运输服务水平的有力举措。“提供一单制”服务、建设集疏运体系、数字化运营管理……不少省份亮出实招,“联”出发展速度。
一张提单、一条专列、一次性贯通海铁运输全环节,这是天津港口“一单制”多式联运全程物流服务的剪影。近日,130个装载着出口烧碱的铁路集装箱从新疆运抵天津港,基于“一单制”服务实现了全程一箱到底。港口创收了,企业减负了。“天津港口加大多式联运产品推广力度;完善多式联运定价机制,满足客户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天津东港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家驹介绍道。“天津东港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为我们量身打造的‘一站式服务’每年将为我们节省5%~10%的物流费用。”天津华德运宝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谭甯表示。
厦门作为第一批开展铁路运输单证金融服务试点地区,鼓励“一单制”试点企业探索多式联运“一单制”运单金融化。同时,厦门为提单进出口集装箱总量每年达到500标箱及以上的试点运营企业,按实际完成总量给予每标箱180元的补贴,每家试点运营企业最高扶持金额为每年100万元。
培育多式联运经营人,青岛先试先行。“作为多式联运‘一单制’经营人,青岛联合山东济铁胶州物流园有限公司等在上合示范区实施多式联运‘一单制’试点,助力本土企业降成本。”青岛新港洲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
在国务院印发的《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工作方案(2021-2025年)》中,明确提出要健全港区、园区等集疏运体系,完善多式联运骨干通道。集疏运体系建设成为多地发展多式联运的重要着力点。
安徽阜阳港凭借承东接西、居中靠东的独特区位倾力打造“双核、四点”的铁水联运枢纽体系,加快建设“航道上的阜阳”。
运河通航后,阜阳市连通长江的航道里程缩短约300公里;到达合肥、芜湖的航道里程缩短了500公里。截至2023年3月,阜阳港共有生产性泊位39个,通航能力进一步提升。
宁波进一步深化与铁路上海局集团的合作,建设金甬铁路,为推进双层高箱运输试验提供硬件支撑。此外,宁波将加大市场开发力度,打造蚌埠—宁波便捷高效的物流通道。
太仓港建设疏港铁路专用线,完善公铁水集疏运体系,优化运输结构,进一步提高运输效率,推动太仓港更好地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惠州市将依托“丰”字交通主框架,建设区域货运通道。“惠州深入研究交通物流枢纽(基地)之间互联互通的铁路、公路等,完善集疏运‘最后一公里’。”惠州市交通运输局负责人介绍。
智慧化转型为多式联运发展增加动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多式联运产业的运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支撑。
设置起点与终点,根据海关数据、国际运输信息等自动推荐多式联运最佳方案……这是兰州新区多式联运查询服务平台的信息化功能。
兰州新区数字化“中吉乌”国际多式联运货运数字班列以多式联运数字底座为支撑,以区块链技术为核心,只需轻轻一点,客户便可在线实时追踪、查询货物状态、运输路径与进程,实现信息优化管理。
江苏新沂物流园借助网络货运平台资质,成功开通了新沂—太仓、新沂—南京、新沂—连云港等集装箱航线。“我们希望通过物流通道无缝化连接各片区,增强综合物流能力,提高各片区间物流传输效率。”新沂物流园负责人说。
此外,宁波在多式联运数字化改革中也列出新举措。宁波在永康、义乌等地班列上推行航运订舱、商务结算等线上化操作功能,实现多式联运业务全流程无纸化作业。
“港口与社会物流资源、产业链上下游、政府管理部门的数据共享、业务协同、服务融合等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数字化建设,才能实现‘门到门、全流程、一体化’的高质量服务。”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工会主席冯鸿昌提出了港口数字化未来的发展方向。
来源:中国水运报
作者:任佳丽
初春,和煦的阳光洒在黄石新港,三期8个万吨级泊位已完成水工作业,4台门机即将进场安装,冲刺年底靠泊使用。
岸上,港口堆场全封闭气膜结构拔地而起,货物从码头前沿通过封闭廊道,进入智能仓储平台。开进货场的疏港铁路,无缝接驳进入国铁干线网络,将码头货物运往川渝及湘陕等西部广阔内陆腹地。
今年底,随着三期竣工投产,黄石新港将具备散件杂货6000万吨、集装箱20万标箱的能力。从单码头到节点新港,黄石新港全力向长江水铁联运枢纽迈进。
长江黄金水道,长江经济带经济大动脉,全球最繁忙的内河运输大通道。
受限于长江航道水深及三峡船闸通行量的影响,从运输时效等方面考虑,长江多式联运成为一种必然选择。“上游货船三峡翻坝很耗时,从成都到上海全程走水路长达20多天。若全程铁路,耗时虽短但成本较高。”黄石新港多式联运运营部相关负责人赵亮说,如果经黄石新港铁水联运新通道,全程运输时间由360小时缩短为230小时,提升运输效率36.1%,实现前半程节约时间、后半程节约成本。
同样,运输国际大宗商品的海轮,进入长江换载江轮后,受制于航道需减载。“海轮载重一般8万吨,在舟山港或江阴港,换载3万吨江轮后,可直抵黄石新港。”赵亮说,新港枯水期水深6米,丰水期水深22米,常年平均水深7米,可保船舶通行无阻。“货物在黄石新港上岸,转入铁路运输到川渝地区,相比全程水运,节省1周时间,每吨成本便宜3元。”赵亮说,“在涵盖铁、水、公甚至是航空的长江中游多式联运中,黄石新港就是时间与成本的最佳结合点。”
2021年,黄石新港获批“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同年,在江海直达、中欧班列等多种手段助推下,多式联运突破100万吨,同比增长320%;2022年,虽受疫情及国际局势影响,仍完成131万吨,同比增长29.7%。
2月10日,黄石棋盘洲综合保税区正式通过国家七部委联合验收。
区港联动,围绕保税仓储物流、进境粮食加工、保税混矿、大宗货物跨境贸易等行业,黄石棋盘洲综保区已签约入驻15个项目、总投资126亿元,这里将成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承接地、长江中游矿产品保税混配中心、大宗商品贸易基地。“打造百亿综保区,建设长江中游大宗商品交割地和分拨中心。”黄石新港(物流)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程艳民说,以水港为龙头,陆港为基础,空港为特色,促进煤炭、矿石、钢铁、粮食、木材等大宗商品在新港枢纽流通交易。
为推进江海物流一体化,黄石与舟山签订江海直达班轮运营协议。随后,从宁波舟山港装载1.2万吨玉米的“江海直达17号”轮抵达黄石新港22号泊位,这艘全国首制服务长江中游特定航线江海直达散货船,较传统船载货量增加30%,运输时间缩短5天、成本下降25%,标志着黄石建设长江中游大宗商品铁水联运节点步入新阶段。“正谋划开通到日本、韩国、东南亚和俄罗斯东方港的近海直航航线,全面融入中部陆海国际大通道。”程艳民说,随着集疏运体系建设,加速提升四港联动,深入拓展海进江直达川渝等多式联运线路,黄石新港将担起湖北东向开放桥头堡重任。
港阔、水深、泊位多,广阔的腹地、强势的产业、港产城融合态势,这在长江中游城市港口中并不多见。以港建枢、以枢促产、以产兴城,加快打造长江水铁联运枢纽,这是黄石新港的目标。
今年2月,中色大冶弘盛铜业40万吨高纯阴极铜正式投产,作为“大进大出”企业,中色大冶每年从海外进口约200万吨铜精矿,由海转江抵达黄石新港后,半小时到达厂区。中色大冶的铜、硫酸等产品可从新港码头装船,直抵长三角和川渝地区。
弘盛铜业40万吨高纯阴极铜,将消化掉大量海外进口铜精矿;大冶特钢、宝钢涂镀板、华鑫钢铁需要巨量海外铁矿石,依托本地企业旺盛需求,黄石新港全力推进长江中游矿石储运基地、铜精矿混矿业务试点、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地建设。
黄石新港工业园,弘盛铜业、新兴铸管、宝钢涂镀板、湖北优科精密板材、湖北重科等5个百亿级项目,将形成千万吨级新兴金属加工及制造业基地、亿吨级新型建材及装配式建筑基地。“武鄂黄黄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为黄石新港发展注入新动能。”程艳民说,抓住花湖机场重大机遇,黄石新港全面完善集疏运体系建设,加快疏港铁路二期、武汉新城至黄石新港快速路等重点项目建设,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依托长江黄金水道,以件杂货为主的黄石新港,正与集装箱为主的武汉阳逻港及周边港口协同错位发展,全力推进长江多式节点港口,努力打造长江中游航运中心东部枢纽和长江中游区域中心港。
来源:湖北日报
作者:杨富春 丁元拾 徐燕玲
3月23日,河南—连云港集装箱多式联运合作交流会在郑州举行。记者了解到,河南目前已成为连云港本土之外的最大货源地,两地将强强联合打通河南至连云港集装箱多式联运“快速通道”,共促“海上丝绸之路”繁荣发展。
“长期以来,连云港依托陇海铁路运距短、成本低等优势,为河南企业提供铁矿石、铝矾土、有色矿、粮食等进口以及煤炭、车辆等出口服务,年运量逐年增长。”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总裁王国超说,目前,连云港港已开通至郑州、巩义、洛阳、济源(盘古寺)、新乡等海铁联运班列,并与周口港、淮滨港等开展海河联运业务。
当日,郑东集装箱中心无水港揭牌。中铁集物流装备有限公司、太仓港集装箱海运有限公司、连云港新东方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两地三企”签署《郑东集装箱中心无水港战略合作协议》,将发挥铁路、港口、海运等各方优势,助力郑州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变。
“中铁集装箱将与连云港港通力协作,强化港口功能向内地延伸,为广大企业提供符合标准的海运箱堆场服务,把郑州作为签发提单的启运港和目的港,将堆场建设为具有报关、报验、签发提单、税费收取等港口服务功能的物流中心和结算中心。”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郑州分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郑东集装箱中心无水港建设,推进河南地区“公、铁、空、水”立体化多式联运体系建设,带动地方产业实现集约集聚发展,构建“通道+枢纽+平台+商贸”的现代物流运输体系。
“我们已在河南成立营销中心,将形成以郑州为中心、辐射河南全域的市场服务网络,进一步扩大连云港陆海联运通道综合优势,当好河南开发开放的战略门户,为河南省乃至陇海沿线省区提供便捷的进出口服务。”王国超表示。
来源:河南日报
作者:宋敏
据交通运输部官网消息,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近日,交通运输部、自然资源部、海关总署、国家铁路局、国铁集团联合印发了《推进铁水联运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
(中国新闻网3月16日)
作为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交通强国建设,打造绿色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标志性成果,海铁联运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经济链,对缓解当下国际运力紧张、提升资源配置能力、强化开放枢纽门户功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海铁联运畅通国际交流。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配套组成部分之一,铁路走到哪里,丝绸之路就延伸到哪里。在国家的大力提倡下,越来越多的省份被海铁联运路线连接起来,不仅打通了“断点”、补上了“堵点”,更为客户提供门到门、点对点全过程“一箱到底”服务。伴随着便利的运输服务,必定会进一步加固北部湾连通东盟主要港口与西南腹地沿线地区构筑“连心桥”,为北部湾“千万标箱”国际门户港、枢纽海港建设贡献力量。
海铁联运拉动国内外经济发展。对于国内一些企业而言,他们需要的重要生产物资往往都在国外。加速国内外物资流动,既能促进国内企业发展,也能更好推动中国产品走向世界。架起来的海铁联运大通道,将会进一步对世界物流格局造成积极影响,促使更多企业加入国际贸易的大通道中来。
海铁联运带来发展新机遇。海铁联运货物吞吐量不断上升、品种不断增多,不仅凸显了海铁联运稳定安全、运量大、成本低等优势,而且展现了中国抢抓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机遇的显著成效。越来越多运输企业的加入,为海铁联运班列稳定开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是为外贸企业产品“跨洋出海”提供了新途径。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海铁联运将会为沿线省份带来更多发展机遇。相信地区与地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将会伴随着海铁联运大动脉而变得更加便利,为打通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起到极大助推效果,带动地区经济发展跑出“加速度”。
来源:西安网
作者:刘昊
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不仅能够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也能为构建新发展格局起到强烈推动作用。推进多式联运尤其是铁水联运高质量发展,能够发挥各种运输方式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有利于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和供给模式,促进资源集约利用与节能减排。当前各地多式联运发展应注重促进全国交通运输格局与统一市场发展,强化规划统筹引领,提升信息互联共享水平,鼓励各省市企业联盟合作等。在多式联运发展过程中,内陆地区应重点发展公铁联运,沿江、沿海地区则应把铁水联运、铁海联运作为重点工作和主要抓手。
多式联运已成为我国供应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物流业头号工程,也是物流产业迭代升级创新发展的重要领域。即使在新冠疫情影响的3年间,多式联运也都实现了逆势增长,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 现代物流报 》( 2023年3月27日 A7版)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